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级绿色食品苦瓜生产技术

2015-11-30陈小凤黄如葵陈振东黄熊娟梁家作黄玉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苦瓜

陈小凤++黄如葵++陈振东++黄熊娟++梁家作++黄玉辉

摘要 苦瓜作为热带亚热带特色蔬菜,在广西的种植面积逾4万hm2。在总结多年示范推广经验的基础上,从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栽培季节、育苗、定植、田间管理、产品检测、采收等环节详述A级绿色食品苦瓜栽培技术,总结一套适合广西区的A级绿色食品苦瓜生产技术,以规范苦瓜生产,对保障苦瓜产品的质量安全,促进苦瓜产业向高、精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苦瓜;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

中图分类号 S64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99-03

Technology for A Class Green Food Production of Momordica charantial L.

CHEN Xiao-feng HUANG Ru-kui * CHEN Zhen-dong HUANG Xiong-juan LIANG Jia-zuo HUANG Yu-hui

(Vegetable Research Institute,Guangx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Nanning Guangxi 530007)

Abstract Momordica charantia L. plantation areas were expanded to 40 000 hectares in Guangxi as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characteristic vegetables. On the basis of summing up the experiences of demonstration and promotion for many years,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A grade green food Momordica charantia L.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o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including species selection,cultivation season,breeding,planting,field management,product detection,harvesting and so on.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fit for Guangxi areas to plant Momordica charantia L.. The quality and safety of Momordica charantia L. were prote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mordica charantia L. industry were promoted by using th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Key words Momordica charantia L.;green food;production;technical regulation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起源于东南亚的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两广、海南、福建、台湾、四川、湖南等南方省区。在广西,苦瓜的种植面积超过4万hm2,是广西南菜北运和西菜东运的主要蔬菜品种,也是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主要蔬菜。现在苦瓜的种植大多为农民自发行为,缺乏配套的栽培技术,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不规范使用化肥农药,易造成产品和环境的污染,限制了苦瓜产业向高、精方向发展。目前报道有关苦瓜栽培技术的文献,都集中在苦瓜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1-2],有关进行绿色食品级苦瓜栽培生产技术文报道较少。进行绿色食品级苦瓜生产既可适应蔬菜安全生产的要求又满足消费者对高品位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本文依据广西气候、栽培条件、病虫害发生规律等特点,从生产到采收的各环节详述A级绿色食品苦瓜生产技术,在生产环节上保证苦瓜产品符合绿色食品的要求。

1 产地环境选择

良好的产地环境是绿色食品生产的有力保障和前提,在进行绿色苦瓜生产前,需要对产地环境进行深入调查,包括生态环境、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随着种植时间延长,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也要及时发现污染的可能问题,定期进行空气、水质、土壤质量的监测,以保证产地环境的各项指标都符合《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的规定[3]。

2 品种选择和栽培季节

选用通过审定或者登记的抗病、抗逆性强、优质、高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合市场需求的苦瓜品种。不同季节播种时间不同,春季提早栽培利用大棚等增温设施可在12月播种,春季露地栽培在1月中旬至4月上旬播种。夏植露地栽培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播种。秋植露地栽培在7月中旬至8月上旬播种。

3 育苗

3.1 育苗设施

采用育苗棚进行育苗。夏秋育苗的在盘面上盖稻草或用遮阳网遮阳,然后将盘土浇透水。冬春育苗的在盘面上先盖1层地膜,再用小拱棚防寒,或者拉加温设施。一般用50孔育苗盘育苗。

3.2 育苗基质的制备及消毒

可自行制作育苗基质,一般每制备1 m3基质需加入腐熟鸡粪肥20 kg、磷肥1.5 kg、塘泥0.3 kg、腐熟椰康0.5 kg、腐熟木薯皮0.2 kg。混拌均匀后用50%多菌灵可溶性粉剂40 g覆膜消毒2~3 d,掀开薄膜后即可装入穴盘并在播前晚上将育苗盘淋透水待用。商品育苗基质可直接用,但也要提前淋透水。

3.3 种子处理及播种

苦瓜种子的千粒重约为190 g,依据种植密度可计算出用种量。用温烫浸种和多菌灵等杀菌剂方法来消毒的效果也不错,但经相关试验(表1)证明还是用3%漂白水浸种10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露白的整齐度最佳,推荐作为苦瓜种子的消毒方法。然后将消毒后的种子用干净湿润棉布包好,种子厚度不超过4 cm,置于30 ℃的环境下催芽。催芽过程要保持种子湿润,若发现种皮发滑应及时用清水清洗。应注意的是露白后种皮滑不能清洗,待72 h后有80%以上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endprint

3.4 苗期管理

3.4.1 肥水、温度管理。保持苗床湿润,畦面见白及时淋水,要小水勤浇,以防徒长。夏秋育苗的浇水时间宜在早晚;冬春育苗的由于气温较低,在晴天11:00—15:00 浇水,苗干爽后才可封棚。育苗后期如发现生长不健壮,可淋0.3%均衡复合肥水溶液或叶面喷施400~500倍氨基酸类液肥。苗期适温在20~30 ℃。育苗环境气温低于13 ℃时按75 W/m2在小拱棚内拉电灯泡加温。夏秋育苗盖75%遮阳网降温。出土前日温、夜温分别保持在28~33、23~25 ℃,出苗后日温、夜温分别保持在20~25、15~20 ℃,定植前5~7 d日温、夜温分别保持在20~23、15~18 ℃。

3.4.2 病虫害防治。苗期猝倒病可用72.2%霜霉威水剂600~800倍液,或代森锰锌600~800倍液等药剂交替预防;白粉病可用5%已唑醇2 500~5 000倍液防治。

3.4.3 炼苗。出苗70%时,及时揭去稻草或覆盖的地膜。冬春育苗时,根据天气的变化情况选在中午进行通风换气。夜温在17 ℃以上时,打开育苗棚,苗长出真叶后,及时揭边膜炼苗。

3.5 移栽苗标准

当苗长至4叶1心时即可移栽,移栽苗应具有完好子叶、叶色青绿有光泽、下胚轴短非徒长苗、无病虫危害症状等标准。在气温25 ℃的条件下,育苗期约需10 d;冬春育苗苗期约为25 d。

4 定植

4.1 定植前准备

4.1.1 土壤消毒。应选择土层深厚的壤土,土壤pH值要求5.5~7.0。于播前1个月用42%威百亩水剂进行熏蒸消毒,施用时在地面开沟深20 cm、沟距20 cm,用量为300~450 kg/hm2,将药液均匀施于行沟内,盖土覆膜进行熏蒸消毒处理15 d。目的是杀死一些土传的病害,如苦瓜枯萎病。

4.1.2 整地施基肥。按畦宽1.2 m,沟宽0.5 m,沟深0.2~0.5 m起畦,畦面平整细碎,田块四周开排水深沟。整地时施腐熟有机肥22.5~45.0 t/hm2、高浓度复混肥150~225 kg/hm2、钙镁磷肥300~375 kg/hm2作基肥,施用方法采用沟施或全层施肥。

4.2 定植密度及方法

种植密度为2.70万~2.85万株/hm2。移栽前1 d,淋透育苗盘土。先铺地膜后定植,按种植密度开穴,将苗带营养土埋入穴内,培土至子叶下1 cm处,定植完后淋足定根水。

5 田间管理

5.1 引蔓及植株调整

当瓜苗长至60 cm左右时,约定植后10 d,搭“人”字架引蔓。植株高180 cm以上时,把植株100 cm以下侧枝打掉;如有缺苗的,可在缺苗旁边的植株根部留一侧芽,待此侧芽成蔓后引向缺苗位置,代替补苗工作。约定植后30 d,采收第1次商品瓜,再把植株50 cm以下的叶片全部摘除,同时及时摘除畸形瓜、病瓜、虫瓜及细弱侧枝,以免消耗营养,影响果实生长发育。

5.2 水肥管理

土壤表层发白,要及时浇透水,采用沟灌或者滴灌形式。在每次采收后叶面喷施0.2%磷酸二氢钾溶液作为叶面肥。采收2周后追施尿素225 kg/hm2和均衡复合肥225 kg/hm2。

5.3 病虫害防治

调查了广西各地种植区苦瓜病虫为害情况,在苦瓜生长期间发生较严重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枯萎病、炭疽病;虫害主要有蚜虫、瓜绢螟、斜纹夜蛾、瓜实蝇等。平时对病虫害的防治还是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防治原则。

5.3.1 农业防治。针对当地主要病虫控制对象,选用高抗、多抗的苦瓜品种;培育适龄壮苗,提高抗逆性;大棚栽培时控制好温度和空气湿度;适宜的肥水,充足的光照;良好通风条件;深沟高畦,严防积水;在生长期间将残枝败叶和杂草及时清理干净,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田间清洁;实行严格轮作制度,与葫芦科作物轮作2年以上;测土平衡施肥,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尽量少施化肥,不施硝态氮肥。

5.3.2 物理防治。悬挂黄板(25 cm×40 cm)6 750~9 000块/hm2诱杀蚜虫、粉虱等。覆盖塑料薄膜、银灰地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5.3.3 生物防治。结果期悬挂喷有昆虫物理诱黏剂的空矿泉水瓶600个/hm2诱杀瓜实蝇成虫;利用生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如用颗粒体病毒防治病毒,用Bt杀虫剂防治害虫。

5.3.4 化学防治。在化学防治方面,要合理混用、轮换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符合《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13)》规定[4]。根据病虫害发生条件及发病规律,推荐使用药剂的种类和方法如表2所示。

6 产品检测

苦瓜种植过程中发生病虫害较多的是瓜绢螟、斜纹夜蛾、蚜虫、白粉病,对应使用化学药剂以阿维菌素、吡虫啉、已唑醇为多。因此,在产地环境、生产投入品、田间种植管理等环节都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规范操作的前提下,再结合苦瓜的生产实际,于收获期取样对吡虫啉、阿维菌素、已唑醇等的农药残留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3个批次的样品吡虫啉检出分别为0.022、0.016、0.011 mg/kg,阿维菌素、已唑醇均未检出,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绿色食品 瓜类蔬菜(NY/T 747)》的要求,具体如表3所示。

7 及时采收

选择果实的条状或瘤状突起比较饱满、果皮转为有光泽、果顶颜色开始变淡时采收。采摘一般在花后15 d,采收时轻拿轻放,避免损伤果实表面引起二次污染[5-6]。

8 参考文献

[1] 姚金煌.莆田市荔城区无公害苦瓜生产技术[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49-150.

[2] 谢艳华,曹学文,苏志强,等.广州地区苦瓜生产技术规程[J].广东农业科学,2012(14):37-3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NY/T 391-2013[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NY/T 393-2013[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5] 韩翠玲.苦瓜生产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4(2):185-186.

[6] 程传雷,陈成海.绿色食品苦瓜生产技术[J].农业知识:瓜果菜,2011(11):21-22.endprint

猜你喜欢

技术规程绿色食品苦瓜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吃苦瓜
什么是绿色食品
我国撤销392个绿色食品产品标志使用权
人为什么要吃苦瓜?
苦瓜大夫
苦瓜大夫
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