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2015-12-01孔见

中华魂 2015年5期
关键词:齐威王学派荀子

文/孔见

读史札记

稷下学宫与百家争鸣

文/孔见

稷下,为战国时期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淄博市)稷门附近的地方。稷下学宫,是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是百家争鸣的重要发源地。

齐国是辅佐周文王、武王平定天下的姜太公姜尚的封地,传至齐桓公时,得到贤相管仲的辅佐,尊王攘夷,称霸诸侯。到战国初年,齐国的新兴力量田氏取代姜姓,但不变齐的封号。田和之孙田齐即位为齐威王,他原是一个沉溺酒色、不理朝政的昏君,结果造成内外交困,民怨沸腾。在一连串丧师失地的刺激下,这个昏君醒悟过来,发奋图强,整顿内部。由于他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于是在他的周围聚集了一批如邹忌、孙膑、淳于髡等贤臣能将,国势有了很大起色。齐威王重整国威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在国都设稷下学宫以广收天下人才作为镇国之宝。这时来自各国的士大夫聚集在稷下学宫,在献计出谋、造势扬威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后来,经过齐湣王多年经营,稷下学宫修建了许多漂亮的馆舍,给前来的士子优厚的待遇,由国家供养,使学宫的规模大为扩展,极盛时汇集的学士竟达数万人。著名者如淳于髡、慎到、田骈、邹衍、邹奭、接子、宋銒、尹文、环渊、田巴、鲁仲达、荀况等。孟子周游齐国时,也是住在稷下学宫。

值得称道的是,稷下学宫在淳于髡等主持下,施行学术开放的政策,各种学派如儒、法、道、名、阴阳等,在这里都能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各派学者在这里传道解惑,著书立说;问难质疑,相互切磋;学术争辩,各抒己见;教学相长,砥砺品行。学术的开放与自由,促使各种学说竞相争长,出现了鸢飞鱼跃、生动活泼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也有利于各种学派之间相互比较、借鉴和吸收,同时也使一些学者通过接触和了解,择师交友,扩大和深化自己的知识。青年荀子来到稷下学宫受到了很好的礼遇和接待,他是儒家学派,但通过学宫活动也被不同学派的学术观点深深吸引,觉得也有许多可取之处;他不囿于门派之见,多方学习和了解,然后以儒家思想加以整合,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又能在争辩中针锋相对,有的放矢。青年荀子到稷下学宫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通过对前辈学者的比较,找到自己真正心仪的老师。他有很高的择师标准,除了广博的知识之外,还需要具备四方面的条件:尊严而且庄重;年长而且有威信;论谈和解说有条理又不违犯礼义;能够理解精微的道理又能明晰地表达出来。他通过研读稷下前辈学者的著述,并通过自己信奉的儒家学说加以比较,最后确定了在当时被认为睿智无穷、幽默善辩的淳于髡为师。淳于髡是齐国著名学者、大夫,以雄辩著称,敢于进谏劝说齐威王洗面革新;数度出使诸侯国,不辱使命。淳于髡也愉快地接受了这位学生。从青年荀子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也可以窥见这里的学术氛围。

“往事越千年”。稷下学宫的遗迹今已难觅,但百家争鸣的佳话及其精神却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在社会主义的全新历史条件下,毛泽东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他说过,百家争鸣历史上就有过,是合乎辩证法的。这个方针的要义,一是放,二是争。要容许人们在不违反宪法的前提下,能够发表各种不同的意见,要承认不同学派的存在和不同风格的创作,是文学艺术以至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毛泽东说:“让人讲话,天不会塌下来,自己也不会垮台。不让人讲话呢?那就难免有一天要垮台。”有人认为,只能让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放,不能让假的、丑的、恶的东西放;只能让正确的东西放,不能让错误的东西放。这显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真、善、美是同假、恶、丑相比较而存在。问题在于,要善于通过百家争鸣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分清是非,辨明真假,这是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正确途径。那种不敢争论,畏惧亮剑,是一种十分糊涂的天真想法。我们要记住毛泽东所说的:“毫无疑问,我们应当批评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不加批评,看着错误思想到处泛滥,任凭它们去占领市场,当然不行。”不要当现代的东郭先生。

猜你喜欢

齐威王学派荀子
伯明翰学派“黑色大西洋”表征政治研究
田忌赛马
Spiritual Humanism: Its Meaning and Expansion
具有创新价值的伯明翰学派文化阐释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田婴巧荐王后
和谐
田婴巧荐王后
嗜好可以当药
知识小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