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继光是谁?

2015-12-01文/齐

中华魂 2015年5期
关键词:历史名人戚继光歌星

文/齐 夫

戚继光是谁?

文/齐 夫

前不久,北京电视台在拍摄历史题材动画片《戚继光》前,先做了个“戚继光是谁”的调查问卷。结果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回答说他是“堵枪眼的”,有回答说他是“炸碉堡的”,有回答说他是“收复台湾的”,令人啼笑皆非。(《人民日报》2014年12月9日)

几年前,还有个类似提问。端午节前夕,南京某中学的老师在初一年级某班的音乐课上,向同学们提了一个问题:知道屈原的请举手,全班30个同学中只有三个人举手。第一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歌手,他唱过《离骚》;第二位同学回答说:屈原是个厨师,他发明了粽子;第三位同学说:屈原是个医生,大家都管他叫大夫。(《现代快报》2011年6月10日)

其实,得出这样的答案并不奇怪。因为孩子不会生而知之,如果他们整天看的都是《火影忍者》《海贼王》《功夫熊猫》《狮子王》之类,教材与课外书也不涉及相关历史名人的内容,让他们上哪里去知道戚继光、屈原的来龙去脉,今世前生。

屈原、戚继光毕竟年头太早,孩子们不知道倒也情有可原,但如果对于现当代的名人也一问三不知,那就有些孤陋寡闻了,若是成年人则尤其可悲。某报刊登一漫画,二男一女,端坐小酌。女士发问:二位以为鲁迅怎样?甲男答曰:还行,只是口感不如“人头马”。乙男立刻纠正说:NO!NO!鲁迅是一种点心,您怎么当酒了?这或许是一种艺术讽刺和夸张,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不少这样的洋相。几年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与香港某歌星同机抵达长春,迎接歌星的歌迷人山人海,接待杨振宁的却寥寥无几,还有些歌迷很奇怪地询问“杨振宁是唱什么歌的”?国际知名的水稻专家袁隆平,尽管还在不断推出新品种,还在“感动中国”,并且声望日隆,可是居然还不断有人问:袁隆平是谁?

宽容一点说,一个中国人,只要你是爱国的,不知道屈原是爱国诗人、戚继光是抗倭名将也无关紧要;只要你知道中国农业的年年丰收是“一靠政策,二靠科学”,不知道袁隆平是谁也不要紧;只要你衷心地为“两弹一星”的成功而大声喝彩,不知道钱学森、邓稼先是何许人也无所谓;只要你热爱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并以此为傲,不知道钱钟书、季羡林是干什么的,也无关宏旨。而这些被淡忘的志士仁人们更不会介意,因为他们本就是一些淡薄名利的人,况且“自古圣贤多寂寞”,好在历史自会十分公正地记下他们的功绩成就。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在一个立志要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国度,对一个急切渴望科教兴国的民族来说,如果数典忘祖,连戚继光这样伟大的民族英雄都不知晓,最出色的科学家还不如二三流歌星、影星出名;如果媒体舆论的主要兴趣都在明星轶事、演艺趣闻上;如果被我们寄予厚望的青少年们爱国精神、科学素养普遍淡薄,说起文体明星头头是道,无所不知,提起历史名人、科学巨匠却茫然无知一头雾水,接二连三地提出“戚继光是谁”“屈原是谁”“袁隆平是谁”之类“初级”问题,那可绝不是什么福音。爱国志士、科技名流们固可以不争个人名头,因为毕竟那是身外之物,但无数事实也早已证明,一个健忘历史,淡薄科学的民族是决计走不远的。

让戚继光“堵抢眼”,派屈原去做饭,令杨振宁去唱歌,看似市井笑话,实则其中大有深意,反映了时下我们教育娱乐的偏颇与缺陷。事关育人,小事不小,不可不察啊!

猜你喜欢

历史名人戚继光歌星
戚继光点兵“机灵的不要”
从图书馆历史名人的职业道德精神谈高校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传承和创新
都有前途
戚继光开发的抗倭神器,让清朝受益二百年
合肥市历史名人文化旅游研究
令人瞩目的歌星
姚渝永连环画选页 《戚继光御倭》
戚继光巧对王使司
甩了几个男友
名人读《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