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行政正义论的创新与典范
——《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评介

2015-11-17张永梅

长江丛刊 2015年22期
关键词:公共行政范式正义

张永梅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湖州 313000)

公共行政正义论的创新与典范
——《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评介

张永梅

(湖州师范学院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湖州 313000)

《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专著有着鲜明的特色,它首次较为完整地建构了公共行政正义理论基本框架,并以浙江省为例,审视了中国公共行政正义的实践现状、模式和困境,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国公共行政正义的发展和实现路径,具有较好的社会价值,值得向公共行政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的广大读者推荐。

公共行政正义 创新 书评

一、引言

湖州师范学院副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锋博士所著《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一书已于2014年1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王锋副教授主持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08CGZZ002YBQ)的最终成果。

作为正义问题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公共行政正义问题有其独特的地位和特殊性,主要涉及国家权力影响和干预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规范性问题,特别是涉及在资源总量增加的情况下如何保证社会资源和经济资源的公平分配。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公共行政正义及其实现问题已成为当代中国政府和社会日渐凸现的重大课题。研究公共行政正义对建立公正、廉洁和有效的公共行政体制和维护公平的社会经济秩序和安全的社会公共秩序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一书正是在此背景之下,对公共行政的合理合法性进行追问和探究的一次全新尝试。

二、主要内容

《找寻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探讨与实践反思》首次揭示了公共行政正义的三维本质:产权保护下的机会均等、基于包容性发展的“承认”和基于公民权的公民精神;强调公共行政正义应在坚持公正、效率和公共价值诉求等正义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公共行政的制度正义和美德正义两大路径得以实现。该书力图通过公共行政正义的理论建构和对公共行政正义的实践反思,为现实的公共行政制度、行为及决策提供伦理价值坐标和操作指南。

在第一章的导论中,作者主要阐述了公共行政正义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梳理了国外和国内的研究现状和前沿问题,介绍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框架等。

第二章主要阐述公共行政正义的理论渊源。作者梳理了公共行政正义的三大理论渊源:正义理论、公共空间理论和善治理论。强调公共行政正义思想正是从这三大理论中汲取了营养,获得了启发而不断发展壮大的。

第三章主要对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框架进行构建。作者首先对公共行政正义概念进行新的阐释,指出公共行政正义包括制度的正义和活动(行为)的正义。其次,阐明公共行政正义的三大原则,即公正原则、效率原则和公共价值诉求原则。接着,从政治、经济和文化三个维度揭示公共行政正义的尺度。

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中,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框架得以展开,即着重阐述公共行政正义的两种实现方式,即制度正义和美德正义。第四章在界定公共行政制度正义这一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行政制度变迁与公共行政制度正义的内在关系。公共行政制度变迁的内在依据是公共行政制度正义的发展。作者接着讨论了公共政策的正义要求和公共行政制度正义的评价问题,对公共行政制度的评价可以为公共行政制度的选择指明方向和提供动力。第五章,重点阐述公共行政正义实现的另一种方式,即公共行政正义美德。主要阐述公共行政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公共行政人员的德性与责任,公德与公共行政正义美德的培养等内容。

第六章,以历史演进为逻辑,从总体上反思了现当代世界主流的公共行政正义实践四种范式:传统公共行政(官僚制)范式及其反思;新公共行政范式及其反思;新公共管理范式及其反思;新公共服务范式及其反思。该书一针见血地总结出了传统公共行政和现代公共行政实践存在的本质问题,强调后现代公共行政正义的实践出路在于将实质正义和形式正义统一起来,追求两者的平衡。

第七章,以浙江为例,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的概况。具体包括总体评价、现状和问题三个方面。在总体评价方面,浙江的个案反映出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在两个方面取得进展:公共空间的拓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现状方面,通过对浙江省征地拆迁政策及其实施绩效的考察,反映出我国公共政策正义性的现状,并基于此,概况出当代中国公共行政正义的困境与问题。

第八章,对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模式进行反思。首先,对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模式——渐进调试模式及其表现进行了概括和分析。该书作者认为,渐进调试模式是在宏观政治经济体制层面基本定局的前提下寻求中观和微观制度机制层面的变革。而这种“渐变调适”模式的基本动力之一来自于地方面临的困境以及地方治理的不断创新。因此,渐进调试模式在地方层面演化为创新调试模式。其次,在论述“渐进调试”模式的理论基础——渐进调适决策理论的基础上,作者对“渐进调试”模式优缺点进行正反两面的比较,特别剖析“渐进调试”模式在当前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借此全面反观当代中国的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活动。最后,提出未来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的实现路径,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三、主要特色和亮点

(一)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框架

在该书作者看来,公共行政正义理论框架包括五大内容,即公共行政正义的理论渊源、基本内涵、基本原则、主要维度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西方正义论、公共空间论和治理善治论为公共行政正义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思想渊源;公正、效率和公共价值诉求三大原则构成了公共行政正义的基本原则;公共行政正义的维度主要包括经济维度、文化维度和政治维度三个方面;其实现路径则为制度正义和美德正义两大路径。比较完整地阐述和反思了公共行政正义实践的四大经典范式:传统公共行政(官僚制)范式、新公共行政范式、新公共管理范式和新公共服务范式等。

(二)首次阐述了公共行政正义三个维度的概念和内容

该书在吸收了著名哲学家南茜·弗雷泽一元三维正义论的基础上,指出公共行政正义同样也存在三维尺度,公共行政正义三个维度是指:经济维度——产权保护下的机会均等;文化维度——基于包容性发展的“承认”;政治维度——基于公民权的公民精神;

(三)首次对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现状进行评价,并对其实践模式进行理论反思

该书作者认为,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现状主要体现在公共空间的扩展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而采用的实践模式则是“渐进调适”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渐进决策理论,但由于面临越来越多的现实困境,该模式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四)明确了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模式的改进方向和未来路径

该书强调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模式的改进方向在于在加大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建设力度、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的同时,将“顶层设计”和“渐进调适”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公平正义。最后,作者从公共空间、征地拆迁政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三个视角展望了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的具体路径。

总而言之,该书是王锋博士潜心研究、锐意创新之著。此外,书中提出的“将顶层设计与渐进调适相结合”观点无疑为我国公共行政正义实践改革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该书文字简练,可读性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在公共行政的教学、研究和实践领域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毋庸置疑的是,公共行政正义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公共行政正义的科学范畴是什么,公共行政正义与正义的其他分支学科相比,有哪些特殊性;在实践中,如何有效处理公共行政正义和公共行政效率的关系;如何通过公共行政正义有效引导更广泛的社会合作等等,这些问题都尚需学者和公共管理者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张永梅(1980-),女,江苏常熟人,管理学博士,湖州师范学院 社会发展与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系主任,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社会保障。

猜你喜欢

公共行政范式正义
以写促读:构建群文阅读教学范式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维
孙惠芬乡土写作批评的六个范式
基于管理、政治和法律视角对公共行政学之分析
管窥西方“诗辩”发展史的四次范式转换
公共行政法治化的逻辑理路及制度模式探索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法律与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