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道德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及作用

2015-12-01周海涓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传统大学生

周海涓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中国传统道德对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的影响及作用

周海涓

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5

中国传统道德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坚实基础,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继承中国传统道德精髓,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和适应社会发展的进步内涵,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影响意义深远。

中国传统道德:互联网;影响

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精髓,是以古代儒家伦理道德为主体,并包括道家、墨家、法家及佛教学说等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精华,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伦理传统。传统道德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通过世代流传下来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规范体系。面对物欲横流互联网时代,坚守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中国传统道德会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积极及深远的影响。

1、仁爱兼利的和谐思想

“仁”是中国传统社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儒家将“仁”视为为人处世的最基本要求和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开创“仁”学,“仁”即为“爱人”,仁的首要含义是爱。在中国传统伦理中,特别重视和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心,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帮助,力图构建和谐亲善的社会氛围。“仁爱”所强调的道德要求是以“爱”作为社会关系的亲和机制的基本规范,“仁爱”主张人们彼此相爱,尊重人的价值,关心人、同情人、帮助人,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是一种出于公心的爱,将爱传播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体现为利人。

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为治国安邦的根本和树立良好社会风尚的标准,“仁爱”、“兼爱”、“贵和、重和”思想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贯穿于社会生活之中,推动社会的发展进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更要将这种美德继承和发扬。

2、竭忠尽孝的家国情怀

忠与孝是中国古代“三纲”中的核心,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两大基本道德。

“忠”在春秋时期便被古人视为美德,《左传》中论述到“忠,德之正也”,先秦时期,“忠”被贯穿于为政、处人、待己的过程中,是中国传统道德中重要的内容。忠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与人为善的准则,待人接物的基本要求。“为人谋而不忠乎”,要求人与人相处要做到忠;“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要求君对臣以礼,臣要侍君以忠;“临患不亡国,忠也”,作为臣民更要忠于自己的祖国。

自古以来,家国谓之一体,忠与孝是并重和统一的。“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在家国为一体、君臣视父子的社会关系中,二者是相通的。孝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元代时期的《二十四孝》故事传诵于世,父母与子女之间有着最纯粹的血缘亲情,它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建立起来的人类最根本、最淳朴的关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每个人出生便会获得父母无私的爱,因此赡养父母、关爱父母、孝顺父母是每一个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在当代社会,网络成为维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许多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与手机进行交流,漠视亲情,弱化表达对父母之爱,大学生要从忠孝之传统出发,将忠于国家、孝于父母、君臣相处、待友为人等关系结合起来,从而建立一种社会和谐、家庭和睦、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一种良好的伦理道德风尚。

3、诚实守信的道德情操

“诚”与“信”是自古以来君子的美德,“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诚”即真实不欺,是真实的内心态度和品质,一切事物的存在皆依赖于“诚”,要求人们对人对事要时刻保持纯净,反对欺诈和虚伪。“信”在古代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五常”之一,“信”的含义是指遵守承诺,言行一致,真实可信。在社会生活中,“信”是一个人立身之本,如果没有诚信,也就失去了做人的基本条件。

当今社会,诚信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是为人之道,安身立命之本。“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社会主义国家公民要“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即要求公民做到诚实守信,知行合一。“诚信、友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也吻合当今大学生道德建设的本质,互联网时代,它更是人与人社会交往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立足于社会的最根本道德品质。通过提高大学生的诚信素养,来改善社会风气,保障社会秩序良性运行,为我国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的健康发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4、勤俭廉洁的品行修养

勤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来被视为治家治国、兴家兴国的法宝。勤,是指对所从事的事业尽心竭力;俭,是对物质财富的珍惜,在消费上取合理的标准。三国时期诸葛亮将“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德才兼备的品行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的。廉洁,是人们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作为一种社会价值取向,它的基本要求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自古以来,修身、齐家、治国都离不开勤俭和廉洁的品行。

一个勤俭廉洁的社会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反之,腐败现象的频繁发生将会导致一个社会承受沉重的政治代价和经济代价。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期间就应该树立良好的勤俭廉洁意识,面对互联网中形形色色的诱惑更应把持自我,反思自我。我们更要用互联网传播提倡节俭风尚,反对挥霍、浪费、奢侈、铺张,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5、公平正义的德法观念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德与法律并重的传统,道德和法律均是调节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提出“德,国家之基也”的论述,高度肯定了道德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在当今社会,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确立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的治国方略。强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政治文明建设并驾齐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对传统道德精髓的传承和发扬。面对互联网时代社会的纷繁复杂,大学生更应该具有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不仅要懂法、守法,更要用法律保护自己,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网络环境视阈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课题编号14Q039

周海涓(1984-),女,黑龙江信息技术职业学院,教务处,讲师,专业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传统大学生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