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潍坊烤烟C3F为目标样品的不同部位烟叶叶组配方设计研究

2015-11-30杨尚明滕春富刘田军李秋英黄建明郭永良王善信张书伟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18期
关键词:烤烟

杨尚明++滕春富++刘田军++李秋英++黄建明++郭永良++王善信++张书伟

摘要 为提高上部和下部烟叶的使用价值,进行了不同部位烟叶叶组配方设计研究。在对配方中各单等级烟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感官评吸和重量分析基础上,首先以目标样品的化学成分为依据设计叶组配方。然后以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为依据设计各等级的使用比例,最终以叶组配方产品的感官质量确定叶组配方组合。结果表明:可以在不使用C3F的情况下,根据各单料烟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和评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模块,能够达到C3F的感官质量水平,从而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的综合使用价值,降低了原料成本,缓解中部烟叶短缺的矛盾。

关键词 烤烟;不同部位;叶组配方;感官质量;山东潍坊

中图分类号 S572;TS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032-02

目前,我国烟叶从农业向工业环节的流通已全部实现了打叶复烤的片烟化供应,另外随着国家局“532、461”品牌发展战略的提出,使得二次配方模式快速发展。叶组配方加工技术是首先利用科学的方法将若干个具有相同或相近风格特点的单等级烟叶原料进行合并,形成多个配方模块,并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工艺处理方法,形成特色工艺,以稳定和提高卷烟产品质量[1]。该技术的好处如下:一是可以拓宽烟叶使用,使一些可用性较好而数量较少的烟叶能充分利用;二是充分利用烟叶资源,提高上部和下部烟叶原料的综合使用价值,降低成本;三是减少打叶等级,便于生产和存放,降低原料贮存成本;四是可以减少卷烟叶组配方的调整频率,有利于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控制。因此,研究烟叶配打技术对保证卷烟产品的个性化需要、提高产品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目前各个工业企业的大部分叶组配方设计只是简单地按照同部位、同产区(同省区)、不同等级、质量相近的烟叶原料进行组合,也有的是按照不同产区、同等级的烟叶原料进行组合,但按照不同部位进行叶组配方进行设计得很少,从而限制了上部和下部烟叶原料的使用价值[2]。

本次叶组配方设计主要围绕如何提高上部和下部烟叶使用价值来开展研究,目的是一方面为当前中部烟叶原料短缺情况提供解决思路,另一方面为从事烟叶分级人员能够从烟叶外观质量判断出其内在质量提供数据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取潍坊产区的C3F、B2F、B3F、C2F、C2L、C3L、C4F、C4L、X2F和X2L共10个等级烟叶,各等级烟叶外观质量是由农标委专家按照国家烤烟分级标准认定。

1.2 试验方法

1.2.1 设计目标。本次叶组配方设计目标要求:以2013年潍坊C3F的感官质量为目标样品,通过潍坊产区的其他等级配伍组合达到或接近潍坊C3F的感官质量(不能使用潍坊C3F),提交100 g叶组配方烟丝。

1.2.2 常规化学成分分析。从备用样品中取100 g烟丝样品,放入烘箱内,在不高于40 ℃的条件下干燥5 h,然后粉碎过60目筛,由华环公司人员通过近红外模型进行测定。

1.2.3 各等级烟丝重量。各等级烟丝重量采用感量为0.1 g的天平进行称重。

1.2.4 单料烟的制备与评吸。各等级单料烟烟丝由华环公司统一提供,切丝宽度0.9 mm,使用的上海大前门卷烟的空筒,按照单料烟的卷制要求用打烟器进行制作,在T=(22±1)℃、RH=(60±2)%的恒温恒湿箱中平衡48 h后待评。

由3名国家评吸委员和在华环参加烟叶分级高级技师实训的24人组成评吸小组,对设计样品与目标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评吸采用暗评的方式,评吸方法是采用烟叶质量风格特色感官评价办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原料数量分析

在叶组配方设计前首先要知道各等级可用烟丝的的重量,如果设计使用比例超过烟丝重量时,那么这个设计是失败的[3]。为此,对各等级烟丝进行了称重,各等级重量见表1。可以看出,C2L、C4L和X2L 3个等级重量较少,在叶组配方使用时的比例不可太大。

2.2 原料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在烤烟化学成分的诸多因素中,同一产区的烟叶烟碱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是影响烟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要以烟碱和总糖为依据进行叶组配方设计,所测得的各单料烟样品的主要化学成分见表2。可以看出,目标样品的烟碱只有1.92%,在所有等级中只有X2L低于目标样品,而最高烟碱含量到达5.03%,高出目标样品3.11个百分点,这为叶组配方设计加大了难度,由此推断出上部烟叶的使用比例不能太大,而且要以X2F为大比例等级进行设计。

2.3 目标等级和其他等级感官质量评价与分析

在进行叶组设计前,首选要知道目标样品的风格特征和品质特征;其次要知道可用原料的风格特征和品质特征,为叶组配方设计提供使用依据[4]。目标样品与各等级的评吸质量见表3。可以看出,目标样品浓香型风格明显,劲头偏小,香气质和香气量较好,整体质量较好;其他等级都具有浓香型风格,但C4F、C4L和B3F整体质量较差,口感和舒适性离目标样品较远,所以在设计叶组配方时不考虑使用以上3个等级。

2.4 叶组配方设计

根据各等级评吸质量、化学成分和样品重量的特点以及配方成本低于目标样品的要求,依据配方设计的要点进行叶组配方设计。

2.4.1 第1次叶组配方设计。本次设计上部烟叶使用比例为5%,中部烟叶使用比例为38%,下部烟使用比例为57%;设计烟碱为2.18%,总糖含量为31.71%,总氮为1.79%,配方成本为22.78元/kg(表4)。化学成分和目标样品差异不大,成本价格低于目标成本。评吸质量与目标样品通过对比评吸,香气质稍差,香气量稍欠,烟气稍显干燥,其他质量接近目标样品。

2.4.2 第2次配方设计。根据第1次配方评吸质量缺点进行了第2次配方设计,叶组配方见表5。考虑到香气量不足的问题,这次加大了B2F的用量,增加了3个百分点,降低了C3L用量,降低了3个百分点,其他比例不变。endprint

本次设计上部烟叶使用比例为8%,中部烟叶使用比例为35%,下部烟使用比例为57%;设计烟碱为2.26%,总糖含量为31.40%,总氮为1.82%,配方成本为22.74元/kg。化学成分和目标样品差异不大,成本价格低于目标成本。评吸质量与目标样品通过对比评吸,香气量高于目标样品,劲头稍大,烟气细腻度不如目标样品,其他质量接近目标样品。

2.4.3 第3次配方设计。根据第2次配方评吸质量缺点进行了第3次配方设计,叶组配方见表6。针对第2次劲头和细腻度的问题,进行了第3次配方设计,增加了C2F和C2L的用量,分别提高了5、3个百分点,降低了B2F和X2F的用量,分别降低了3、5个百分点,其他比例不变。

(下转第37页)

本次设计上部烟叶使用比例为5%,中部烟叶使用比例为43%,下部烟使用比例为52%;设计烟碱为2.21%,总糖含量为31.79%,总氮为1.79%,配方成本为23.42元/kg。化学成分和目标样品差异不大,成本价格高于前2次,低于目标成本,降低成本3.38元/kg。评吸质量与目标样品通过对比评吸,风格和整体品质质量接近目标样品,在烟气特性方面不如目标样品,但差异不明显;最后确定3号为最终叶组配方设计产品。

2.5 叶组配方产品评价结果

通过由3名国家评吸委员和在华环参加烟叶分级高级技师实训的24人组成评吸小组,以暗评的方式对设计样品与目标样品的相似度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在6个小组提交的设计产品中排名第一,与目标样品质量基本一致,达到了产品设计要求。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以目标样品的化学成分为依据设计叶组配方。然后以单料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为依据设计各等级的使用比例,最终以叶组配方产品的感官质量确定叶组配方组合。结果表明,根据各单料烟化学成分检测结果和评吸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设计模块,可以达到目标样品的感官质量,从而提高了上部和下部的综合使用价值,降低了原料成本,缓解中部烟叶短缺的矛盾[5]。

3.2 讨论

(1)在进行叶组配方设计时,原烟配方在满足客户或自己混配目标和质量指标的情况下,还需要考虑配方的备选等级库存数量、来源、成本,寻找一个成本和混配目标的相对平衡点。

(2)在进行叶组配方设计时,化学成分中烟碱和总糖含量极其重要,这2种成分的燃烧过程就是烟气酸碱平衡的过程,是最能影响烟气感官品质特征的化学指标,决定了烟气的劲头、香气质、香气量和口感特性[6]。

(3)在进行叶组配方设计时,要准备把握不同等级烟叶的感官质量特点和在叶组配方的作用、可配伍性,对有特点、个性鲜明的烟叶在使用时要充分考虑其在配方中的作用,其用量和比例调整都要进行小幅度变动。

(4)在进行叶组配方设计时,化学成分中烟碱、总糖和总氮含量与目标样品相比,设计范围多少适宜,还有待研究。

(5)本次叶组配方设计使用了上、中、下3个部位的烟叶,那么能否只用上部和下部烟叶进行设计,产品质量一样能达到中部烟的质量水平有待研究。

(6)本次在叶组配方设计时,由于受到原料资源的限制,没有对每个配方进行化学成分的实测,仅对理论数据进行了计算。

4 参考文献

[1] 程森,沈钢,孙平,等.烟叶初配方混打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03,24(1):15-18.

[2] 何结望,魏嵬,谢豪,等.原烟配方分组打叶对片烟质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2007(9):10-12.

[3] 王建民,袁红星,李晓,等.烟叶配伍性评价方法及规律性[J].烟草科技,2007(6):8-11.

[4] 毛多斌,马宇平,梅业安.卷烟配方和香精香料[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 黄嘉栅,童谷余,徐亚中,等.卷烟工艺[M].2版.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6] 王晶晶.论烤烟型卷烟叶组配方设计[J].烟草科学研究,2000(2):58-61.endprint

猜你喜欢

烤烟
站点精准直调模式在烟叶调拨过程的应用
烤烟栽培地膜覆盖技术要点
不同变黄条件对烤烟上部叶中性致香成分和感官质量的影响
施用不同有机肥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研究
恢复烤烟种植地区植烟主体现状调查与分析
有机无机复混肥及施氮量对烤烟K326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不同施肥结构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烤烟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保山市隆阳区烟后套种甜脆豌豆高效栽培模式示范总结
烤烟部位量化识别判定方法研究
烤烟品种贵烟1号贵烟2号在贵州省天柱县的推广应用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