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孔子的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2015-12-01乔亚俊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6期
关键词:道德修养论语礼仪

乔亚俊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论孔子的礼学思想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

乔亚俊

攀枝花学院 四川攀枝花 617000

新时期对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伟大教育家的孔子,他的礼学思想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当前,汲取孔子礼学思想的精华,有益于从认知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

礼学;思想道德;修养

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崇礼尚仪”是中华民的优良传统之一。当今身处竞争激烈的改革深化时期,重视礼仪修养对大学生的成才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继承和改造周礼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礼学思想,并对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言行中对“礼”都极为重视,在《论语》中言及礼字多达75次。当前,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孔子礼学思想的精华,有益于从认知和实践层面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水平。

一、重视礼仪修养,关注人格完善,打造谦谦君子。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礼仪也是对人进行德育和人格完善的重要手段。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想在社会立足,不学习礼仪将会寸步难行。孔子还把礼仪修养看作既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认为用政令和刑法来治理百姓,老百姓虽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而用道德和礼教来引导百姓的话,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更乐于服从管理和统治。孔子坚信人的善良品质可以通过教化培养起来,礼能使百姓知耻并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最终达至天下的太平。

孔子还特别重视礼仪修养中人格的完善。他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指出人的文采和实质应配合适当,人不仅追求文雅的内涵,还要追求举止的端庄得体、合乎礼仪。强调惟有在修养上注重礼仪与美好品格有机结合的人,才能成为具有完善人格的谦谦君子。

此外,孔子重视礼对德的作用,他认为各种美德需要礼来加以规约才能发挥正能量。孔子说:“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泰伯》) 孔子认为恭敬、谨慎、勇敢、正直虽然是人的美德,但是如果没有礼的约束,则会造成过劳、软弱、动乱和伤害等不利影响。孔子还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论语·卫灵公》)可见,知、仁、庄诸德虽美好,但如果不以礼加以节制,就不能成为真正美善的德性。

礼仪是评价个人道德修养水平的标准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大学生的礼仪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代大学生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的行为举止对个人乃至整个国家和民族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新时期把礼仪教育引入课堂非常必要。大学生通过接受系统的礼仪修养教育不仅可以弥补当前高校礼仪教育欠缺的不足,同时也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涵养,塑造良好的礼仪形象。

二、以仁为本,以德铸魂,成就求仁向善之礼。

孔子认为,礼的形式化和虚假性是导致春秋末期礼崩乐坏、价值失范的主要原因。因此,孔子强调礼中仁的基础作用,并以此来反对礼的表面化和形式化。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孔子认为,只有注重内在的德性修养,外在言行举止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礼。

仁是孔子修身思想的最高准则,孔子认为行仁又离不开人发自内心的敬意和情感,心诚才是礼的根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论语·八佾》)孔子强调了情对于礼的重要作用,认为一个人若行为符合礼仪但内心却毫无敬意,这样的表现不值得赞赏。孔子在祭礼与丧礼中强调情对于礼的重要性,他说:“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论语·八佾》)。在事奉父母之礼方面,孔子也强调态度苶敬、神色愉悦对孝礼的重要性,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关于以仁释礼,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指出人与人交往中通过将心比心和推己及人来达到融洽共处和良性互动。强调个体在发展的同时,也要设法促进他人和社会的发展。

以仁释礼,以德铸魂表达的是一种拥有情感和温度的礼仪,体现出一种“善”的特质,并倍增了个体的魅力。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认真思考和领悟真善美的内涵,即要明辨是非,心存善念,更要以“善”的行为规范约束自身的言行。大学生要努力追求仁爱、博爱和敦厚宽容,才能拥有和谐美好的生活。

三、知行统一,内外兼修,涵养明礼有德之才。

孔子认为,人的内心都有一种向善的动力,只要你乐于践行,仁就会自然达至。他说:“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孔子还强调内省自律对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性,他说:“吾日三省吾身。”孔子还要求弟子们要“博学于文,约之以礼”(《雍也》),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在他看来,人们的一切行为举止都要符合礼仪规范,通过不断加强修养和多方面的践行,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与礼仪形象。

怎样才能实践仁并达到礼的地步呢?孔子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孔子认为,一个人只有克制自己,让言行符合礼的要求就是仁了。在实践中,孔子重视日常生活中的礼节。他把尊礼、守礼、行礼,当作是是一种自我修养。《论语·乡党》记载:“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就是孔子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礼仪的表现。礼仪是一个人向上的动力,对大学生而言,只有内心和行动上有了对“礼仪”的崇尚和践行,心中自然就会向往美好和光明,就会主动抛弃低俗并择善从之。

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根本目的是培养有美好德性的人。为达此目标,加强礼仪修养教育非常关键。提高思想道德素养既需要道德观念的认知,更依靠不断的道德实践。对大学生而言,既要强化他们的礼仪习惯,弘扬文明风尚,又要涵养和践行美德,真正做到内外兼修,并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傅佩荣.傅佩荣〈四书>心得[M].上海三联书店,2007(5).

[2]齐英乔.从《论语》修身思想谈思想政治教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8).

[3]王海平.大学生礼仪教育与道德建设[J].文教资料,2007(18) .作者简介

乔亚俊,女,攀枝花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修养论语礼仪
论荀子虚壹而静道德修养方法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加强医院政工干部道德修养的思考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