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2015-11-30宋玉发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病虫害

宋玉发

摘要 对玉米病虫害发生的规律进行解析,并从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方面探索了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新技术,以为我国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玉米;病虫害;发生规律;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51-01

玉米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食用价值和使用价值,适合我国大部分土壤环境种植。玉米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我国玉米栽种面积居于全球第2位,玉米种植技术更是居于世界前列。然而,我国现如今并没有探索到一种高效、低成本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一直是我国农业专家研究的重点。

1 常见玉米病害发生的规律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受到气候、温度、湿度等条件的影响常常会发生病害,虽然我国玉米栽培技术较为成熟,玉米病害防治技术也一直在发展,但仍然有10余种玉米病害威胁着玉米种植的产业安全。一旦玉米发生病害得不到及时治理,将会导致玉米植株枯萎、死亡,最终导致玉米减产或绝产,给农户带来极大的种植经营风险。在我国玉米病害中,大斑病、小斑病影响和波及范围最大,给我国玉米种植带来的危害也最为严重。

玉米大斑病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中都会发病,发病时叶片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斑点,并逐步向整个叶片扩展,最后将导致病斑融合,叶片枯死,严重影响玉米产量。玉米大斑病是由病原菌侵染引起的,其流行除与玉米品种有关外,且受玉米生长环境的影响较大。当温度20~25 ℃,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玉米大斑病的病害发展,当气温低于15 ℃或相对湿度小于60%则病害发展受到抑制[1]。

玉米小斑病是由长蠕孢菌侵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叶部,经常与大斑病同时发生。玉米小斑病不仅会危害叶片、叶鞘和苞叶,还会导致雌穗和茎秆致病。病害暴发时,会使玉米植株枯萎、腐烂,导致玉米减产或绝产。玉米小斑病多于26~29 ℃发病,玉米小斑病在玉米孕穗、抽穗期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夏季连雨天较易发病,一旦发病将会迅速扩散并对周围植株进行侵染,最终给玉米种植农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2 常见玉米虫害发生的规律

玉米营养丰富,其茎秆中富含糖分、淀粉等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在玉米整个生长周期中都极易发生虫害。玉米种植期间常见的虫害包含蚜虫、玉米螟、地老虎、蝼蛄、红蜘蛛、高梁条螟和粘虫等。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对玉米影响最大的虫害有蚜虫、玉米螟等。

蚜虫体长仅为1.5~4.9 mm,但蚜虫却有着惊人的繁殖力,蚜虫出生后即可生育,属于孤雌生殖不需要雄性。蚜虫靠吸食玉米的汁液生存,不仅会阻碍玉米生长,还会传播病毒[2]。在玉米植株上发现蚜虫,要对其进行及时治理,否则会导致蚜虫的大量繁殖,玉米在蚜虫的危害下将会失去养分供给,导致萎蔫、叶片卷曲或死亡。

玉米螟又称钻心虫,在玉米的整个生长周期都会发生,夏季播种的玉米受到玉米螟的危害最大,玉米螟成虫于夏季会在玉米植株的叶片背面产卵,孵化的幼虫会蚕食玉米的叶片,被蚕食的玉米不仅会导致生长发育迟缓,还会导致授粉困难,造成玉米减产。

3 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1 农业防治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多与玉米品种和植株栽培密度有关,因此玉米病虫害农业防治主要是对玉米的选种、栽培进行控制。首先,要保证选择的玉米栽种品种符合地区的环境特点,并具有较好的抗病虫害性能。其次,玉米播种前要对田地进行深翻处理,减少土层表面杂菌量。最后,还需要根据玉米栽种地的玉米病虫害情况合理控制播种时间。除此之外,还应该做好玉米的植株间距控制工作,避免植株栽种过密,导致玉米病虫害的很多菌类和昆虫可以在土壤和低温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还应该在玉米收获后将田地中的玉米秸秆等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降低次年玉米患病虫害的几率[3]。

3.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主要利用玉米虫害的天敌,达到防治虫害发生的目的。该种防治方法比较环保,而且效果显著。例如,玉米蚜虫的天敌是蚜茧蜂,而玉米红蜘蛛的天敌有草蛉、食螨瓢虫等。另外,赤眼蜂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粘虫卵内,使其幼虫不能正常孵化,从而能有效减少玉米螟、粘虫数量,降低其给玉米造成的危害。

3.3 物理防治

较大的空气相对湿度,是诱发玉米发生病害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田间湿度过高,要做好田间的排水工作,保证夏季雨水能够及时排到田地之外,降低玉米田地的水分蒸发量。其次还可以用滴灌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漫灌,滴灌相比于漫灌,不仅能够降低田间水分蒸发量,而且还能达到控制田地空气相对湿度的目的[4]。

物理防治玉米虫害,与其他方法相比具有污染小、投资低、见效快等优点,物理防治法防治玉米虫害,是利用了昆虫趋光性等特性,近年来灯光诱捕、色膜和色板诱杀的广泛应用,证明了物理防治法的效率和优势。除此之外,还(下转第153页)

(上接第151页)

可以采用毒饵灭杀的办法对玉米虫害进行防治,例如用90%敌百虫30倍液0.15 kg与棉籽、豆饼、麦麸、适量水搅拌均匀,按照22.5~37.5 kg/hm2的量撒施,能够防治多种玉米虫害[5-6]。

4 结语

玉米作为人类最主要的一种经济作物,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化学防治方法已经逐渐被更为先进和环保的农业防治方法、物理防治方法和生物防治方法所取代,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7]。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必然会有更多更科学的玉米病虫害防治方法问世,帮助农户进一步实现玉米产量的提高。

5 参考文献

[1] 杨菊琼.浅谈南方地区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J].中国农业信息,2013(23):129.

[2] 孙文宏,纪伟波.浅谈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4(16):56-71.

[3] 石洁,王振营,何康来.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病虫害发生趋势与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5(5):63-65.

[4] 董广同,苏晨光.夏玉米制种田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0(5):19-20.

[5] 晋齐鸣,李建平.松辽平原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研究[J].玉米科学,2000(2):84-88.

[6] 柏新娣,范志军,何香竹.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9):36-37.

[7] 刘传兵,王黎明,杜世凯,等.南繁玉米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9(13):161.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规律防治技术病虫害
探析森林病虫害无公害防治策略
南方甘蓝主要病虫害防治安全用药表
林业的病虫害及生态防治研究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梨病虫害防治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