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孤岛上的复仇与救赎:论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2015-11-17马翔宇

电影评介 2015年7期
关键词:金基德孤岛

马翔宇

张哲洙是继朴赞郁、金基德之后,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淋漓尽致的韩国新生代导演。这位出生于1974年,曾就读弘益大学美术专业的年轻导演,艺术创作深受金基德的影响。张哲洙的电影创作之路,始于他在日本留学时看到的金基德的电影《漂流欲室》,回国后张哲洙选择留在金基德身边成为他的助手,并协助金基德拍摄了《海岸线》《春夏秋冬又一春》《撒玛利亚女孩》等。

《金福南杀人事件始末》(以下简称《金福南》)是张哲洙于2010年拍摄的电影处女作。影片讲述了一位在孤岛上受尽欺凌的女性复仇的故事,将孤岛、乱伦、色情、暴力、凶杀、复仇等元素加入其中,充满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和感官刺激。电影曾获第8届韩国电影大赏新人导演奖、第30届韩国电影评论家协会奖新人导演奖、第47届大钟奖最佳新人导演奖等奖项。

本文将从人物的设置、影像符号的选择、叙事主题的表达等三方面出发,探讨影片是如何通过艺术性的表现手法,对金福南、郑海媛这对女性的形象进行塑造的。

一、边缘化的人物与典型形象的树立

何为边缘人?“巴塔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提出了‘异质成分’(the heterogeneous)的概念,用于指一切抗拒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和常规生活方式的社会集团,包括离经叛道的艺术家,也包括被规范社会所排斥的各种边缘人。”[1]

主人公福南,是一个彻彻底底的边缘化人物。她30年的人生,全都在一座叫做“无岛”的海中孤岛上生存。无岛与世隔绝,警察与岛民狼狈为奸,在这里判决是非对错的标准不是法律,而是男人,男人就是绝对的正确。福南在无岛上不仅是劳动力,还是丈夫、小叔子和全村男性发泄性欲的对象。甚至是亲生女儿都被丈夫玷污。如此令人绝望的人物设置,似乎不应该存在于真实的生活中。

女二号郑海媛乍看之下似乎比福南正常得多。她容貌姣好,生活富足,有一份体面却充满压力的工作,但她的性格却有许多非正常因素。首先,她自私、冷漠、多疑与暴躁,如同患有歇斯底里症。冷漠对待陷入绝境的老人,对同事过分刻薄与怀疑,不敢指认犯罪凶手,任何小事都可以使她暴跳如雷。其次,海媛早熟,并且有同性恋倾向。看似正常的海媛其实也是被导演边缘化的人物。

但是,边缘化人物与典型形象并不是矛盾的。别林斯基指出:“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2]恩格斯认为:“优秀的艺术作品中,典型人物形象应当是个别性与普遍性的高度有机的统一。”[3]可以这样理解,典型形象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福南与海媛,其实都是导演通过边缘化与夸张的表现手法所塑造的典型人物。她们代表了当前社会两种普遍的女性类型。

福南代表了被传统观念与男权思想禁锢的女性。这类女性最大的特点是唯夫命是从。她们惯于忍受痛苦的生活,受到来自长辈、丈夫与子女三方的欺压。同时,她们又十分善良,对于美好的小事可以记很久。然而,当一贯温顺的女性开始怀疑一直遵从的价值观,开始反抗,等待她们的通常都是毁灭。

海媛则代表了大多数生活在都市的白领女性。表面上她们按部就班长大成人,带有一点资产阶级的优越感,生活磨砺出她们自私、冷漠的性格。然而,这类女性却是心理疾病频发的群体,因为她们过于压制内心的欲望。电影中有多处同性恋情节的描写,比如福南在洗澡时抓向海媛胸部的手、海媛熟睡时福南看向她的温柔眼神、福南将带血的笛子交给海媛,请求她为自己吹最后一曲。乍看之下是福南对海媛的苦恋,实则却是海媛对福南压抑的欲望。儿时海媛对福南恶作剧般的吻和带她离开无岛的承诺是造成福南对海媛爱恋的根本原因。长大后海媛对福南的来信刻意视而不见,却在身心俱疲时逃到福南身边疗伤。可以说,海媛是表面正常内心却因为各种压抑的欲望而患有心理疾病的那部分当代女性的缩影。

二、影像符号的选择与隐喻

对于影像的符号,要放在特定的叙事语境内研究,不同的叙事语境可能造成符号的多义性。所以相同的影像符号,也要根据不同的叙事进行不同的分析。

张哲洙的创作深受金基德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很多金基德作品中常用的影像符号,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则是“孤岛”。孤岛作为具有隐喻和象征意义的符号,常出现在金基德的作品中。《春夏秋冬又一春》的故事发生在孤岛上,这座岛暗喻着命运与轮回。《漂流欲室》的故事也发生在孤岛上,这座岛象征着男女的情欲。而张哲洙虽然同样选择了孤岛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所,但是这里“孤岛”的隐喻,与金基德电影完全不同。

无岛是福南的地狱,却是海媛得以短暂歇息的世外桃源。海媛在经历了挫折后,选择去无岛休假。无岛风景优美,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实则暗潮汹涌。这座孤岛上女人们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所以一定要有男人啊”。女人在这里没有尊严,任意被男人欺负凌辱,甚至是10岁的小孩子,也要跟自己的妈妈争宠,赢得爸爸的“爱”。

影片的最后,海媛躺在地板上,她身体起伏的线条慢慢与无岛相重合。无岛代表了海媛生存的环境。无岛上的人们冷漠无情,首尔的人们也是一样的冷漠无情;无岛上充斥着暴力和犯罪,首尔的街头一样会发生命案而凶手逍遥法外;无岛让福南这样的女性身处地狱,首尔让海媛这样的女性变得自私冷漠。无岛也代表了海媛自己,或者说代表了海媛这类女性形象。

三、女性的复仇与救赎

复仇与救赎是电影艺术中常见的两种叙事主题,而表现女性的觉醒与复仇和表现女性的堕落与救赎,也是女性电影中常见的两种故事结构。《金福南》作为一部以女性为主角的电影,巧妙地将女性的复仇与女性的救赎这两个主题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金福南”这位集复仇女神与救赎女神于一体的女性角色。

“在深受中国儒教文化影响的朝鲜半岛,时至今日女性依然在社会上屈尊于男性,并且行为规范有着严格的限制,因而在韩国传统的文学、影视作品中,女性的存在大多是作为男性的陪衬。”[4]而受金基德影响成长起来的张哲洙,并未过多地将视野局限在传统女性中,而是对两性的差异与女性的觉醒作了深刻的思考。

福南的复仇不是单纯的反抗压迫,她的觉醒是一步步产生的。应召女对首尔的描述让她对外界心生向往,女儿被丈夫欺凌让她产生保护欲,海媛的冷漠让她对友情产生怀疑,最终,女儿的死使得福南爆发。电影中以一幕使人印象深刻的镜头表现了福南的觉醒——烈日下,福南拿着镰刀望着太阳。福南的复仇,恰是对男权社会的反抗。

而救赎这一主题,更多地体现在了福南对海媛的救赎而非福南的自我救赎。福南的复仇之路粗暴而简单,就是把她觉得“不亲切”的人全部杀光,这样的惨烈也暗示了福南悲剧性的结尾。而海媛则不然,自始至终导演对海媛的塑造都是温和而隐忍的。海媛虽然一身缺点,却是最为普通的女性,她被导演和福南保护得很好,所以没有那种就算死都要报复的仇恨。因此,导演选择了以福南来救赎海媛。海媛杀死了福南,也亲手断送了自己内心苦苦压抑的对福南的感情与依赖,并最终通过福南换回了自己的良知。影片的最后,海媛勇敢地走进警察局指认了犯人,她不再冷漠自私。

福南与海媛的结局正是代表了两种女性形象。一种是饱受压迫以死反抗命运的传统女性,一种是身处都市不断修正自身缺点与错误的现代女性。

结语

电影作为综合艺术,以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在银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世间有着各种不同形象的女性,而张哲洙,用其精湛的艺术表现力,为观众塑造了金福南、郑海媛这一对鲜活生动的,颇具代表性的女性形象,为电影艺术对女性形象的塑造带来深刻的启发。

[1]刘北成.福柯的思想肖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54.

[2][3]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6,207.

[4]许欢欢.悲情、疏离、反叛——金基德影片中的女性形象[D].济南:山东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金基德孤岛
孤岛记
不再是孤岛
金基德涉性侵获判“不起诉”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金基德被控“三宗罪”
孤岛求生记
互联互通破“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