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沙县水稻栽培技术探讨

2015-11-30林业清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水稻

林业清

摘要 分析白沙县水稻栽培技术发展现状,探讨高产栽培的技术途径,以促进水稻生产持续稳步发展。

关键词 水稻;栽培技术;高产措施;海南白沙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62-02

Discussion on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Rice in Baisha County

LIN Ye-qing

(Jinbo Agricultural Sciences Center of Baisha County in Hainan Province,Baisha Hainan 572817)

Abstract Development statuses of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in Baisha County were analyzed,the high yielding technical approaches were explored,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of rice production.

Key words rice;cultivation techniques;high yield measures;Baisha Hainan

白沙县地处海南中部偏西,是黎族、苗族聚居的山区县。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有水旱田面积4 000 hm2以上,水稻年播种面积占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的50%左右,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60%以上。据统计,近5年间(2010—2014年)全县水稻平均产量5 340 kg/hm2,最高年产量5 550 kg/hm2,比全省同年增产720 kg/hm2,这是广大农民和科技人员依靠科技进步取得的成绩。但是水稻栽培水平仍处于较低的运行层面,单位面积产量上升得慢,产量长期在5 250 kg/hm2上下徘徊,并且有逐年下降的趋势。目前,白沙县大面积推广种植的杂交水稻良种,如早造种植的特优009、Ⅱ优128;晚造推广的组合博Ⅱ优312、博Ⅱ优138等,产量潜力一般在7 500 kg/hm2以上,说明水稻产量可挖掘的潜力还很大,在栽培管理技术方面仍需下足功夫。该文旨在分析白沙县水稻栽培技术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高产栽培途径。

1 水稻栽培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迟发滞发,苗穗不足

栽好杂交水稻,一般要求肥田栽插27万穴/hm2左右,中等肥田30万~33万穴/hm2,瘦田一般宜栽37.5万穴/hm2左右,争取最高苗数30万株/hm2左右,有效穗数330万~375万穗/hm2 [1]。就水稻大面积生产看,普遍的田块有效穗偏少,据笔者调查,由于迟发滞发,导致全县有60%左右的田块有效穗数在180万~225万穗/hm2之间,少数田块甚至只有150万穗/hm2左右。

1.2 成穗率低,穗小粒少

杂交水稻是依靠分蘖成穗的。如果成穗率低,穗数不够,产量就上不来。据笔者调查,大面积生产的水稻,成穗率仅50%左右。成穗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造成的,其主要是水稻育秧技术落后,秧苗素质差,栽得过深及分蘖期水肥管理不当,加上后期的无效分蘖猛增又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导致成穗率低。同时,稻穗生长不均,参差不齐,稻穗的总粒数相差较大,据笔者调查,大的稻穗每穗总粒数有150~200粒,而小的稻穗每穗总粒数在10粒以下。原因主要在育秧方法、插秧及田间管理技术上仍有严重缺陷,造成迟发滞发,穗小粒少的结果。

1.3 水稻早衰

目前,从大面积栽培的杂交水稻来看,其品种的增产潜力巨大,因此可认为影响产量的主要因素是灌浆物质来源不足。水稻生育后期的营养物质主要是依靠倒3片功能叶的光合量,而大部分水稻存在过早衰退现象,影响水稻的物质积累和合成能力,在生产上主要表现为叶片枯黄提早,结实率仅约70%,这也是水稻产量长期上不来的原因之一。水稻早衰主要是由于经济落后,技术缺乏,村民在生产过程中掠夺经营,造成土壤养分耗竭严重,地力不足;施肥量分布不均,前期过多,后期脱肥;长期淹水,土壤通透性差,根部缺氧,造成根系早衰;氮、磷、钾配比不合理,钾肥施用不足等。

1.4 病虫害的综合防治不力

由于农民对病虫害的防治不重视,甚至有病虫危害不防治,加上综合防治知识缺乏等多方面的原因,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方面的技术推广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大部分农民在生产上注重化学防治,并且在施用化学药剂时没有对症下药,还过量施用药剂,增加了农业生态系统内的副作用。

1.5 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形成造成巨大影响

据统计,2015年5月白沙有16 d气温超过35 ℃,水稻营养生长期遇35 ℃以上高温,生长就会受到抑制,生殖生长期遇35 ℃以上高温会降低花药开裂率及花粉育性而降低结实率[2-3],水稻抽穗开花时,温度高于35 ℃并超过1 h就会使水稻不育。杂交稻对高温响应的敏感性要高于常规种植稻[4-6]。

1.6 台风、暴雨对水稻的危害

据统计,1949—2013年,海南台风200余次,白沙地处海南省中部,受台风影响比沿海较小,但台风带来的强降雨还是对白沙山地、丘陵地带造成很大的影响。抽穗期遇台风花粉不能有效授粉,在乳熟黄熟期受台风袭击的水稻容易出现倒伏、稻秆腐烂、谷粒发芽等现象。台风带来强降雨,水稻淹没后,轻者生长期延长,重者死亡[7-8]。

2 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上述水稻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是比较普遍的。近年来,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旱育稀植、免耕抛秧等先进栽培管理技术,为增加水稻产量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推广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都能较好地解决以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白沙县实际,水稻产量要有新的突破,应主要抓好以下技术措施。endprint

2.1 大力推广水稻抛秧技术

水稻抛秧技术是采用塑料秧盘或旱育苗床,育出根部带有营养土块的秧苗,移栽时利用带土秧苗自身重力,采取人工或机械均匀地将秧苗抛撒到大田的一种水稻栽培方法,是水稻栽培技术的一项重大改革。该项技术与传统手工插秧相比,具有节省秧田、节省用工、节省生产成本、增产幅度为5%~15%,同时,站着抛秧,不用曲背弯腰,大大减轻劳动强度,并且有利于连片集中育秧,促进水稻生产的规模化经营[9]。其增产的原因,一是不缓苗,早分蘖,多分蘖。二是分蘖成穗率和结实率高。三是株型较好,群体协调。这项育秧技术,经过广大农科人员多年的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每年推广面积达2 000 hm2,占水稻播种面积的50%左右,增产显著,是解决好上述存在问题的技术途径。

2.1.1 秧盘。秧盘的数量应根据秧盘的窝穴数量及本田面积、抛秧计划密度而定,同时还要扣除15%的窝穴空穴率[2]。如甩561个窝穴的盘,计划抛30万株/hm2,则用秧盘数为630个/hm2。然而,农民在生产操作过程中,没有认真丈量过本田的面积,大部分是估算的,因此导致秧盘数量和抛秧密度都没有达到要求。

2.1.2 营养土的配制。选用园田土或旱地壤土或黏土,不用砂性大的土壤,土壤水分要适中,取土前先刮去表层1~2 cm草籽较多的表土,将土粉碎过筛后,表土和腐熟粗肥按5∶1的比例混拌均匀。

2.1.3 选地做床。选择肥沃的园田地、旱地或稻田地作苗床,床面宽度视秧盘规格而定,以横排2片秧盘的长度再在两边各加5 cm为宜,床土要细碎疏松,于置盘前灌水整平,使床面呈泥浆状,然后摆盘。

2.1.4 播种。播前浸种催芽至露白,每盘播种60~70 g。采用混土播种法较为简便易行。播前应先测定2~3个秧盘的装土重量,再将定量的营养土和种子充分混匀,少量多次地放到已铺好秧盘的床面上,边放土边用木板刮平,装完土后浇水,水透干后撒覆盖土将孔穴填平。

2.1.5 播后管理。①浇水:播种到一叶一心期一般不浇水,以后每天早晨进行观察,若看到叶尖吐露,盘土湿润,表土不缺水,若盘土发白,叶夹无露珠,当日应浇水。②追肥:一般整个秧苗生长期需追肥1~2次,第1次在二叶一心期,每盘追尿素5 g。起秧前2~3 d追送嫁肥1次,用量同二叶一心期。严格控制秧龄和叶龄,早造秧龄20~25 d,晚造秧龄为12~14 d,其叶龄均为3.5~4.5片,切勿超过4.5片。

2.2 强化分蘖期的水肥管理

2.2.1 水分管理。采用浅水勤灌,适时晾田的措施。白沙县有部分农民在移栽后长期灌深水,这是水稻迟发、滞发的原因之一,必须改变这种习惯做法。为了控制无效分蘖,提高成穗率和争取壮秆大穗,应适当提早控苗,当全田总苗数达到或超过预定穗数,即当茎蘖数出到345万~375万株/hm2时就应排水晒田。晒田程度看田看苗进行晒田,重的可晒到褪绿,田板发白开裂为止。这样既可以控制无效分蘖,又可将田板晒硬,提高后期的抗倒性。

2.2.2 合理施肥。由于水稻抛秧,移栽后基本无缓苗期,分蘖发生早而多,所以分蘖肥可与底肥同时施下,特别要注意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配合,提倡稻秆归田,增加土壤有机质。长期以来,农民的耕作水平低,偏施化学氮肥,农家肥和磷钾肥用量少,土壤养分比例失调。从全县耕作和施肥情况看,村边田耕作较精细,施肥水平较高,肥量较多。远村田耕作粗放,施肥量少。有些农民迷信氮肥的作用,忽视施用有机肥,少施用磷肥,不施用钾肥,造成土壤氮、磷、钾比例失调,土壤性态恶化,变酸板结。这是水稻产量长期上不来的原因之一,必须改变偏施化学氮肥的做法,注意N、P、K的配合施用。

2.3 巧施穗肥

从幼穗开始分化至抽穗期的追肥,均称为穗肥。这时期的氮素供应水平高低将影响颖花分化数的多少及结实率的高低。但是前期多肥的情况下施用穗肥,虽然不会改变其株型,但会影响到体内碳、氮代谢、养分输送等机理,降低结实率而减产,在大面积生产上应慎重对待。其经验是“剑叶抽出前后是适时,覆水回色作标准,看田看天来决定”。从白沙县农民对水稻生产实践来看,在前稳的基础上,穗肥一般施复合肥75 kg/hm2左右为宜。为提高穗期叶片的光合效率,延长其功能期,防止早衰,提高于粒重,促使谷粒饱满,齐穗后进行根外追肥。

2.4 科学防治病虫害

作物病虫害防治的目的在于保护植物不受其害,保证高产稳产和优质。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用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因时、因地制宜,合理应用化学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措施,取长补短,经济、安全、有效地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危害水平之下,同时,把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内的有害副作用减少到最低限度。基于这样的认识,水稻生产应在选择抗性较好的高产组合的基础上,通过品种消毒,避免种子带病虫,加强科学的栽培管理措施,促进水稻的健壮生长,充分发挥和增强其自身的抗病虫能力,同时,根据病虫发生情况辅以化学防治,达到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增产增收的目的。

3 参考文献

[1] 陈文,张世能,陈传明.水稻栽培技术[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7:11.

[2] 杨纯明,谢国禄.短期高温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国外作物育种,1994(2):4-5.

[3] 王才林,仲维功.高温对水稻结实率的影响及其防御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4(1):15-18.

[4] 曹云英,段骅,杨立年.减数分裂期高温胁迫对耐热性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及其生理原因[J].作物学报,2008,34(12):2134-2142.

[5] MATSUI T,OMASA K,HORIE T.The difference in sterility due to high temperatures during the flowiod among japonicarice varietres[J].Plant Prod Sci,2001,4(2):90-63.

[6] JAGADISH S V K,CRAUFURD P Q,WHEELER T R.high temperature stress and spikelet fertility in rice[J].J Exp Bot,2007,58(7):1627-1635.

[7] 张凯荣,宋长远,陈钰祥.近50年来海南岛东部台风记录及其灾害性评价[C]//第27届中国气象学年会中国灾害天气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北京:中国气象学会,2010:1-7.

[8] 云勇,严小微,唐清杰.海南台风暴雨对水稻的危害及灾后补救措施[J].杂交水稻,2014,29(1):44-45.

[9] 邱晓花.双季晚稻抛秧与手插秧对比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0(3):79.endprint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水稻
中国水稻栽培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