APP下载

防止国资损失尤须内部监督

2015-12-01宋文阁

董事会 2015年10期
关键词:外派内部监督监事会

宋文阁

现实中,一些国企没有建立董事会专门审计工作机制或者形同虚设,一些国企的财务、审计合署办公,造成内部监督虚弱。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外部监督的强势,造成内部监督的失效、失灵。更要防止外部监督比如党委巡视、外派监事会、外部审计机构包办代替企业内部监督或管控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5]22号)明确要求加强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毋庸讳言,“国有资产流失”大帽子压在每个国企负责人头上,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们不敢担责风险去决策,而丢失了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很多机会,造成国有资本效率比较低下——投资的重要概念是风险和收益对等。浙江建龙控股集团董事长张伟祥称:“国有资产流失这个话题太沉重,很多改制改组当中,大帽子套上来很害怕。”在深化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之际,急需对国有资产流失的概念正本清源,并以创新的思路去解决国资流失问题。

加强国资基础管理很重要,其中一个重要的基础工作就是对国有资产流失概念进行正本清源。我们认为:国有资产流失的提法并不准确,应该叫国有资本损失。以前国资监管是“管人、管事、管资产”,现在从管企业变为管资本为主,因此,国有资产改为国有资本更确切。另外,是流失还是损失更准确?我们认为流失是口语化的表述,改为损失更为准确,更好界定,更好计量。按照财务学观点,投入资本及其运营产生损益形成净资产(净资本),凡是由于经营与管理产生的对资本事项有增减变动并且明确不能转回的,都叫资本损失。

问题来了,如果界定资本损失?长期以来,“国有资产流失”更多是个口语,没有法律上的严格界定和表述。当前推进深化国企改革,迫切需要从司法上对国有资本损失界定清楚,为国企改革保驾护航。总体来看,国有资本损失分为:故意(包括违规违法、疏忽等)和非故意(市场的不确定性造成的风险损失等)。人为故意或者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资本损失,一定要严格追究责任。

关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中共中央文件明确提出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建立健全高效协同的外部监督机制。必须强调的是,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中,内部监督远比外部监督更重要。比如,指导意见提到的“建立审计部门向董事会负责的工作机制”。现实中,一些国企没有建立董事会专门审计工作机制或者形同虚设,一些国企的财务、审计合署办公,造成内部监督虚弱。需要警惕的是,由于外部监督的强势,造成内部监督的失效、失灵。更要防止外部监督比如党委巡视、外派监事会、外部审计机构包办代替企业内部监督或管控。

整体来看,现在国企的监督机构太多、太乱、太杂。内部监事会、外派监事会、外派财务总监、政府审计机关、社会审计力量、纪委及党委巡视、机关内设部门机构等,无法有效协同,运转有序、有效。更重要的是,国企的监督需要改革、整合各监督力量。当前更缺乏的是专业监督力量。比如采购销售、生产研发及资本运营、财税管理等业务环节及动态日常经营的监督,靠外派监事会、纪委等是无法根本解决的,需要专业的监督力量归位。加强党对国企的领导,尤其是党组织的监督,建议要有定位和界线,如在党的组织纪律、意识形态、精神文明、干部任免使用方面,规范行权、与“三会一层”职责区分。在企业监督中,不能无限扩大任一监督力量来代替甚至包办专业监督。

解决由来已久的国有资本损失问题,任重道远。

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500强研究中心教授、博导

猜你喜欢

外派内部监督监事会
金力泰监事会决议风波
面对冲突与碰撞,董秘该如何履职?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中国赴东盟外派人员特征分析
如何看待国有企业内设监事会
令人头疼的排班表
治理决策乱象真正发挥外派董事作用
上市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失效成因及治理路径研究
发挥会计核算作用实现内部财务监督
关于基层检察院加强检察机关内部监督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