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升下降管的制造与检验

2015-11-16杨吉梅

金属加工(热加工) 2015年3期
关键词:薄率热处理钢管

杨吉梅

1. 上升下降管设计参数及总体布置

上升下降管设计参数如表1 所示。 根据设计参数选用钢管材质为ASMEA106B,上升管成品规格是φ273mm×20.62mm,下降管成品规格是φ219mm×18.26mm。参照DL/T515标准,弯管前直管厚度≥1.25 Sm(Sm为管系中直管段最小壁厚),同时根据制造经验选择φ273mm×26mm和φ219.1mm×22mm钢管原材料进行弯制。

由上升下降管总体布置(见图1)可看出,上升管和下降管各有4支,且是经过三维弯曲。考虑到运输和现场安装方便,经设计确认,每支上升管分成两段,每支下降管分4段。

2. 原材料审查

按图样和技术协议要求钢管应为ASMEA106B材料,根据经验及ASTM A106B与ASME A106B两种材料要求相同,上升管选择用ASTM A106B,下降管材料为ASME A106B,钢管材料变更经设计人员确认,原材料供货厂商日本住友金属和日本JFE。

材料要求:按照《技术协议》的要求,此批钢管原材料需要正火供货,原材料按炉批号进行化学成分(验收标准见表2)和力学性能(抗拉强度Rm≥415MPa,屈服强度ReL≥240MPa,伸长率A≥12%)、横向拉伸、压扁复验,以上复验均按ASME A106B验收,逐件进行超声波检测按JB/T4730.3Ⅱ级合格。

图1 上升下降管总体布置

表1 上升下降管设计参数

表2 ASME A106B化学成分验收标准(质量分数) (%)

3. 弯管工艺评定

弯管推制采用中频感应加热,水冷却,大推补偿弯制成形工艺。严格控制弯管速度及温度,A106B下临界温度Tc近似725℃,按DL/T515标准要求,669℃≤弯制温度≤1000℃,本项目控制弯制温度850~950℃,以确保组织稳定性。

按DL/T515要求,碳钢弯曲半径≥2.5管外径(R≥2.5OD,OD表示钢管外径),219×2.5 =547.5(mm),弯曲半径为600mm,273×2.5=682.5(mm),弯曲半径为700(mm),符合标准要求。按DL/T515标准,弯曲角度均θ≤100°,本项目最大弯曲角度88.3˚,符合标准对最大弯曲角度θ的要求。

根据DL / T515 标准,制定弯管工艺评定, 此用φ 219mm×22mm工艺评定为例,弯曲角度设为80°,弯曲温度850~950℃。对制作工艺评定用试样的外观、尺寸(待弯曲部位起弯点、1/4、1/2、3/4、终弯点厚度)、硬度进行检查并记录,待弯制后对此五个截面同一位置再进行一次测量并记录对比。

按DL/T515标准要求对于厚度≥19mm,弯制温度低于900℃弯制后需要进行回火热处理,本项目制定680℃,保温60mi n回火热处理。评定试样进行以下检验和检测:受拉中心线两侧各45°范围内进行100% MT,按JB/T4730.3Ⅱ级合格。晶间裂纹、金相分析、室外温拉伸、室温冲击、350℃非比例高度拉伸≥177MPa(按国内GB/T5310标准相当的材质20G在300℃非比例伸长≥177MPa),以上试样取样位置按DL/T515附录D中表D2要求。

减薄率的要求:按DL/T515要求,OD/S(S表示钢管厚度)≤2 0,且R/O D≤3.0时减薄率≤14%,JB/T1611, R/OD≤3.0时减薄率≤1 5%,此项目确定最终减薄率≤1 5%,最小厚度18.26mm。

4. 弯制及检验

(1)弯管前准备 三维空间角计算:根据图样提供的水平和垂直角度计算出空间弯曲角度,因弯管机一次成形,因只能单向弯曲,在弯制工艺制订时,即要按钢管方位标识出起弧位置和方位,在弯制同一根钢管下一个弯曲部位时,即可保证弯曲方位的正确性和准确性。

(2)弯管工艺 编制准确弯管工艺指导操作工人现场弯制,弯制顺序:在钢管上标识方位、弯曲部位,确定受拉侧,测量受拉部位起弯、1/4、1/2、3/4、终弯处厚度,推制测量弯曲部位温度和速度,停弯,继续对中频环部位人工水冷,直至在将中频环撤离弯管(必要时可用铁丝弯曲成弯管的小样,让操作人员有感性认识)。

(3)标记 在钢管上标记出4个方位角,每根钢管存在两处及以上弯曲部位,因此在待弯前确定方位显得非常重要。在待弯管部位测厚,将最厚部位放在受拉侧,此处做好待测点的标记,以便弯曲后测厚位置与弯曲前测厚位置相同来计算减薄率。

(4)试弯 取相同规格钢管进行最大弯曲角度88.3°试弯,以确定弯管机稳定性,同时测量尺寸,计算减薄率和外观检查,在推制时设定两个相对固定的测温点,受拉侧和中性侧的温度,同时监控推制速度,确保组织稳定。在弯管推制过程中,调整中频加热器的功率,时刻监督推制温度及速度。

弯管后检验、检测及检查:在弯管推制后,操作工人停止中频加热环开关,水冷开关同时自动关掉,中频加热环的余热会在终弯处因产生表面蓝色现象,对于表面发蓝部位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及金相分析,此发蓝部位力学性能及金相验证(见图2):取样分析金相组织铁素体+珠光体,组织分布均匀,未见裂纹,见金相图片。在弯制后水冷却管关闭时,用人工喷水继续冷却。

(5)弯管尺寸检查 因弯管弯制后弯曲角度会有回弹,因此在弯制时即考虑回弹,根据制造厂对设备及管件材料规格弯制的经验,可适当调整弯曲角。

(6)尺寸检查 在原来定位标记的起弯、1/4、1/2、3/4、终弯处测量厚度,计算减薄率,若减薄率大于15%则报废,经测量减薄率最大处发生在面弯1/2处,因此做好标记可确保成弯前后测量位置一致,减薄率计算正确。

图2 终弯发蓝处金相组织

(7)检验及校形 上升下降管的尺寸首先是按标记的方位进行定位,找到定位的背弯中心线,用样板尺测量,样板尺需要用刚性材料,不易变形及损坏,经测量回弹角度均在0.5˚~0.7˚,通过热校形,在热校形时温度控制在800~900℃,热校形的校力需要缓慢渐进力。不可局部强力校形,否则会在背弧终弯处产生凸起,引起波浪率(见图3、图4)。

样板尺弯曲半径计算;以上升管φ273mm×26mm为例,图样中标识弯曲半径R700mm是弯曲中心至弯管中心线的距离。背弧样板尺半径为700-136.5=563.5(mm),面弧样板的半径为700+136.5=836.5(mm)。

(8)三维角度检验 将弯管放置在一个平面内,按立体几何尺寸计算出弯管直管段投射到平面内的距离,测量实际尺寸与计算尺寸的偏差,反算弯曲角度偏差,将弯曲角度偏差控制在±5°。

5. 热处理及无损检测

检查合格弯管进行68 0℃保温60mi n回火热处理,热处理后对弯曲处受拉部位和中性侧各取3~5点,每点取至少5个读数平均数作为该点硬度,测量硬度值≤197HBW。热处理后打磨露出金属光泽后,弯曲部位及近弯段外表面进行100%磁粉检测JB/T4730.4Ⅰ级合格;100%超声检测,按JB/T4730.3Ⅰ级合格。

热处理及无损检测合格的弯管,按图样和《技术协议》要求进行了19MPa水压试验,保压30mi n,然后降压至12.1MPa保压30mi n,保压过程无渗漏。若无特别要求,参照GB/T9948可选取用超声波检测代替水压试验,超声波检测对比试样刻槽深度为钢管公称厚度的12.5%。

图3 预校形

图4 局部加热强力校形形成波浪

6. 油漆包装

油漆干燥后用三防布整齐包装,管头套橡胶管帽,将上升下降管入架装箱,因上升下降管不规则性,装箱时各每根管均有固定限位,计算起吊重量,在装箱架两端焊接两个吊耳,厂内试吊,确定可水平安全吊运后,装车发运。

7. 结语

上升下降管弯制工艺是弯制基础,在热管过程中控制弯制温度和速度,按工艺执行,同时考虑弹性收缩,在终弯时继续冷却保持金属组织,热校形时按校形工艺控制温度并及时冷却,保持金属组织。弯管尽量做到一次成形,在校形时可能会影响弯管角度和引起金属组织变化。

[1] 郭延军,张洪祥,柳智明, 等. DL/T515-2004电站弯管[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4.

[2] 锅炉专业标准修订组J B/T1611-1993锅炉管子制造技术条件[S].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1993.

[3] 李奇,郑海涛,晏如等.GB/T5310-2008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S].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委员会,2008.

[4] ASME 锅炉及压力容器标准委员会材料分会.ASMESA106B-2007高温用碳钢无缝公称管[S].2007.

[5] 朴志民,张会轩,GB/T9948-2006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S].2006.

猜你喜欢

薄率热处理钢管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某波纹管减薄率研究
TA1板单点渐进成形壁厚变化规律的数值模拟研究*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民用飞机零件的热处理制造符合性检查
高钢级管道延性断裂过程中壁厚减薄率研究*
浅探输变电钢管结构的连接方法
Cr12MoV导杆热处理开裂分析
ACS6000中压传动系统在钢管轧制中的应用
J75钢焊后热处理工艺
高精度免热处理45钢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