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房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处理及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2015-11-23马宏军

居业 2015年13期
关键词:间距墙体钢筋

马宏军

[摘要]从材质本身来看,混凝土材料是属于非均质脆性材料。在设置原料的配比及现场建筑施工中,稍有疏忽则会导致房屋裂缝的质量问题出现。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混凝土裂缝的处理及施工技术方案,促使我国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房屋建筑;混凝土裂缝;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文章编号:2095-4085(2015)08-0082-02

当前房屋类型以混凝土结构为主导,这不但有利于房屋结构和功能的实现,而且也有利于建筑施工的规模化开展和技术控制的实现。混凝土结构受到外力、内因和环境的影响会产生各种问题和缺陷,其中裂缝就是一类让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屋业主高度关注的质量问题,混凝土裂缝对于房屋的结构承载能力、整体的耐久性和防水性能有直接的影响和间接的威胁,是建筑企业必须重视的技术性问题。

1.房屋建筑结构施工中的裂缝及处理措施

为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应控制好混凝土的组成材料和配合比,使其具有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1.1混凝土配合比主要参数的选择

在满足混凝土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降低水泥用量。普通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水泥用量宜为270~450 kg/m3,高强混凝土中水泥及掺合料总量应不大于550 kg/m3。混凝土的水胶比过小或过大,都会劣化混凝土的抗裂性能。混凝土的水胶比宜为0.4~0.55。在满足混凝土工作性要求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特别是流动性和大流动性混凝土,应适当控制砂率,以防止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劣化。混凝土中宜加入水泥用量20%~30%的I级或Ⅱ级粉煤灰。当须掺入磨细矿渣时,宜与粉煤灰双掺。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条件下,宜采用较小的混凝土坍落度,以防止混凝土的离析和泌水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1.2混凝土结构裂缝设计的控制措施

要求混凝土结构应严格按照设计规范的规定,结合荷载效应对构件的抗裂性能和裂缝的宽度进行验算,并符合相关裂缝控制的要求,根据设计规范的要求,对混凝土结构进行伸缩缝的设置,使其最大间距控制在相关要求范围内。对于处于不利条件下的混凝土结构而言,应将伸缩缝间距缩小。在可靠措施运用以后,可将伸缩缝间距适当放宽。在设计的过程中,后浇带的合理设置能够使伸缩缝间距得到适当增大,但后浇带不能代替伸缩缝,后浇带间距应小于30m,浇灌混凝土的间距时间应超过2个月,且应运用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运用预制构件(特别是预应力构件)的装配式结构及叠合结构,裂缝控制性能相对较好,但可以通过有效的构造措施,使拼接裂缝得到消除并增强机构的整体性。在设计混凝土结构时,应对下列偶然作用和非设计工况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充分考虑,并运用合理的防裂构造措施对相关部位进行处理。另外,要注意的是墙体、屋面结构工程在夏季完工时结构处于尺寸最大状态。到冬季,砌体结构外墙混凝土圈梁有可能因收缩应力而产生裂缝。冬季完工时结构尺寸处于最小状态。到夏季,砌体结构外墙有可能因混凝土圈梁膨胀而使砌体产生裂缝。春、秋季完工时结构尺寸处于中间状态,无论到冬季还是夏季,结构的温度变形量都不会太大,有利于裂缝控制。

2.房屋施工中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及处理措施

房屋施工时,不仅要考虑上部结构还应考虑上部结构与地基的共同作用。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除应进行持力层承载力的验算外,尚应进行软弱下卧层及地基变形的验算。复合地基除应做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外,尚应进行增强体强度的检验。采用天然地基和人工处理地基的建筑以及按规范规定需进行变形观测的房屋建筑,一定要进行沉降监测。

房屋地基施工应根据地基土层的构成及特性,以及对房屋整体结构的设计要求,选用最佳适合的处理措施,以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及减少变形和不均匀沉降的目的。在满足房屋建筑结构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建筑物的体型应力求简单。在满足使用和其他要求的前提下,对于砌体结构或内框架建筑,应采用较小的长高比。软弱地基上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设置沉降缝:相邻建筑物基础间的净距,应符合有关规范的规定。应根据可能产生的不均匀沉降,采取相应措施调整建筑物各组成部分的标高。房屋施工中,不同季节下施工还应保持地基土的原状结构措施。在雨季进行施工时,当基槽开挖后要严禁雨水浸泡基底;在冬季进行施工时,要做好基底土的防冻害措施;当地基土已被扰动时,可采用先铺一层中粗砂,再铺卵石或块石,予以压实处理。

3.房屋施工中屋面(板)的裂缝及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设置应考虑板中受力钢筋间距,在现浇简支板的支座部位,宜配适量的负弯矩板面钢筋。处于温度一收缩应力较大区域的混凝土连续板,其板底伸入支座正弯矩钢筋的锚固。当现浇板的受力钢筋与梁平行时,应沿梁长度方向配置间距不大于200mm且与梁垂直的上部构造钢筋。其直径不宜小于8 mm,对与支承结构整体浇筑或与混凝土墙整体浇注的混凝土板,应在板边上部设置垂直于板边的不少于8 mm直径,间距200 mm的构造钢筋。嵌固在砌体墙内的现浇混凝土板,其上部与板边垂直的构造钢筋应不少于8 mm直径,间距不大于200mm。现浇混凝土板的角部的上部构造钢筋可沿两个垂直方向布置,也可按方向斜向布置。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内,钢筋问距宜取为150-200 mm,并应在板的未配筋表面布置温度收缩钢筋。基础筏板当厚度大于2 m时,除在板的顶面、底面应布置纵横钢筋以外,尚宜在板厚方向设置与板面平行的构造钢筋网片。

3.1对房屋温度裂缝造成影响的因素

构造柱截面和圈梁截面尺寸的增大能够起到降低约束温度应力的作用,但该作用享有有限。适当提高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对温度裂缝的发生及发展存在显著的抵抗作用;墙体对水平配筋进行增设以后,能够提高墙体的抗拉强度,对温度裂缝存在显著的抵抗效果;顶板与墙体相对温度影响,若属于屋面楼板由于有保温层使其上、下板面之间的温差不大;若外墙不存在保温层则会造成墙体出现较大的内外层温差,当该温度大于或等于20~C时,墙体的温度应力会较快增长,作为温度裂缝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

3.2减少和防治温度裂缝的措施

加强屋面的保温隔热性能,包括挑檐板的保温隔热,减少温度应力对屋盖和顶层墙体的影响,建议将房屋保温层厚度和刚度适当进行提高,并注意做好屋面的防水,防止因屋面漏水造成屋面保温层效果下降。对于炎热和寒冷地区,建议设置架空屋面板等有效的保温隔热措施。另外,要适当提高顶层圈梁的厚度和配筋,顶层圈梁对于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和减少楼板温度应力对墙体的影响起着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应在纵横墙交接处内纵墙沿墙高一定范围内在墙体顶部设置抗裂构造钢筋。控制内外纵墙的开洞率,横、纵墙的局部尺寸应满足要求,应尽量作外墙外保温,使外墙温度常年接近室温。

4.结语

总之,在现阶段的房屋建筑工程中,基础项目、梁板柱结构、墙体屋面等地方对现浇混凝土的应用较多,为了确保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受到有害裂缝的侵扰,必须对施工技术和预防性研究进行加强,不断加强对现浇混凝土裂缝的认识,提升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重点对材料、温度及配合比等诸多方面进行重点控制,从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方面,使房屋建筑现浇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防治从技术的运用和管理方面得到改善。

猜你喜欢

间距墙体钢筋
平静地接受结束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调整图标间距让桌面布局更个性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
墙壁发霉了该怎么办
截钢筋
推动自保温墙体技术促进墙体节能技术发展
算距离
墙体温度场的延迟计算
浅谈Φ3.0m扩底桩三层钢筋笼加工、吊装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