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应“五转型”

2015-11-25董明志侯风萍

国际商务财会 2015年8期
关键词:常态民生领导

董明志 侯风萍

(1.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应“五转型”

董明志1侯风萍2

(1.中广核陆丰核电有限公司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本文阐述了新常态下按照七部委颁布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经济责任审计应做好五个方面的转型,转向五个并重:审结果与审动机、审行为、审过程并重,审财务与审机制、审内控、审风险并重,评价会计责任与评价受托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并重,经济指标评价与生态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评价并重,常规审计与政策审计、民生审计并重。

角色责任生态指标民生审计

2014年5月,习总书记首次提出了“新常态”一词,他说:“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进入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口,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是‘拦路虎’”(摘自李克强总理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铁腕反腐,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款旅游、奢侈消费、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

2014年7月,七部委颁布《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如何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政治经济新常态下,按照《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实施细则》,做好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以下统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一、以审结果为主,转向审结果与审动机、审行为、审过程并重

进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长由高速换挡到中高速,领导干部高速档的发奋、投入,难有高速的成果,此外,领导干部要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难有同比例、显性的产出,并且其产出、成效难以在一个任期内显现,因此,在对领导干部任期成果、业绩审计时,要注重对领导干部努力方向、动机及其过程、行为的审计。

审计实践告诉我们,仅仅审结果难以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只有审查动态控制过程,审查领导干部的动机、行为,才能深化结果的审计,才能客观评价领导干部的业绩与经济责任,为领导干部的任用、考核和奖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为继任者界定一个客观、公正的起点。

二、以审财务为主,转向审财务与审机制、审内控、审风险并重

支撑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基础是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所以,审计财政(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和国有资产(本)的保值、增值等财务情况时,要先审内控。内控是一个系统,是一个动态的、主动的和持续的控制活动过程,是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内控与风险管理、治理机制是一体的三个方面,内控过程也是风险管理的过程,而内控体系又是治理体制机制的进一步延伸,所以,审内控就要以风险控制为导向,以检查内控活动有效性为主线,以促进提高风险控制能力为目标,以治理机制体系为支撑,审计领导干部健全机制体制、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

领导干部健全机制体制、防范风险的内在积极性和能力具体体现在:建立以先进的治理机制和完善的内部控制为基础,以准确的风险识别和完备的风险监测体系为前提,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和严密的控制措施为核心,以严格的审计监督和客观的评价体系为保障,以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畅通的沟通渠道为支撑的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体的动机、行为、过程和效果里,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审计领导干部建立健全这一有机体的动机、行为、过程和效果,来审机制、审风险,审内控。

新常态下领导干部要解决体制机制弊端和结构性矛盾,要完成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等任务,肩负安全、环保、生态、经营、管理、决策、落实、执行、转型、提升等多方面的责任,就必须有充分调动全员主观能动性的体制、健全有效的内控机制、强大的风险管理能力,所以要客观、全面评价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履行经济责任的业绩、主要问题以及应当承担的责任,就要审机制、审内控、审风险。

三、以评价会计责任为主,转向评价会计责任与评价受托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并重

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代表党和国家行使国家权力,履行的责任是重大的、多方位的,不仅有财务收支和业绩的会计责任,还有作为党政的代理人和国有资产的受托经营管理者,需要承担的受托责任;也有按照职责分工,应该履行的角色责任,和作为领导干部及其领导下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以下统称:单位),应该履行的社会责任。这些责任源于客观的受托代理关系,源于角色职责的履行和权力的行使,以及履职行权所处的社会自然环境。

领导干部的责任不仅要求高,而且作用大,他们处于领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的特殊地位,担负着不同层次的党政和国有企业的领导责任。他们的职业活动,代表党和国家行使国家权力,制定和执行政策,集决策、教育、引导、组织、执行等诸多功能于一身。领导干部的特定地位决定了其源于社会个体又超越社会个体的属性,决定其角色责任的社会性特征。社会和人民群众对于党和国家的形象的认识,总是在与领导干部的接触中产生。领导干部对自身角色定位的正确认识和执行,就可以生长出党和国家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崇高威望和地位。这种职业特点,意味着领导干部需要受到特定角色和社会视觉规范的制约,拥有更高的标准要求,这就需要在评价领导干部的会计责任时,评价其受托责任、角色责任和社会责任。

四、以经济指标评价为主,转向经济指标评价与生态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评价并重

新常态下的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不再是简单的实体,而是“生态、环境、社会”的复合体,担负生态活力、环境保护、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使命,因此,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负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环境民生改善、科技进步创新,提升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等责任和义务。相应地,要构建生态、环保、社会三个方面的指标评价体系。生态指标评价体系的基本理念是突出生态系统活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础性地位,可以通过生态效益、活动舒适度和感官舒适度等指标,来评价领导干部在生态活力、环境质量、资源利用、经济效益及其之间的协调等方面,所做的工作、贡献。环境指标主要是对环境空气、地表水、环境噪声、工业污染源、生态、固体废物、土壤、生物等环境要素,构成的污染源治理、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等三部分的评价,核心内容是通过环境物质的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变化的生态学效应两方面评价环境质量,再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领导干部在治理污染,提升环境质量、效益等方面所作努力、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社会指标评价是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效果,从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和决策等活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设置自然资源有效利用、民生改善实惠、社会发展贡献程度等方面指标评价。

在进行经济指标与生态指标、环境指标、社会指标并重评价的同时,要突出生态指标、环境指标的评价。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方案》、《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该方案和办法要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强化自然资源资产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环境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党政企问责,落实生态、环保的主体责任,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个人。

五、以常规审计为主,转向常规审计与政策审计、民生审计并重

国家新颁布实施的依法行政、改进作风、调整结构、节能环保、提高民生等系列政策、措施构成新常态一个重要特征。新常态下的经济责任审计,就要审计领导干部贯彻、执行体现“新常态”的系列政策方针的能力、水平和成效。着力检查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尤其是国家方针政策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注重揭露和反映在贯彻各项决策部署过程中失职渎职、弄虚作假、不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评价领导干部实现政策、措施目标的效果,政策实施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努力程度。

国家政策的一个重要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民生改善。领导干部履职尽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解决民生问题、实现中国梦的努力程度和贡献程度。新形势下的经济责任审计要突出、加强民生提升的审计,尤其是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民生项目、民生资金、信访举报案件和群众关注的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等事项的审计。要把资金投入多、影响范围广、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社会和群众关注度高的“三公经费”和会议费、培训费等费用支出情况纳入审计重点,着力揭露和反映管理不善、运转不畅、效益不佳、挤占挪用、奢侈浪费等问题,着重评价领导干部在依法治国(企)、反腐倡廉、改进作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服务民生中所做的工作、存在问题及其应承担的责任。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资委统评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手册.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姜旎.内部控制审计和风险管理审计比较[J].中国内部审计,2007,(11):85-86.

[3]刘家义.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责,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审计研究,2010,(5):3-5.

[4]倪剑平.略论经济新常态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审计与理财,2015,(2).

责编:杨雪

F239.47

猜你喜欢

常态民生领导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2016重要领导变更
适应新常态,创新促发展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
以德树人 推进学雷锋常态化
不能比领导帅
领导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