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迪士尼动画影片《风中奇缘》的后殖民意识

2015-11-25廖海红

电影评介 2015年18期
关键词:殖民者奇缘印第安人

廖海红

《风中奇缘》的创作历时5年完成,影片在1995年上映,作为迪士尼的第33部动画长片也保持了其一贯的风格。无论是这部动画电影中的动画形象的塑造还是故事情节的设定,都有着明显的迪士尼的童话风格,而其艺术方面的成就也让其获得广泛的好评和商业上的成功。[1]该片根据真实故事改编,是基于美国殖民者史密斯的经历拍摄而成,讲述了以印第安公主宝嘉康蒂凭借着自己的善良和正义化解了一场民族战争的故事。事实上本片中的印第安人形象、英国人探险家形象、英国殖民者形象都是掌握着话语霸权的国家基于本土文化的重新塑造,在人物的造型、情节设定背后都隐藏着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后殖民意识。

动画电影《风中奇缘》海报

一、西方视域下“他者”形象的重新塑造

(一)凝视与被凝视关系解读

法国学者曾经在他的哲学著作《规训和惩罚》中产生了不同地位和阶层的人们凝视和被凝视的关系,体现着那些具有文化优越感的西方哲学家对异己文化的凝视。通过对异己文化的凝视来确立自身的定位,而被凝视者是承受着一定的权力压力缺乏话语权的,因此,这种凝视是通过自身的价值观来界定自我和他者关系的。而将自我作为文化中心,将其他民族置于边缘地带,也是西方主流社会中后殖民意识的主要体现,而占据重要地位的迪士尼公司自然也倡导这样的价值取向,这一点在《风中奇缘》中对“他者”形象的塑造,就有明显的体现,导演是从西方文化的视角来解读印第安人和他们的文化的,借助自己强大的文化背景和媒介优势实现了“自我”和“他者”形象的虚构和象征。

(二)《风中奇缘》他者形象呈现

在影片一开始,就为我们呈现出了这样的场景——当公主问及探险家来到这里的目的时,史密斯居然答道:我们来到这里就是为了帮助你们建立房子、道路,带着一个文明传播者的强势思维,这也显示着殖民者堂而皇之的殖民心理。[2]影片中有意设置了一个回话说的“grandma willow”形象,是明显的印第安文化和智慧的象征。每当公主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就会寻求grandma willow的帮助,而她的回答也非常有哲理性,她教导公主要倾听大河、山川和土地的声音,抽象的回答和印第安文化保持了统一。grandma willow用“旋转的箭头”等将公主和史密斯联系起来,并在波卡洪塔斯最后爱上了这个殖民者中的一员,然而真实的情况是印第安人并没有被人所重视。

(三)《风中奇缘》他者形象误导

本片中的女主角现实原型是一个印第安人的公主,她不仅善良而且聪明机智,在年幼的时候就开始为自己的族人出谋划策。当白人入侵者到达自己的部落附近时,族长派自己的女儿去查看白人的举动,而公主就在这个时候遇到了史密斯,由于史密斯懂得简单的印第安语,因此两个人进行了交流同时也为后期殖民者和部落之前的联系奠定了基础。但真实的历史却记录着当时的史密斯已经27岁了,公主却才12岁,事实上两个明显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也并没有动画中那样的亲密,但是在史密斯被捕的时候,公主却表现出了善良的一面,这也赢得了史密斯的好感。而影片也继承了迪士尼公主和王子这样惯用的套路,公主无怨无悔地爱上了这个白人男子,将两个明显敌对阵营的代表人物描写成了一种理想化的关系,经过迪士尼的加工和改编,影片已经从一场殖民者的侵入转变成了一个理想化的爱情故事。而白人入侵者眼中的印第安文化是野蛮的、落后的和愚昧的,而且充满着一种异域风情文化,对他们的固有思维就是穿着树叶做成的裙子或者几块碎布制成的衣服,因此,他们站在文明文化的角度认为印第安人自然需要文明的开化,事实上,英国殖民者到达美洲大陆的过程中,不知道有多少印第安人倒在殖民者的枪口下,但是影片中并没有体现这一点。

二、《风中奇缘》中的西方殖民史

早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前,欧洲的白人们就充满着对东方土地的殖民思想,只是这里距离真实的印度太远了,欧洲白人称这里是印第安其实也揭示了其早期的西方殖民心态。美国著名的学者就在其著作中揭露了这一现象,书中,哥伦布曾经写信给朋友并告诉他印第安人的诚实、慷慨和善良,但是这并没有激起哥伦布对印第安人的尊重,反而将这种朴实的品质作为消灭印第安人的突破口。在《风中奇缘》中,英国殖民者也延续了这种殖民思想,他们大肆砍伐森林寻找黄金和宝藏,而且完全不会顾及当地人的生活,但在迪士尼的眼中,这个情节被包装和美化成了一个纯粹的寻找宝藏从而和当地人引发冲突的故事,遮蔽了真实的殖民史。[3]并且试图缓和两个不同文化代表之间的关系达成两个对立方的和解,真实的历史是这些外来的殖民者由于没有掌握种植技术因此早期难以维持生活,而印第安人不仅给他们食物,还教会了他们生存的技能。[4]真实的历史中在后来并没有宝嘉康蒂和史密斯之间的故事。据历史记载,尽管这样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为了部落和平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但是她的命途多舛,最后英国的殖民者为了逼迫她的父亲就范,将她骗到了英国嫁给了比自己大10岁的英国人,最后客死他乡,真实的历史是一个远比童话悲惨的故事。但是在《风中奇缘》中,故事却被大大美化,宝嘉康蒂被邀请到英国和英国女王签订了和平协定,由此可见,经过美国人这样一个文化中心国家的话语构建和重塑,对以宝嘉康蒂为代表的印第安人的帮助以及淳朴的民风避而不谈,反而侧重于王子和公主之间的童话故事主体,可见其对于自我殖民史的美化而构建的一个虚构的文化乌托邦,在动画电影中极大地隐藏和遮蔽了残酷的殖民史。

三、西方文化话语权的启示

(一)西方文化话语权的树立

迪士尼公司自从收购了皮克斯等动画公司后,再一次巩固了自己动画电影老大无可撼动的地位,这部中期的迪士尼电影以其纯洁美好的人物形象和纯真的童话内涵,隐藏了其文化价值观的对外输出。从《白雪公主》到《美人鱼》再到这部《风中奇缘》,无不体现着其经典的价值观,白人男子总是以王子和正义的形象出现,这就是一种价值观有意识的引导,而且聪敏干练的土著公主也在这样的价值观中变成了一个为了爱情不惜一切的形象,这种叛逆和独立就是美国独立精神的重要表现。

(二)《风中奇缘》中对弱势文化的塑造

《风中奇缘》所塑造的正义英雄史密斯不仅外貌英俊,而且勇敢、和善待人、真诚,还原意接受新鲜事物,他努力在印第安人和白人之间周旋,并最终靠着自己的勇敢和机智化解了印第安人和白人殖民者之间的矛盾。实际上,这个白人就代表着迪士尼甚至是美国文化,迪士尼想通过这个人物角色的定位,来突出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美国精神,然而事实上,真正能体现这一精神的却是波卡洪塔斯公主,这种精神内涵的转移也显示了美国以自我文化为中心的价值输出,同时对于殖民历史的美化和遮蔽也体现了迪士尼有意在塑造和传播西方的价值观。虽然其影片的主题曲也表达了其种族平等的观念,但是在西方为中心的思维定式下,其推行的价值仍然是以白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5],到现在为止,有色人种以及少数的移民在美国本土都处在文化价值的边缘。而事实也证明,当白人殖民者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价值的时候,就会带着文明开化的目的侵占印第安人的土地,最终导致印第安人及其文化的灭亡。但是影片中并没有展示这样的残酷或者给予任何征兆,究其原因有两个:首先好莱坞要给自己树立良好的形象,其次就是为了掩盖和遮蔽这段残酷的殖民历史。就连西方的权威历史资料都证实,从发现新大陆到大批“文明”居民定居,这一段历史是充满血腥、掠夺和野蛮的过程,但是在强大的西方文化话语权的背景下,文化弱势的一方就沦为了任人宰割的对象,这段历史被迪士尼赋予了浪漫主义的色彩,也显示着其基本的文化政策,即向观众传达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中心主义和白人至上的价值观念,是其变相的殖民主义的重要体现。

结语

综上所述,美国迪士尼的动画电影对儿童观众产生的愉悦感和启迪作用基本可以忽略,其在获取巨额的商业价值的背后也携带着西方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的对外输出,以动画电影这样美丽的外表宣传本国文化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其观众多数是以儿童为主的,因此其价值观的输出也更加的隐秘,那种自幼就建立起来的王子和公主之间的故事更加根深蒂固,因此也更加容易影响到天真的儿童观众。鉴于此,在这样的文化入侵的形势下,中国本土的文化工作者更加需要加强警惕,批判地接受美国迪士尼中的西方文化,并积极结合本土的文化背景发展自己的动画产业,传播和宣扬我国的文化,推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平等。

[1]毛思慧,杨思.种族、发声与文化挪用:从“后殖民”看电影《风中奇缘》对Pocahontas的想象[J].中国比较文学,2002(2):45-56.

[2]王凌轩.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看中国动漫民族形象之塑造[J].学术交流,2013(10):177-180.

[3]张勇.话语、性别、身体:库切的后殖民创作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13.

[4]张慧荣.后殖民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印第安英语小说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4.

[5]赵晶晶.殖民神话的建构——《风中奇缘》的人类学研究[J].当代电影,2011(5):70-74.

猜你喜欢

殖民者奇缘印第安人
美国首次统计印第安人寄宿学校死亡人数,但关键问题悬而未决
彻底改变殖民者和原住民关系的那一刻 精读
美味奇缘
我的“森林奇缘”之旅
美洲印第安人使用的象形文字名称和标志
英勇反抗的印第安人
印第安人的生活
三十六计之声东击西
英国殖民者曾食人“求生”
英殖民者对察隅等地的侵略及国民政府的应对——兼论军统巴安组在藏区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