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5-11-28朱小红

课外语文·下 2015年9期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语文教学中职

朱小红

【摘要】“活动单导学”是产生于如皋市金盛初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文章分析了“活动单导学”的特点,结合中职生的实际学情,用具体的教学例子阐述了“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运用的种种好处。

【关键词】活动单导学;中职;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活动单导学”是在新课改大潮下,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主要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指“学生主动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方式及其过程”,包括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二是“活动单”,是呈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元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虽然“活动单导学”模式始于如皋市金盛初中,但我认为它更适合于中职生的学情特点。下面我以语文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来说“活动单导学”在中职教学中的运用。

一、首先说“活动”

“活动单导学”中的“活动”范围不仅包括书本,而且涵盖生活。“活动”方式有内在的思维活动、物质操作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具体如合作探究、调查访问、资料收集、交流讨论、反思体会等。

而中职生从学习自觉性来说,不是很“坐得住”“听得进”;从毕业制度来说,没有很大的分数压力,所以一来对书本不是很有兴趣,二来课余时间也比较充沛;从实际需要来说,中职生比普高生更早更快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而且工作大多操作性强于理论性,因此中职生更加需要活动能力和合作能力的锻炼培养。

举个例子,比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关于作者曹雪芹的文学常识,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板书或者借助课件来介绍曹雪芹。学生则可能会有三种情况:或者不会记笔记,或者记了笔记不会背笔记,或者背了笔记不会对背的内容有好感。而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教师这样安排:课前自由分组,五人一组,确定组长,领取活动单——课前自由活动,自主完成活动单——课上抽签汇报活动结果,师生共同完善活动单,教师检测活动效果。

二、其次说“活动单”

“活动单”一般包括课题名称、活动名称、活动方案等内容。对具体活动有明确详细的指导和规定。对于中职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对都略差一些,所以具体详细的指导和规定,有利于引导和推动活动的落实,确保活动的实效性。

比如《林黛玉进贾府》一文,课前预习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分析。如果只是布置课前预习,结果就是差不多没有人会预习;如果要求学生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写到作业本上,那么学生大多会百度相关人物,抄写一段相互雷同的评价。而用“活动单导学”的模式,给学生一份具体的“活动单”,预习效果则大不一样。举个例子,对人物王熙凤的预习(如右图表所示)。

二、最后说“导学”

“导学”即教师对学生活动的主导作用。有人说活动教学中的教师如同导演,主要做起幕后编排工作。学生自主不等于自由,离不开教师指引导向,尤其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中职生相对来说,学习兴趣、习惯、动力、氛围、基础方方面面都不能满足他们的自主活动。教师的“导学”所起的作用即:引导兴趣、培养习惯、施加动力、营造氛围和弥补基础。确保“活动”的有效性。

仍然说《林黛玉进贾府》的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参观“江宁织造府”,引导学生课前利用qq群交流讨论学习,这些都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引导。详细的任务单,一来弥补了学生学习基础的不足,避免了“活动”起来无从下手的现象。二来学习中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录整理,也是对学生有效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五人一小组,队伍小了,南郭先生就少了,学习的氛围就浓了。及时的课堂检测,计入平时成绩,适当动力也就来了。中职阶段,不同于普通高中,平时没有大大小小的考试,最终没有高高的毕业门槛,学生们时常觉得做与不做、学与不学,没有什么差异,结果日益渐懒。“活动单”的及时检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

“活动单导学”的兴起至今已经有七八年了,如今早已被“信息化”“微课”的潮流覆盖。但我认为“活动单导学”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性的基本策略以及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根本思想,与“信息化”和“微课”的理念是相互贯通的,“活动单导学”依然是科学有效的,尤其对于中职教育更是“天生一对”。

(编辑:刘影)

猜你喜欢

活动单导学语文教学中职
活动单导学在中职英语中的应用
“活动单导学”模式在五年制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高中英语阅读“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探索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