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子世界的路障扫除了吗?

2015-11-29庄生晓梦

普洱 2015年7期
关键词:普洱茶教育

庄生晓梦

青涩年华

那年毕业了,散了,走了,我所爱的和爱我的人。我坚信这座城市一定会有梦想的起点。坐在CBD的写字楼里费尽心力完成的文案只换来上闻轻蔑的眼神,我也会没心没肺地微笑。端起普克,就算被当成“便利贴女孩”,也在幻想王子与公主的爱情。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

雕刻时光

10年居然被戴上了“败犬女王”的皇冠!我成熟、干练且苛刻,常在混乱中把握大局。各种分子围绕着“事业”析出了“成功”却溶解不了爱情。端起普克,在时间轴线上自由前行,呼唤我的Mr Right。

品味生活

15年绕不开生命的伦常,一个人的房子变成了三个人的家。眼角的细纹刻出了生命的重量,因着自信绽放迷人的光芒。在夜幕中看到家里温暖的灯光,那一刻我发现自己不仅丰富,还独特,而且勇敢。放下纷扰,端起普克。

关于“普洱茶教育”的话题,本刊曾在四年前的一期独家关注:“普洱茶唠叨”(见2011年3月刊)中讨论过。那时,我们的基本结论是:普洱茶是一种相对特殊,又比较复杂的茶类,普洱茶消费群体的培养需要反复教育,即“唠叨”。时隔四年,本刊第一次重复做类似的选题,并非我们江郎才尽,想不出新的选题,而是四年前我们所提出的问题,现在是时候做个解答了,尤其是这四年也是普洱茶市场高速发展的四年,时代在变化,传播方式在变化,市场在变化,消费环境在变化,喝普洱茶的群体也在不断延伸,四年前就喝普洱茶的群体,如今已经基本喝明白了,而现在才加入“普洱大军”的群体,对普洱茶又有了全新的认知渠道。关于普洱茶教育的话题,现在再来探讨,也有了全新的视域。

在四年前的那期独家关注“普洱茶唠叨”中,笔者曾撰文一篇:《七子世界的路障》,文中提出了普洱茶之所以教育难度大,是因为存在着五大路障,如今回看此文,虽然看到了曾经稚嫩的自己,但所提出的问题也不无道理。四年来,笔者也与普洱茶市场共同成长,从稚嫩走向成熟,看看普洱茶市场这两年的抗动荡能力就知道了,虽然市场有波动,但是不再如2007年那般的不堪一击,这是一个市场开始趋于成熟的标志,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有了一个稳定而庞大的消费群体。

《七子世界的路障》中所提出的五大路障是:l、百年断代;2、绿茶思维;3、复杂的普洱茶;4、聪明糊涂心;5、教育机构。今天,我们就通过反观这四年来普洱茶教育与传播的方式与成果,来解答四年前笔者提出的那五大路障,到如今是否已经扫除了?

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

关于“百年断代”,这是个永远也无法填补的鸿沟。逝去的时光无法挽回,但我们依然可以从一些留存至今的史料中去回顾甚至重现那些曾经消失在国人视线中的普洱茶往事。《普洱》杂志创刊九年,始终以一颗匠心精神来做“最美的茶杂志”,也是目前公认的普洱茶传播与教育领域权威的阵营。这些年,我们每年至少有一期的“独家关注”会以普洱茶的历史为主题,如《百年沱茶》( 2011年10月刊)、《梦想与草创:民国云南茶业》(2012年3月刊)、《普洱茶事典新读》(2014年1月刊)、《中茶故事》(2015年3月刊)等等,杂志也常设“历史”栏目,不定期刊登一些关于普洱茶历史的文章。在回溯历史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信息也往往会为某些企业和茶人所用。据笔者所知,某企业从李拂一、范和钧等人关于民国时期的普洱茶制作工艺的记录中获得启发,复兴了传统的发酵工艺——“筑茶”技术,并生产出深受好评的古树熟茶推向市场;还有某老茶发烧友,以号级茶为样本,通过研究史料记载中关于号级茶制作的工艺的零星记载,反复试验,试图恢复号级茶的传统制作工艺,更甚者,此发烧友还试图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来制作古六大茶山的基因图谱。对于他们的行为,我们不置任何评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在用各种方式将这断代的百年续上。

除了工艺上的,还有文化上的,相信爱好普洱茶的人很多都听过甚至看过《普洱茶溯源与流变——号级古董茶事典》这本书,这是杨凯先生于2012年在台湾出版的普洱茶历史文化方面的专著。杨凯先生是云南省内为数不多的普洱历史文化学者,他以历史记载和实物资料为依据,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和对经历者后人的采访,一点点去重现浩瀚历史长河中关于普洱茶的一些精彩片段,并以故事化的叙事方式传播。此外,“茶业复兴”的发起人周重林,这几年陆续出版的以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茶叶战争》、《茶叶江山》也成为畅销书大卖,茶书成为畅销书,这在四年前是很难想象的。不排除其个人营销的能力和方式,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普洱茶市场对以青春话语书写、以故事化叙事表达的文化读本的需求之大,而这百年断代留给我们可以去填补的空间也还很大。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所以,我们相信,百年断代不再是阻碍人们认识普洱茶的一大路障了。

中国茶叶的格局在被普洱茶改变着。

关于“绿茶思维”,笔者认为,这是这几年来普洱茶教育的最佳的成果。至少,所有的普洱茶生产者都能分得清普洱茶与绿茶的最大区别——晒青与烘青,现在出产的普洱茶成品中,烘青的影子几乎已经绝迹了,晒青工艺是普洱茶后发酵的重要基础也已经成为常识为大众所知。至于,生茶与绿茶之争的声音也沉寂下来,大家得到的普遍共识是:生茶是普洱茶的半成品,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绿茶。反过来看,所谓“绿茶思维”也不过是因为绿茶长时间掌控着中国茶叶的话语权而已,但这样的格局已经慢慢被普洱茶改变着。

自2009年以后,古树纯料茶开始被市场认可,由此带来的是古茶山的热闹,古树茶价格的逐年高升和茶农的暴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首先是普洱古树茶的生态价值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其次是古树茶因为树龄长、生态环境好,根系发达,营养物质吸收丰富,不施化肥打农药,所出产的茶叶制成普洱生茶,大部分口感较好,苦涩度低,鲜爽度好,回甘明显,香气馥郁,因此逐渐培养出一大批喜好喝新生茶的消费者。虽然,理论上来说,云南大叶种茶,内含物质丰富,茶质相对寒凉,多饮易伤胃,但是茶叶作为嗜好性饮品,消费者会通过口腔、身体反应来自然选择,笔者身边就又几个同事和朋友,都嗜茶如命,但只喝新生茶,从早到晚,一天必喝几泡,从不不会觉得身体不适,其中一位同事就说这是胃蛋白酶决定的。

通过这些年的普洱茶教育与消费者的自然选择,逐渐形成几种喜好方向,有的爱喝生茶,有的爱喝熟茶,有的爱喝中生代茶,有的爱喝有一定年份的老茶,也有的兼而爱之,根据不同的时间段和心情来选择想要喝的茶。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一个容许以及能够制造多样化的市场才是一个可以繁荣的市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普洱茶消费人群的迅速扩大,对绿茶市场份额的挤占也是不争的事实,全国各大茶博会上,普洱茶几乎都会占据半壁江山。甚至有消费者说,普洱茶是具有味觉侵略性、排他性的茶品,只要喝到好的普洱茶,接受了普洱茶的口感,就很难再去接受其他茶的口感了。就现在的普洱茶消费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曾经喝绿茶、铁观音的群体,铁观音的市场份额这几年也同样被压缩了不少,这应该都是普洱惹的“祸”吧。

总之,经过普洱茶界各方人士的教育与推广,到如今,普洱茶早已从一种产于边疆的边缘茶品变成了在全国拥有一定话语权的茶品,甚至与绿茶、铁观音三分天下。但不可否认,普洱茶的教育成本依然很高,因为具备味觉侵略性的始终是好的普洱茶,好的普洱茶大多价值不菲。笔者的一位做中生代茶的茶商朋友,他请人喝茶,一般会拿出好几款中生代的明星茶品进行对冲,让大家了解相近年份里不同产区和配方的茶的口感特点,虽然最终目的是为了推广自己的茶,但是推广过程当中,那些请人试喝的明星中生代茶品,可都是真金白银换来的,市场价都摆着的。至于做古树茶的茶商,古树茶市场更加透明,每年古茶山的原料价格都是公开的,现在少则几百,动辄上千,局部上万,所以,每一泡茶的原料成本是很容易算出来的,还有生产、运输、人力等成本。现在一般的消费者走进茶叶店,买不买且不谈,先试几泡茶再说,有些茶商还要每年大量给客户派送茶样,这些叠加起来都是很大的一笔成本。普洱茶教育的高成本也无形中导致了普洱茶零售市场中价格的趋高现象,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是商业公理。

复杂是普洱的特性,但想简单也很容易。

至于“复杂的普洱茶”,只能说,现在的普洱茶要复杂起来比过去更复杂,所调百山百茶,百山百味,山头古树茶对原料产区的划分越来越细分,以易武茶为例,已经从易武乡的行政区域,细分到各个村寨,各片茶地甚至几棵树,每年到易武,都会被刷新一次地理概念。另外,大量出仓的中生代普洱茶,也存在仓储、厂家、产地的差别,其滋味也是千差万别,至于老茶(号级茶、印级茶),水就更深了。但也正因为普洱茶的这种千变万化的多样性,引得无数爱茶人玩味不已。普洱茶的兴起也是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同步的,当人们早已衣食无忧,精神消费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玩茶当然是一种精神消费,尤其是普洱茶的科学研究成果频出,被证实对一些所谓的“富贵病”有一定的帮助时,越来越多的富裕阶层会选择玩茶,顺带有益健康,重点还是“玩”。玩茶,好玩是前提,千变万化、复杂多样才好玩,怎么没有人玩立顿呢?这是一个包容多样化,需要多样化的时代,而普洱茶的多样化也越来越被大众接受,身边多少朋友,玩着玩着从茶友玩成了茶商;玩着玩着玩成了“茶界男神”;玩着玩着玩进茶山里不出来了;玩着玩着玩成了普洱茶专家、大师(不打引号的大师)……

其实,普洱茶要简单起来也简单,不外乎就是生茶、熟茶、老茶罢了。经过这些年的市场培养,消费群体也在不断分化,一头是高端的玩家级,一头是大众消费级。玩家群体在永无止境的千差万别中追求乐趣,而大众消费群体却开始能够在万变不离其宗的准则中去甄选适合自己的普洱茶。经过多年的教育,普通消费者也开始能够通过口腔初步分辨“干仓、湿仓”,鉴别“堆味”、“霉味”、“挂喉”、“叮舌”“苦而不化”之类的不愉悦口感了。一般而言,选择生茶,以生态性和口感的协调性为考量;选择熟茶,以顺滑,无堆味、杂味、燥感为考量;选择中生代茶则以干仓和转化程度为考量;至于陈年老茶,也不是普通大众消费的范畴了。

尽管如此,普洱茶市场还是存在一些不诚信行为,这就不是一般的教育能够解决的。过去市场的不诚信集中在老茶造假,而现在更多的是新茶造假,尤其是古树茶市场,用台地茶冒充古树茶、用低价茶山或周边茶山的茶冒充高价茶山的茶,或者将高价茶与低价茶进行拼配冒充高价茶山的纯料茶等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不诚信行为,而这比老茶造假更难以鉴别,非熟悉各个山头风格的口腔专家不可。针对于此,笔者认为,关于普洱茶的教育,不应该停留在基础知识的普及方面,更应该加强价值观的教育。不要盲目地去追山头、追高价茶,个别土豪非要任性也没有办法,但是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选择性价比高,适口度好的普洱茶才是王道。

市场渐趋透明,忽悠无处遁形。

至于“聪明糊涂心”,这个听起来似乎有点玄。纵观当下的普洱茶市场,曾经以忽悠见长的“大师”们几乎都已经偃旗息鼓了,也没有新的“大师”前赴后继。因为基于之前说过的当代普洱茶的体系建构已经日趋完善,消费者对普洱茶的基本常识也逐渐认知,以及普洱茶的销售价格走向透明化,“大师”们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了。现在的中国人,尤其是年轻一代已经在逐渐培养质疑精神、独立思考的能力,众多社会名人被质疑,被爆出各种丑闻,整个中国社会也开始走向“去大师化”时代,个人崇拜不再那么容易被煽起。以笔者观察,这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入普洱茶行业,80后、90后随处可见,尤其是这几年来异军突起的普洱茶电商行业,几乎被8090占据。

“大师”们曾经的忽悠,也不外乎是在建立个人崇拜的同时,把低成本的茶卖个高价。可是,现在的普洱茶市场,经过几年的洗牌,也渐趋透明化,尤其是价格方面,大部分的品牌厂商都制定并公开全国统一价,进入“大数据时代”后,各种茶品,各个年份的茶品,都可以在网络上查到价格,淘宝网就是个很好的查价工具,目前一些网站也在建构普洱茶的大数据库,类似于IT行业的“中关村在线”一样,产品的图片、参数、测评、网友评论、价格区间都完整在网站上呈现,广州的“东和茶叶”、云南的“中国普洱茶网”都在不断建立普洱茶的大数据库。这些在四年前都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现在却正在发生着。

普洱茶教育,从物质走向精神。

最后来说“教育机构”,这也是在迅速发展的普洱茶市场中最滞后的一个环节,这似乎又和国情不谋而合了。相较四年前,虽然我们看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能看得出这仍是一块短板。大学茶学院还是那些茶学院,而且茶学院与培养普洱茶消费者无关;茶艺培训机构还是以技能培训为主,以考各种职业证书为主要目的;普洱茶消费群体的教育还是主要由茶商完成,缺乏系统性;而普洱茶从业者的教育主要是通过民间办学,一个老师带几个或十几个学生,完成为期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的课程就算是出师了。虽然,这几年我们也看到类似“弘益大学堂”、“行知茶文化讲习所”这样有一定思想主张的普洱茶民间教育机构,但毕竟还是太少,显得力量非常薄弱。我们仍然从中看到了一些很好的趋势,那就是传统私学教育的精神开始慢慢渗透于普洱茶的教育中,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人文精神和生活美学的传播,从单纯的茶叶品评转变为茶艺、茶道、茶席、茶会的指导与参与。云南茶人王迎新女士独树一帜的“人文茶席”系列课程和“无上清凉”系列茶会,也在茶界颇受好评,这是当下的普洱茶教育从物质层面走向精神层面的表现。

而在大众消费层面,可以说,消费者对普洱茶的认知上,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那么,他们受教育的途径是什么呢?根据笔者的观察,发现其实大多还是以自学成才为主。试问有几个现在把普洱茶基本喝明白的人,当初没有买过一些“学费茶”呢?凡事都是讲个熟能生巧,茶也一样,喝得多了,自然喝得出门道来,当上多了也就懂得鉴别好坏了。只是喝个茶而已,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愿意花钱去正儿八经学个课程其实并不多。这也是教育机构一直滞后的一大原因吧,因为消费者受教育的需求并不是真的那么大。教育机构更多是为普洱茶从业者设置的,只是发展至今,对于从业者的教育,不能再停留在技能培训上了,而应该更多的融入茶人精神、茶生活方式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目前还有一个常用的自学途径,那就是这两年兴起的微信公众平台,这是一个比网络相对规范,比纸媒相对随意与灵活的移动终端自媒体平台,它最大的优势在于渗入式的传播方式。它以便捷的移动终端为载体,渗入受众碎片化的时间中,几乎所有需要打发时间的过程都可以成为手机上的阅读时间,越来越多的“低头族”组成为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一个内容为王的公众号是很容易迅速聚集一大批读者的。很多茶企、茶商都纷纷开设自己的公众号,甚至出现了自媒体采编的专业团队,如“茶业复兴”、“茶语网”、“弘益茶道美学”等都是普洱茶界相对专业的自媒体,以原创内容为主。就普洱茶教育来说,不管怎样,有这样一个便捷、免费的媒介,能够在碎片化的时间里主动或者被动地接受一些碎片化的信息,总还是能够在日积月累中建立一些个人的、简单的普洱认知体系的。在中国阅读时间已然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情况下,系统学习低于碎片化学习的今天,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也只能无奈地说一句“聊胜于无吧!”

总之,通往深邃七子世界的路障,部分已被扫除,而大部分却仍在努力扫除中。虽然局部滞后,但总体是良性发展的。这也是我们喜见的。中国茶叶的格局正在被普洱茶改变着,它将无法被忽视,普洱茶的教育问题依然工程浩大而长远。只要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在增长,普洱茶教育的步伐便永无止息。

猜你喜欢

普洱茶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普洱茶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及研究进展
什么是“好的教育”?
第十四界中国云南普洱茶国际博览交易会在昆开幕
收藏普洱茶对市场供需量的影响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普洱茶怎么泡
普洱茶叶加工大赛
普洱茶膏抗小鼠衰老的保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