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然·而然

2015-11-27陈琳

中关村 2015年11期
关键词:盆景观者不锈钢

陈琳

作为首次个人展览,“自然·而然”是艺术家郭子龙近年艺术创作厚积薄发式的呈现。展览既是对郭子龙创作阶段性的回顾与总结,亦作为一件整体作品,体现艺术家最新的关注与思考。

2010年左右郭子龙开始“盆景”系列的创作并持续至今。作为历时最长的作品系列,“盆景”是郭子龙思考的起点也是线索,艺术家借由对这种特殊现成物的模拟,讨论“自然”与“人工”,以及“传统”与“当代”的关系。作为现成物的盆景具有明确的文化指向性,是中国传统文人审美趣味的产物,通过对植物的人为干预扭曲,在有限的盆栽空间内营造出古木苍劲、幽静深远的意境。“盆景”代表着的自然,实际上是经过文人审美规范塑造过的自然,并非草木正常的生长,而是一个人为塑造的过程。郭子龙的“盆景”系列雕塑,则将这种“塑造”极致化。艺术家选用不锈钢、铜等极具人工感的金属材料,意在通过材质的转换、反差使观者意识到“盆景”的人工属性,这些盆栽植物并非天生如此“自然而然”,而是经过人对意识中的“自然”的努力模拟,而达到的理想自然。此外不锈钢等金属材质的当代属性,与盆景这一传统文化产物形成强烈反差,提醒观者其原有文化语境的缺失。

2013年左右,郭子龙将视野投向同为传统文人精神象征的竹,创作了一批全不锈钢的竹子,竹竿、竹枝、竹叶皆为不锈钢打造。高抛光度的镜面不锈钢赋予作品冷酷的气质,与“盆景”系列寒光逼人的青铜松针异曲同工,这种无意识流露的工业暴力美学倾向,无疑也是当代文化的产物,其与竹木温润、质朴的迥然差别,将艺术所产生的陌生化效果推向极致。

其后的“东方哲学·隐”系列,郭子龙转而采用树枝、花瓣等天然材料,结合以经典诗词,呈现出当代艺术作品鲜见的古典浪漫的诗意。如《隐·宋词·如梦令》,郭子龙将李清照的《如梦令》以瘦金书体抄写在海棠花瓣上,半透明的青蓝色字迹若隐若现,尽管不是绘画,却达到传统书画中词意与画面相互交融的效果。《隐·唐诗·赋得古原草送别》表面看去是一盘乱草,实则暗藏玄机,郭子龙用草组成了《赋得古原草送别》的经典诗句,并用特殊的墨水涂染,在紫光灯的照射下,隐藏的诗句便浮现出来。在郭子龙的创作中,这类精心设计的细节比比皆是,但他却并不想刻意强调,更希望观者出于探索的兴趣,自己发现这些机窍,和创作者产生一种会心默契。

最近创作的“自然而然”系列作品,形式与材料又有较大变化。郭子龙以照相写实式的手法,极尽精微地绘制花瓣、树叶和蝴蝶,并与真正的自然产物并置,产生以假乱真的效果。远观这些作品,会误以为仅是蝴蝶和植物的标本,近距离仔细分辨则会产生惊喜,仿佛参与了艺术家发起的辨别真伪的游戏。“自然而然”系列作品所体现的对 “真”与“假”关系的讨论,是“自然”、“人工”讨论的延伸。作品的形式本身意味深长——死亡的动植物脱离其生存环境,被置于盒子、画框内,通过人为的刻意保护,保持原有的状态,也早已悖离了真正的自然。

郭子龙的多个作品系列之间,看似跳跃、断裂,实则紧密关联形成一种格套结构。“东方哲学”、“生命”、“美术史”等系列都可看做“盆景”系列的分支,分别从哲学观念、生死、艺术史发展等角度进行延伸,最后仍归于对“自然”、“传统”的思考。

此外对手工劳作的重视也是郭子龙创作的显著特征。郭子龙的创作常包含大量繁复的劳动,其过程与态度而更接近于传统手艺人,焊接、锻造、镶嵌、打磨等工序全部亲力亲为,且因工艺的复杂,使得其作品不具备一般雕塑的可复制性,每一件都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对独立制作的执着和对工艺水平近乎严苛的要求,本身亦是郭子龙艺术观念的体现。然而郭子龙并未因工作量的繁重而敝帚千金,而是将凝聚着大量时间精力的超级写实绘画,随意混杂于随处可见的干枯植物、蝴蝶标本中,作品的精彩细节被隐藏埋没也并不在意,颇有粪土珠玉的洒脱气度。这种从容体现了艺术家对艺术益发成熟的态度和认识,是对视觉语言较为直白的早期创作阶段的超越。艺术家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天生而成,只有长期专注于某些方向上的研究与创作,才真正会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猜你喜欢

盆景观者不锈钢
端午节观龙舟赛
80t不锈钢GOR底吹转炉工艺设备改造
不锈钢微钻削的切屑形成与仿真分析
微型盆景欣赏(二)
微型盆景欣赏(一)
微型盆景欣赏(一)
OCr18Ni9不锈钢的微小孔钻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