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贵妇的自我修养
——我读《古文观止》之四

2015-11-21徐薪然

中国青年 2015年13期
关键词:善心劳作劳动

文/徐薪然

论贵妇的自我修养
——我读《古文观止》之四

文/徐薪然

人生富贵享乐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有一定限度的,需要靠扎扎实实的劳动去创造,是与一个人的功绩德行正向匹配的。

在前三期中,我们一起品读了一些貌似“有悖常理”的故事:一生戎马的伏波将军,竟在家信中以谨言慎行训导子侄,豪侠好义的杜季良却落得晚境凄凉,敦厚周慎的龙伯高则被海内龙姓世代供奉;富贵声名这些在世俗看来妙不可言的“好东西”,却成了子产眼中贻害将来的祸根,成了郑庄公坑陷弟弟的诱饵,成了卫庄公误导儿子走向祸乱的阶梯,成了王承福眼中富贵之家凋零败落的天罚……凡此种种,岂非怪事?

不得不说,我们对于世间万物的知晓实在有限——许多所谓的“知识”、“见解”和“经验”,不过是囿于一时、一地、一人、一事的“成见”或者“偏见”;我们的耳力、目力、脑力、心力所及,相比这茫茫世间,就好像盲人摸象、管窥蠡测一般幼稚肤浅。可是,我们早已习惯了画地为牢,执拗于“私智”把自己紧紧绑缚。其实,面对世事的错综纷扰,学习祖先的智慧可以帮助我们超离苦海——这是中华先民累积数百代生命实践、历经数千载披沙拣金留存下来的智慧结晶,其中的一念一识一箴一谏,都是站在更高的生命境界为我们指示人生成就的方向。

不用劳动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吗?

在本期《古文观止》的分享中,我们要谈一谈修习德行、获致幸福的根本方法——劳动。

“劳动收获幸福”,这是一个尽人皆知的道理。可是,对于相当一部分当代青少年来说,似乎还需要经历时日去领悟体会。当代青少年无疑是幸运的,既没有如祖辈那样饱受战乱流离的威胁、饥寒匮乏的侵袭,也没有如父辈那样迫于生计地辛苦劳作。有人说他们有福,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一代;也有人说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自私而又懒惰,是垮掉的一代。他们却对他者的批评毫不在意,全神贯注地追求更舒适的生活,自由、随性、少有牵绊;他们不安于“平淡生活”的绑缚,按部就班、日复一日被视作不可忍受的事。于他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辛劳工作只是迫于生计的权宜之计,是理想照进现实的愤懑与苦涩——现在的工作是为了有朝一日的不工作。所以,在阳光海滩打发岁月成了时下最流行的人生愿景,“不用辛苦工作我来养你一辈子”成了最深情的爱情誓言。

毋庸置疑,人们从来都艳羡富足悠闲的生活,把不用工作看作是一桩幸事、美事,看作是所有人生困局的“终极解决方案”。然而,这也透露出世俗的可怜之处:总是被生活中一个个虚假的幻象哄得团团转,穷尽一生心力换来的往往只是一句“不过如此”。笔者这样说,并非“心灵鸡汤”喝多了出现了幻觉,抑或出于无产阶级的“天然阶级情感”,而是基于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实践。在《古文观止》中,就有这样一篇探讨劳动真意的古文,相信读过之后一定会对劳动的意义有一番新的认识。

《敬姜论劳逸》——“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敬姜是春秋时期的一位贵族夫人,她的丈夫是鲁国大夫公父穆伯,他们的家族是鲁国三大卿族之首季孙氏的支裔,是地道的贵族。公父穆伯去世得早,敬姜与儿子公父(谥文伯)相依为命。一日,公父退朝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纺麻,不禁讶然道:“以儿的家世,还要劳累主母亲自纺绩,如果让季康子知道了,恐怕要怪罪儿没有好好侍奉您了!”这里提到的季康子,是当时鲁国的正卿、季孙氏的宗主,论辈分是公父的侄子、敬姜的侄孙。谁知敬姜听了以后生气地说:“鲁国这是要亡国了吗?让一个不明事理的无知后生参与政事!你坐下,我把其中的道理告诉你——古代圣明的君王,都选择贫瘠的土地让老百姓居住耕耘,使他们终日勤勉劳作,便可以让国家保持长治久安。这是因为人民勤恳劳作就会细心思量,细心思量就会生发仁善之心。相反,居于沃土的人不必付出太多辛劳就可以安稳富足,但安逸会产生放纵,放纵就会丢掉善心,从而生发出邪恶的心来。所以说,沃土之民少有才干,这是他们放纵安逸的结果;瘠土之民无不崇尚仁义,这是辛勤劳作的结果。”

乍看之下,敬姜的道理仿佛与常理相悖:膏腴之地从来都是人们竞相争求的“香饽饽”,小到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之间,有太多冲突争端因之而起,圣明的君王岂有“择瘠土而处”的道理?再者,即便敬姜的话属实,这样的做法难道不是统治阶级用来愚民、弱民的政治权术吗?笔者初读时也颇不理解,不过联想到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却也琢磨出几分滋味。譬如当下的80后、90后、00后,作为家中的独苗,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长大,除了学业,几乎不用为任何事情操心劳力。长此以往,便逐渐丧失了对父母的体谅和感恩,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以致于挑剔父母、埋怨父母、轻视父母、呵斥父母。而养成这些小皇帝、小公主的根源,便是父母的宠溺过度,使他们因为过于安逸放纵而麻木不仁。正所谓“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只有在亲尝了生活的艰辛不易后,为人子女才有可能体会“可怜天下父母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几句话的分量。进一步讲,人只有经历过生活的蹉跌磨砺,才能对他人的遭际感同身受,才会产生同理心、同情心,才会懂得“没有谁过得容易”“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的道理。这恐怕就是敬姜“劳则思,思则善心生”的含义吧。

敬姜继续说:自天子、诸侯、卿大夫、士,至于庶人,无不“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哪怕你身份再高贵,都必须脚踏实地完成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本分。不仅男人如此,女人亦然:即便尊贵如王后、公侯夫人、卿之内子、列士之妻,抑或庶士以下普通人家的女子,无不亲自纺织劳作,助夫君一臂之力。“君子劳心,小人劳力,每个人都要各尽本分、勤勉工作,这是先王留下来的训诫!自上以下,谁敢荒淫其心、抛舍其力,游手好闲、贪图安逸!现如今,我是个寡居之人,你又官在下位,即使朝夕勤勉,犹恐堕先人之业。何况如你现在这般怠惰,将来要如何逃避刑罚呢?我希望你朝夕自修,将‘不废先人之业’的训诫铭记在心,你却说‘为什么不让自己活得安适一些?’我恐怕你父亲将来是要绝祀了!”孔子听到了她的话,对众弟子说:“你们记住,季氏之妇不荒淫啊!”

敬姜作为一位贵族夫人,尚且不忘亲身劳作以时刻警醒自己,我们作为普通人,又做的哪门子不事劳作、悠闲放逸的白日美梦呢?一生创立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战后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先生,用自己一生的经历体悟告诉世人:

——“劳动”是“医治百病的良药”,工作能够克服人生的磨难,让你的命运获得转机。

——人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心志。

——认真劳动能塑造美丽心灵。

这不正与敬姜“劳则思,思则善心生”的告诫异曲同工吗?因为他们都懂得劳动的真意所在——它已经超出了满足生存需要或者追求财富权位的层次,直达修炼人格、追求人性真善的境界!

其实,“劳动获致幸福”的观念与“德位相配”的道理是有机关联的:人生富贵享乐并非理所当然,而是有一定限度的,需要靠扎扎实实的劳动去创造,是与一个人的功绩德行正向匹配的。所以,我们不管处于何种境遇之下,都绝对不能轻视工作、逃避劳动,因为这是人安身立命的根基。或许这也正是《易经》“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真意。

热爱眼下的工作和辛劳吧,因为它会让你收获真正的幸福!

责任编辑:韩春丽

猜你喜欢

善心劳作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辛勤劳作 吉祥人家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春暖劳作花相伴
热爱劳动
疯狂的“善心汇”
善心汇一场败局已定的“冒险”
侯友文:用善心、善洽、善行成就善道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酷暑劳作易受伤 “高温权利”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