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洲湿加松F2造林技术研究

2015-11-30王辉彬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胸径造林技术

王辉彬

摘要 通过对引种闽南的十二年生澳洲湿加松F2胸径、树高和单株材积的调查和分析,以期分析其在生长上的优势及推广造林的前景。结果表明:湿加松F2平均胸径比湿地松大15.5%,平均树高高4.6%,平均单株材积多38.1%;澳洲湿加松F2胸径、单株材积与湿地松差异显著,树高差异不显著。采用容器育苗,将种子直播于容器袋基质上,可克服芽苗移植法的缓苗期和窝根缺陷并能提早30~40 d出圃;应全脱袋造林,防止形成“瓶颈”根;应及时抚育,提高其对杂草的竞争力;混交造林应选择生长比其慢的树种作为伴生树种,以防受遮荫而衰亡。

关键词 湿加松;F2;造林技术;胸径;树高;单株材积

中图分类号 S791.2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59-02

福建目前营造的松类主要为乡土树种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外来树种湿地松(Pinus elliottii),马尾松受松毛虫危害严重,近年来又受松材线虫危害,面积逐年减少;湿地松前期生长快,但后劲不足,同时,如果单一外来树种长期大面积使用,可能导致如林分抗逆能力下降、某些营养元素缺乏导致生长不良等经济、生态问题。湿加松(P. elliottii×P. caribaea var. hondurensis),是湿地松与洪都拉斯加勒比松(Pinus caribaea)的杂交种,最先由澳大利亚选育而成,具有较好的杂交优势,林相整齐,生长性状无明显遗传分化,早期速生,干型圆满通直,冠幅紧凑,材质优良,抗病能力强,不易受松毛虫危害,适应性强,在偏酸性土壤生长良好。在国外已经研究发展多年,我国广东也已开展研究并推广造林,但起步较国外晚。国内主要有李文周[1]研究施肥对湿加松早期生长的影响及感病指数的影响,宗亦臣等[2]对湿加松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研究等,福建有魏初奖等[3]、蓝贺胜[4]、陈元品[5]对湿加松引种进行了研究,闽南地区尚未见引种研究报道。

湿加松F2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引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林业所,为澳洲杂交松F1代家系04001中选育而得。2003年福建省长泰岩溪国有林场与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合作,开展引种试验,2006年推广造林10 hm2,现对其造林技术进行总结,并进行生长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2003年湿加松与湿地松比较试验位于锦上联营工区5-3班,东经117°41′01″,北纬24°43′44″,海拔405~505 m,坡度28°,东坡,林地土壤为花岗岩发育的红壤,土壤呈酸性,土层厚度>100 cm,腐殖质层较薄,立地类型III类地。2006年推广造林位于该场科山工区。

试验所在的长泰县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1 ℃,最冷月均温12.4 ℃,最热月月均温28.5 ℃,绝对最低温-2.1 ℃,绝对最高温40.9 ℃,>10 ℃有效积温7 394.7 ℃,年日照时数2 037.4 h,无霜期328 d,年降雨量1 563 mm,相对湿度80%左右,年蒸发量1 268 mm。

1.2 试验材料

湿加松F2种子由中国林科院林研所提供,湿地松种子来源于福建省漳浦中西国有林场。

1.3 试验设计

根据造林树种不同,试验设湿加松F2、湿地松(CK)2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设计。每个小区50株,小区间用生长较慢的马尾松作界线。

2015年2月调查12年的试验林,内容包括树高、胸径等测树因子,用公式V=0.000 062 341 803D1.855 149 7H0.956 824 92计算单株材积。

1.4 试验内容

1.4.1 育苗。采用薄膜容器育苗,容器规格10 cm×15 cm,营养土组成为林地土80%、火烧土20%。2002年冬播种育苗(借用该场已熟练的湿地松育苗技术,未再进行育苗研究),先用0.5%高锰酸钾浸5 min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用40~50 ℃温水浸泡24 h(自然冷却),去除漂浮的秕种和不饱满种子,选沉在水下的种子供试验用。将种子(每袋1粒)直播于浇透水的容器袋中心位置基质上,用手指轻压,撒清洁细河沙至不见种子为度,紧贴苗床覆盖无色地膜四周密封,当种子开始发芽出土时,将地膜改成小拱棚,适当浇水后继续密封,当苗木开始“脱壳”时,视气温变化揭小拱棚侧面或两头通风降温。定期浇水保持湿度,定期喷杀菌剂防病。当苗木长至20 cm左右时,选择阴天或傍晚逐渐揭开地膜炼苗,造林前半个月搬动容器苗1次,促进木质化。

与“芽苗移植法”比较,直播育苗没有芽苗移植存在的缓苗期、窝根问题,根系发达且可提早30~40 d出圃[6]。

1.4.2 造林。炼山清杂后挖60 cm×30 cm×30 cm的明穴并回满表土,株行距2.0 m×2.0 m,密度2 505株/hm2。在早春(本试验2003年)气温回升、土壤湿润时造林,覆土厚度比容器基质高5 cm,因为塑料在土壤中不腐烂,将导致若干年后根茎处或部分根系形成“瓶颈”状,因此容器袋全脱取出,不能仅撕开底部或侧边。

1.4.3 抚育。闽南山地杂草生长迅速,应及时进行除草抚育,造林当年人工除草抚育3次,第2~3年视杂草危害程度每年除草抚育2~3次,第4年可使用草甘膦化学除草,当幼林高度达2.5~3.0 m,可停止抚育封山。

1.4.4 混交。与其他松属树种相似,湿加松类为强阳性树种,若作为目的树种,则伴生树种应选择生长比其慢的树种,如红锥、杉木等,否则极易造成湿加松因遮荫而衰亡。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状况

由表1可知,湿加松平均胸径12.7 cm,平均树高9.1 m,平均单株材积0.058 m3,分别比湿地松的11.0 cm、8.7 m、0.042 m3增加15.5%、4.6%、38.1%。endprint

2.2 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胸径差异F>Fa,表明湿加松与湿地松胸径差异显著。这与岩溪林场1980年引种加勒比松(洪都拉斯种源)表现为胸径大于湿地松、马尾松的情况相似,可能与湿加松遗传了加勒比松胸径生长特性有关。

树高差异F

单株材积差异F>Fa,表明湿加松与湿地松单株材积差异显著。立木材积是由树高、胸径所决定的,湿加松主要通过提高胸径生长量增加了立木材积。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湿加松胸径比湿地松大15.5%,树高高4.6%,单株材积多38.1%;湿加松与湿地松的胸径、单株材积显著差异,树高差异不显著。这与湿加松杂交种遗传了湿地松的高生长特性、加勒比松的胸径生长特性有关,也表明湿加松主要通过胸径生长量提高了立木材积。

与湿地松育苗相似,将湿加松种子直播于容器袋基质上,可克服芽苗移植法的缓苗期和窝根问题,能比芽苗移植法早30~40 d出圃。在造林技术上主要应注意:薄膜容器应全脱取出,以防幼树形成“瓶颈”根;应及时抚育,以提高其对杂草的竞争力;湿加松为强阳性树种,混交造林应选择生长比其慢的树种作为伴生树种,否则极易造成湿加松受遮荫而死亡。

湿加松已表现出早期速生特性,12年后的生长量、抗病性、抗逆性等有待进一步的调查、研究;陈元品[5]提出不宜在高海拔山区种植湿加松,湿加松在闽南地区引种的海拔上限也有待进一步试验。

4 参考文献

[1] 李文周.不同施肥处理对湿加松早期生长及感病指数的影响[J].亚热带农业研究,2011,7(3):152-155.

[2] 宗亦臣,常金财,郑勇奇.湿加松无性系组培快繁技术[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4):11-13.

[3] 魏初奖,吴建勤,童文钢,等.福建省湿加松引种林有害生物发生情况[J].福建林业科技,2013,40(3):68-73.

[4] 蓝贺胜,李树忠,吴炜,等.后代湿加松和火炬松引种试验林早期生长分析[J].林业科技开发,2008,22(5):61-62.

[5] 陈元品.湿加松在高海拔山区早期生长表现初报[J].福建林业科技,2009,36(1):87-90.

[6] 朱伟.湿加松扦插育苗技术[J].现代园艺,2014(20):63-64.

猜你喜欢

胸径造林技术
甘肃祁连山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祁连圆柏前后期胸径关系的探究
人工福建柏胸径与树高关系的研究
不同种源马尾松树高与胸径生长相关模型研建
有关营林防病措施的研究
半干旱地区中的侧柏造林技术有效运用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繁昌县沿江滩地杨树造林技术
针叶树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研究
用地径胸径回归分析法推算采伐木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