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都县冬闲田气候资源分析

2015-11-30谭奎张国春幸晓燕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谭奎++张国春++幸晓燕

摘要 对丰都县1970—2008年冬闲田期间热量≥0 ℃积温、稳定通过10 ℃初终日、无效积温、光照条件、降水变化趋势等气候资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根据丰都县冬闲田期间的气候条件,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榨菜种植、秋种甜玉米、晚秋高粱等种植项目,以提高丰都县冬闲田的利用率,改变冬季肉牛养殖青饲料的供给,促进肉牛养殖的发展,从而提高冬闲田利用率,提高农民收入。对指导丰都县冬闲田开发、重要农事安排等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冬闲田;气候资源;重庆丰都

中图分类号 S16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253-02

Analysis on Climate Resources of Fallow Fields in Fengdu County

TAN Kui 1 ZHANG Guo-chun 2 XING Xiao-yan 3

(1 Fengdu County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ongqing City,Chongqing 408200; 2 Wanzhou District Meteorological Bureau of Chongqing City;

3 Baoluan High School of Fengdu County)

Abstract The heat ≥0 ℃ accumulated,stability through the early 10 ℃ day,in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light conditions,precipitation and other climate change trend resources during fallow fields from 1970 to 2008 of Fengdu County were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ccording to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during the fallow fields in Fengdu County,it could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fallow fields in Fengdu County,change supply of green fodder for cattle breeding in winter,promote development of cattle breeding by developing mustard cultivation,autumn planting sweet corn,sorghum and other late fall planting projects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of fallow fields and increase farmers′ income.It had important meanings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fallow fields in Fengdu County and important farming arrangements.

Key words fallow fields in winter;climate resources;Fengdu Chongqing

丰都是一个以山地为主的山区县,其中丘陵占36%,低山占34.3%,中山占39.7%。丰都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33万hm2,产量33.5万t,其中水田面积2.33万hm2左右。近年来,由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和农业产出效益不高,耕地抛荒现象较为普遍,表现明显的是冬闲田面积较多。从最近调查结果来看,2012年全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7.33万hm2,其中水田面积2.33万hm2。2011年冬播面积3.16万hm2,冬闲田面积1.43万hm2;2012年冬播面积3.29万hm2,冬闲田面积1.34万hm2。分布在三合街道、名山街道、包鸾镇、栗子乡等30个镇(乡)、街道。压缩冬闲田,开发冬季农业,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已成为丰都县亟待解决的问题。

1 资料来源

气候资料来源于丰都县国家一级气候观测站1970—2008年3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资料来自于丰都县国家基本气候观测站1980—2008年和丰都县农业局冬闲田调查资料。

2 气候资源分析结果

2.1 热量资源分析

2.1.1 平均气温变化情况。1970—2008年冬闲田期间日平均气温8.6 ℃,最高9.9 ℃出现在1987年,最低6.7 ℃出现在1977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趋势不明显,基本维持在平均值9.1 ℃左右变化。9—12月平均气温13.9 ℃,1972年最高,为15.7 ℃,1976年最低,为12.6 ℃,极端最高气温43.3 ℃出现在2006年9月;极端最低气温-2.5 ℃出现在1975年,38年有13年极端最低气温在0 ℃以下;1994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在0 ℃上。每年极端最低气温基本都集中出现在1月前后(图1)。

2.1.2 活动积温。1970—2008年39年9—12月≥0 ℃积温平均2 006 ℃;其中1981年1 849 ℃最少,2006年最多,达2 185 ℃。从曲线走势来看,20世纪70年代积温变化幅度不大,比较稳定,基本维持在2 000 ℃左右,80年代到90年代初积温变化幅度大,不稳定;90年代中后期到2008年变化不大,有逐年增高的趋势。1—3月≥0℃积温平均912 ℃;1977年最少,只有754 ℃,2007年最多,达到1 004.7 ℃(图2)。endprint

10 ℃是农业气象上常用的界限温度,春季气温稳定通过10 ℃的日期是喜温作物开始播种与生长等农事活动及物候的重要农业气候指标[1-4]。

无效积温是针对农作物≥10 ℃最大可利用积温而言,是指秋霜冻日早于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 ℃的终日,大田作物已经死亡或正在衰亡中而不能利用的≥10 ℃的积温,持续期为7~10 d。稳定通过10 ℃终日最早为1992年11月8日,最晚终日为1970年12月20日,有24年终日出现在12月以后,14年出现在12月以前(图3)。稳定通过10 ℃初日最早为2002年2月10日,最晚初日为3月25日的有2年,分别为1997年和1998年。38年中有9年初日出现在2月25日以前,29年出现在2月25日以后(图4)。

2.2 雨水资源分析

冬闲田期间降水主要集中在9—11月和次年3月,期间降水量平均为360.7 mm,约占全年降水的35%左右。降水量最多556.2 mm,出现在1972年,最少238.8 mm,出现在2001年。强降水暴雨出现较少,最要集中在9月和10月。9月中、下旬低于22 ℃低温阴雨较多,但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频率降低,有逐渐减少的趋势(图5)。

2.3 光照资源分析

冬闲田期间光照时数平均468.9 h,最高724.6 h出现在2003年;最低265.8 h出现在1981年。日照时数的变化有一个8~10年由低到高的周期变化趋势,1978年、1984年、1993年、2003年、2008年分别出现一个相对较高的值,在这些年份左右分别呈现上升下降的趋势(图6)[5-7]。

2.4 光、温、水总体分析

从历年各月光温水统计图分析,雨热基本同季。气温高,降水、光照都相对集中在这些时段。冬季12月到2月气温低,降水少,光照不足。9—11月气温逐渐下降,降水、光照都逐渐减少。次年3月气温逐渐升高,降水光照逐渐增多,3月初气温基本回升到10 ℃左右(图7)。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对丰都县冬闲田气候资源的分析,结果表明,丰都县冬闲田期间气候资源具有很高的开发前途,可以大力发展榨菜种植、秋种甜玉米、晚秋高粱、秋白菜、秋洋芋等充分利用冬闲田,开发冬季农业。对提高土地复种指数,增加农户收入,大有潜力。但开发利用冬闲田不能盲目进行,应结合当年的气候资源情况,选择合适的种植项目进行开发,才能有效利用冬闲田提高收益。结合丰都县实际情况,有如下建议:一是大力发展丰都榨菜种植;二是大力发展晚秋作物(下转第260页)

(上接第254页)

种植,秋季马铃薯、秋季鲜食甜玉米、鲜食大豆等;三是为了解决丰都县冬季肉牛养殖绿色饲料的供给,可以大力发展晚秋高粱等晚秋作物。玉米和高粱秸秆可以满足冬季肉牛养殖青饲料供给,解决丰都县肉牛养殖秋冬季青饲料共计不足的问题,对促进肉牛养殖在丰都县的大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8-10]。

4 参考文献

[1] 欧叶海,郑步忠,王雪娥,等.农业气候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0.

[2] 冯秀藻,陶炳炎.农业气象学原理[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3] 郑景云,葛全胜,赵会霞.近40年中国植物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8-36.

[4] 郭江勇,李耀辉,林纾.甘肃黄土高原气温稳定通过10 ℃初日对苹果生育期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1):162-166.

[5] 缪启龙.气候资源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的途径[J].江西气象科技,1999,22(2):42-47.

[6] 姜会飞.农业气象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 王树廷.关于Et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级界限温度初终日期的统计方法[J].气象,1982,8(6):29-30.

[8] 缪启龙,丁园圆,王勇,等.气候变暖对中国热量资源分布的影响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5):934-944.

[9] 胡毅,李萍,杨建功,等.应用气象学[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2.

[10] 黄建,成秀虎.农业气象观测规范[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