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思考与探讨

2015-11-26国际关系学院巩小星

办公室业务 2015年8期
关键词:资源信息建设

文/国际关系学院 巩小星

网络基础设施、网络应用平台、网络信息资源是高等院校数字校园及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三套马车”。伴随着网络基础建设、网络应用平台建设的日益发展与完善,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变得越来越突出。

一、网络资源建设的关键是信息资源共享

笔者从事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十年有余,通过对部分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调查研究,逐步积累了一些做好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的成功经验。

(一)“少建库、多修渠”和“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信息资源建设理念。依据“少建库、多修渠”和“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将具有本校特色的、贴近教学生活及不可再现的信息资源统一进行归档、管理,统一构建了学校网络信息资源应用平台,为校内师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应用服务。

依据“少建库、多修渠”和“集中管理、分布应用”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将信息资源应用平台与各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具体表现为:信息资源应用平台与数字化校园系统对接,实现单点登录、统一认证;与院系网站实现信息资源调用,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站流媒体支撑较弱,通过与网络信息资源应用平台对接,成功实现稳定的流媒体应用调用服务。

(二)组建资源建设队伍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组织保障。资源建设队伍的构成和运行模式是建立科学的资源建设机制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长期的实践中,信息资源建设的主体为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的资源建设团队,资源建设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信息资源建设的核心是教育者——教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他们既是教育资源的使用者,同时也是教育资源建设的核心群体;资源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为资源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这种相结合与组织上的协调成为未来信息资源建设队伍中的重大课题。

在信息资源建设中实行教师、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结合的模式,是资源管理和建设中比较理想的架构。在实行过程中,避免出现主体不突出、分工不明确、协作脱节的问题。

(三)信息资源整合成为信息资源建设创新发展的焦点。长期以来,学校在信息资源建设上,一直延续着直接引进原始资源的模式,而在实际应用中,教师往往需要对原始资源进行加工整合,使之成为素材资源后方可投入使用。素材资源具有教育针对性强、应用方便的特点,通过一线教师的参与,加强对资源整合加工的力度,建设素材资源将成为信息资源发展和应用的主流方向。

(四)改变资源建设各自为政的现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在信息资源建设初期,学校各部门的资源建设单独管理、应用,通过与各部门沟通对应用系统进行整合,特别是信息资源应用平台,其中包括与校图书馆的电子资源系统、宣传部资源管理系统、学生维护的FTP资源等,最终实现了资源的统一管理,以此应用平台为信息资源的统一对外呈现系统,实现了各部门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思考与研究

高校网络信息资源系统运行环境涉及局域互联网、城域互联网及广域互联网;网络信息传输链路方式涵盖有线和无线;信息终端以PC机、笔记本电脑、手机、平板电脑、投影机、电视机、高清机顶盒、网络大屏幕等多种形态呈现;网络信息资源的来源、管理和使用时所涉及的信息交换协议和数据格式标准体系众多庞杂;网络信息资源承载实体物理节点包括服务器集群、固定存储阵列、移动硬盘、移动U盘、移动存储卡、固定与移动网络终端内置存储器、网络交换路由与网络管理节点设备内置存储器、卫星电视信号转换设备内置存储器、网络安全设备存储器等对网络信息资源具有“存亡兴衰”的意义。因此,在高校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中,将上述对象的技术机理结合本校实际进行现状、前沿性与前瞻性观察与理解是非常现实和必要的。

尽管高等教育已经从IT时代走向DT(Data technology)时代,但应用系统所依托的实现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设备依然是共同的。比如:无论慕课(MOOC)如何强调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学习任何知识,无论翻转课堂如何强调的是学生在课堂外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内变成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无论微课程如何强调的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但就其依托的实现技术和信息基础设施设备而言,没有什么不同,即便上述三种行为活动存在于同一个信息基础设施设备中,只要技术运用合理,也是完全可以“共轨运行”的。

对于各所高校而言,尽管各自的应用方向和重点不同,网络信息资源的建设方式方法也有差异,但从网络信息可用性角度来看,只要采用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发展技术具有“广谱”通用性和可换代性,则就可以用以保障和支撑开展“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

对于许多高校而言,基于云技术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问题已经凸显,虚拟化、数据池化、存储和计算云化工作势在必行,将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与深度整合网络层和应用层信息数据工作二者统筹结合进行,是提高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水平与效果的重要方法;而在网络上实现物理三层(接入层、汇聚层)逻辑二层的数据交换体制、建立基于私有云技术的数据中心对于保障深度整合网络层和应用层信息数据、使网络信息资源建立在安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因此,高校的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又必须与基于统一信息共享交换平台的数据中心建设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产生“应用与基础两张皮”的现象。

三、探索与建议

网络信息资源建设和创新教学方式应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务求实效”的指导思想,要以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为重点,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信息化,推进课堂教学过程信息化。

开展课程教学信息化建设,并在实际教学中加强运用,依托于学校优质的设备环境与已建设完成的校本资源库,以慕课(MOOC)、翻转课堂、微课程或其他新兴的教学方式,创新信息化教学与学习方式,提升个性化互动教学水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课程内容应能够涵盖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内容,应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应严格遵守国家安全、保密和法律规定,准确及时审核是否适合网上公开使用。

教学资源应结合实际教学需要,以服务课程教与学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资源丰富、充分、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

加强优质教学资源在实际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依托优质教学平台,促进学生自主在线学习,推动教学方式转变。

猜你喜欢

资源信息建设
我给资源分分类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订阅信息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展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