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来岛内生技医药科技研发将向何处去?——盘点台湾新药开发“亮点计划”

2015-11-18本刊通讯员孙喆张起燕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年5期
关键词:生技新药临床试验

○文/本刊通讯员 孙喆、张起燕

“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贡献

从1998年由“中研院”、“农委会”与“国科会”等部门率先联合实施“农业生物技术国家型科技计划”(1998~2008年)开始,当年担任“国科会生物科学发展处处长”的陈建仁亲身经历了其发展的全过程。该计划最初目的是提升台湾优质的生物育种与种植技术的附加值,推动岛内生物技术的发展,让科技成为带领台湾经济成长的动力。但执行初期,却由于对相关知识产权保护不周,配套措施不足,造成农业技术外流,甚至引发业界骂声连连。自此之后,台当局投入科技研发时,除学术性研究,相关“部会”也更加重视让业界有感的“产业效益”。

1999年前后,台湾制药业始自小分子药物开枝散叶,延伸至生物制剂、细胞治疗、疫苗研发等领域,虽有萌发的态势,但早期台当局投入的科技预算主要仍在法人机构的科技研发,而在临床前研发到进入临床开发的产业化发展,即所谓第一和第二棒的连结仍然不够,临床前所需的委托生技服务、药物动力学、毒理试验及相关经验和人才产业发展的基础建设也很不足。为此,台湾“经济部”、“卫生署”(现更名为“卫生福利部”)、“国科会”、“中研院”等相关部门分别于2000年与2002年启动了“生技制药国家型科技计划”(2000~2010年)与“基因体医学国家型科技计划”(2002~2010年),希望以此打好制药上游研发的基础。

2010年,为妥善连结上中下游,实际推动制药产业的发展,“国科会”决定将后两项计划进行资源整合,并配合台当局于2009~2012年间推动的“台湾生技起飞钻石行动方案”,合并执行“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2011~2016年),总计投下近100亿元新台币经费,推动以新药、新试剂、新治疗策略和新兴医材研发为主的目标导向研究,选择重点发展项目,整合岛内生技医药研发体系与能力,落实研发成果进入临床前及初期临床试验,加速促成研发成果产业化与商品化,以发展疾病预防、诊断与治疗的技术、新药与相关产品,解决人类重要健康问题。

图1 原“国科会生物处处长”,现任台湾“中研院副院长”、“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总主持人陈建仁。

表1 “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整体历年经费

该计划的总目标在于强化中游发展,将研发成果推进临床前及初期临床试验,再通过桥接计划技转、授权、产学合作等机制,最后将研究成果导入企业,落实研发成果产业化的目标。规划的短期目标为建构与整合研发体系与能力;中期目标为健全成果管理与产业化推动;长期目标则为培育优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生技医药人才及产业,并将台湾的研发能力及成果推向国际,最终目标是希望能研发出台湾自己的新药。

为此,“国科会”先后找来台湾“冠状病毒之父”赖明诏、台湾大学校长杨泮池及陈建仁担任计划总主持人,并规划了六大计划分项,包括研究群组、临床前发展群组、临床群组、资源中心、产业化推动暨国际合作组、伦理、法律、社会影响组(ELSI)等,以此串联和动员了台湾主要的生技法人研究机构,借助各单位的优势进行大整合。如临床前发展群组主要利用“国卫院”生技与新药研究所既有的新药研发平台以及DCB的先导药物筛选平台,特定疾病转译医学部分则持续强化各医院单位的卓越临床试验与研究中心,产业化推动暨国际合作工作则主要通过生物技术开发中心的产业推动小组进行。

目前,该计划的执行内容主要分为两大区块,一部分用于补助各类计划,包括研究计划、转译医学计划、临床试验计划、产学合作计划(隶属研究群组)、先导药物评估计划与候选药物推动计划(选题机制);另一部分则用于提供各种服务、咨询及合作机会,以支持项下计划所需的技术、分析及规划布局等,包括资源中心服务、小额委外试验服务(隶属临床前发展群组)、生物分子标靶新药研发合作计划(隶属临床前发展群组)、产业化推动暨海外合作服务、ELSI咨询服务等。

平实而论,“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确实为台湾生技制药产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自2011年至2014年间,该计划陆续补助执行268件研发项目、4件先导药物开发与候选药物推动项目、100件转译医学项目、66件临床试验项目及27件产学合作项目等。根据资料显示,若依研究属性分类,其中以小分子药物研究高居首位,占所有补助项目的37.3%;其次是生物标记研究,占比17.2%;生物制剂也占有13.1%。若依疾病分类,癌症研究一直高居首位,占比超过一半,达51.5%;其次是相关跨领域研究,高达13.8%;感染性疾病也是热门领域,占比13.4%。

从研究计划申请发展趋势看,神经及精神疾病研究有增加趋势,至2014年度新进项目中已经占有21%,生物制剂研究也有增加趋势,在新近项目中已经从2011年度的12%增长到2014年的17.54%。在此期间,该计划已经逐渐降低原本偏重研发上游项目的补助,而聚焦资源在“以产品为导向”的潜力项目。2014年度新进项目的研发阶段往下游推进的比例已经大幅增加。

台当局原本规划“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整体经费是6年166亿元新台币,自2011年至2015年,台当局核定预算总计达94亿元新台币(见表1)。

截至2014年底,若从主要绩效指标(KPI)目标值及实际达成值的角度来检验,该计划可谓功成圆满,各分项群组也成果丰硕,也有不少重大突破。例如2011年至2014年底,药品临床试验申报核准数(含岛内外)总计有21项,已经高出总目标值的1倍;技术创新的技术转让件数已达104件,高出总目标值42件的2倍之多;核定补助的临床试验执行达101项,也高出总目标值43项的2倍以上。

表2 2011年至2014年台湾“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主要绩效指标(KPI)目标值及实际达成值

表3 2011年至2014年台湾“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与企业合作方式、件数与实际创造价值

2011年至2015年经济效益指标中,促成厂商或产业团体投资金额6.99亿元新台币,已经远远超出总目标金额的3亿元;产学合作件数总计22件(参见表2)。

延续过去“国家型计划”累积至今,一些发展有成的成果创下不少和知名企业成功结合的大型技转授权案例,包括2014年6月“中研院”分子生物所沈哲鲲研究团队与岛内药华医药公司签署协议,授权引进β型地中海型贫血与镰刀型血球贫血新药进行后续开发;“国卫院”主导的抗癌新药DBPR104已于2011年技转杏辉集团并成立杏国新药公司。此外,“国卫院”主持的抗糖尿病新药DBPR108也在2011年授权健亚公司等6家岛内制药企业,其中健亚公司又技转中国大陆制药企业并申请大陆专利;抗丙肝候选药物DBPR11在2013年技转中天生技公司并进入药品临床试验申报阶段。

台大医学院光电生物医学研究中心林世明教授研发的Vsensor NTU检测设备可在12分钟内即时诊断病毒或癌症,已在2011年初以将近1亿元新台币的授权金转让永加利公司,并进一步在台北市内湖地区成立衍生新创企业贺利生科技公司,创下台湾医疗器材技转金额最高纪录。

另一项由长庚医院林胤谷医师以中医老药新用为根据,其开发的青黛油萃剂治疗干癣的临床试验项目,其成果也已以120万美元技转给法国高德美公司,则证实以西药临床试验证实中药价值是一个可以努力的方向。

由“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各研发项目衍生的相关成果,通过“产业推动及国际合作组”的桥接技转、授权及产学合作等方式协助,自2011年至2014年,也有20件项目衍生成果授权岛内厂商进行商品化开发,其授权收入超过8000万元新台币,合约总金额达2.5亿元新台币;推动产学合作15件,厂商配合款约5000多万元;促进厂商投资12件,投资金额达2.3亿元,并促成6家衍生新创公司,实收资本额6000万余元新台币(参见表3、表4、表5)。

表4 2011年至2014年“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辅助计划项目衍生新创企业

表5 台湾“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辅助计划技术授权项目

图2 台湾“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六大分项结案后规划

其中,抗癌标靶新药MPT0E028授权原料药厂台耀化学公司的新药子公司台新药厂,2014年3月已经通过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的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安成药业公司于2013年10月承接台湾大学和成功大学技术转让的长效型抗癌生技蛋白候选药物,应用于所有适应症项目的合约,整体授权金额达1亿元新台币以上,并促成安成药业从学名药厂转型新药开发企业。

台湾日祥公司承接“国防医学院”技术转让的甲基化癌症基因检测平台应用与开发项目,所开发的子宫颈癌检测产品目前正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内进行临床验证申请认证中。日祥与知爱堂公司进一步于2013年10月向台湾“经济部”提出“业界科专计划”申请项目,创下“国家型计划”成果由厂商承接,并以“业界科专”方式继续接棒开发的首例。

长庚大学研究团队的具有支撑骨骼结构强度特性且可扩张的植入物研发项目,于2012年底技转由铨发科技公司、联合骨材公司及原研究团队共同组成的衍生新创企业固昌生物科技公司,也创造了整合学术研究界、医药制造商与渠道商的上下游价值链的成功案例,开创了让传统产业有机会转型为高附加价值医材企业的新模式。

此外,预计今年底,由台大医学院陈昆锋医师率领的研究团队开发的SC-43末期肝癌小分子口服标靶药物也将成立衍生公司。

不过,由于岛内生技产业规模和厂商数量有限,几年来各企业对专案计划的承接已有饱和趋势,但学研界仍不断有创新成果产出,因此该计划将加强进行海外推广,使台湾研究成果走进国际舞台,也借此引进海外生技公司的开发经验。

目前,该计划已推动岛内学研机构与美国、欧盟、日本等知名研究机构与企业进行联盟和交流合作。例如2013年5月,与全球最大的跨国制药企业葛兰素史克(GSK)公司签订合作意向书,启动20多项疫苗等大型临床试验;同年10月再与全球领先制药企业阿斯利康(Astra Zeneca)公司进行合作,启动开放式创新合作研究,成为该公司第一个亚洲合作伙伴。

表6 “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结案后规划

台湾后续生技制药研发将何去何从?

不过,随着“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进入尾声,台当局已决定未来投入科技发展将不再以“国家型计划”的形式运行,但生技产业效益似乎才刚开始,还来不及萌芽,这些计划成果将退场或转进?未来后续生技制药研发将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关心的焦点。

陈建仁认为,现在终结所谓“国家型计划”也没有什么不好,因为该计划已走过了研发阶段,正在逐渐从法规、观念上让研究者往产品方向开发,再往下推散出去,产业效益就会慢慢发酵。

今年6月底,陈建仁作为“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总主持人,将提交退场/转型计划书,内容包括转型后仍将以产业化为主要目标,做重点式推动。

他强调,未来由于经费有限,将制定优先顺序,专注于与研发转译相关的项目或关系台湾临床试验竞争力者,资源将优先保留,如临床试验合作联盟,可回归其他部会的研究项目则尽可能回到既有机制下运作。目前已大致规划为“生技医药转译临床”与“资源中心”两大主轴,希望持续支持台湾临床试验合作联盟与临床试验相关技术平台的可持续经营,另外也将成立专案小组,评估决定转译研发所需的技术平台为何,再纳入目前资源中心计划(参见图2、表6)。

陈建仁表示,台湾生技产业近年虽有傲人的市值,但产值却始终委靡不振,若自产业界角度切入,“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的成果似乎不大。尽管台当局力倡产业化发展,但现行法规仍有太多局限,要吸引岛内外资金流入产业仍有很多疑虑,这无异紧紧地掐住了产业发展的咽喉。

总结该计划—路走来的努力,最大的成果是许多观念改变。该计划仍旧深深影响了台湾的制药发展,引导学术界和研究机构更加重视产业需求与效益;研发人员自学术到应用的思维开始演变,医院、医师从单打独斗到联盟合作,台当局在人体试验、医药相关法规的突破与转变等,都是一次又一次的观念革新。

“这像盖一座灯塔,只有等到一个真正从合湾开发出去的新药上市那天,这座灯塔才真正装上了灯,并开始发光。”他说。

但产业效益是需要发酵的。陈建仁形容,就像电影里的台词,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他更期盼有更多企业来承接成果,勇于投入和学研界共同开发。

台湾“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致力于学术研究的基础环境建设,其中优化临床试验环境成效卓越,增加了许多与海外合作的机会,为岛内的生技产业的声誉带来大幅提升。

该计划建立起台湾临床试验合作联盟,总计包括14个特定疾病分类,如肺癌、肝炎及肝癌、乳癌、胃肠疾病与幽门杆菌、妇癌、法布瑞氏症、高血压、血脂和动脉粥样硬化、中风、慢性阻塞性肺病、感染症、小儿感染症、精神疾病、肾病,以一站式的服务模式收取病人,为临床试验节省不少时间成本。此外,该计划还推动临床试验联盟联合伦理审查机制,由主导医院完成伦理审查后,联盟其他医院就采简易审查,目前已有20家岛内医院参与。

陈建仁表示,台湾医师素质高、临床照护佳、健保给付等特质都是发展临床试验的利基,但由于利益问题,以往不少医院各据一方,且同一试验案可能会经过多家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重复审查,不仅浪费人力,作业时程不一更造成试验延宕。如今,整合后的台湾临床试验合作联盟吸引了许多国际药厂,以台湾为中心执行多地区多中心临床试验。根据资料显示,自2011年至今,台湾临床试验合作联盟执行的国际临床试验已增加近2倍,2014年共执行208例,约占全部项目的57%。

陈建仁指出,目前台湾和大陆临床试验环境相比仍有品质优势,希望下一步能尽速推动两岸医药合作协定,推动对岸承认台湾试验结果,以提升台湾临床中心的地位,真正成为东亚临床试验重镇。

盘点新药开发“亮点计划”

自2011年至2014年间,通过实施“生技医药国家型科技计划”(简称该计划)以来,一些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与产品逐渐筛选而出,其中有关新药开发的“亮点计划”最受业界期待和关注。由于该计划在癌症的研究成果有不错的绩效,一些项目已经与企业结合。但如何协助让这些“亮点计划”快速成功商品化进入市场,是该计划最后这两年必须补强的不足,更是业界观望的重点。

目前,该计划办公室已累积了不少新药研发经验与技术,并对各项成果进行了盘点与评估,希望能在有限的经费下,集中支持最有可能成功的产品。其中,具有产业化潜力的技术与产品也渐经盘点筛选而出(见表7),但成果的实用化与产业化效益,在打好基础、埋下种子后,后续如何加强与发展,非常受业界高度关注。以下是该计划的精选相关药物开发的重大成果与“亮点计划”。

抗癌标靶新药MPTOE028缩减肿瘤体积75%

由台北医学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刘景平及台药理学研究所邓哲明教授主导开发的抗癌标靶新药MPTOE028在2011年通过核准,投入经费约4300万元新台币。目前MPTOE028已完成8种癌症动物模型的确效,包括前列腺癌、肝癌、肺癌、结肠癌、乳腺癌、淋巴癌、血癌及胰脏癌,证实可缩减肿瘤体积75%。

该药已于2014年3月及8月分别通过美国与台湾人体试验核准,创下岛内大学自行研发抗癌药物获FDA人体临床试验的许可首例。目前,MPTOE028已授权给岛内原料药厂台耀化学公司的子公司台新药厂,第一个适应症会以血癌为先,并将于一期临床试验完成后,决议是否寻求对外授权。

CB1拮抗剂DBPR211针对新陈代谢症候群

由台湾“国卫院”生技与药物研究所洪明秀副研究员主导的DBPR211,是针对周边第一型大麻素受体(CB1)所设计的拮抗剂,对中枢神经不易引起副作用,在动物实验中,证实能显著改善肥胖及胰岛素阻抗性,并降低脂肪肝症状。

DBPR211对治疗日趋严重的新陈代谢症候群有多方面的优势,主要用于治疗第二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减重也是可开发方向。目前,此新型态的CB1拮抗剂国际上只有丹麦药厂7TM Pharma公司发展至临床一期,而美国药厂Jenrin Discovery公司则仅完成临床前试验。

表7 “亮点计划”2015年预计进展

新颖候选药物DBRP112抗肺腺癌

DBRP112新药计划是由获选“2006年十大杰出青年”、“2007台湾十大潜力人物一医学公卫类”的“国卫院”生技与药物研究所徐祖安研究员所主持,是以EGFR为分子标靶而发展的候选标靶药物。

与目前市售同类型(Afatinib)相比,DBRP112具有较佳的治疗指数,副作用较低。此计划于2012年即获得NRPB选为4年期“指标型计划”项目之一,已预计今年第三季申请药品临床试验申报。

Sorafenib的衍生物SC-43有望治疗末期肝癌

台大医学院陈昆锋医师与阳明大学生物药学研究所萧崇玮副教授共同合作开发的SC-43为末期肝癌小分子口服标靶药物Sorafenib的衍生物,已经合成至少100个成分的候选药物化合物。

在肝癌细胞及原位动物模式中,皆有优于Sorafenib抑制肿瘤增生的能力;有潜力作为末期肝癌病患的另一治疗方式。SC-43除获得该计划在2013年补助成为“指标型计划”外,也获得台湾“科技部”与台湾生技整合育成中心注资,2014年更得到第十一届台湾新创奖。该研究团队预计于今年底成立衍生公司,并于2016年初提出美国与台湾的人体临床试验申请。

JMF-3464为First-in-Class治疗亨廷顿舞蹈症新药

由台湾“中国医药研究所”、台大、“中研院”、DCB联合开发的JMF-3464新药研发计划,为First-in-Class的亨廷顿舞蹈症候选药物,预计2015年底申请药品临床试验申报。研究团队发现一群腺苷类似物,可以同时活化腺苷A2A受体,且抑制大脑中的腺苷转运子,进而增加蛋白质降解系统的活性,可有效水解突变蛋白,因此降低大脑中突变蛋白质的堆积,进而治疗因不正常蛋白质堆积所造成的神经退化疾病。

多靶点激酶抑制剂DBPR114可抑制多种肿瘤

由“国卫院”生技与药物研究所谢兴邦副研究员所主持的多靶点激酶抑制剂DBPR114,已经证实在低浓度下(0.1~100nM)就可以抑制至少15种致癌蛋白激酶的活性,包括胃癌、大肠直肠癌、胰脏癌、口腔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肝癌、膀胱癌等。

DBPR114具有进一步发展成为下一代多靶点抗癌药物潜力。因此在去年8月获该计划或审查委员推荐成为重要“研究发展计划”之一,以推动进入临床前发展,目前正进入以PDX(获取专利为目标)的动物模型进行临床前试验,希望尽早确认最具疗效的癌症种类。另外,DBPR114也已经申请多项专利,目前已获得5项专利,包括台湾、美国欧盟及日本。

GloboH 癌症治疗性单株抗体

这是马偕纪念医院由该计划补助的“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一,两年前即发现,至少有70%~80%病人的卵巢癌细胞存在有Globo H及其前趋醣脂质的抗原位置,证实Globo H的确可以引发卵巢癌病人的免疫反应。

该研究团队开发出新的疫苗技术,能成功诱发高价的anti-Globo H IgG,进而发展出抗体。与醣类疫苗相比,这种被动免疫的单株抗体专一性好,副作用小,剂量及作用时间都能更精准掌握。该团队也已与开发OBI-822癌症疫苗的浩鼎公司进行合作。

双功能抗体进行肿瘤标靶治疗

这是由高雄医学大学专攻多功能抗体研究的郑添禄教授主持,团队开发以人类化双功能抗体单一步骤改变聚乙二醇(mPEG)修饰的纳米分子药物(mPEG-NPs),用以进行肿瘤标靶治疗开发。

双功能抗体可同时结合mPEG与肿瘤特定标靶(如HER2、EGFR),已被誉为是未来第三代新药,因此被该计划选为“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之一。该计划将首要评估以αHER2-Lipo/DOX为标靶的乳癌肿瘤治疗成效,开发最佳剂型并检测其毒性,同时开发产业化生产此双功能抗体(mPEGxHER2)的制程。

猜你喜欢

生技新药临床试验
抗疫中第一个获批临床试验的中药——说说化湿败毒方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肿瘤治疗药物Tosedostat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束
两部委拟鼓励新药研发
Droxidopa用于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Ⅱ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
体重控制药Lorcaserin的Ⅲ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