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 业 科 技

2015-11-15

江苏年鉴 2015年00期
关键词:全省科技农业

行 业 科 技

农业科技

【农业科技概况】 2014年,全省共组织实施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项目119项,安排资金7649万元;组织实施苏北科技(富民强县)专项项目37项,安排资金7504万元;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服务超市易购奖补资金,奖补科技超市42家,安排资金1000万元。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2%,居全国省份第一位;农业知识产权创造指数位居全国第二位;粮食总产实现“十一连增”,位居全国第五位。

【国家农业科技项目申报与管理】 2014年,江苏共获得科技部立项支持农业项目341项,获得国拨经费7936万元。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6项,获得国拨经费4861万元;星火计划项目296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获得国拨经费540万元;组织实施国家农转资金项目33项,获得国拨经费2000万元;申报2014年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南京市溧水区、金坛市、东海县、响水县、句容市、淮安市淮阴区等6个县(市、区)获立项支持,争取中央财政资金535万元。

【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实施】 继续推进“十二五”国家粮食丰产科技示范工程江苏项目区3个课题的实施,配套实施省粮食丰产增收科技专项,实施省级项目20项,省拨经费1130万元。国家粮食丰产工程项目实施区域的29个粮食主产县(市、区),稻麦累计总面积达153493.3公顷,占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的42.8%;项目区新增稻麦110.4万吨,新增效益30.5亿元。

【农业高新技术研发】 围绕生物农业、信息农业等领域,组织实施生物技术与生物加工、智能农机装备和农业信息化项目33项,安排经费1710万元。“水稻籼粳杂种优势利用相关基因挖掘与新品种培育”项目成果获得2014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稻麦生长指标无损监测与精确诊断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 6 件,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鸡马立克氏CVI988单价和二价活疫苗的研制及其规模化生产技术”成果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农业优良品种培育】 组织实施农业优良品种培育项目22项,安排经费1249万元。全年共育成并获审定农业新品种54个。南粳5055、镇稻11等品种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全省超级稻品种数量增至17个,占全国15.3%。水稻优质食味品种南粳5055,具有抗倒性强的特点,已推广种植面积达10万公顷,平均公顷产约9750kg,增效约1.35亿元。淮麦30、宁麦21、扬麦21、镇麦10号、华麦6号等5个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获得审定。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组织实施“周年优质高产稻麦新品种南粳49、苏科麦1号产业化”等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省拨经费1800万元。

【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关键技术研究】 2014年江苏科技支撑计划(农业)组织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关键技术创新项目38项,安排经费2720万元,重点培育溧水特色林果、海安桑蚕茧丝绸、赣榆海洋水产、扬中长江特色水产等农业特色产业。苏北科技(富民强项)专项资金组织实施苏北特色产业培育项目37个,安排经费7504万元,重点支持灌南食用菌、灌云农机装备、大丰盐土农业、邳州银杏大蒜、睢宁白山羊等农业特色产业。

新型农业无土栽培 罗京新/省摄影家协会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 推进常熟、白马、淮安和盐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组织推荐泰州、徐州、无锡、连云港等5市争创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按照“一市一园”建设思路,全年共安排经费1500万元,支持南京白马、泰州等8个重点园区的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省52家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建立各级各类创新平台588个,公共服务平台181个,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3185项(个);29家园区建立科技创业孵化基地,在孵企业达200多家,特色主导产业实现总产值达554.4亿元。

【农业科技型企业】 全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总数共计501家,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297家,2014年新批农业高新技术企业44家。2014年,省科技支撑计划(农业)中,农业科技型企业实施项目12项,安排经费850万元;科技型农业专业合作社实施项目12项,安排经费36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农业科技型企业已建成各级研发机构452个,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841项,获得各类科技奖项553项,获得授权专利1291件,拥有自主品牌产品2734个。农业科技型合作社实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322项,拥有授权专利294件,拥有自主品牌产品615个,引进推广新品种1496个、引进推广新技术938项。

(省科技厅)

【农业科技集成创新】 2014年,省财政拨给省农委的全省农业“三新工程”投入资金2.29亿元,包括“三新工程”、挂县强农富民工程以及科技进村入户,其中“三新工程”为12252万元。以农业“三新工程”为载体,加强6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建设,针对产业发展制约瓶颈开展集成攻关,推行“创新团队+示范基地”机制,把团队创新成果与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实施无缝对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充分融合。建设20个生物农业示范基地,引领全省农业新兴产业发展。认定11个技术力量强、创新成果多、生产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现代农业科技集成创新与推广示范基地,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全省有4个示范基地被农业部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全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4.2%,居全国各省第一。

(葛自强)

【科技特派员服务】 全年共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31465名到农村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创业和服务活动,建设220家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引导支持科技特派员采取承包、租赁、入股等多种方式与农民结成的利益共同体1041家,其中创办企业626家、组建合作经济组织383个。累计培训农民784.7万人,发放科普资料764.6万份,带动辐射农民320.2万人次。

【科技超市社会化服务】 科技超市是探索以企业为主体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的重要工作抓手,被科技部列为全国三大科技服务模式之一。2014年,江苏出台关于进一步推动农村科技服务超市发展的意见,确认新建科技超市51家,符合要求的科技超市达到220家。组织实施易购奖补资金,奖补科技超市42家,省拨经费1000万元。全省科技超市全年组织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活动1400余场,示范新成果2169项,开展咨询培训活动3560多场次,直接培训农民11.74万人次,网上超市累计发布各类科技信息58810条,带动农民增收达48.72亿元。

(省科技厅)

【粮油加工科技】 全省粮食行业成立国家级研发中心4家,省级研发中心34家。2014年粮油加工业科技研发总投入4.8亿元,占全省粮油加工业利润总额的11.1%,获专利365件,其中发明专利60件,生物柴油、饼粕提取功能多肽、小麦胚芽凝聚素等多项成果填补市场空白。加大机械通风、粮情检测、环流熏蒸和低温储粮、太阳能光伏电站等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推广使用力度,提高科学储粮、节能减损水平。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利用屋顶闲置空间建设光伏电站,每年可向该粮库提供绿色电力113000kWh,节省40吨标准煤,减少烟尘排放204kg,减少排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1095kg。

(张峻歌)

【渔业科技】 重点培育47家省级渔业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研发推广,全省推广“长江1号”河蟹1.93万公顷,建成“长江2号”河蟹育苗基地17.33公顷,“太湖1号”青虾推广面积3.33万公顷,建设池塘工厂化生态养殖示范系统2万m2;示范推广蟹池多品种主养模式400多公顷;四腮鲈人工繁殖、小黄鱼繁殖、刀鱼驯养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着力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全省68个涉渔县(市、区)、636个乡镇和4184个行政村、1742名各级专家和渔技推广人员参与项目实施,累计培育渔业科技示范户和辐射户35万户,示范户先进实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90%以上。组织省域内10家涉渔科研教学推广单位与10个县(市、区)挂钩对接,开展挂县强渔富民工程。认定8个单位为首批江苏省省级渔业教育与培训定点机构,培训职业渔民4.8万人。“青虾池塘生态高效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推广”“条斑紫菜新品种(系)培育及应用配套技术集成推广”两个项目分获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一、二等奖。

(钱林峰)

【农业技术推广】 制定农业重大技术推广计划,推介发布40项重大农业技术。组织实施农业“三新工程”,新建一批农业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建立13个重大技术推广专项协作组,推进农业重大技术推广的组织化、科学化、系统化。实施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组织全省40家涉农科教推广单位与50个农业县(市、区)对接,打造一批农业科技示范镇、村。结合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深化农业科技入户内涵,全面推行“一村一名农技指导员”制度,培育20万农业科技示范户。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免费向示范户发送《农家致富》手机报,办好江苏为农服务网,开通专家视频诊断,推进农业科技快捷入户。

加强“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面推行全员聘用、推广责任、绩效考评、人员培训和多元推广五项制度。实施农技推广“百千万示范工程”,着重培育100个“五有”乡镇农技推广综合示范中心、1000个村级规范化农业科技服务示范站和10000个农业科技核心示范户。开展分级培训,全省培训基层农技人员1万名。开展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评选,重点向基层倾斜,授予“水稻机插精确定量栽培技术集成与推广”等60个项目第七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其中一等奖8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32项。

(黄银忠)

【农机化科技项目】 2014年,共受理申报109项,其中农机新产品应用开发30项、新技术试验示范36项、重大技术集成推广项目43项。立项61个,其中研发类11项、试验示范类14项、集成应用类36项。项目经费投入1810万元,其中省级项目经费580万元,占32%;市、县级项目经费1260万元,占69%。加强对在建项目的中期检查和总结验收,共受理审查验收申请资料75份,核发验收证书65份。江苏省承担的水稻、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以双优的成绩通过农业部的验收。2014年,农机系统获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立项2项,农业部财政项目5项,其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创新与集成示范项目1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3项、油菜生产机械化示范项目1项。农机科技入户工程继续在全省35个项目县实施,每个项目县安排项目经费20万~30万元。明确主推水稻生产机械化、玉米生产机械化、油菜生产机械化、秸秆还田机械化、高效设施农业机械化技术、粮油等主要农作物初加工技术6个方面的农机适用技术。

(程起芸)

【农民培训】 组织实施省委、省政府新一轮农村实事工程农民培训项目,省财政下达1亿元补助资金。全省开展农业职业技能培训10.2万人、农民创业培训3.1万人。开展农业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5000人、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1.3万人。

(苏振彪)

专家在田头 耿荣兴/省摄影家协会

企 业 科 技

【创新型领军企业】 98家创新型领军企业牵头实施56项省科技支撑计划前沿核心技术和重大标准研发,省拨经费11865万元。组建“国家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技术创新联盟”等18个省级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培育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中,已有31家被列为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按照动态培育的原则,新遴选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进行培育,省级创新型企业达1583家。

2014年江苏省新遴选创新型领军企业名单(共61家)

(续表)

昆山龙腾液晶显示屏生产车间 万程鹏/视觉江苏网

【科技上市企业】 实施科技企业上市培育计划,为高成长性科技企业上市开辟绿色通道,新遴选碳元科技等191家企业,列入省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后备库,入库企业达1030家。支持入库企业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41项,省拨经费24445万元。入库企业上市进程明显加快,纽威阀门、扬杰电子等10家入库培育企业分别在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成功上市,吉玛基因、视威科技等95家入库培育企业在“新三板”挂牌。截至2014年底,全省169家处于国家证监会审查或江苏证监局辅导阶段的企业中,入库培育企业占72%;全省253家境内上市企业及147家“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约72%为高新技术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制定《江苏省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工作方案》,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201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3家,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939家,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7703家。获科技部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130家,累计达634家,连续五年居全国第一。全年认定省高新技术(后备)企业964家,高新技术(后备)企业总数达2801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占全省企业0.7%的企业数,实现全省24%的工业产值、35%的出口、47%的新产品产值、52%的发明专利授权,拥有全省近50%的有效发明专利。

【民营科技企业创新】 全年两批次确认民营科技企业6445家,全省民营科技企业总数突破80000家,成为技术创新的生力军。确认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2436家,累计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8770家。组织实施231项省级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资助经费总额达6050万元,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全省有344个项目获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立项支持,居全国第一,资助金额70946万元,占全国的13.5%;累计共有4073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支持资金38亿元。

【企业新品开发】 2014年,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0277项。“ASPN活性屏离子氮化炉”“PCS-9250直流电子式互感器”等5项产品被新认定为国家战略性创新产品,“HKT800碳纤维”“CRH380A动车组齿轮箱驱动装置”“6MW直驱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等146项产品被新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占全国认定总数的13.4%,国家重点新产品总数累计达5176项,蝉联全国第一。

【企业科技创新】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科技企业培育“百千万”工程。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启动科技企业“小升高”计划。201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3家、累计达7703家、约占全国1/9。累计拥有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31家。加快推动科技企业上市,上市培育计划入库企业达1030家,有105家培育企业成功上市或在“新三板”挂牌。加快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启动省级重点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开展企业研发管理体系贯标,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超过88%、居全国第一。落实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推进“千人万企”行动,组织2014名科技政策辅导员、229个科技政策宣讲团,指导帮助2.3万家企业落实政策,全年科技税收减免额达254.6亿元,同比增长10.6%。加快提高企业创新产出,企业专利申请和授权数量稳居全国第一,新产品销售收入增长12%,新认定14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累计达5176项,继续保持全国首位。

(省科技厅)

交 通 科 技

【交通科技】 江苏交通以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为重点,有效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形成“1+2+6”的多层次行业研发中心格局(1个国家级平台、2个交通运输部行业研发平台、6个省交通运输厅研发中心)。新型道路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完成道路材料基础研究室、性能实验室2个研究室,3个新型道路材料研发平台和1个中试平台的建设;水运中心全面参与连云港港30万吨级深水航道国家“863”项目研究工作,承担江苏沿海港口建设条件研究等重大专项;智能交通中心在“232畅通网”工程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在船联网、港口信息化、高速公路运营与服务智能化平台建设中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全面开展重大科技专项研究,推进江苏沿海建港关键技术集成、公路养护技术与决策体系、桥梁健康监测与状态评估、城乡客运运营与评价技术、内河养护成套技术、内河水上运输安全绿色技术、货运与现代物流融合发展7个重大专项研究工作,取得12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国内领先、成果实用性强、经济效益显著的科研成果和科技产品。

加强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组织开展“连云港绿色智能港口建设与运营”交通运输部科技示范工程建设,对深水软基新型岸壁结构、淤泥质海岸疏浚土综合利用、高压变频数字化船用岸电等11项先进适用、效益良好的技术成果进行集成应用示范。依托宁高高速公路(连接南京市溧水、高淳两区及苏南、皖南地区)改造、省道238、122养护维修、芜申运河整治等工程,开展旧路面废料循环再生、温拌沥青路面、新型护岸结构以及混杂纤维加固桥梁等技术示范应用,促进科技成果的集成应用和规模应用。

推进“232畅通网”工程,服务交通运输现代化。宁沪(南京—上海)高速公路综合管理与公共服务信息化示范工程、公众出行交通信息服务系统、全省内河水上应急管理信息化平台、公路客运联网售票升级工程等项目分别投入运行或试运行,公共交通“一卡通”项目完成宁镇扬都市圈联网;公铁联运信息化服务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取得实质性进展。同时,组织完成联网售票升级工程、南京市公交智能化应用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

推进ETC建设,提高路网运营效率。全省ETC专用车道达818条,苏通卡用户达到170万,ETC车道流量占整个路网流量的20%,苏通卡与道路运输证IC卡“两卡融合”试点成功。

(省交通运输厅)

临海高等级公路工程中技术难度最高、施工环境最复杂的特大型桥梁——埒子口特大桥桥面沥青摊铺现场。 汪浩波 于先云/视觉江苏网

建 筑 科 技

【建设科技概况】 2014年江苏省建设系统获国家批准立项的科技项目为130项,省级建设科技项目和科技示范工程项目立项147项,补助研究示范经费396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7项、江苏省建设科学技术奖项目13项、江苏省绿色建筑创新奖11项、科技成果鉴定项目62项。

【建设科技获奖】 东南大学“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及“超高性能混凝土抗爆材料成套制备技术、结构设计及其应用”分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大型工程建设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等4个项目获2014年度江苏省科学技术进步奖,齐康院士获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奖;“户外广告巡管监控服务平台”等10个项目获2014年度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开展2014年度江苏省建设科技奖和省绿色建筑创新奖评选工作,评选出“环保稳定型橡胶沥青的研究与应用”等13个建设科技奖项目和“南京万科上坊保障性住房6-05栋预制装配式住宅”等11个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

【工程建设标准化】 编制发布《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与节能设计标准》等23项地方标准和《预制混凝土双板叠合墙体系施工及质量验收规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方桩》等17项企业标准。推动养老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光纤到户等专项标准执行,开展光纤到户标准执行情况专项检查。

(王 乐)

环 保 科 技

【环保科技创新】 省环保厅安排省级环保科研课题53项。全省有2项成果获国家环保科技一等奖、2项获二等奖、6项获三等奖,1项成果获省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获二等奖。研究制定《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生物质成型燃料及炉具技术规范》等地方环境标准。成功举办江苏环保新技术交流洽谈会,吸引来自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10个国家(地区)的140多家企业参加,现场交流337项环保先进技术。

(许鹏飞)

【污染防治工程】 启动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示范工程,投入科技经费1000万元,重点开展大气污染监测、污染源贡献、污染预警和应急、污染减排等领域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科技支撑。争取科技部“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支持,“长三角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跨界传输特征研究”和“长三角区域空气质量联合预测预报关键技术研究”等课题得到立项支持,国家下拨经费812万元。

(省科技厅)

江苏省获2014年度全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共10项)

高 校 科 技

【高校科技概况】 截至年底,全省高校有科技人员68815人,其中科学家和工程师67382人。2014年,全省高校获科技经费141.78亿元,比上年增加7.83亿元,增幅5.85%。其中:科研事业费5.73亿元,主管部门专项费21.93亿元,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专项费11.07亿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5.28亿元,国务院其他部门专项费10.64亿元,省专项费9.91亿元,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56.22亿元(占当年拨入科技经费总数的39.66%)。

全省有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科技活动机构632个。其中R&D机构606个,较上年增长8.79%。承担各类科技项目40765项,增长8.43%。其中“973”计划63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64项,“863”计划262项,科技部重大专项18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836项,省部级科技项目9597项,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17831项。

丁肇中教授在东南大学磁谱仪实验室 东大宣/视觉江苏网

全省高校申请专利25094项(其中国外专利211项、发明专利15879项、实用新型专利7824项、外观设计专利1391项),比上年增长6.91%;授权专利13063项(其中发明专利5683项、实用新型专利6576项、外观设计专利804项),减少6.84%;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增长13.57%、14.67%。全省高校194个国家级项目通过验收,455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实现技术转让1666项(其中专利出售470项),合同金额5.79亿元,当年实际收入4.17亿元。

全省高校出版科技著作267部,大专院校教科书965部,编著268部。发表学术论文81844篇,比上年增长3.19%,其中SCIE收录19165篇,EI收录15387篇,ISTP收录2925篇,分别增长16.76%、14.16%和21.47%。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3389人次,交流论文10625篇,特邀报告2469篇。

全省高校获国家科学技术奖32项,其中主持完成17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奖8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6项,分别占全国高校获奖数的10%、21%和11%,数量居全国第二位。

全省高校获教育部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科学技术)奖75项(主持完成63项),占授奖总数的25%,名列全国第一。其中,一等奖22项,占一等奖总数的22%;自然科学奖33项,技术发明奖12项,科技进步奖30项,分别占总数的26%、28%和25%。

全省高校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105项,占总数的54%。其中:一等奖16项(主持完成15项),占总数的80%;二等奖38项(主持完成26项),占总数的63%。东南大学齐康院士被授予江苏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全省高校获何梁何利奖教授7名,数量居全国高校第一;获陈嘉庚科学奖教授1名;获第十届光华工程科技奖教授2名。获教育部滚动支持创新团队7个,占获支持团队总数的12%,与北京并列全国第一;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3个,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5人;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团队15个,入选江苏省“双创计划”个人52人。江苏9所高校12件发明专利获第十六届中国专利奖金奖或优秀奖,在高校中数量居全国第一;4名教授获评“江苏省第六届十大杰出专利发明人”;5名教授获评“江苏省第六届十大优秀专利发明人”。

【江苏高校协同创新计划】 2014年3月,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第二批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确定第二批立项建设30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培育建设6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同时立项建设5个高职院校工程技术中心。南京大学牵头的“人工微结构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东南大学牵头的“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第二批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截至年底,全省有5个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数量居全国第二。

【高校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2014年,全省高校在省内开展及参加各类产学研合作对接活动220场,对接企业830家。南京工程学院作为第一大股东投资的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A股资本市场上市。南京工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兴办的江苏久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江苏高校遴选210多项科技成果参展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获银奖和高校展区特等奖等奖项26个,占全国高校获奖总数的30%。第七届中国技术市场“金桥奖”评选中,江苏高校技术转移机构和个人共获“金桥奖”11项,数量居全国第一。全省15所高校与省内企业共同申报并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59项,占全省总项目中产学研项目数的47%;获批省级战略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2项,获省财政资助1400万元。

【高校服务“三农”】 2014年,全省8所涉农院校被评为“挂县强农富民工程挂县突出单位”,9所高校21个项目获第七届江苏省农业技术推广奖,13所高校38个项目获国家星火计划立项,立项数量居全国第一。

【高校科技平台建设】 2014年,全省高校新增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气候与环境变化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个和省工程实验室11个。全省高校新立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38个和省高校重点建设实验室8个。全省新增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南通大学科技园、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淮安市大学科技园等4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和南京邮电大学科技园、太仓大学科技园、无锡传感网大学科技园、昆山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4个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全省累计有国家大学科技园15个、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7个,新增数及总数均居全国第一。筹建成立江苏省大学科技园联盟。对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进行考核评估,对2010年立项建设的44个江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进行验收。

2014年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名单(共11个)

【高校自然科学基础研究】 2014年,评审立项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77项,面上资助经费项目438项,面上自筹经费项目112项。对2010年立项的60个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和2011年立项建设的26个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进行验收。全省高校获当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立项2906项,总数居全国第二,17所高校获资助项目数进入全国前100名。

(杨树兵 马征里)

中国医药城专家团队 省摄影家协会供稿

医 学 科 技

【医学科技】 完成12个临床医学中心(高技术创新平台)、36个医学重点学科(实验室)、51个医学创新团队(领军人才)、143名医学重点人才年度考核任务。全年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共获国家级课题6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8项、省部级课题160项、厅级课题153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1项、二等奖20项,获得发明专利110件,新药证书9张,发表SCI论文2133篇。根据2013 年度“科教兴卫工程”考核结果下达工程建设培养补助资金4000万元;2014年省医学新技术引进评估工作共受理申报620项,评出220项,其中特等奖 1 项、一等奖 52项、二等奖 167 项。2014 年度医学科研项目评审工作受理申报270项,评出125项,其中面上项目63项、青年项目14项、医改项目20项、信息化项目11项、指导性项目17项。下达医学科研项目经费498万元。公布“江苏省城乡基层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项目名单(2014年度),全年推广105项适宜技术,有7939名基层卫生技术人员接受培训;组织全省疾病控制、临床医疗和院前急救等相关人员9334人开展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工作。

(何新羊 孙宁胜)

恒瑞医药生产车间 连云港市委宣传部/视觉江苏网

【中医药科研】 加快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建设,2014年建立中医药协同创新基地5个,组分结构中药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复方中药现代药理学协同创新研究中心开始运行。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第二阶段建设进展顺利,8个国家中医药重点研究室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年度考核,新增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总数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省科技厅将临床医学中心(中医消化病)正式立项,实现全省中医系统零的突破。进一步实施好各级各类科技项目,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行业专项3项,获资助金额约1500万元。组织开展中药资源普查工作,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继续强化各类科技计划中医药项目统筹管理,全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31项,其中国家自然基金91项,专利授权8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192篇、SCI收录论文374篇。

(陈 燕 周柏林 朱 岷)

【生命健康工程】 新启动建设“江苏省心血管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苏省麻醉临床医学中心”“江苏省肾脏病临床研究中心”和“江苏省中医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进一步加强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支撑体系建设,组织开发33项重点病种的规范化诊疗方案,开展62项新型临床诊疗技术和公共卫生领域关键技术攻关。临床医学科技专项已启动建设20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开展65项重点病种的规范化诊疗研究和103项新型临床诊疗技术攻关,有效提升临床诊疗技术水平。针对慢性肾病、血液病和不孕不育等疾病的诊疗,自主制定国家和省级诊治指南19项、中国专家共识7个,规范化诊疗技术新方案37个,参与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制定8项,脑梗死、肺癌等重大疾病临床诊疗技术创新取得新突破。同时,围绕肾脏病、血液病等疾病发生、发展、诊治、转归到预后,现已建立超过4万例的队列和生物样本库,形成疾病防治研究资源库群。扬子江、恒瑞、正大天晴、豪森、先声、恩华、常州制药厂的多个品种先后通过欧盟、美国认证,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

【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 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推广与应用示范、科技创安等国家科技惠民计划项目。国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推广与应用示范项目,有17家医疗机构和183家医疗器械企业参与工程实施,示范应用医疗器械产品326台套,价值7080万元。建设中的远程会诊平台,将辐射1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一步扩大覆盖面。

(省科技厅)

文 化 科 技

【文化科技】 按照《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要求,在数字内容、创意设计、网络媒体等新兴文化科技领域,组织实施112项文化科技项目,省拨科技经费1.41亿元,带动社会投入11.6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价值链高端不断发展。加强对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的指导和支持,2014年,新认定省级文化科技产业园14家,全省文化科技产业园总数达32家。加快培育文化高新技术企业,新认定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省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达170家。

(省科技厅)

猜你喜欢

全省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