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传统戏曲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记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探索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

2015-11-16高春云

剧影月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锡剧演艺剧目

■高春云

让传统戏曲重新焕发青春活力
——记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探索传承与创新发展之路

■高春云

传统戏曲面临困难,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中华传统戏曲,是当今戏曲界的热门话题。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近年来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剧团的可持续发展始终是我们的方向,队伍建设是基础,培养人才是核心、高质量的剧目创作是根本、有演出市场是硬道理”。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团长周东亮如是表示。

江苏省演艺集团作为全国率先进行文化体制改革的单位,在改革实践中为院团管理、艺术创作、分配机制等方面提供了探索和发展平台。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就是这支改革创新中较为成功的一支戏曲队伍。

现任团长周东亮2010年接过了剧团的接力棒,成为江苏省演艺集团锡剧团的掌门人,他既是剧团的一把手又是领衔主演。作为当今锡剧界的领军人物之一,一肩双挑,可谓责任重大。为了保护传承锡剧,做大做强锡剧,发展创新剧团的工作,他在剧团管理、艺术生产、市场开拓、演出营销、演员培养、梯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和成功的探索。

加强队伍建设管理 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要想在保护和传承发展好传统戏曲的同时抓住艺术生产和演出市场,使剧团立于不败之地,加强队伍管理和建设,提高演职员工的综合素质是首要任务。

在当前的新形势面前,锡剧团结合本团的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大家努力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新思路、新知识、新经验,并从思想上、组织上、队伍建设上加强管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视野,为剧团的艺术生产保驾护航,提供思想和组织保障。在日常综合管理上,剧团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科学化、人性化、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一切从工作需求出发,“合情、合理、合适”为安排工作布置任务的标准。让多干者、老实人不吃亏,让讨巧者无巧可讨。并建立起新的分配机制,绩效挂钩、多劳多得。经过这样的长效管理,各部门“正能量”不断提升,员工们都深深感到“工作是为自己干的,只有团里好了、个人才会好”,一改以往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一改不愿上岗为主动竞争上岗,无望变成希望。进一步提升了广大演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作中也逐步形成老带新的良好氛围。老同志对新同志进行提醒指导,新老同志平等环境下探讨业务的积极交流环境已经形成。全剧团树立起“锅里有碗里才会有”的心理意识,在综合管理和思想培养工作的积极开展下,全团上下齐心协力,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抓好艺术创作生产 扩大做强演出市场

剧团自2010年以来,秉承“诚信、实力、为民”的艺术生产经营宗旨,以“演出工作为重点、新剧目生产为支撑、多业态发展为助推”的工作核心,以“品牌剧团、品牌演员、品牌剧目”为主导。根据演出市场需求,每年要创作复排3-4台接地气的大戏,目的就是要适应市场和观众的需求。周东亮认为,剧团除了有经典的传统保留剧目以外,剧目的更新和增加是适应和占领演出市场的关键。

同时,他还广泛和企业家交流沟通做朋友,聘请多位企业家做剧团的顾问,并和苏南各地县市、镇政府加强联系,推广宣传锡剧,并通过一两次的合作,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和感情,使得他们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锡剧”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都愿意给予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支持和帮助。正因为有了以上的基础和大量的剧目可供市场选择,剧团下一年的演出订单在今年下半年就落实了60%,到当年的上半年就基本把全年的演出计划排好了。有的演出邀请因为时间冲突而只能放在下一年的演出计划。

剧团每到一地演出都受到当地群众和观众的热烈欢迎,在剧场演出是一票难求,农村基层演出则经常出现万人空巷的场面。老百姓男女老幼齐出动,人人争看周东亮,争看江苏省锡剧团的演出,每次演出,当地就像过节一样热闹。苏南各地群众每年看省锡剧团的演出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和企盼。2011年剧团参加宜兴市第七届戏剧节,由于前几届我们在观众戏迷的心中播撒下了无法取代的锡剧影响力,一经传开,人们纷纷奔走相告,翘首以盼,《珍珠塔》《玉蜻蜓》《清风亭》三个大戏,一个剧场连演25场,场场爆满。观众过足了戏瘾,连看6场、8场的观众举不胜举,观众交口称赞,兴奋之情溢于言表。用宜兴演出公司总经理的话讲:“一个团在一个剧场连演25场,这种场面、这种效应,在我们宜兴的演出史上创下了记录,绝无仅有,就是当今全国的演出市场也可说是一个奇迹。我最大的痛苦就是要票的亲朋好友太多,难以应付,我只能躲”。实践告诉我们,赢得观众的心就赢得市场,赢得市场就赢得经济效益,赢得效益就赢得剧团队伍的凝聚力,更赢得对传统戏曲建设传承的信心和决心。

近几年来,锡剧精品剧目《珍珠塔》还受到了文化部的邀请进京参加了全国名团、名剧、名家“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以及“第四届全国地方戏(南北片)优秀剧目展演”。剧团每年演出场次达到150场,而下基层演出占到全年演出的80%,观众人数超过30万人次,演出创收最高的2012年则达到一千二百多万元。近三年平均每年演出创收近千万元,剧团人均年收入从2010年周东亮接手时的五万元,到目前人均收入达到11万元。

有这样的演出成绩和演出收入,当然离不开周东亮这块金字招牌,几乎所有的演出邀请都有一个要求,周东亮必须主演。这也累坏了周东亮,同时,也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如果剧团一直靠一两个人来支撑也不是长远发展之计,他必须思考和制定剧团的可持续长远发展战略。

培养青年演员 加快梯队建设

为了锡剧和锡剧团的长远发展,改变一个团靠一人支撑的局面,周东亮突破阻力,做好团里老演员的工作,把培养青年演员作为剧团当务之急。积极鼓励和推动青年演员勇挑重担,千方百计尽可能为他们提供一切上台实践和表演的机会。并且把几乎所有的新排剧目都安排青年演员担任主要角色或者B档。采取以老带新的方法,即一个新剧目有1至2位有经验的老演员担纲主演或次主演,其它角色都由青年演员担任。通过这几年以老带新的培养,一批青年演员脱颖而出。目前在舞台上演出的演员平均年龄为三十多岁,最小的二十出头。由于舞台上充满年轻亮丽的面孔,吸引了更多的新老观众,特别是年轻的粉丝。现在剧团到哪里演出都会有大批的粉丝和观众赶去观看捧场。

同时,剧团还从兄弟院团和基层院团发掘引进有潜力的年轻演员和乐队演奏员,给予他们信任,并委以重担,使得他们在短时间内都能挑起担子,很快的成长为一名优秀合格的青年人才。这项工作还在进一步的继续和深化。

现在的锡剧团充满活力、充满朝气,他们用舞台的综合魅力告诉市场、告诉观众,锡剧传承的成果,锡剧创新的收获以及锡剧后继有人、代代相传的信心和决心,更告诉大家舞台艺术旺盛的生命力,锡剧广阔的前景和未来。

传承振兴锡剧事业 加快锡剧兴趣班和接班人的培养

剧团在做好演出工作的同时,为了培养更多的锡剧观众和锡剧爱好者,与江阴、宜兴当地镇政府合作,从2010年开始在江阴市各小学和宜兴市的几个小学举办锡剧兴趣班,此项活动得到了江阴市政府和宜兴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剧团派资深老师常驻在当地专门负责教授锡剧知识和艺术,学校也把锡剧兴趣班纳入全年的教学计划中,并制定了锡剧兴趣班“三年一贯制”教学大纲,学员都是小学二年级至四年级的学生。兴趣班的举办为传承振兴地方传统文化和锡剧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得到了群众和家长的极大的支持。小学员们经常参加当地的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演出,受到了热烈欢迎和赞扬。小锡班的开办,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还大大的推动了当地基层群众文化的开展,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小学员们的良好表现也引起了中央电视台11频道和上海东方电视台的关注,都前来录制了节目在戏曲频道播放,引起了广大戏剧观众的关注和好评,进一步扩大了锡剧的传播和影响力。兴趣班的举办进一步培养了锡剧的潜在观众,同时为剧团发现和培养专业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一件一举两得的好事。

目前两地兴趣班的小学员累计达到二三千人次,剧团2013年定向招收了锡剧班专业小学员26名,兴趣班的学生或曾经接受过训练的小学生,他们将是今后锡剧事业的接班人和发扬者。

通过加强队伍建设、艺术生产、市场开拓、人才培养和小学兴趣班的教学,剧团各项工作正在健康快速的发展。传统戏曲锡剧正在重新焕发出她独特魅力和新的生命力。

猜你喜欢

锡剧演艺剧目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河南金贵演艺集团
建构学校锡剧文化品牌的思考与实践
普及教育对锡剧艺术传承的重要性
五大卫视2020年待播剧目预览
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举办112个剧种118个剧目献演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二胡在锡剧伴奏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