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评价

2015-11-23杨海玲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辽宁朝阳12200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1期
关键词:灰类聚类图书馆

●杨海玲(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辽宁朝阳122000)

区域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评价

●杨海玲(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辽宁朝阳122000)

公共图书馆;熵权法;灰色聚类分析;公共图书馆评估

建立了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以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量化标准进行指标灰类设置,应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进行综合聚类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指出西部地区公共图书馆应注重服务效益的提升,提高设施与资源的利用效率;中部地区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提高经费保障水平。

为了能够较为准确地显示我国各地区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本文利用灰色聚类方法依照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西藏)2013年公共图书馆发展水平进行差异性比较和分析,力图为今后的发展与决策提供事实依据。

1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1 指标体系的建立

为了全面体现各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本文依照2013年第五次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评估的量化标准,选取3个方面的一级指标、14项二级指标建立多层次评价体系(见表1)。指标数据来源于《中国文化文物统计年鉴》(2014),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14)。由于西藏的统计数据不全,本文评价省份不含西藏。

表1 公共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

1.2 指标的含义与相关标准

一级指标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资源建设、服务效益建设三个层面。

(1)基础设施建设是公共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包括图书馆机构数、人均面积、阅览座席数和计算机数量。各级各类公共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依不同的服务人口和服务半径具有不同的建设标准,在公共图书馆公益均等服务定位下,衡量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情况应依据人均占有数量。国际图联对机构数、建筑面积、阅览坐席的人均拥有数量的规定标准分别是,约每5万人拥有一所图书馆;每千人拥有建筑面积28~48平方米;每千人拥有阅览座席数2~3席。[1]我国根据自身国情对不同规模公共图书馆设立的建设标准为千人建筑面积6~27平方米,千人阅览座席数0.3~2个。[2]

(2)资金投入与资源建设,由政府财政投入和用于新年度购置藏书的费用以及人均馆藏量和年度人均新购报刊藏量四项构成。①资金投入指标,由于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力度决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我国2012年《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中明确提出公共图书馆的文献购置经费应与财政收入的增长同步增加。②资源建设指标,馆藏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和新增馆藏数量反映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能力和发展能力。国际图联2002年修订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发展指南》中对人均藏书量的设定是1.5~2.5册;我国2008年《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根据馆型规模和服务人口确定人均藏书量建设标准为0.6~1.5册。关于新增图书藏量,《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2015年要实现全国人均新增藏量0.05册。关于新增图书量指标,由于年鉴统计数据与2013年图书馆评估标准存在单位不统一情况,本文应用灰色聚类分析法进行区域图书馆发展水平等级评价时,采用了人均新增报刊入藏量这一指标,这一指标从侧面体现了人均馆藏数量的增长状况。对数字馆藏的评价,由于统计数据及量化标准不全,本文采用“网站访问量”这一指标间接反映评价对象数字馆藏的拥有规模和利用效益。

(3)服务效益指标。由6项二级指标构成,人均书刊文献外借册次是体现服务效益的重要指标,在本文评价体系中,这一指标占有最大的权重数;人均年到馆次数是第五次图书馆评估标准修订中为体现人均绩效管理而调整制定的新的相对量化指标,通过总流通人次与持证读者人数的比值来计算。公共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是体现利用现代化服务技术、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强化社会效益的绩效考查指标,由于市县级公共图书馆评估中未设置网站访问的量化标准,因此本文采用省级图书馆网站访问量指标。

2 指标权重

在综合评价中不同指标体现事业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同方面指标的意义不同,所起作用的重要性即有差别,因此不同指标应具有表现不同重要程度的权重。本文运用灰色聚类方法评价时对指标权重的设置方法采用熵权法。

2.1 熵权法原理

熵权法是一种客观权重设置方法,它与主观权重设置法如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的区别在于突出客观性,能较好地避免主观人为因素的影响,以样本的客观信息为依据。它能分辨评价样本的差异性从而确定权重大小,[3]指标的变异性程度越大,则认为提供的信息量越多,该指标的权重就越大。熵权法广泛地应用于复杂的多目标决策中。

熵权法设置指标权重的一般步骤如下。

其中,,并设fij=0时,f·ijlnfij=0;

2.2 熵权法应用

根据熵权法运算步骤计算14项二级指标权重,得到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标层权重(见表2)。

表2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指标层熵值及熵权

将指标A1、A2、A3、A4权重归一化后得到一级指标“基础设置建设A”的权重WA=(0.2578,0.2887, 0.2164,0.2371),同理一级指标“资金投入与资源建设B”的权重WB=(0.2429,0.3260,0.2775,0.1536),“服务效益C”的权重WC=(0.3193,0.0647,0.2067,0.1630, 0.1180,0.1282)。

3 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灰色聚类评价

灰色系统理论是由我国学者邓聚龙教授创立,这一理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对部分已知信息的生成开发,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实现对系统运行行为、演化规律的正确描述和有效监控,[4]灰色聚类分析是对评价对象进行类别划分的方法,通过灰色聚类分析运算,可以考察评价对象是否属于事先设定的不同类别。对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进行聚类评价,可以获知每一地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水平层次。

3.1 灰色聚类评价模型

3.2 公共图书馆评估相关量化标准

2013年,第五次公共图书馆评估分省级、市级和县级,设置了多项定性评估标准和定量评估标准。将评估中的等级标准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设置为“优”、“良”、“中”和“一般”,评估标准中的指标量化数据见表3。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指标的灰类设置。

表3 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等级量化标准

3.3 指标灰类设置

根据评估标准,设置发展水平四个灰类(k=1,2,3,4),分别为“优”、“良”、“中”和“一般”。2013年所评价的30个省份共38个省级馆、357个市级馆、2638个县级馆。如果省级馆、市级馆和县级馆都达到优水平,则其人均指标即属于“优”灰类;省市县级馆都达到良水平,则人均指标隶属“良”灰类;省市县级馆都达到中等水平,人均指标隶属“中”灰类;省市县级馆都达到一般水平,则人均指标为“一般”灰类。以人均建筑面积指标为例,2013年30个省份人口数135204万人,“优”、“良”、“中”、“一般”人均指标值分别为(38×3.5+357× 1+2638×0.3)×10000÷135204≈94.8(平方米)、(38×3+357×0.8+2638×0.2)×10000÷135204=68.6平方米、52.2平方米和35.7平方米;考虑到全国人均建筑面积85.1平方米,设置“优”、“良”、“中”、“一般”四个灰类折点分别为94.1、85.1、68.6和52.2。各灰类是将各等级人均值和全国人均值分等级高低进行相应设置。

评价体系中计算得到7项全国人均指标值如下:2013年全国每千人座席数约0.6个;全国人均计算机数1.44台/万人;人均财政拨款7.87元/人;人均报刊入藏8.1种/万人;人均外借册次约0.3册/人;馆均讲座培训次数24.3次/馆;馆均展览次数5.1次/馆。同时还得出2013年我国持有效借书证读者占总人口数的比例是2.12%。

3.4 各指标灰类白化权函数

表4 各指标灰类白化权函数

3.5 计算综合聚类系数

根据白化权函数和熵权重数,利用公式(※)计算一级指标A,B,C综合聚类系数σk为总体评价综合聚类系数(k=1,2,3,4),由各灰类聚类系数最大值判定评价对象所属类别。以上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资源建设、服务效益与总体综合评价结果(见表5)。

4 总结

(1)东、中、西部存在较大差异。评价结果显示,所有一级指标和总体综合评价全部为优的共有7个省份,全都是东部地区省份,它们分别是上海、北京、天津、浙江、辽宁、福建和广东,而且东部地区11省总体综合评价除山东和河北外,其余9省份都显示优,显示出东部地区具有较强的实力和优势;西部地区11省份(不含西藏)有6省份总体综合评价为优;中部地区8省份总体综合评价无一为优。总体综合评价最低等级“一般”类共有7个省份,其中中部地区占4个,西部地区占2个,东部地区占1个。从总体综合评价结果还可以看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两级分化较为严重,最高等级和中下等级基本各占一半,只有湖北省处于两者之间的良级别,进一步说明了各省份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表5 30个省、区一级指标与总体综合聚类评价

(2)评估标准中某些指标标准偏低。本文定量评价依据是2013年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中的相关量化标准,并参考全国平均人均水平。从某些指标的量化结果看,2013年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的某些优级量化指标低于全国平均人均水平,这说明评估的某些指标设置标准偏低,一些发达地区的某些人均指标水平远高于评估标准,各省之间较大的差异也拉高了全国平均水平。这点从资金投入两项指标上表现得更为明显,这两项指标的全国人均值分别为7.87元/人和1.22元/人,均高于各省市县级馆都达到评估标准最高等级时的人均值4.77元/人和0.84元/人。因此,为起到评估的指导、鞭策、促进作用,量化标准的设定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使不同区域的公共图书馆具有更恰当的适合不同地区发展水平的评估标准。

(3)西部地区应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由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西部地区服务效率状况普遍偏低,除重庆服务效益为优级水平外,其余10个省份服务效率都在中下级水平,这一点与西部地区基础设施与资金资源建设发展水平不相匹配。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与资源建设指标中,西部地区分别有5个省份和6个省份达到优级水平,甘肃、青海、宁夏三省在基础设施与资金资源建设指标上都达到了较好的优级水平,但服务效益都为低等级的“一般”水平;新疆和内蒙古同样为前两项一级指标的优级水平,表现为服务效益的“中”水平,这与西部地区的地域环境与人口环境特点等有关。西部地区图书馆应注重服务的深度开发与拓展,通过深化总分馆服务,延伸拓展基层服务、流动服务和提升现代化信息技术服务成效等措施提高服务效益。

(4)中部地区应增强资金投入水平。上述一级指标评价是在指标层即各二级指标评价基础之上进行的,限于篇幅,文中没有列出各二级指标的单项评价结果。单项指标人均财政投入指标,排名后5位的省份中部地区占有4位,人均购书费指标后5位中部地区占3位,后10名中部地区占6位、西部地区占3位,显示中部地区的资金投入建设水平落后于西部和东部。各级政府作为各级公共图书馆的责任主体,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及宏观调控能力决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水平。新的公共图书馆评估标准中也设置了对政府财政投入的考核指标,[5]如“财政拨款年增长率与当地财政收入增长率的比率”等级量化指标、“免费开放本地经费到位情况”等指标;“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完善经费保障机制,经费投入重点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等缩小地区差距的分类指导措施,[6]进一步为公共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监督和保障。

[1]邓银花.我国公共图书馆的现状分析和发展对策[J].经济研究参考,2013(29):77-80.

[2]豆丁网.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EB/OL].[2014-08-10].http://www.docin.com/p-52001051.html.

[3]张凤太,等.基于熵权灰色关联分析的城市生态安全评价[J].生态学杂志,2008,27(7):1249-1254.

[4]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4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1-2.

[5]李丹,等.新起点,新视野,新任务——第五次全国公共图书馆(成人馆部分)评估定级标准解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3):4-17.

[6]宁波文化网.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2014-08-16].http://zw. nbwh.gov.cn/art/2013/1/30/art_25_37227.html.

G251.4

A

1005-8214(2015)11-0072-05

杨海玲(1963-),女,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发表论文20余篇,研究方向:图书馆评价方法。

2015-01-14[责任编辑]徐娜

猜你喜欢

灰类聚类图书馆
基于聚类综合评价值的灰色决策模型
改进的灰色聚类模型在鞍山地区地下水质综合评价中应用
基于灰色聚类评估和变权理论的煤化工企业的火灾风险评估
基于K-means聚类的车-地无线通信场强研究
图书馆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基于Spark平台的K-means聚类算法改进及并行化实现
基于改进的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算法
村镇防灾避震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