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区建设

2015-11-15

江苏年鉴 2015年00期
关键词:开发区科技企业

开发区建设

综 述

【开发区概况】 2014年,江苏新批国家级开发区2家,截至年底,全省共有各类国家级、省级开发区131家,其中国家级开发区40家、省级开发区91家。经省有关部门批准,有99家开发区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全省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166711.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387.0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8.3%。国家级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96090.39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55.77亿元,分别增长10.7%、5.2%。全省开发区呈现出苏南在高平台上平稳增长,苏中、苏北地区稳中求进的发展态势。

【开发区工业经济】 全省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3945.0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921.9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2.5%。国家级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64757.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749.96亿元,分别增长3.7%和5.6%。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651.15亿元,同比增长1.5%(现价,下同)。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2670.31亿元,增长4.5%。开发区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围绕转型升级目标,全省开发区内产业不断调整、优化和集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开发区完成主导产业增加值22812.70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完成主导产业增加值12778.31亿元,同比增长7.7%。

【开发区固定资产投资】 全省开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942.0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13772.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和6.0%;完成基础设施投入2580.36亿元,同比增长4.9%。国家级开发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932.99亿元,其中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6378.21亿元,分别增长5.6%和5.3%;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228.65亿元,同比增长3.2%。

【开发区招商引资】 全省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及港澳台资220亿美元,占全省比重78.1%,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实际使用外资及港澳台资142.63亿美元。全省开发区新批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416家,同比下降12.2%,占全省比重79.7%。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新批外商投资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441家,同比下降12.8%。

开发区吸引内资企业快速增长。全省开发区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6135.85亿元,同比增长24.0%,其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2243.68亿元,同比增长3.7%。国家级开发区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3752.65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项目注册资本1050.47亿元,同比增长2.2%。全省开发区新增内资企业63697家,同比增长32.2%,其中国家级开发区新增内资企业41109家,同比增长33.0%。

【开发区对外贸易】 全省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4544.34亿美元、2713.24亿美元和1831.10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9%、3.3%和下降0.1%,分别占全省的80.6%、79.4%和82.5%。国家级开发区实现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分别为3798.45亿美元和2223.32亿美元,分别下降1.1%和增长0.7%。

【开发区科技创新】 全省开发区内设有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403家,中心(孵化器)内共有23160家企业,同比增长6.4%。全省开发区当年新增授权、申请专利为149848项。全省开发区内现有高新技术企业6958家,完成工业产值34793.21亿元,同比增长1.7%。其中,国家级开发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4466家,完成工业产值21362.84亿元,同比增长3.1%。

【开发区社会贡献】 全省开发区期末从业人员达1395.31万人,同比增长14.25%,其中工业从业人员903.77万人,同比增长10.0%。境外人士在开发区从职人员8.45万人,同比下降1.4%。国家级开发区期末从业人员836.92万人,同比增长16.8%,其中工业从业人员518.40万人,同比增长13.4%。境外人士在开发区从职人员6.48万人,同比下降7.0%。

【开发区生态建设】 全省共有117家开发区开展生态工业园的创建,比上年新增17家。其中,通过国家三部委验收并正式命名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有14家,同意创建的国家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1家。通过省级验收并正式命名的省级生态工业园40家,批准创建的省级生态工业园区52家。

【海关特殊监管区】 全省现有19家海关特殊监管区,其中综合保税区16家、出口加工区2家、保税港区1家。太仓港综合保税区未封关运作。全省海关特殊监管区(不含保税港区)完成境外进区货值393.78亿美元,本区至境外货值716.19亿美元;国内至本区货值849.93亿美元,本区至国内货值663.12亿美元。

【特色产业园区】 截至年底,全省开发区内累计批准设立149家特色产业园区,主导产业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园达到45个。

(省商务厅)

2014年江苏省开发区分区域业务总收入和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昆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山市委宣传部/视觉江苏网

2014年江苏省开发区工业增加值排名前八位的行业

国家和省级开发区

【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6.38亿元,增长8.43%;财政收入174.72亿元,增长25.0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2.67亿元,增长25.20%;工业总产值2676.26亿元,上升33.34%。

产业建设 2014年,开发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5亿元,增长11.6%。南京第二热电厂平稳关停,建成21km替代供热管线,园区企业改为燃气电厂集中供热,全年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3.5%。战略性新兴产业收入规模以上占比超过80%,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升2个百分点。康尼机电、视威科技分别在上海A股、“新三板”成功上市。国家级出口光电显示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创建通过验收。推进土地空间开发和经营性地块的整理、收储、上市,龙潭商住地块作为开发区第二块经营性用地成功挂牌出让。梳理排查企业闲置土地、“厂中厂”130多家,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找到承载空间。

招商引资 2014年,新批引进重点项目36个,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2.41亿美元。重点项目全年新开工30个,新竣工21个。总投资35亿美元的LG化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实现当年引进、当年开工。玻璃基板、星芯微电子半导体研发项目签约落户,中唐电子化合物半导体项目开工建设,G108项目主体全部封顶,进入设备安装。综合保税区引进苏商、格满林、南纺、中建等一批保税物流和贸易项目,建成并运营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中心,引进一批电商企业。

科技创新 2014年,开发区所属南京新港高科技产业园获批“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紫金(新港)科技人才创业特别社区创建国家级孵化器,获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分基地”。红枫、创智、兴智、龙港四大科技园新建成投用科创载体50万m2。围绕光电、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累计引进136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在孵企业156家,近半数企业产品上市并实现销售收入。与南京邮电大学合作共建南京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南京先进激光技术研究院、南大光电工程研究院、北大(南京)产业创新研究院、剑桥新港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等公共平台运营成效显著。出台大学生创业奖励扶持办法,举办“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被授予“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实践示范基地”。

(柳云娇)

位于南京江宁开发区的智能电网博览馆 万程鹏/视觉江苏网

【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3.87亿元,同比增长2.49%;财政总收入62.31亿元,同比下降7.7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63亿元,同比增长29.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5.79亿元,同比增长33.1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0.60亿元,完成年度目标122%;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2.36亿美元;新批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3个;外贸出口12.26亿美元。全年产业类企业实现税收24.35亿元,同比增长24.1%;房地产企业税收占比33%。

产业建设 2014年高新区重点聚焦软件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两大核心产业,推进特色产业—北斗产业和轨道交通产业发展。2014年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37亿元。软件、卫星应用、智能电网、生物医药产业收入分别实现526亿元、42亿元、96亿元、70亿元,在全市占比分别达到15%、34%、11%、14%。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从2012年的37.4%提高到2014年的41.9%。

招商引资 2014年新引进内资企业579家,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19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家。全年实现合同外资2.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6亿美元;投产开业企业6家,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数1家。新增注册内资企业数163家,亿元以上企业20家, 新增注册内资企业注册资本82.74亿元。全年完成中盛新能源和柯莱特2家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及功能性机构的申报,引进2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

科技创新 2014年,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的占比5.2%,高新产业产值1150亿元,科技服务业总收入10亿元。全年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9项;全年新认定高新企业9家,培育科技创业家4名;全年专利授权624件,发明专利授权185件;与南京理工大学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南京新型复合材料创新中心;南京理工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微生物发酵公共服务平台;南京国电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江苏省电除尘器高频电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内窥镜下成套微创诊疗器械的研发与产业化等4个重大专利技术产业化项目;完成产学研合作项目60个;争取科技支行贷款超过3.6亿元。2014年引进高端人才团队2个,引进“千人计划”人才6名,入选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68人。大中型工业企业及规模以上工业高企研发机构建设比例达95%以上;艾倍科、赛格威等4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1名“321”人才获南京市紫金科技创业先锋人物称号,2名“321人才”获南京市紫金科技创业新锐人物称号。

(徐永梅)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05.20亿元,同比增长23.10%;规模工业总产值2473.05亿元,同比增长51.8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4.40亿元,同比增长11.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415.67亿元,同比增长11.19%;地方外贸出口65.62亿美元,同比增长31.6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9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年新增规模企业26家。上海大众、爱立信、长安马自达等产值超百亿企业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1301.7亿元,占开发区总量的52.6%;南瑞继保、华宝通讯等产值超10亿元企业23家,实现工业总产值576.7亿元,占开发区总量的23.3%。

产业建设 开发区形成汽车和电子信息两大主导产业,智能电网和软件及未来网络两大新兴产业,航空和生命科学两大未来优势产业为内容的“2+2+2”现代产业体系。2014年,汽车产业产值1210亿元,同比增长11.5%;电子信息产业产值530亿元,同比增长17.8%;智能电网产业产值560亿元,同比增长16.7%,入选国家首批新能源示范产业园区;软件产业实现软件业务收入530亿元、服务外包执行额22.8亿美元、离岸执行额7.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5.1%、34.5%和38.9%;无线通信与未来网络产业,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通过国家“2011计划”评审,80项前瞻性研究项目首次在未来网络试验设施上开展试验,20个核心技术在无线谷实现就地转化和产业化;生命科学产业引进华银检测、南医医疗、乾元浩生物等重大项目24个,美国斯泰潘研发总部等5个高科技成长型项目正式运营。现代物流业引进阿里巴巴菜鸟、亚马逊等知名电商物流,空港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启动。总投资400亿元南京世茂·梦工厂、总投资10亿元南京生态游乐中心及总投资1亿元的金宁汽摩运动文化基地等文娱项目签约落户。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5.54亿美元,新引进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35个、亿元以上内资项目36个,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个、外商投资功能性机构3个。其中,重点工业项目10个,新开工重点工业项目20个,新投产重点工业项目13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81.6亿元,重点项目投资占园区工业投资总量的26.3%。

科技创新 全年新引进“千人计划”人才8名,“双创计划”人才13名。全年新开园创新载体60万m2,新增高新企业23家,上市企业4家,完成专利申请6910件,其中发明专利2453件,专利授权4071件,授权发明专利590件,实施产学研合作50项。全年新增创业投资项目31家、股权投资机构6家,新增创业投资4.11亿元、注册基金5.2亿元。江苏软件园、九龙湖总部园全面开园运营,全国首个地球物理产业研究院正式揭牌。

(单维艳)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 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60.86亿元,同比增长13.28%;固定资产投资709.55亿元,增长5.10%,其中工业投入386.96亿元,增长15.75%;一般预算收入134.80亿元,增长10.3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8亿元,增长11.8%。

产业建设 2014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1825亿元,高新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占比63.5%。物联网核心产业产值突破700亿元,感知集团产值突破100亿元,M2M技术联合实验室落户新区。生物医药园区综合实力跻身全国前十,集聚世界500强企业8家。生命科技产业园顺利开园,启动区建成30万m2载体。软件业务总收入突破600亿元,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位列全国第七。增材制造(3D打印)集聚发展态势明显。旅游业增长迅猛,全年接待游客首破百万人次。

招商引资 2014年,全年新批超3000万美元项目18个,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2个。博世汽车动力总成、英飞凌IGBT半导体模块、现代摩比斯等一批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项目落户。与央企、军企的合作继续深化,中国电子集团CEC产业基地和研发总部大楼完成土地招拍挂,CNTV亚洲最大视频数据库、中国日报网华东总部正式运营。

科技创新 全年引进各类科技企业超300家,同比增长25%。海内外各类创业企业销售总额增长50%,其中超亿元企业8家。全社会研发费用地区生产总值占比4.7%。全年新认定国家级高新企业47家,累计300家。大中型及规模以上高企研发机构实现全覆盖。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4.5件。高层次创新人才快速集聚。培育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名,累计67名。新引进诺奖得主项目、海外院士项目3个。成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和欧美同学会留学报国无锡基地。

(无锡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度假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4.09亿元,固定资产投资41.24亿元,新批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4359万美元,自营出口总额0.84亿美元,游园人数731万人次。马山街道总工会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2014年度全国百家示范乡镇(街道)工会”。

产业建设 2014年,度假区充分发挥项目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旅游度假、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业等特色产业水平。灵山五期耿湾小镇拈花湾完成商业街样板段、游客中心、紫砂馆、会议中心等主体结构施工。举办2014灵山世界公益慈善促进大会、承办2014“休闲时代——创造未来文化遗产”十年发展高峰论坛。灵山胜境评为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入选国家首批“创造未来文化遗产示范单位”。阖闾城遗址博物馆建成开馆,承接第九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论坛。阖闾城影视基地主体竣工。高尔夫球场改造竣工,具备举办国际赛事能力。桃源山庄提升改造项目完成主体封顶。弘阳洛克菲精品酒店竣工营业。和平最美山村公建配套设施基本竣工。古竹社区慢游居项目初现成效,古竹社区评为“江苏省最具魅力休闲乡村”。全年生物医药产业新引进规模生物医药企业10家,楼宇经济企业22家。华瑞制药扩建、博雅公司干细胞检测筛选技术研发、傲锐东源单克隆抗体技术研发、加莱克色谱加工制造分子纯化设备、贝迪生物技改项目等一批项目相继竣工,提升生物医药企业产业化能力和产出效益。实现纳税销售60亿元;实现税收6.6亿元;外包区全年压降空置载体3.5万m2。佳龙换热器成功挂牌,在“新三板”上市。

招商引资2014年,度假区围绕旅游功能、生物医药、地块招商以及楼宇经济四大重点,赴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等地重点接洽宝能集团、天洋控股、SK集团、华润新鸿基等知名企业。新招引注册资本500万以上企业33家,千万元以上企业21家。楼宇经济引进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培育税收超50元楼宇企业4家,招租面积3.5万m2,楼宇经济全年实现税收7400万元。

科技创新 2014年,度假区成功申报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省科技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项目2项,省科技支撑(社会发展类)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国际合作项目2项,省“333”高层次人才科研经费项目3项,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项。新申请专利22个,其中发明专利20个,实用新型2个;获得专利授权18个,其中发明专利15个,实用新型3个;累计专利授权总量144项,其中发明专利96项,包含国家PCT专利4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累计8家。

(许朝春徐卫琴)

江阴苏南国际码头 江阴市委宣传部/视觉江苏网

【宜兴环保科技园】 经济发展 科技园先后列为国家首批低碳示范园区试点单位、国家级环保服务业示范园和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全省开放园区的排名跃升至40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187.79亿元,同比增长18.30%;公共一般预算收入24.11亿元,同比下降7.24%。

产业建设 环保机械、电线电缆、电子信息等传统特色产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中辰电缆、远航精密、宝安电缆、远兴环保、宜刚环保、东光微电子等骨干企业增长幅度均超过20%。楼宇经济、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增幅超过100%。金丝利药业整体搬迁、双盾环境换热器技改、东光微电子智能控制芯片等一批企业技改扩能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16亿元的中节能环保科技产业园一期基本竣工,总投资20亿元的北投装备产业园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北大资源城、2亿美元的新加坡联合美能膜技术材料、60亿元的长江联合基础建设合作、50亿元的东方园林整体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推出“环境医院”模式,加快改变宜兴环保产业小而散、同质化竞争的旧格局。以宜兴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筛选一批有特色产品、有独门技术的环保公司作为整合标的,并购鹏鹞设计院、艾特克工程公司,加快集团营运能力。面积10万m2的“环境总院”主体建成。

科技创新 环保部支持的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启动;国家2011协同创新——水污染控制先进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及其成果转化基地落户;与中科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共同组建的江苏中宜生态土研究院投入使用,实现当年建设当年营运当年产出;和湖北理工大学联办的中宜环保学院九月开学;南京大学、哈工大、同济三个研究生教育实训基地揭牌;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中国环保科技成果网启用。建成国内首个环保类电子商务平台——宜正环保电商。组织申报省级以上项目41项,其中,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5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1项、科技部火炬计划项目6项、国家重点新产品3项、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3项、新申报高新技术企业7家。

招商引资 举办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和产业发展推进会、中国工程院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问情·资政·服务”恳谈会、第五届IEPZ国际环保设备交易会等活动。依托8个国际清洁技术对接中心,组织100余人次和企业代表参与德国、韩国以及上海的国际环保展,开展中韩、中日、中欧等跨国技术交流10多批次。与美国尼康集团、加拿大绿色中心、新加坡工商总会等一批国内外组织机构建立合作,引进韩国精确曝气系统等国内外一批先进清洁环保技术、产品和项目。

(孙 夏)

【江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8.21亿元,比上年下降22.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003.17亿元,下降5.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62亿元,下降43.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42.23亿元,下降50.08%,其中工业投入77.10亿元、下降59.59%;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2.48亿美元;自营出口46.26亿美元,增长39.30%。年内,高新区获批同意建设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并获成为全国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

招商引资 2014年,高新区围绕汽车制造、集成电路及金属新材料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全年完成到位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2.48亿美元,完成工商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3.65亿美元,新批超千万美元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2个,其中协议外资及港澳台资超3000万美元项目5个(见龙投资有限公司、帝斯曼工程塑料增资项目、华中融资租赁项目二期、中芯长电半导体项目以及兴澄储运增资项目)。6月,在“无锡(北京)重大项目合作恳谈会”和“2014江阴现代服务业(深圳)合作恳谈会”中,高新区签约总投资70亿元的华泰6AT变速箱、总投资10亿美元的法国通航中心、普仁外资医院及普仁文化创意中心等6个项目,总投资160亿元。8月,总投资12亿美元的中芯国际12英寸凸块生产线项目签约。10月,江阴金秋经贸合作洽谈会期间,举办“高新区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恳谈会”,签约总投资104亿元的华泰发动机和整车项目、总投资37亿元的中轶凯伦新能源汽车项目、总投资15亿元的东生新能源电池项目以及一期投资80亿元的金融街商务中心等涉及汽车新能源、高端智能装备、高端商务地产的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超285亿元。

产业发展 2014年,高新区加快形成“4+1”产业集群发展新格局:即千亿级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千亿级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500亿级集成电路产业、百亿级现代中药与生物新药产业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和总部经济、现代金融、高科技创新研发等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方面:全区完成工业投入286.9亿元,工业产值1786.2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1656.02亿元。其中特钢新材料及金属制品产业集群:以兴澄特钢、法尔胜泓昇集团、比利时贝卡尔特等知名企业为主体,已集聚产业链企业及服务机构132家,其中高企42家,上市企业3家,超百亿企业3家;集群内企业全年完成销售收入90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2%。汽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以华泰汽车、中轶凯仑为龙头,总投资超70亿元的华泰汽车集团自动变速箱项目5月22日签约,10月28日开工,建设年产100万台6AT自动变速器、400万台变速器控制器(TCU)生产工厂及华泰汽车变速器研究院,6AT自动变速器在国内拥有唯一的自主知识产权,填补国内空白,达产后预计实现年销售290亿元、税收50亿元左右;年内华泰30万台发动机及30万台整车项目、中轶凯伦新能源汽车项目、东生能源科技新型锂电池项目等项目先后落户。集成电路集群:以中芯国际、已跻身全球集成电路封测行业第六名的长电科技为核心,总投资超百亿元的长电高脚位集成电路项目主体工程基本竣工;与中芯国际公司合作的12英寸3D集成芯片生产基地项目开工,首期将建成月产5万片的12英寸中段硅片加工生产线,累计总投资12亿美元,全力打造完整的12英寸先进集成电路制造本土产业链。现代中药与生物新药产业集群:以百桥生物医药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扬子江生物医药产业加速器等载体平台和天江药业等行业核心为依托,由天江药业投资5亿元的年产3000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化项目竣工投产;新培育江阴斯泰姆生物医药有限公司销售超亿元企业1家、江阴力博医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销售超5000万元企业1家。现代服务业方面:全年完成服务业投入136.9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服务业销售收入1533.4亿元,增长9.7%;服务业增加值290.35亿元,增长15.66%,服务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占比提高40.86%。其中高端服务业产业集群:年内引入见龙投资有限公司,累计拥有15家海内外上市公司设立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5家上市公司和35家市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获批省级上市公司总部集聚园,成为省内率先成功创建上市公司总部集聚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区。并先后引进华中融资租赁、国创腾风投资、恒天财富、新湖财富、国信证券、中科招商投资基金、华西金融、扬子江小额贷款等一批知名金融企业,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商业商务、企业总部楼宇、金融产业大厦、创新创业载体等服务业载体建设,总投资超10亿美元、占地面积100公顷的世茂御龙湾综合体一期开盘。

科技创新 2014年,高新区完成科技研发投入26.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6.5亿元,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比70%以上。年内大力实施科技产业“高、端、链”计划(即突破高端核心技术,培育高附加值终端产品,打造上下游高新产业链),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家,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02家;新增省民营科技企业30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42个;培育紫米电子等8家销售超亿元和高雷得电力等10多家超5000万元的科技创业企业。新引进诺贝尔奖得主1名,新成立诺奖得主领衔的哈特穆特·米歇尔生物医药(江阴)研究院,累计建成诺奖得主研究院3家;新增各类人才1225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院士3名,省“双创计划”人才5名、省“博士计划”人才3名、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人才1名;新增中介服务领军人才1名、海外留学人才15人,引进外国专家、海外工程师共25人,新申报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人才项目28个。全年申报专利2798件,专利授权量71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3件,有效发明专利428件,每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8件。加快实施“三新战略”(即新合作、新技术、新产业),不断深化政产学研合作,年内组织实施60多项产业技术研发项目,获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02亿元;先后赴德国、俄罗斯、以色列、美国等国家进行科技合作交流,与德国于利希国家研究中心、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等签订科技合作和技术转移合作协议,江阴中德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成投运;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江阴事业部,天江药业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南京中医药大学江阴天江中药配方颗粒产业技术研究院;凯博易机电科技参与完成“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四大特色园区新引进物联网、生物医药、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各类科技创业项目108个,其中投资2000万元以上项目17个;推动本地民营资本参与投资科技项目20多个。年内,江阴高新技术创业园获批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环境建设项目。

(朱亚丽)

【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3.40亿元;全年财政总收入49.31亿元,同比下降6.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86亿元,同比下降22.43%;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3.6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32.32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其中出口23.12亿美元,同比增长6.27%。

锡东高铁 虞伟忠/无锡市锡山区政府办

产业建设 2014年,开发区全年新开工项目21个(工业项目19个),总投资49.5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6.7亿元,其中超亿元项目14个。总投资3.27亿美元的英特宜家荟聚·云林购物中心开业。全年有北联科技、平谦国际、百发动力等项目21个主体工程封顶,其中投产项目12个,主要有国泰四期、江苏高德、甜丰食品、金利达等。全面深化企业服务,全年开票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66家,其中超5亿元企业13家,超10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1家。加快推进企业上市,全年新增上市后备企业3家,累计10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后备企业7家,累计15家。

徐工集团大型工程机械车辆生产流水线 朱江/视觉江苏网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到位外资及港澳台资2.37亿美元。先后组织小团队出访300多次,接待来访客商和考察团160多次,新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7个(不含增资项目),其中超3000万美元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4个,分别是注册资本4000万美元的鼎固房地产项目、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的嘉昊仓储项目、新增注册资本1亿美元的国泰精密项目、新增注册资本1亿美元的国宏硬质刀具项目;新批美特富、中核新能源2个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服务业新增注册项目36个,其中成宏半导体、华青资产注册资本超亿元。信息服务和创意产业园获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单位。

科技创新 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5亿元,开发区跻身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鹰普航空铸件(无锡)有限公司、西达(无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认定为省高新企业;无锡市圣宝车辆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列入省民营科技企业;智能装备、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50余项产品获批省高新技术产品,个别产品填补国内空白。全年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50件;培育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152项,其中国家级科技项目15项、省级科技项目41项;溥汇机械获国家创新基金立项。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80%;无锡麟力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成功入围省“双创计划”,协助铁鑫能源引进“千人计划”人才2名。全年“530”企业实现开票收入4.55亿元,同比增长30%;上缴税收1500万元,同比增长25%;无锡市大元广盛电气有限公司“新三板”成功挂牌。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200多项,其中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与20多家院校建立合作,引进新技术25项,实施技改31项。

(陈术峰)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业务总收入2975.72亿元,上升3.50%;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2.70亿元,下降18.04%;财政总收入77.64亿元,下降32.2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4.62亿元,下降1.11%;自营出口18.7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5.93亿美元。

产业建设 60项重大产业项目完成投资77亿元,徐工塔机、恒讯中锂电池、国润机械、乾馨机械、永欣重工、升华电梯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能35万kW自备电厂和5.4万吨硅烷法技改、徐州煤机煤矿设备、英丹机电船舶机械、中核同位素制药等项目完成年度建设任务。76项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建项目完成投资123.6亿元,其中列入市重点工程计划的29个项目完成投资91.9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05%、108.2%。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和圣戈班(徐州)管道有限公司认定为全省第二批跨国公司功能性机构;世界500强企业麦德龙入驻开发区;全国六大煤炭市场之一的华东煤炭市场入驻企业超过150家;淮海经济区首家大型医疗器械市场——信和医疗器械交易市场建成运营;徐州婚庆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投运。承办“徐州国际工程机械交易会”等重要展会活动。全区现代服务业主营收入1101亿元。全区16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1040亿元,增长4%,盈利企业116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60亿元,增长58.3%。装备制造业实现销售收入618亿元。徐工集团经营规模和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卡特徐州挖掘机市场占有率稳居国内前列。新能源产业完成销售216亿元,增长43.8%。协鑫硅材料销售收入达到百亿元,中能硅业销售收入92.9亿元,分别增长53.1%、68.5%。

招商选资 全年新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31个,增资项目6个。新上马徐工大型桩工机械、协鑫铸锭及切片、延锋伟世通汽车音响、金昊大型3D工业打印机等产业项目,签约德国盈创气相白炭黑、淮海控股新能源汽车、徐工巨型矿用机械、和光新光源、晶玻光学智能触控屏、分布式天然气和LNG集装箱运输项目地区总部、中传文化产业研发基地等一批产业项目。

科技创新 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家,入选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20家,新建校企联盟25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180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60项,新批省以上研发机构6家,新增授权专利1018项,新引进高层次人才560人。获批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1项,争取扶持资金3000多万元。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徐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共实现业务总收入1485.36亿元,增长0.34%,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80.35亿元,下降11.9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7.34亿元,增长1.38%,实现公共预算财政收入28.83亿元, 下降20.85%,实际到账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2.26亿美元。先后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安全科技协同创新基地,在全国49家新晋级国家高新区综合考核中,位居第九位。

招商引资 组建高新区新兴产业招商局,相继成立北京招商局、上海招商局,围绕高新区工程机械、车辆制造、电子信息主导产业、安全科技战略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开展专业招商活动。举办和参加大型招商活动28次。全面推进网络招商和精准招商。全年签约项目9个,总投资40.795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个,亿元以上项目5个。

产业建设 累计完成投资122.5亿元,竣工投产30个,同比分别增长46.7%、126%。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占比36%,投资额比重达21%。高新技术项目比重65%,重大项目中,高新技术项目比重72%。

科技创新 获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项、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1项、国家创新基金项目2项、国家星火计划项目2项;授权专利716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40个。与各高校院所及部委合作,先后与中国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十余所高校开展合作,协议引进“千人计划”专家团队5个,获批并孵化各类高校科技成果83项,建设中国矿山物联网协同创新联盟、徐州高新区大学创业园、国家“千人计划”杨炳雄工作室等各类创新创业平台47个,获批国家级孵化器1家,省级孵化器4家。

(李 建)

【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60.21亿元,同比增长10.01%;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9.32亿元,同比增长6.98%;完成协议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9.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7.13亿美元。

产业建设 完成工业总产值2688.20亿元,同比增长25.89%。全区50个项目列入市十大产业链重点项目,开工在建率超过95%,累计完成投资165亿元,扬子江紫龙药业、朗盛三元乙丙橡胶、美伊电钢等18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或即将投产。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生命健康、新材料等八大产业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827亿元,同比增长16.5%。光洋轴承在中小板成功上市,全区累计上市企业9家,瑞杰塑料、华源设计在“新三板”挂牌。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70.5亿元,同比增长17.5%,地区生产总值占比42%。有则科技等18家企业完成主辅分离,新润仓储、普洛斯物流等5个重点项目竣工投运,顺丰电商产业园、航天主题乐园、龙创汽车设计院等5个高端服务业项目签约落户,西夏墅工具交易中心开业在即,新桥电商产业大厦全面启动,“淘常州”年交易额突破8亿元,同比实现翻番。金融、类金融业持续壮大,常高新小微金融中心集聚类金融机构38家,全区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4.7亿元、贷款余额58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53%、17.21%。成功举办第11届中国(常州)国际动漫艺术周,创意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25%。

科技创新 组织实施国家级、省级科技计划120项,立项省重大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1项。全年新增省级外资研发机构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高新技术企业39家,高企总数330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12件,驰名商标数量继续居全省开发区首位;新增国家标准11项、行业标准9项、专利授权5000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3件,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超过2.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50亿元,同比增长21%,规模以上工业占比51%。浙江大学常州工业研究院建成入驻,引进研发中心10个、项目团队18个,全年销售超3000万元。印刷电子产业研究院获工信部批准建设“中国印刷电子公共服务平台”,中科院遗传资源研发中心(南方)签约落户,西夏墅工具产业创业中心成功创建国家级孵化器,各类创新孵化器、加速器面积累计达175万m2。全市首个诺奖获得者工作室——Micheal Levitt工作室揭牌入驻,新增省“双创计划”11人,“双创博士”16人,“龙城英才计划”42人,累计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3人,大成绿色镀膜团队成功入选省“双创团队”,销售收入超千万元人才企业19家,人才综合指标居全市第一。同时,科技金融加速融合,为30家企业申报“苏科贷”项目,帮助企业融资突破1亿元。

(潘毅伟)

“魅力之夜” 常州市新北区新龙生态湖夜景。 阿力/常州新北区政府办

【苏州工业园区】 参见《开放型经济·国际和地区合作》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3.00亿元,比上年下降9.65%;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34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工业总产值2127.87亿元,下降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981元,增长9.1%;农民人均纯收入26477元,增长11.8%。2014年,高新区成为全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单位,获“江苏省绿色生态示范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区”称号。

产业建设 2014年,全力抓好66个总投资518亿元集中开工的重点项目,完成新兴产业产值1425.89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占比54.6%。全力打造医疗器械产业集群,医疗器械企业年增幅10%,累计150家,全年医疗器械产业产值超过40亿元。实现软件产业产值360亿元,同比增长33%,制定《苏州高新区创建软件名城实施方案》。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离岸接包执行额均同比增长30%。

招商引资2014年,高新区完成进出口总额337.39亿美元,增长1.32%,其中出口额237.22亿美元,增长4.54%;进口额100.18亿美元;新增外资及港澳台资企业数69个,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7.03亿美元,新增内资企业数2180个,内资企业新增注册资金278.54亿元。

科技创新 2014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占比3.4%,新型产业技术创新组织示范工程列入首批国家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工程,牵头成立中国POWER技术产业生态联盟。扎实推进27个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建设,中科院地理所地理信息产业基地实质性启动,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工业技术研究院落户,中国移动研发中心开建,国知局专利审查协作江苏中心二期封顶,知识产权集聚区进驻服务机构近50家。国家级孵化器5家。全年新增科技型企业532家,注册资金超过30亿元;3家企业入选中国高新区瞪羚企业(高成长中小企业)百强;新增各级各类研发机构139家,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95.3%;为争取上级资金3.6亿元以上,同比增长58%;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32件。全年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216项;医工所获批“国家重大仪器专项”,争取国家专项研究经费1.7亿元,浙大苏研院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全年申报国家、省、市人才项目128项,获批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2项、省“双创计划”人才5项、“姑苏人才”16项,新增区级领军人才64项;全区人才企业2014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吸引硕士及以上人才1100人。

(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度假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2.91亿元,比上年增长6.02%;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25亿元,同比下降1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1亿元,同比下降15.44%;实现工业总产值66.99亿元,同比上升0.87%,工业产品销售收入65.09亿元,同比下降2.67%。新批个、私企业853户;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0.2亿元,同比增长11.07%;新增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2777.9万美元,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2487万美元;接待海内外游客809.3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7%;旅游收入103.43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13363万美元,其中出口6067万美元。苏州太湖湖滨湿地公园获批“国家湿地公园”。2014年度假区25个区级重点项目(含2个前期项目)计划总投资232.16亿元,其中23个考核项目开工21个,开工率91.3%;完成投资42.07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1.85%。

招商引资举办“美丽太湖·汇智腾讯”(深圳)客户分享会、“魅力苏州·汇智太湖”(上海)客户分享会及吴中区经贸洽谈会小型产业推介会等主题型、专业型招商推介活动。引进九樱天下、小灵猫、江苏华谊、中和国际、莱克瑟水晶、联科纳米、香满庭等近20个文创、科技类实体项目,注册资金超1亿元;洽谈推进美国汉舍、九次方、太湖国旅、樱桃旅游、乐活会展等近30个储备项目。

旅游发展 旅游功能要素逐步完善,“6+4”旅游提升计划深入实施,太湖新天地扩容升级全面启动,轨交1号线至太湖度假区快速旅游专线开通运营。举办世界语言大会、央视中秋晚会,全年参会人数15万人次、营业收入72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16%。文化保护力度加大,舟山核雕村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金庭东村古村成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光福刺绣为APEC新中装锦上添花。

(郑凯文)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杭兴微/视觉江苏网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35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6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5%、14.8%,第二、第三产业比例为76.9:23。完成企业经营收入2587亿元。财政收入116.6亿元,同比增长5.2%,入库税收104.6亿元,增长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1亿元,增长1.4%。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6.04亿元,同比增长16.96%。全年工业总产值1960.76亿元,同比增长2.6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72.05亿元,增长2.70%。实现新兴产业产值109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占比超过70%。

产业建设 张家港国家再制造产业示范基地引进工业项目10只,累计入驻企业15家,富瑞特装年产5万台汽车发动机再制造一期、正大富通逆向物流等项目建成投运(产),张家港富耐特新能源智能系统有限公司、飞嘉远动力机械有限公司开业,建成全国首家LNG/再制造产业物联网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合作设立张家港清研再制造产业研究院,获批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基地引进美国天合汽车安全控制系统、日本小谷精密锻造等2只超亿美元项目,韩华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开业。电力电子产业基地引进香港恒嘉年产260吨大尺寸蓝宝石晶体材料、台湾锐捷LED衬底等2只超亿美元项目,华灿光电单体产能跻身全国第二,LED产业形成链式发展格局,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华东中心落户。开发区承办2014年第四届中国国际再制造峰会、绿色制造国际论坛、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峰会议。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智能制造装备)示范基地和全国首个国家级节能环保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科技创新 沙洲湖科创园基建竣工,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研究院、西北工业大学(张家港)智能装备技术产业化研究院入驻运行,智能装备公共服务平台建成投运,新成立产业化公司15家,张家港智能电力研究院“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项目列为省工业支撑重点项目。高新技术服务中心获评省中小企业五星级公共服务平台。全年新增创新创业载体面积5万m2,累计23.6万m2。新增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8项、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家、苏州市以上创新型企业9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4家、累计131家。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23件。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获评“2014年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 引进“千人计划”工作站7个、产业化项目10个。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5名,累计25名;新增“姑苏计划”人才15名,累计32名,入选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项、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项目1项、江苏省创新团队1个。

招商引资 全年新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30个,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5.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2.74亿美元。全年新设立登记内资企业1495家,新增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35.21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7.01亿美元,增长11.97%。其中,出口总额65.99亿美元,增长14.16%;进口总额21.02亿美元,增长5.60%。完成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52.3亿美元,增长7.7%。

(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张家港保税港区】 经济发展 2014年,港区实现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85亿元,增长3.48%;工业开票销售收入1315.57亿元,增长3.4%;外贸进出口总额122.31亿美元,下降2.16 %。

产业建设 临港制造业加快规模化、基地化发展,实现工业投入115.9亿元。页岩气基地总投资68亿元的丙烯一期、聚丙烯一期、凯凌二期、华昌丁辛醇等主体项目全线竣工,总投资72亿元的环氧丙烷等项目启动报批;光学膜基地康得新销售达50亿元,上市公司总部正式迁入,总投资51亿元的二期项目完成报批;总投资10亿美元的霍尼韦尔基地首个催化剂和分子筛项目竣工调试;总投资4亿美元的润英联一期等7个超亿元项目实现开工;全年销售超亿元企业达到139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达到26家,税收超5000万元企业27家。全年实现服务业投入56.37亿元,同比增长5.8%;服务业增加值279.2亿元,增长7.8%,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7.3%。汽车口岸、进口消费品、化工、纺织、粮油、木材等六大市场交易额2500亿元、税收8.3亿元。汽车口岸全年完成整车进出口1.65万辆,汽车转关、小批量业务审批等政策功能实现突破,成为全国首家进口汽车三包试点。消费品市场红酒、冷冻肉等品种进口大幅增长,继续保持省内领先优势,周大福华东、华南区域结算中心启动运营,省内首家进口消费品防伪溯源平台“张保真”启用,总投资1.5亿美元的普洛斯物流园竣工启用,长江国际电子交易平台上线运营,江苏长江航运交易中心开始运作。

招商引资 全年实现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4.72亿美元,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2.66亿美元,新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28个;完成注册外地资本42.3亿元,外地资本投入47.83亿元。总投资72亿元的吉林神华环氧丙烷项目、总投资1亿美元的易高液体石蜡项目、总投资9000万美元的瑞典AAK特种油脂项目等12个重点项目签约,道康宁有机硅、中集圣达因、霍尼韦尔等18家企业实现增资扩股。

科技创新 全年实现新兴产业产值和新兴产业投资分别达到617.74亿元和8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和19.6%,其中新兴产业投资占比超过70%。自主申报“千人计划”人才1名,新增高新企业18家,“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11个,获评国家火炬计划等省级以上科技项目17个、市级以上人才(团队)30个,战略新材料“千人计划”研究院正式运营,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国地质大学分别共建产学研合作载体,获国家产学研合作促进最高奖,获评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磁传感产业园加快项目集聚,斯威森医药、启能新能源、国泰超威新材料等科技企业加快产业化,5家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

(张家港保税港区)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596.3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5.72亿元,同比增长18.96%;进出口总额111.59亿美元,同比下降0.40%。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培育,三次产业结构逐步优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占比31%,新兴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占比48%。服务业投资增速30%,服务业增加值地区生产总值占比稳步提高。长春化工、常熟电厂、达涅利等企业分别实现同比25%以上增幅;亨通电缆、巴德富、特殊陶业、波士胶等增幅同比200%左右。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7.64亿美元,新增注册内资114.32亿元。汽车产业招商效应显现。观致汽车实现批量入市,奇瑞捷豹路虎汽车工厂开业,建成年产13万辆整车生产能力的国内一流乘用车生产基地。总投资1亿美元,注册5000万美元的英国工业园项目落户开发区,安吉零部件物流、中源汽车零部件、一胜百模具钢、塔塔汽车零部件、武钢汽车钢材冷轧、屹丰热冲压、柯宾斯卡汽车生产线、埃驰等汽车配套项目纷纷进驻。项目增资形成热潮,观致汽车D平台及混合动力车型研发、理文化工三期扩建、华丰橡胶迁建、芬欧蓝泰扩建、菱锂电池、美桥、美锌、安利马赫、迪爱奇希、户上电子等28只项目增资扩产,增资项目注册资本达亿美元。

科技创新 引进各类人力资源突破1万名,23人列入常熟市领军人才计划,13人列入江苏省或苏州市级人才计划,9人入围第十一批国家“千人计划”面试。推动成立现代通信、汽车电子、3D打印等3个产业联盟。常熟科创园创建国家火炬计划公共服务平台、中科协海智基地。

(常熟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95.4亿元,同比下降0.06%;工业总产值5078.34元,同比下降4.40%,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1110.63亿元;进出口总额686.62亿美元,同比下降4.79%,其中出口总额446.66亿美元,同比下降1.23%。全区全口径财政收入226.83亿元,同比增长6.9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6.78亿元,同比增长21.36%。全区内资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累计69.41亿元,同比增长46.85%,“三资”及港澳台资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累计3.62亿美元,同比增长247.31%,服务业增加值390.4亿元,同比增长6.98%,在地区生产总值中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

产业建设 电子信息、光电显示、装备制造、精密机械、民生轻工等产业基础地位相对稳固。其中,光电显示、精密机械和民生轻工发展质量和规模提增,电子信息产业中的代工制造部分产能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仁宝、纬创等IT龙头企业调整代工产品结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新型产品快速增长,彩晶、昆达、纬视晶等骨干企业新产品布局初步形成,技术含量和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世硕电子、三星芯片载板两个总投资超10亿美元的龙头项目开业投产,蓝月亮、鼎镁新材料、摩缇马帝等大项目开工建设。新引进建大环宇、统实、神达等6家投资性总部项目,宝成、纬创、南宝等总部企业进入试运行;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签约;江苏首个外资基金公司华创毅达 (昆山) 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落户。

招商引资 全年新引进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03个,投资总额15.03亿美元,同比增长45.03%,在批、待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6个,其中超亿美元项目7个;引进和培育内资项目3433个,注册资本126.37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注册资本金超过500万元的项目263个,同比增长124.79%。总投资10亿美元、一期投资1.47亿美元的世硕电子和一期投资2.98亿美元的奇美偏光片项目获批;新批总投资超1亿美元的厚声光电LED陶瓷散热基板项目、增资超1亿美元的意力电路、嘉联益电子项目在批;一期总投资1.5亿美元的茂迪太阳能项目落户。汽车装备制造项目聚集,正国新能源汽车电池项目、库博汽车标准件增资项目、斯沃博达汽车电子增资项目获批;摩缇马帝、丰田电装、六和机械正式开工;天纳克排放系统竣工投产。戴铂新材料总部项目落户,北京数字电视国家工程实验室签约、完成注册;直升飞机项目有序推进,拟先行设立租赁公司;冠信影视传媒公司签约,将投资建设大型文化产业传媒信息基地;宝成、统一、纬创等销售总部进入试运行阶段,建大环宇投资总部、再兴教育总部、南宝研发总部、杜邦财务总部相继设立;江苏首个外资基金公司——华创毅达 (昆山) 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落户;日资三井住友银行开业,全区外资银行结构进一步优化。注册资本1亿元、总投资3亿元的畅联物流落户周市镇,拟在昆设立区域运营中心。

科技创新 全年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1家、民营科技企业20家;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21只;高新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占比47.7%。华天科技获国家科技02重大专项及国家863计划。研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工研院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的柔性显示技术研发平台获省级前瞻性研究专项资金2000万元;新增研究生工作站3家;认定各类研发机构66家。与工研院、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达成合作;举办光电产业技术创新创业合作沙龙活动;全年申报产学研合作项目26个。实施“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集聚工程”,全年入选国家“千人计划”1人,三一动力陈振雷成为第十批国家“千人计划”企业创新人才,柔性引进“千人计划”2人;创通微电子杨磊入选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新增省创新团队1个,昆山市级以上“双创计划”人才17人。实施“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工程”,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全年新增专利零突破企业60家;发明专利授权237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件;版权登记超1200件;澳昆获国家发明专利优秀奖;攀特电陶在“新三板”挂牌上市。

(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昆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630.1亿元,增长3.3%。其中,第一产业2.1亿元,增长7.8%;第二产业306.8亿元,增长3.4%;第三产业321.2亿元,增长3.1%。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0.33%、48.7%、50.97%。

产业建设 年内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35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9082亿元,牧业产值0.05194亿元,渔业产值1.8306亿元。年内全区有工业企业280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94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00.11亿元,增长26.6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1980.10亿元,增长37.95%;新兴产业完成产值721亿元,占比57%,增长14.7%;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占比分别达67%和57%;全年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207.6亿元,增长0.2%,实现利润69亿元,增长23.2%;全年引进新批外资企业55家,实际到账外资2.05亿美元;全年新批内资企业4230家,新增注册资本101.73亿元;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85.4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5.08亿美元。年内园区机器人特色产业成为昆山高新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机器人产业园已吸引华恒、柯昆、徕斯、高晟等多家国内外机器领域的高对企业入园投资兴业。7月9~11日,昆山高新区组织华恒焊接、塔来机器人、永年激光、艾博、华斯雷奇等10家企业组团参加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2014中国国际机器人展览会(CIROS2014)”。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21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1%。年内全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67亿元,增长7.9%;国税入库收入19.6亿元,增长12.3%;地税入库收入30.5亿元,增长15.6%;区内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网点全覆盖,年内新增金融网点8家,其中,银行3家、证券3家、保险2家。年内全区固定资产投资154.5亿元,增长7.5%,其中,工业投资55.2亿元、服务业投资99.3亿元。

招商引资 2014年,引进新批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37个,其中超亿美元的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个;引进内资企业4230家,其中超亿元内资项目3个;全区引进科技产业化项目11个;乙盛机械、瑞钢钢板等20家企业全部完成增资,劳士领、华测生物等6个新兴产业项目全部投产;全区新增技改投资11亿元。

科技创新 2014年,获得认定的火炬项目5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8家、高新技术产品164个、研发机构66家、产学研联合体65项;申请专利6000件、授权2300件,其中发明专利300件;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3名、“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1名、省市“双创计划”人才和团队30个、高技能人才1500名。完成省级机器人大学科技园申报和华恒焊接、研华科技、领创激光等企业的省级成果转化联合招标立项;凯宫高效能精梳机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小核酸研究所获批省级“千人计划”研究院和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天瑞仪器获评省级院士工作站。

(王 莉)

太仓港码头 陈解法/省摄影家协会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6.44亿元,同比增长5.5%;完成工业总产值795.16亿元,增长12.68%;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9.42亿元,增长4.05%。进出口总额63.87亿美元,增长14.89%。其中出口总额18.33亿美元,增长19.1%,进口总额41.73亿美元,增长3.4%。5月13日,国务院以国函〔2013〕58号文批准设立太仓港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2.07 km2。9月11日,太仓港综合保税区(一期)通过国务院联合验收组验收。港区累计建成仓库近30万m2、堆场320多万 m2,化工储罐125多万 m3;有超过1500家商贸物流企业在港区开展业务。渤交所太仓交易中心上市铅锭、乙二醇、松木板材三个产品,日均盘面交易额10亿元左右。至年底,港区有15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港区总计投资23个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15家中央企业在港区投资25个项目,总投资约266.5亿元;12家美资企业在港区总计投资15个项目,总投资约145.8亿元。

产业建设 2014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1.57亿元,增长1.7%。其中,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入85亿元。中集冷箱、中化环保制冷剂、霍尼韦尔发泡剂、盟迪新材料、凯利昂液晶面板等11只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扬子江海工、美孚润滑油二期、华东润滑油添加剂、宝洁液洗等13只在建项目加快推进。新兴产业持续发展,产值增长12.5%,占规模工业比重52%,其中光伏、风电等新能源产业增长近30%,首次突破100亿元。新增规模企业8家,累计159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661.76亿元,同比增长5%。全年产值超亿元骨干企业61家,超10亿元企业19家,超20亿元企业11家,超30亿元企业5家,超50亿元企业1家。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60亿元。新装备产业中,润邦、中集冷箱进入10亿元、20亿元骨干企业行列。

招商引资 2014年,完成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552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7308.3万美元;内资新增注册资本23.6亿元。引进TPI风电叶片二期、奕瑞医疗器械、100MW分布式光伏发电、三元锂电池等项目。新医药产业中,华益美成为通过新版药品GMP认证的首个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并研制出埃博拉病毒核酸五重PCR快速超敏检测试剂盒;吉泰生物项目开工建设。2014年,太仓生物港一期2.2万m2厂房全部竣工投用,引进人才科技型项目10个。

科技创新 2014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家,累计达到28家;39家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共实现产值161.22亿元,增长15.6%。全年新增太仓市级领军人才9人,其中国家“千人计划”1人,省“双创计划”1人,“姑苏计划”2人。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0只,累计达到78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累计达7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9家,累计达到40家;省研究生工作站2家,累计达到10家;旭川化学获省重大成果转化资金支持。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74亿元;新增到账外资3.70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56.95亿元;进出口总额167.27亿美元,其中出口100.61亿美元,进口66.66亿美元。同里获评“2014中国最佳休闲宜居镇”“江苏旅游十大新地标”。

产业建设 2014年,吴江开发区实施“115”产业提升计划,即1个千亿能级电子信息产业,1个500亿能级装备制造产业以及新材料、新能源、民生用品、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5个百亿能级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完成销售785亿元,装备制造业全年完成销售240亿元,吴江智能装备产业园完成产业规划并启动建设。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135.8亿元,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118.6亿元。资本运作加快推进,苏州奇才电子科技股份、苏州天赢新型建材科技分别在“新三板”和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挂牌。

招商引资 2014年,吴江开发区新批项目25个,注册资本3.15亿美元,其中出口加工区新批项目6个,注册资本1.75亿美元。注册1.2亿美元的敏华家居出口基地项目和注册1亿美元的维珍妮大项目签约落户。德尼培医疗精密包装(苏州)、靓饰艺墙布(苏州)、贝润医疗包装(苏州) 等10多个欧美项目落户。

科技创新 2014年,开发区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6家,高新产品88项。苏州拓博琳新材料科技、苏州康润医药等9个项目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苏州融卡智能科技、苏州绿控传动科技等8个项目列入省级科技计划。新增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级外资研发机构3个,苏州市级技术中心7个、苏州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中达电子、东南电梯获批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全年专利授权1332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5件。新增国家“千人计划”2名,省“双创计划”5名,“姑苏人才”7名,“吴江领军人才”23名。清华汽研院入选省“双创计划”的创新团队,苏州泓博环保科技公司入选“2014年度高端外国专家项目计划”。科创园在建及建成创新载体超45万m2。

(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南通神韵 张皓然/视觉江苏网

【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550.70亿元,比上年下降22.7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9.33亿元,比上年增长22.73%;进出口总额47.1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9%;全社会消费品销售总额85.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固定资产投资4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9%。

产业建设 2014年,开发区完成工业投入172.29亿元,比上年增长9.9%。英国得福乐科技、香港华强科技等32个总投资143.4亿元的项目开工;日本丝路咖精密机械、瑞士斯福瑞制药、香港福融辉膜材料等19个总投资68亿元的项目开业运营,基本形成装备制造、精密机械、医药健康、新材料、传感器等新兴产业特色板块。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2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2%,规模工业产值占比40.3%;新兴产业产值59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占比38.7%。2014年全区完成服务业增加值114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占比25.8%;服务业投入246.8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完成服务业应税销售收入647亿元;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3.35亿美元、执行额3.06亿美元;美国邦吉融资租赁、普洛斯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落户。

招商引资 2014年,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7.5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5.89亿美元。泰中合资精糖、德国默克制药、日本武藏精机、香港元佳新材料、香港嘉逸药业、PVC弹性地板等36个总投资78亿元的项目落户。

科技创新2014年,开发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占比2.45%;获批国家高新企业24家;获批国家重点新产品3个,省高新技术产品112个;获批国家级科技计划项目10个,省级科技计划项目12个,市级以上科技项目获得扶持资金6140万元;新批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新增“三创”载体32.5万m2,总面积83.5万 m2;新增发明专利92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26.26件;新增高技能人才2147人;新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71人,其中院士1名、“长江学者”2名、国家杰出青年1名、国家“千人计划”人才9名、省“双创计划”人才7名、省“博士计划”人才6名、市“江海英才计划”人才15名,建立国家“千人计划”大数据处理研究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欧进萍创办的智性科技、国家“千人计划”专家袁怡宝创办的海太精密测控等30多个高端人才项目产业化顺利推进。

(丁佐峰)

淮安市绿地新城 唐佳兰/淮安市地方志办公室

【连云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21.76亿元,同比增长16.5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90.83亿元,增长18.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0.66亿元,增长21.3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0.22亿元,增长9.66%;进出口总额25.16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1亿元,增长13.1%;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3.51亿美元。

产业建设 形成生命健康、先进材料等主导产业,培育抗肿瘤新药、风电装备、汽车零部件、高端电子、油脂深加工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抗肿瘤药、新型肝炎药生产基地及亚洲最大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新增智慧物流服务业集聚区1个,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16.1%,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关停落后产能企业6家,技改投资增长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66.8%,高于全省27.3个百分点。形成企业产值超百亿1家,超50亿11家;12家企业进入全市产值20强。国税收入占全市的32%。四大药企跻身全国最赚钱医药企业百强榜。

招商引资 全年新招引内外资项目76个、总投资199亿元;新开工项目32个、总投资98亿元;新竣工项目33个、总投资90亿元;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

科技创新 获批省知识产权示范区;全区研发投入地区生产总值占比4.3%;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名;新批省级以上研发机构11家,其中康缘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豪森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获批;新认定国家高新企业5家,新承担国家火炬与重点新产品计划4项、国家重大科技专项5个。中科院(连云港)能源动力研究中心开展气化炉试验,聚酰亚胺短纤维国家标准获批立项,全球首个胃癌小分子靶向抗癌药阿帕替尼获批上市;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和江苏豪森药业股份包揽全省2个1.1类新药,获中国专利金奖,蝉联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贺亚洲)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形成以富士康为代表的IT、以台玻为代表的盐化新材料、以卧龙电机为代表的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和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生物医药两大新兴产业。连续举办九届台商论坛,拥有台资企业400多家。区内建有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淮安软件园、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空港产业园等特色功能区,以及日资、欧美、韩资三大国别工业园区。2014年,引进富士康(淮安)科技城、百隆高档色纺纱等30余家企业,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11亿美元,完成投资近28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区总值160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近8万个。实现进出区值25.4亿美元,实现保税物流额1.5亿美元。

产业建设 2014年,开发区着力培育IT、盐化工、装备制造业三大支柱产业,突破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和新医药两大新兴产业,由零散布点向集中布局,产品结构由低端向中高端跃升。5个产业产值占开发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80%以上,IT、盐化工、装备制造业产值分别突破500亿元、400亿元和300亿元,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和新医药取得突破性发展,产值分别突破200亿元和100亿元。

招商引资 2014年引进臻鼎科技、惠浦显示屏、城市矿产再生利用等项目,竣工实联长宜、东威五金、麦德龙超市、苏果物流等重点项目37个;签约入驻欧美日韩项目14个,完成协议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7.95亿美元;新批立升科技等37个外资项目,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5.62亿美元,其中工业项目到账4.21亿美元。

科技创新 近三年,累计完成研发投入近15亿元,招引高科技投资项目103个,申请专利近3000件。拥有南瑞电缆、威灵电机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36户,国家“千人计划”8人,省“双创计划”4人,“两站三中心”16家,本土大中型工业企业100%建有研发机构。

(池潇雨)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7.12亿元、下降13.06%,工业总产值1774.32亿元、下降0.4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3.33亿元、下降0.59%,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2.01亿美元。

招商引资 在欧洲、韩国、台湾、北京、上海、苏州、深圳举办各类专题推介会30余次。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3个,协议总投资290亿元,新兴际华、宝信软件、中信国安等央企国企投资项目5个。开工亿元以上项目48个,其中2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7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2亿元或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8.14亿美元的东风悦达起亚汽车第三工厂正式投产运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投资建设的盐城国际汽车试验场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产业建设 2014年,东风悦达起亚公司销量达64.6万台,位居国内同行业第7位。韩资工业园邻里中心对外开放,建成和在建标厂47万m2,累计签约项目110个,获批省级韩国产业转移集聚和服务示范区,在全省144家省级特色园区考核中位居第一。光电产业园集聚天合光能、立德照明、正崴集团等20多家企业,获批全国分布式光伏电站示范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初步形成有产业园区、有研发平台、有龙头企业、有关键零部件、有配套设施、有推广应用的“六个有”发展格局。国内第一辆碳纤维新能源汽车在奥新公司下线。全年推广新能源汽车1237辆。综合保税区新增委内加工和返区维修检测两项功能。国际软件园获批国家级软件特色产业基地。会展中心获批全国十佳品牌会展中心。

(徐红梅)

【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8.74亿元,下降21.55%;规模工业增加值327.44亿元,下降10.74%;财政收入95.09亿元,增长11.1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77亿元,增长7.97%。

产业建设 开发区获批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国家绿色新能源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智能电网特色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等多个“国字号”品牌。总投资超百亿元的永丰余绿色纸品工业园、尤妮佳高端日用护理品产业园为代表的日常生活用品产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集工业园、亚普汽车部件、海信冰箱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全面实现更新换代;上海(扬州)国际医学园区规划建设为平台的健康产业项目开始集聚;云计算中心为代表的软件信息产业占据前沿。

泰州中国医药城 陈富平/视觉江苏网

招商引资 2014年,通过市认定的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9个,新竣工投产工业、服务业项目14个。加快推进总投资50亿元的中航特种海底电缆等重大项目。

科技创新 2014年,开发区获批“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集群管理试点单位”,亚普汽车部件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建设全覆盖,中科半导体等4家单位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赵 军)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17.08亿元,增幅12.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23.51万元,增加2.38万元。完成新兴产业投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2.5%,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352.2亿元;引进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48个,其中增资项目24个;工商注册实际到位外资及港澳台资19965万美元;累计完成进出口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产业建设2014年,开发区工业投入262.1亿元,同比增长12.1%;工业技改投资62.7亿元,同比增长24.5%,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规模工业销售收入1635.9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利税173.7亿元,同比增长22.8%;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8家。开发区完成服务业投入(含建设投入)131.2亿元,同比增长47%;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32%,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获各级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1251万元。

招商引资2014年,引进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48个,其中增资24个;工商注册实际到位外资及港澳台资19965万美元;完成进出口41.12亿美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出口1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0.98%;进口24.51亿美元,同比下降4.72%;与美国汉克集团签订总投资2亿美金项目协议,一期注册资本5000万美元,引进韩国、美国专家团队,研发生产小型灭火器、防火建筑材料等;与艾斯特制冷与太阳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签订协议,总投资约30亿元,建设室内滑雪馆冰雪世界、水上乐园旅游及配套设施,打造华东地区冰雪与水世界娱乐新品牌。

科技创新2014年,镇江经开区R&D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占比为2.63%,规模工业产值高新产值占比超过55%,同比提高0.01和2.7个百分点。新认定高新企业22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产品63个,新增省级研发机构20家。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立项56个,获上级拨款超6000万元。完成专利申请2114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854件,专利授权11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98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9件;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省“双创计划”入选4人,团队1个,市第七批“331”人才计划入选42人;6人参加全国创新大赛获优秀奖。

(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0.26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56亿元,同比增长14.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2%,占全市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9亿元,同比增长19.5%;全年累计完成进出口总额20.14亿美元,同比增长14.13%。

产业发展2014年,全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3.00亿元,同比下降28.61%;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26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1亿元,同比增长32.3%。全区销售50亿元企业3家、超20亿元企业2家、超5亿元企业7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5家、销售超亿元企业7家、利税过千万元企业4家,新增私营企业731家。服务业新增雀巢、赛诺菲·巴斯德、甘李药业、扶渡药业4家医药销售企业通过GSP认证,全年实现医药销售90亿元,同比增长10.2%。泰州数据园区成为省级医药行业软件特色园区。大连华信网上药品第三方交易平台、万通特色产品电销中心等一批电子商务项目正有序建设,全年实现软件及服务外包收入7亿元,同比增长20%。新型服务业态不断拓展,传化公路港、浙江智慧谷、日健中外制药、车品E库、大道电子商务等一批项目顺利签约;北京儿童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等项目相继落户,康健医疗区建设正式启动。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高新区与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开展战略合作,10家企业实现挂牌。高新区获批“中国创业投资(医药)示范基地”。

招商引资2014年,中外制药、中崇生物、台湾半导体封装测试设备、中海油配套LNG气化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落户,泰州经济开发区SMT电子装备产业园启动建设,首批8家企业签约入驻。全年累计签约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27个,5亿元以上项目10个。全年新批外商投资及港澳台资企业10家,增资项目11个。全年按计划实施项目189个,30个泰州市双百工程项目全年完成投资74.8亿元,10个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全区62个重点工业项目中有59个按期实施,阿斯利康泰州供应基地投产,可胜年内先后3次增资共到账9945万美元,一期产能不断释放、二期厂房土建开工,托马斯电梯开始基础施工,凯恩特机械开始设备安装,中海油一体化项目进入全面快速建设阶段,东联化工、海阳化纤一条生产线建成,泰达纺织达产达效。

科技创新 2014年,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11.27亿元,同比增长32.3%,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3.5%;R&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1.01%,同比增长43%;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23万m2,引进新兴产业20项;科技服务业产值4亿元;新增省级以上高新企业14家,其中三部委认定的高新企业5家;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型企业24家、市级创新型企业6家;新增省高新技术产品34个;新增专利申请604件,同比增长37.3%,其中发明专利263件,同比增长50.3%;新建产学研联合体14个;新建市级以上研发机构7个,其中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新增市级以上绩效优良研发机构6家;组织申报各类科技计划178项,4项获国家级立项、13项省级立项、市级立项40多项,累计上争各类科技计划资金5800万元。

(李 芳)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4开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3.04亿元,增长12.63%;完成进出口总额83.64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7.6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8.43%和1.23%;实现工业总产值1064.08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2.64亿美元,新增内资注册资本157.04亿元。

(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414.85亿元,增长7.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5.89,增长18.67%、服务业增加值96.56亿元,下降26.9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2.87亿元,增长27.40%,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63亿元,下降10.56%。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59.27亿美元。高新区被国务院确定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成功创成“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产业建设 2014年,高新区加快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累计在建项目48个,完成投资86亿元;新批办外资项目25个,完成协议注册外资10.2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6.36亿美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7家,累计68家;新增各类创新平台18家。高新区科技企业加速器一期7月建成投用,建筑面积16.5万m2。三大产业园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4.2%。其中,智能装备产业园营业收入增长21.7%;节能环保产业园增长22.6%;电子信息产业园增长40.5%。

招商引资 全年完成协议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10.23亿美元,实际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6.36亿美元。世界500强德国西门子电机项目、大陆集团汽车内饰材料项目、武南物流园宝湾物流、丰树物流、嘉民物流等落户,总投资70亿元的斯太尔投资股份汽车柴油机项目开工建设,江苏恒立液压一期、爱科(常州)农业机械一期、恩格尔注塑机械(常州)等项目建成投产,瑞声科技控股、新誉集团、国茂减速机集团、光宝科技(常州)等企业增资扩股。

科技创新 全年引进签约“龙城英才计划”项目42个,引进中高层次人才670名,其中海外人才190名;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入占工业投入的60%;新增高新企业22家,累计116家,完成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以上比79.9%;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01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14个,申请专利4522件,获授权1795件,净增有效发明专利192件。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电子信息三大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入库企业全年实现营业收入增长24.2%。3月启动“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创建申报工作,10月国务院确定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八区一园”( 南京、苏州、无锡、常州、昆山、江阴、武进、镇江8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之一,12月获批“江苏省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发展科技金融,有创业投资公司37家,累计资金管理规模72.7亿元;有小额贷款公司2家、担保机构7家、上市公司8家,常州市武进区通利农村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批挂牌的小贷公司;常州紫寅电子电路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压缩融资成本,将融资成本控制在8.5%以下,全年节约融资成本2亿元。

(张向斌)

【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江苏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园区。全年全区实现公共财政收入29.89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及港澳台资3.13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22.82亿美元。

产业建设 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613.67亿元。推进机器人、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加快纺织丝绸、电梯零部件、电力设备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着力打造江苏东部“公铁水”无缝对接的商贸物流高地。东材新材料等重点、特大项目加快建设,上柴动力、远东新材料、骆氏减震件等一批10亿元项目投产运营。长三角电子商务总部基地成功落户,星湖001商业广场一期、正元粮食物流、润安棉花物流、电子商务产业园等一批物流业项目开工建设,中洋豪生、王府邦瑞大酒店建成运营。东部全球家具采购中心、联发纺织材料物流交易中心列为省服务业“十百千”重点项目。现代都市农业园、农产品加工园、万顷良田设施农业种植区加速推进。

招商引资 设立招商美国分局、亚洲分局、欧洲分局,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工作。完善工作机制,创新招商举措,推行竞岗揭榜招商。在美国、日本、韩国和台湾、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组织专题招商活动近30次。全年新批协议外资及港澳台资6.9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及港澳台资3.13亿美元。中国和意大利两国政府联合共建的“中意海安生态园”落户。总投资1.6亿美元的莫塔超硬材料项目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开展各类产学研对接活动近百次,举办大型产学研活动20余次,全区研发经费投入12.95亿元。全年获批各类专利6405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268件、专利授权131件。加快推进载体平台建设,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校企共建、研发机构“两个全覆盖”。上海交大机器人研究所(海安)研究院与区内装备产业迅速融合,携手百协精锻研究开发自动化锻压线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与苏州大学、苏州博实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海安先进机器人及系统研发生产基地投入运营。

(蔡晓群)

【靖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366.27亿元,同比下降7.13%;实现公共预算收入29.91亿元,同比下降3.11%。新港城常州大学怀德学院一期建成并顺利完成首届新生招录,联姻相关院校成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完成对苏农物流股权的整体收购,开工建设和尚港内港池(10个5000吨级码头泊位)。共建有50个万吨级泊位,总通过能力6800万吨。2014年底,靖江港完成货物吞吐量9150万吨。三江物流完成营业收入460亿元,增长23%;港务木材接卸量330万m3。

招商引资 全年新签约重大产业项目22个,总投资82.21亿元,主要包括泰电子与中科院理化所总投资3亿元的环保新材料絮凝剂项目;江苏光源电力与中科院理化所总投资2.4亿元的深冷系统处理及装备制造项目;卓然公司与中科院力学所总投资1亿元的激光智能装备项目等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以及上海嘉森总投资约8000万元光电薄膜成膜装置生产项目、江苏华盛总投资3000万元高强度紧固件生产项目等。全年达成投资意向29个,总投资100亿元,主要为中纺粮油总投资30亿元的粮油加工、物流产业园项目;航天科工集团航三院总投资6亿元的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上海电气集团总投资5亿元的重大装备产业转移项目等国企、央企产业延伸类项目。

科技创新 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22项,新认定三部委高新企业6家,省级高新企业5家,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民营科技企业11家;新认定9项高新技术产品;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0项;授权专利652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1.28件。开发区内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产学研联合体5家;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家;实施高质量的产学研合作项目18项;新时代造船、东华测试、荣联科技等三家企业申报科技成果转化。至年底,开发区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家,省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3家,企业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7个,高新技术企业26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37个。本年高新技术实现产值237.04亿元。

(邵剑江 朱 铭)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42亿元,同比下降12.6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0亿元,同比增长60.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2.15亿元,同比增长99.33%;进出口总额5.30亿美元,同比增长31.85%。

产业建设 开发区累计引进工业项目超过1100个,其中投产企业845家,规模以上企业470家。智能家电产业集聚格力电器、双鹿电器、东贝机电等企业,总投资达108.5亿元。食品饮料产业集聚洋河、娃哈哈、蒙牛、汇源、康师傅等企业和上上包装、方正包装等配套包装企业59家,2014年行业总产值257.4亿元,成为江苏省主要的食品产业基地。光电产业集聚吉创光电、爱昇科技、爱能森等18家高科技企业,总投资达132.4亿元。

招商引资 2014年,累计签约亿元以上项目40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8个。格力电器、东贝压缩机、海天调味品等行业龙头企业落户,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

科技创新 依托“一园、一院、一器、两中心(科技创业产业园、工业技术研究院、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白酒检测中心、光电研究中心)”,与南京工业大学、河海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全年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2名,省“双创计划”人才5名,省“333”高层次人才7人。区内有75家单位设立企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10家企业评为国家级高新企业。2014年高新产业产值129.08亿元,同比增长9.4%;专利申请量540件,专利授权量244件。

(谢 哲)

【海门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应税销售258亿元,同比增长近10%;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01.6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工业投入75.1亿元,同比增长15.3%;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5.47亿元,同比下降43.54%;完成进出口总额16.1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8%。全区规模企业143家,比上年增加10家;实现服务业税收8.2亿元,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4亿元,同比增长18.5%。

产业建设 省级装备制造产业园、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省级科研外包产业园、海宝工业园等一批产业园迅速壮大,建筑新材料产业园、复华高新园、复旦科技园、江海港物流园等一批产业园正在加快建设。装备制造产业园评为全省先进园区。招商局江苏重工作为省淘汰落后产能示范性项目,开发国内一次定位钻井范围最大、钻井深度最深的自升式钻井平台,确定为省重大新兴产业项目;冠东模塑科技、东辰塑胶、路特利举升机等传统汽配企业,引进高端设备,培养高精人才,开发新兴产品,企业规模迅速扩大、效益不断提升。亚洲新能源加强与西门子电子合作,成为西门子在华合作基地,2014年完成应税销售6.7亿元,入库税金2400万元,增速均超过30%;华尔康医疗全力拓展资本市场,成为海门市第一家在“新三板”上市的企业。

招商引资 全年签约项目21个,总投资140亿元,引进中国能源、中冶集团、中节能等央企投资项目,其中,总投资15亿元的中国能源海门总部基地和电力装备产业园项目已开工建设。组织和参与各类大、中型投资说明会及各类招商活动10多次。参加上海电商创新高峰论坛、台商转型升级峰会、上海国际海上风电展及南通接轨上海自贸区贸易金融合作恳谈会等。组织江海港物流区投资推介会、侨资侨智对接交流会、海外知名侨商海门行投资推介会以及海门服务外包恳谈会,共接待客商120多批500多人次。

科技创新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16.6亿元,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58.1%。全年新申报10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率100%;新创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家。通光光缆首获全省唯一的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京海黄鸡抗逆系快速扩繁及产业化项目获农业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年签约产学研项目28个,实施12个,其中,招商局江苏重工与江苏科技大学合作研发的项目入围2014年省级企业创新与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全年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人,获批省“创新团队”1家,省“双创计划”3人,省“博士计划”2人,省“高技能人才”1名、“东洲英才”9名。省商务厅和省知识产权局认定开发区为省知识产权试点园区。

(顾荣荣)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地方公共预算收入13.36亿元,同比下降51.56%;完成实际到账外资2.55亿美元,同比下降0.92%。全年新增千万美元以上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90个,增幅16.88%;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12个,增幅9.09%;1亿美元以上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5个,增幅25%;亿元以上内资项目92个,增幅8.24%。新增规模企业12家,亿元企业7家,5亿元企业1家,10亿元企业2家,省级高新企业7家。百正电子“新三板”正式挂牌,与恒发与宏皓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强泰环保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大昌电子、田园纺织科技、顺远纺织科技进入上市轨道。

产业建设 全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574.28亿元,下降33.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8.73亿元,下降52.78%;工业用电量完成11.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7%。

招商引资 全年新增项目信息280多条,注册内外资项目40个,其中外资及港澳台资项目6个、一产项目5个、二产项目23个、三产项目12个。

科技创新 年内新增省级高新企业7家,新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家,新增省级研究生工作站2家,新增省知识产权贯标企业4家,新增省著名商标2个。获批省“双创计划”1人、省“博士计划”2人、省科技副总3人。全区高新规模企业占比15%;高新企业工业总产值119.4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364.59亿元,进出口额6.18亿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4家,创服中心企业154家,累计获国家、省、市科技创新平台45家,驰名商标16个,著名商标37个,授权专利1212个,科技项目立项数100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0.6件。

(石 敏)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开发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18亿元,增长3.0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46亿元,增长4.08%;服务业增加值55亿元,增长6%;新增内资注册资金13.88亿元;到账外资及港澳台资0.91亿美元。中铁二十局、方林科技等5家企业开工、投产,面积达6.3万m2,苏盐合作园区一期6万m2厂房建成。制定《加快“退二优二”工作实施意见》和鼓励发展税源经济政策,清退30家低产出企业,5家企业完成资产转让,掌握有意向出让资产企业6家,涉及工业用地16.4公顷。完成23家企业14.8万m2厂房项目对接。

招商引资 引进天纳克减振等240个项目,完成增资扩产35个企业项目。

科技创新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对42家科技型企业的91个项目给予92万元奖励;获批科技项目33个、高新技术企业7家、专利820项,其中发明专利300项,获批省、市、区级领军人才4人次,省、市级研发机构12家。

(苏州浒墅关经济技术开发区)

【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6.82亿元,财政收入36.66亿元;实现业务总收入1542.26亿元,工业总产值904.07亿元;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27.16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9.53亿美元。先后获得“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中国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全国绿色生态示范区”等多项荣誉。

产业建设 依托新能源、新材料、光电子、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突破核心技术,扩大市场份额;依托红牛饮料打造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园;依托阿尔特汽车、九迪动力打造高端动力机械产业园;依托森莱浦、羿飞科技、清投视讯,发挥激光光源和投影整机的技术优势,打造激光投影显示产业园;依托理查·罗伯茨等国际领军人才,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园。加快建设公共保税交割库、数字化现货交易中心,打造千亿级电解铜及有色金属交易平台。2014年,昱辉阳光、国电光伏等企业顶住双反压力,维持较好的运行质态;国信协联、灵谷化工、雅克科技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中广润、乐祺纺织、坤风纺织等企业实现两位数的增长;银环集团、宇星工贸与央企国企战略结盟,打造裂变式发展的新样板;红牛饮料、奥瑞金包装、国电精辉、奥宝印刷等新办企业贡献30多亿元的应税销售。

招商引资 2014年,园区引进代表产业先进水平的项目8个,总投资超80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2个。举办“紫砂杯”全球汽车造型设计大赛,阿尔特汽车创意研发产业园、九迪动力等优质项目落户;承办第二届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年会、移动互联网行业论坛、第三届中国现代服务业学术及产业创新发展国际研讨会,建设金立游戏大厅宜兴运营基地,威易同享、坚果科技等11家团队进驻园区。

科技创新 园区坚持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引领“双轮驱动”战略。高新技术产值占比46%,拥有专利数3000多个,科技研发经费支出地区生产总值占比3.5%,大专以上学历就业人口占比38%。拥有华东光电子创新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各类创新创业载体60多万m2,新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人才5名,高层次人才35人、海外留学人才20人,200多名行业领军人物、海归精英和50多个技术创新型团队。实施“530”项目30多只;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25个;培育年销售超5000万元科创企业5家、超1000万元科创企业10家。2014年新认定省级以上高新企业4家,授权专利172件。成立海创千人宜兴功能材料研究院。

(张 皎)

【沭阳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业务总收入899.99亿元,同比增长29.99%;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5.85亿元,同比增长21.94%;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4.96亿元,同比上升4.89%;完成进出口总额8.57亿美元,同比增长29.53%;实际到账外资0.64亿美元,同比下降50.75%。获“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开发区”称号。

产业建设 至年底,开发区落户各类项目754个,用工14.2万人,形成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软件等产业集群,建成丝袜、画材、包覆纱、竹纤维、针织毛衣、针织浴袍、光伏玻璃、食品马口铁、单缸机活塞、手机扬声器、电动车蓄电池、提花遮光窗帘布等16个全国单体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73.6亿元,同比增长42%。相继获批 “中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中国包覆纱产业生产基地” 和“国家墙布及窗帘产品开发基地”。包覆纱产业拥有生产机械4300台套,占全国生产机械保有量的21%。。装备制造产业涉及车辆装备、机电泵阀、智能制造、环保设备等72家企业,其中国家高新企业18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8家,省技术创新试点企业2家,行业骨干企业22家,集聚各类创新创业人才1000多人。2014年实现销售收入183.6亿元,同比增长29.1%。电子信息产业有企业3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9家,电子信息产业实现销售收入72.4亿元,同比增长61.6%,其中电声器件、高端线路板、电子磁性材料、电子线材等产品加工制造占据园区电子信息产业销售额90%以上,瑞声科技公司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江苏省电声元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药产业有企业11家,其中投资超亿元企业5家,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以上。其中,玺鑫维生素的生产规模和科技含量居行业领先水平,年产维生素E 100吨、植物胆醇120吨、脂肪酸甲酯1200吨。软件和电子商务产业有沭阳软件园集聚华军软件园、北京CSDN软件社区、阿里巴巴苏北运营中心(诚信通)等218家软件和服务外包及电子商务企业入驻,从业人员2200多人。

招商引资 2014年,亿元以上工业项目48个,协议投资211.9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上大项目19个。5亿元以上项目中新兴产业项目,行业龙头项目15个,占78%。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曹海平领衔创办的半固态金属成型技术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有轨电车项目、装饰面材生产企业宇涛新材料等优质项目落户。

科技创新 2014年,开发区获批省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研究工作站3个、市级研发机构20个;获批国家高新企业10家、省级高新企业6家;省高新产品36个;获批博士生计划8人;省“双创计划”4人;“双创”团队1个;通过科技成果鉴定40项,获批科技扶持项目23项,其中重大科技成果转化1个。区内拥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3个、市级研发中心 92个,国家高新企业37家、市级高新企业56家,拥有博士后工作站5个、研究生基地15个,国家重点新产品3 个、省高新产品 121个。

(李善仲)

【南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6.73亿元,同比增长17.12%,其中工业增加值366.61亿元,同比增长11.4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4.87亿元,同比下降0.1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产值552.36亿元,同比增长12.92%。

产业建设 以甬金金属为重点的不锈钢新材料基地建设初见雏形,甬金一期全年完成应税销售超过40亿元。以鸿图、鸿泰、鸿劲、雄邦等铝压铸企业为重点的中国压铸产业试点基地正全面推进,在鸿图一期、鸿泰一期投产的基础上,鸿图二期、鸿泰二期开工建设,压铸板块后劲持续增强。国际棉花交易服务中心开建,80多家商户入驻。全年推进新江海动力电子、华电热电等在建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规模138亿元。

招商引资 全年新增工商登记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2.4亿美元,注册外资及港澳台资实际到账1.94亿美元,签约重大项目12个,总投资71亿元。

科技创新 全年签约注册创新创业项目45个,其中,国家“千人计划”项目5个。推进产业研究院建设,建筑研究院联合同济大学、东南大学等高校建立施工技术、新型建材、智能建筑、建筑设计、建筑装备等五大研究中心。创办船舶海工国际技术开发合作项目,与海兰信、南通产控、力合清源合作,发起成立规模近2.5亿元的海外并购基金。

(罗 炜)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济发展 2014年,开发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12.56亿元,增长13.92%;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47亿元,增长10.63%;完成进出口总额35.45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3.39亿美元。 10月,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产业建设 全年新增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超亿元工业企业累计46家,纳税500万元以上制造业企业累计47家。完成进出口总额14.8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10.9亿美元。楼氏电子、成奕精机、福沃克、尧鹏电器科技等16个项目主体竣工,3E产业园、硕贝德、秉创科技等20个项目投产,兴禾源复合材料、星协精密等20个项目开工,力源液压、群胜科技等9个工业项目和恒达星湖花海等9个服务业项目加快建设,泰连连接器、天合汽车、威士顿制冷设备、和鑫电气等21个工业项目和信德房产项目加快报批报建。全年引进外资项目7个,总投资2亿美元,内资项目33个,总投资16亿元,40个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新增产值72亿元,税收4.6亿元。西交大漕湖科技园运行良好,新引进微创梦想智能科技、诺斯拓自动化等18家科技型企业,累计引进孵化项目74个,注册资本2.84亿元,总投资4.74亿元。

科技创新 开发区管委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设6家分站,累计设立17家分站。江源精密重大装备及关键部件项目,实现省级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零的突破。吴通通讯射频同轴连接器国际标准新提案正式立项。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新增省“双创计划”人才1人、“姑苏双创人才”2人、“阳澄湖创新领军人才”8人。完成专利申请892件、授权550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66件、授权57件。

(相城经济技术开发区)

【镇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经济发展2014年,高新区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5亿元,工业投资、产业类固定资产投资、文化产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8项指标增幅全市第一。

产业建设 19个市级重点项目序时推进,9个在建项目完成全年任务,4个在手项目开工;50个区重点项目年内竣工14个;2个央企项目中能建电力装备制造、中船动力系统集成产业化立项。总投资6.28亿元钧浩软硬集合线路板等项目加速推进。总投资6亿元的美佳高速电梯项目、5.34亿元高创园二期、金山物流园二期等6项目开工建设。镇江船厂三期、润州高创园一期和惠龙港电子商务平台等3项目竣工投产。四洋柴油机、美国国民油井华高闭门器等6项目落户。伯克利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3企业入驻镇江润州船舶配套科技创业园。镇江火车南站的城际站场商圈、北部滨水区的金山商圈、城区中轴线的中山西路商业带加快培育,颐高广场、星光时代广场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国首个标准化大型物流电商平台——惠龙易通正式上线。城际站场商圈实现应税营业收入96.93亿元。1月3日,江苏省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美国潮水公司批量建造VARD PSV08全电力推进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首条船顺利下水,这是世界上第一艘全电力推进海供船。6月26日,由镇江船厂为江苏海事局建造的目前长江流域最大的海事应急指挥船——“海巡0603”完工交付,该船被交通部海事局誉为“全国海事系统造船史上的标志性工程”。

招商引资 镇江中船海洋装备电气产业园项目签订意向合作协议,中船动力系统集成产业化项目全面推进,台江软件园、中能建项目快速推进。惠龙易通打造全国首个标准化大型物流电商平台,年内发展电商会员5000个,实现交易额8000万元以上。高新区组团参加新加坡2014国际水博会。与江苏省友好省州德国巴符州建立合作机制。美国普洛保利斯集团(总部位于美国肯塔基州霍普金斯维尔市)在高新区建立的中国研发中心,2014年获批高新技术产品2件,拥有国际专利3件。

科技创新 2014年,国家火炬计划镇江特种船舶及海工装备特色产业基地通过科技部火炬中心专家复核验收。江苏睿泰科技公司建设的数字出版基地获批为全国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训基地。首次实施“科技镇长团”,6名“科技镇长”到岗工作,邀请国家“千人计划”等114人次来区考察,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建立引才联络点8个,达成产学研合作意向20项。引进国家“千人计划”4人,省“双创计划”2人,镇江市“331”人才11人,新设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

(吴詹俊)

9月15日,由镇江船厂(集团)有限公司为美国潮水公司批量建造的VARD PSV08电力推进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CAMPOS TIDE”顺利交付,这是我国第一艘直流电站电力推进特种工作船。 宋建设/视觉江苏网

2014年江苏省级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

(续表)

(续表)

猜你喜欢

开发区科技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挤压还是带动:开发区FDI外溢对无开发区城市经济的影响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