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大学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确定和规划

2015-12-01王丽平蔡长青孙石

决策与信息 2015年36期
关键词:工科双语应用型

王丽平 蔡长青 孙石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应用型本科大学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确定和规划

王丽平 蔡长青 孙石

长春工程学院 吉林长春

在我国努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好形势下,我国应用型本科大学不但要培养出实践应用能力强的人才,而且也要向培养高尖端人才的目标努力,因此在制定培养模式时应该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全面培养与时俱进的创新型人才和扎根基层的基础型人才。确定双语教学实践模式主要从课程、教学对象和教学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和规划,提高双语教学在应用型大学中的重要作用。

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

1、引言

应用型本科大学主要目标是培养能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全方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在应用型本科大学里面开展双语教学既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又可以使部分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因此,如何在应用型本科大学确定双语教学实践模式,对教学课程、对象、方法进行规划指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践价值。

2、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发展现状

双语教学指在学校里使用非母语的第二种语言进行除语言科目外的其他科目的教学。单纯的外语教学不属于“双语教学”,而用外语讲授数学、计算机等非语言科目则属于双语教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中叶。我国目前开展的双语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症下药,使学生专业和英语学习相互促进,语言和文化学习同步提高,英语技能齐头并进,课内和课外学习同步进行,真正体现开展双语教学的优势,实现全球化国际形势下我国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

从双语教学研究状况来看,美国、加拿大等移民众多的国家双语教学实践早,研究也比较深入,掌握了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实施途径。我国双语教学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关注“民族双语教学”向关注“国际双语教学”的转变,在2005年出现高潮,近年来成果逐年递增。但我国双语教学研究过多借鉴移民国家的经验,忽视我国语言环境、师资、学生英语水平的实际状况;同时,很多研究聚焦于某课程、某专业的双语教学,这种聚焦于点的研究无法归纳出我国双语教学的普遍规律。美国、加拿大属于双语国家,语言环境便利,双语教学容易开展,而我国学生在生活中基本没有外语环境,所以我国双语教学不能照搬国外经验,必须摸索适合自己的模式和方法[1]。

在国外,美国和加拿大起步较早。1968年,美国通过《双语教学法案》,当时其“双语教学”指以移民的母语和英语同时作为教学语言来进行的课堂教学,教学目的是提高受教育者的英语水平,使移民接受平等教育,最终被主流社会同化。加拿大在二十世纪中叶开创了“国际双语教学学术研究中心”,其双语教学着眼于多元文化认同、教育机会均等和语言水平提高等诸多目标,推动双语教学进入了新阶段。

由于国情不同,我国的双语教学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轨迹。以教学使用的语言为标准,“双语教学”分为“民族双语教学”和“国际双语教学”。“民族双语教学”指在一个国家中,母语和少数民族语言交互使用的课堂教学,“国际双语教学”指国家层面的两种语言在课堂教学中交互使用,如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进行的教学。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双语教学基本属于“国际双语教学”,但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双语教学”多指“民族双语教学”,即对少数民族学生使用汉语和其母语进行的教学;改革开放后,用英语和汉语进行的“国际双语教学”才逐渐增多;2000年后,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对国民英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国际双语教学”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我国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教学”;2007年,我国制定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里面重申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能力。

3、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确定和规划

3.1 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

我国应用型大学双语教学模式的确定面临着诸多问题,应该考虑此类学校的师资、学生英文水平、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因素,采取因人施教的方法,着重于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工作,偏重于对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进行研究和规划,以归纳其普遍规律,寻找适合的方法。目前,我国的“国际双语教学”正在蓬勃发展,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开设了双语教学课,一些研究型大学比如清华大学有上百门核心课程采用国外原版教材,很多应用型大学也开设了专业英语、双语基础课等课程。

目前我国双语教学研究或过多借鉴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的经验,忽视我国双语教学的独特性,或聚焦于某一课程、某一专业的双语教学,忽视普遍规律的探索。通过梳理国内外双语教学实践及研究的历史,探索中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独特规律,探索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实施途径。本文既注重探索普遍规律,又注重提炼具体的教学措施,这将为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视角。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培养既懂专业又懂英语的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大学的重要任务。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即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应着眼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和基础型人才,这将为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同时,致力于探索适合我国应用型大学工科学生的双语教学措施,这对我国应用型大学工科双语教学实践具有借鉴意义。

3.2 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确定

在全球化的今天,只掌握外语或仅具有专业知识的单一人才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全球化需要既具有专业知识、又能熟练运用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应用型本科大学工科双语教学要处理好专业和英语的关系。一方面,要正确认识双语教学的目的,即借助英语学习专业知识,英语为工具,学习专业知识为目的;另一方面,要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应用型人才需要具有很强的社会适应性,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发展所需要的技能。全球化的经济形势对应用型人才的英语能力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所以应用型大学双语教学的内容要及时更新。在某些领域比如计算机、生物科技等专业要及时引进国外先进教材,减少翻译带来的时间滞后,使教学内容与国际发展同步,使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发展,从而培养国际视野,提高适应能力[2]。

目前,我国应用型大学工科毕业生基本属于“基础型”人才。所谓“基础型”人才,指其就业主要面向基层,即使到国外工作,绝大部分也是国内企业的驻外员工,所以在其双语教学中要处理好语言和文化、英语和汉语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很多时候,学生对英语理解困难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所以双语教学不能只培养语言技能,而忽视语言背后的深层文化。另外,语言学习涉及文化身份的认同。我国应用型大学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以在双语教学中要处理好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教育学生辩证看待西方文化和西方社会,取其精华为我所用;同时,要使学生洞悉中国的历史,了解中国文化精髓,具有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民族复兴为己任,以服务社会为动力,学好英语,学好专业,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

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确定包括合理制定双语教学规划、加强教师培养、教材准备、开展教学方法研讨、制定激励和强制政策、实施教学效果监控等方面的措施,需要这六方面搭配起来共同实施。

具体实践模式的实施步骤包括以下几方面:

(1)查找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双语教学实践、研究历史的差异及原因;

(2)对选定应用型本科的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个案调查,分析其培养方案中双语课程的构成,结合“大学外语”教师、“专业外语”教师的经验反馈,分析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3)选定的双语教师在备课、授课过程中采用行动研究法,即遵循“备课-授课-反思研讨”的步骤;对于学生采用跟踪调查法、测验法、统计法等检查双语学习效果,提出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实施途径。

(4)教师定期研讨,归纳我国应用型本科工科双语教学的规律。

3.3 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实践模式的未来规划

目前我国的很多大学高度重视双语教学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为此专门制定了相关有助于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实施办法或措施等,通过更新思想观念、积极开展试点、加强师资培训与改革研究、完善激励机制等措施,提高教师实施双语教学的能力,调动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稳步推进双语教学改革和建设,不断拓宽学生专业学习和交流的界面,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能力[3]。

(1)坚持更新教育思想观念

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要以观念的变革为先导,坚持教育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先导地位。开展教育思想观念大讨论,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课程教学内容整体优化和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将双语教学改革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充分组织教师展开讨论,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双语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把握双语教学改革的趋势,在教学方法上开展研讨,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并在此基础上,本着“边试点,边总结,以点带面”的思路,组织优势资源有选择地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通过师资培训、立项建设、建立相应的管理和激励机制、加强教学条件建设等措施,稳步推进我校双语教学改革。2009年,学校以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为契机,开展了教育思想讨论,进一步明确了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思路,以教学模式改革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了双语教学质量。2014年,学校以全面实施“质量工程”为契机,以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开展了新一轮教育思想大讨论,加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

(2)积极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

2009年以来,学校按照“试点先行,效果优先”的原则,积极组织优势教育资源,以高学历高职称人员为主体,有选择地开展双语教学改革试点。

实行双语教学的教师要求具备深厚的专业积淀、宽厚的文化素养、熟练的英语操作技能和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必须理解和掌握所学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和最新研究成果、熟悉该学科和其他专业的内在联系、并具有广博的文化素养。教师是否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实践证明,国内外一流名校的学生之所以能在竞争中表现他们的比较优势,与教师自身的专业涵养和对相关专业知识的灵活驾驭不无关系[4]。

另外,双语教学的教师还应具备较高的语言能力,特别是语言表述能力。语言是教学过程中知识传播的载体,而语言能力对双语环境中的教师更是至关重要。教师英语水平低下或表达能力有限,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和学生认知过程的顺利与否。为此,教师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英语基本功,另一方面锤炼表述能力,以流畅悦耳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课堂,传授知识,阐明观点,启发学生。最后,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利用英语讲解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应对该门课程的知识、与其他科目的逻辑关系、英语思维的逻辑性以及理论联系实践的切合点等有准确把握,这样才能和其他科目教师协调一致,提高学生的整体专业素养。

(3)努力培养双语教学教师的素质

当下,高等院校要通过各种培训和其他继续教育手段,做好双语教学教师的培养工作。通过专门的训练与考核,使双语教师能够在知识面和专业能力上得到不断的提升和进步,同时提升其双语教学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与时俱进能力。要有针对性地对双语教师队伍进行外语“听说读写译”专业能力培养,促进其双语教学的熟练运用,同时也要注重对其现代化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的培训与提高。此外,还可以把优秀的双语教师送到国外进修或访学来进行专业课程的训练,通过他们在国外的习得与收获,传播国外先进的双语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多元化的思想和文化知识,通过学习借鉴,提升国内双语教学队伍素质[5]。

除此之外,各个高校还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通过校内培养、校外引进、合作办学以及调查分析等各种方式来加强对本校双语教师的培训与培养。

4、结束语

双语教学实践除了要在专业课堂、英语课堂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继续鼓励和支持以学生实践为中心的学生活动外,我们还应探索如何创建更多的实践平台,更好地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为适应培养既具专业知识,又能在国际交流中施展才干的高级复合型人才,实行双语教学很有必要。

[1]曲燕,王振波.中国高校双语教学模式研究现状.高等理科教育.2014(2):104-108

[2]孙石,杨晓菊,曾燕.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65-66

[3]唐铁军,申沛,王平祥.关于加强双语教学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高等理科教育,2008(6):59-62

[4]叶振曼.对外语院校非外语专业双语教学实践的探索与思考.改革与开放.2010(1):142-143.

[5]马秀鹏.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其出路探析.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12):353-355.

本文系2014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应用型本科双语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GH14323).

王丽平(1974-),女,长春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及应用.

猜你喜欢

工科双语应用型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商科教学改革与实践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