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楼夯土结构受力变形特性的数值模拟

2015-11-19许永贤彭兴黔梁兰娣

关键词:夯土土楼本构

许永贤,彭兴黔,梁兰娣

(华侨大学 土木工程学院,福建 厦门361021)

2008年,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广泛分布在闽西和闽南的山区[1],以夯土作为其主要承重结构.在永定县实地调研发现,一些土楼夯土墙体出现错位、沉降甚至坍塌,一些土楼即使局部有加固措施,仍然无法防止整片墙体的变形,由夯土墙体受力变形而导致的土楼荒废、消失的情况与日俱增.国内外虽对夯土结构进行了一定数量的研究[2-4],但大多集中于夯土构件,很少对夯土建筑的整体性能,及其有限元模型进行研究,也没有针对福建土楼的夯土结构特点分析其受力变形特性.基于此,本文对夯土进行抗压试验,利用调研相关数据,在现有荷载作用下建立整体模型,对两类最为典型的土楼进行数值模拟.

1 基本假定

1)均匀性假定.假定墙体为均质材料,不考虑环境造成的墙体收缩、含水率变化等影响[5].

2)整体性假定.土楼夯土墙体是分层、分段、交错夯筑而成,夯筑时在墙体内放置竹筋、木条等,以增大拉结力,加强夯土墙体的整体性能,建模时可假设每层墙体为一个整体.

3)底部约束假定.土楼夯土墙体是石基础,夯筑时已采取有效措施以满足石基与夯土间的连接,在此把墙体底部假设为固定端.预留的门洞为大块石板,故假定约束门洞顶部的竖向位移.

4)墙体厚度均匀假定.土楼夯土墙体厚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主要表现在墙体内部,外部由于阳光等作用,收缩比内部快,墙体略微倾斜),取各层平均厚度为墙体厚度.

2 夯土结构的本构关系

土体的材料特性非常复杂(各向异性、硬化、软化等),姚仰平等[6]对土的基本特性有综合性的研究,国内外尚无一种本构被公认为可完全描述土的本构关系[7].现有本构模型基本是学者居于某一因素下提出的,如赵杰等[8]采用理想弹塑性模型及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对土体结构极限承载力进行有限元分析,Bui等[9]运用离散和连续的SHEAR-BEAM 模型分析夯土的动态特性等.

2.1 土楼夯土抗压力学性能

试验土样取自永定县非世遗的民居土楼,选取不同高度的原始夯土块,切割成边长为70.7mm立方体试块,如图1所示.采用微机控制电子万能试验机WDW-100,其最大载荷为100kN,试验采用位移控制方式,加载速度为5mm·min-1.试验获得的土楼夯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实测部分,如图2所示.

图1 原状夯土试块 Fig.1 Original rammed earth block

图2 土楼夯土应力-应变曲线Fig.2 Tulou rammed earth stress-strain curve

2.2 土楼夯土本构关系的确定

试验测得其应力-应变曲线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曲线非常接近,且考虑到加载方式,可用增量型的非线性弹性本构来表示其本构关系.文献[10]在通过试验获得所需参数进行数值分析后,也提出须考虑土的非线性弹性特性.这里采用改进的Saenz公式建立夯土的本构关系模型[11],即

式(1)中:A,B,C,D为待定系数.

A,B,C,D由以下条件确定:

1)原点处,ε=0,σ=0,E0=dσ/dε;

2)峰值点,ε=ε0,σ=σ0,dσ/dε=0;

3)极值点,ε=εu,σ=σu.

根据式(1),可得到夯土本构方程,即

将试验参数代入式(2),即得土楼夯土的本构关系,有

对比式(3)拟合与实测的土楼夯土应力-应变曲线(图2),两者吻合得较好.由此可知:改进的Seanz公式可作土楼夯土结构的本构关系,该关系能较好地模拟其受力性能.

3 受力变形特性分析

考虑土楼的受力特点、破坏及损伤,采用Solid 65单元模拟夯土结构.根据土工试验,夯土密度取为1 740kg·m-3.经抗压试验得弹性模量为81 MPa,泊松比为0.3,峰值应力1.0 MPa.采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材料模型KINH 及W-W 五参数破坏准则[2],开裂、闭合剪力传递系数为0.075和0.5.结合对称性,取其1/4模型计算,夯土有限元模型,如图3所示.

3.1 土楼模型的尺寸及荷载

现以九盛楼(方形)和侨福楼(圆形)两座典型的土楼为模拟对象,实测尺寸数据,如表1所示.九盛楼的纵长为32.8m,横长为33.5m,侨福楼的直径为45m.

图3 有限元模型Fig.3 Finite element model

土楼主要承受的荷载包括夯土墙、木构件和瓦片的重度,以及楼面的荷载(此处未考虑风荷载作用).夯土的重度根据实测取为17.052kN·m-3,木构件的重度取5kN·m-3.屋面面积按坡度4.5∶10计算,屋面荷载采用1.214kN·m-2,楼面活荷载根据规范取值[12].结合永定土楼相关材料的实测尺寸和数量,得到九盛楼和侨福楼各层荷载,如表2所示.

表1 土楼模型的尺寸Tab.1 Size of the Tulou model m

3.2 九盛楼受力变形特性

计算表明:方形九盛楼的1/4 模型在荷载作用下,X,Y,Z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2.59,-2.57,-10.10 mm.结合模型的尺寸,夯土墙相对变形最大的是竖向位移(即Z方向),如图4(a)所示.从总位移云图可以看出:在土楼顶部的纵横墙交界处,具有较大的相对位移,且同一高度的位移以墙交界处为轴心成对称发散式缩小,如图4(b)所示.

表2 土楼模型的各层荷载Tab.2 Each layer load of the Tulou model in each storey MN

图4 方形土楼模型的位移Fig.4 Displacement of the square Tulou model

受力方面,方形土楼在X方向的应力总体为受压状态,但横墙、门洞一带均出现拉应力,如图5(a)所示.Y方向仍以受压为主,但纵墙上出现拉应力,特别是窗洞上部一带,如图5(b)所示.Z方向上最大压应力在纵横墙交界处,其值为0.263 MPa,小于材料峰值强度,如图5(c)所示.

3.3 侨福楼受力变形特性

圆形侨福楼的1/4模型在荷载作用下,X,Y,Z方向的最大位移分别为-3.89,-3.70,-11.25 mm,夯土墙的主要变形还是竖向位移(即Z方向),如图6(a)所示.总位移云图表明:圆形土楼的顶部仍然具有较大的位移,但与方形土楼相比,其同一高度的位移基本相同,位移大小明显沿竖向均匀分布,越向上位移越大,如图6(b)所示.由图6(b)可知:门洞附近墙体的位移分层线整体上扬(即同一高度的位移相对较小),而从竖向上看,其位移仍然层次分明.

图5 方形土楼模型的应力Fig.5 Stress of the square Tulou model

图6 圆形土楼模型的位移Fig.6 Displacement of the circular Tulou model

圆形土楼在X方向的应力总体为受压状态,如图7(a)所示.Y方向上的应力与方形土楼类似,在圆形土楼的门、窗洞一带有明显拉应力,如图7(b)所示.模型Z方向整体受压力,最大应力出现在底部且值为0.304 MPa,小于材料峰值强度,如图7(c)所示.与其位移图相似,土楼Z方向应力沿竖向分层分布,越向下应力越大.另外,窗洞下部同一高度的应力略为不同(分层线成波浪状),门洞上部应力相对较大,而门侧应力较小.

图7 圆形土楼模型的应力Fig.7 Stress of the circular Tulou model

4 结论

1)根据夯土抗压试验获得应力应变曲线,结合改进的Saenz公式得到土楼夯土的本构关系.

2)方形土楼位移和应力各处差别较大,而圆形土楼位移和应力沿竖向分层分布,在环向形成相对均匀的制约,结合土楼实际厚度随高度的变化,认为圆形土楼材料利用率更高.

3)土楼竖向最大应力(0.263,0.304 MPa)小于材料峰值应力,结构强度满足要求.

4)门、窗洞口一带出现应力集中,表现为拉应力或同一高度压应力相对减轻.土楼纵横墙交界处、门洞侧部和窗洞上部等为其薄弱部位.随着年代的积累、夯土材料力学性能的改变及荷载持续作用,将产生不同程度的拉压裂缝(调研已验证),及时采取相应的加固保护措施.

[1]花长城,彭兴黔,吴仁伟,等.福建土楼夯土墙风驱雨侵蚀损伤预测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2,27(6):1068-1074.

[2]阿肯江·托乎提,亓国庆.基于Solid 65和Solid 45有限单元的素夯土墙体数值建模及计算分析[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5(4):492-498.

[3]MANIATIDIS V,WALKER P.Structural capacity of rammed earth in compression[J].Journal of Materials in Civil Engineering,2008,20(3):230-238.

[4]CIANCIO D,GIBBINGS J.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the compressive strength of cored and molded cement-stabilized rammed earth sample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2,28(1):294-304.

[5]张琰鑫,童丽萍.夯土住宅结构性能分析及加固方法[J].世界地震工程,2012,28(2):72-78.

[6]姚仰平,张丙印,朱俊高.土的基本特性、本构关系及数值模拟研究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45(3):127-150.

[7]BUI Q B,MOREL J C.Assessing the anisotropy of rammed earth[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09,23(9):3005-3011.

[8]赵杰,邵龙潭.土体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有限元分析[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26(增刊1):183-189.

[9]BUI Q B,HANS S,MOREL J C,et al.First exploratory study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ammed earth buildings[J].Engineering Structures,2011,33(12):3690-3695.

[10]NOWAMOOZ H,CHAZALLON C.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of a rammed earth wall[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2011,25(4):2112-2121.

[11]赵成,阿肯江·托呼提,陈嘉,等.改性土体材料单轴受压本构关系研究[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7(7):123-126.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14-17.

猜你喜欢

夯土土楼本构
现代夯土建筑材料特性及抗震性能数值模拟
锯齿形结构面剪切流变及非线性本构模型分析
土楼夜景
永定客家土楼
一种新型超固结土三维本构模型
走近永定土楼
郑州商城遗址出土夯土材料的分析研究
竹筋夯土柱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商代西北方国的文明遗珍 山西吕梁高红商代夯土基址
走进福建土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