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 统 产 业

2015-11-15

江苏年鉴 2015年00期
关键词:增幅全省工业

传 统 产 业

纺 织

【纺织行业概况】 2014年,全省纺织行业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适应国内宏观经济发展新常态,克服国内棉价走势不确定性增强、市场需求增长放缓、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不利影响,基本保持行业平稳发展,但增幅有所回落。全省纺织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8272家(含纺织机械),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5.7亿元,同比增长4.5%,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3和2.3个百分点,占全国总量的20.5%,规模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实现利润总额748.1亿元,同比增长11.9%,低于全省工业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纺织行业5.8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1248.2亿元,同比增长11.3%,低于全省工业1.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纺织行业4.2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1926.3亿元,居全国第二,同比增长0.7%,分别低于全省工业和全国纺织行业1.1和1.5个百分点。全年全省纺织行业坚持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全年共完成投资1771.2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总额的8.7%,同比增长11.2%,高于全省工业1个百分点。

【纺织行业主要产品产量】 全省纺织行业产业规模大,产业链条较完整。2014年,江苏绝大部分产品产量在全国居前列。其中,色织布产量107864万m,同比增长0.79%;毛线产量114792吨,同比下降1.55%;呢绒产量25854吨,同比下降2.65%;亚麻布产量21266万m,同比增长24.37%;化纤产量1335.8万吨,同比下降0.3%;印染布产量636017万m,同比增长5.17%;帘子布产量217881吨,同比下降3.11%;绢纺丝产量2464吨,同比增长1.96%;蚕丝被产量450万条,同比下降10.05%,服装产量462853万件,同比增长2.22%;纱产量568.3万吨,同比增长5.1%;丝和蚕丝及交织物产量10459万m,同比增长2.09%。

【纺织行业产业集聚】 全省纺织行业拥有江阴市、常熟市、苏州市吴江区3个千亿基地,常熟服装城、吴江中国东方丝绸市场2个千亿市场和恒力集团1个千亿企业。纺织行业跨江发展步伐加快,盐城纺织染整产业园、沭阳开发区包覆纱产业园和常安纺织工业园等一批承接转移的产业集群健康发展,沭阳开发区包覆纱产业园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包覆纱基地。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取得进展,全年纺织行业共淘汰化纤1.2万吨、印染3.5亿m和2.2万吨、纺织71.1亿m和9.3万吨。品牌建设取得成效。2014年,盛虹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阳光集团获“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红豆集团、东渡纺织集团两个典型经验被工业和信息化部确定为全国工业企业质量标杆,有19家企业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跟踪培育品牌家纺自主品牌企业名单。在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联合央视发布2014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中,波司登品牌的品牌强度达918.00,品牌价值达197.49亿元,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榜首。

【纺织行业创新能力】 全省纺织行业拥有2个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99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占全省总数10.5%、10.8%和6.5%。2014年,凯宫机械、江南大学参与的高效能棉纺精梳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应用和南京宝色股份参与的百万吨级精对苯二甲酸(PTA)装置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分别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5项成果获中纺联科学技术进步奖,5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计划,24项产品入选省重点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目录。互联网经济不断扩大,一些传统服装企业和市场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电子商务。2014年,红豆集团中国纺织材料交易中心获全国电子商务集成创新奖,叠石桥家纺城开展电子商务的商家突破5500多家,网上销售额突破120亿元,占市场销售总额的20%左右。

(俞兵华 王文卿 岳学峰)

冶 金

【冶金行业概况】截至2014年底,江苏冶金行业有规模以上企业3280家,资产9724.9亿元。全年产钢1.02亿吨,比上年增长7.62%,占全国总量的12.39%;产钢材1.32亿吨,增长3.31%,占全国总量的11.7%;产生铁7100万吨,增长6.35%,占全国总量的8.62%;生产十种有色金属48.47万吨,下降15.56%,占全国总量的1.11%;产铜材278.5万吨,增长7.94%;产铝材315.74万吨,增长13.29%。全省冶金行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现价产值16394.3亿元,同比增长2.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6350.1亿元,增长2.2%;实现利税总额1110.4亿元,增长13.6%;实现利润总额635.9亿元,增长12.7%。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0783.2亿元、利润总额390.3亿元,分别增长1.2%和14.5%;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797.8亿元、利润总额144.8亿元,分别增长3.7%和12%。冶金行业销售收入列全省八大行业的第五位,利税和利润总额均列第七位。生铁、钢和钢材产量均排在河北之后列全国第二位,铜材、铝材产量均居全国第三位。

织 尤力生/省摄影家协会

【冶金行业过剩产能化解】 2014年,全省冶金行业完成投资2040.3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比上年下降1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投资下降9%。全年淘汰377万吨钢铁产能,其中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淘汰3座35吨转炉,涉及粗钢产能180万吨;江苏沙钢集团锡兴特钢有限公司淘汰1座70吨电炉,涉及粗钢产能77万吨;常州华夏钢铁有限公司淘汰2台180立方高炉,1座40吨转炉,涉及炼铁产能50万吨、炼钢产能70万吨。

【冶金行业“两化”融合】 2014年,南京

【冶金行业技术创新】 2014年,全省冶金行业有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75家,比上年新增12家,其中包括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常铝铝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江苏春兴合金(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4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1076.6亿元,增长14.3%,增幅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中天钢铁推进产品结构调整,累计开发新产品200多个,优特钢占比达70%;沙钢1420冷轧项目投产,工艺装备技术达国际最先进水平;世界上最厚的450mm板坯连铸机在兴澄特钢投产,实现多种钢板产品进口替代;南钢成为国内第一家供应LNG用热轧低温带肋钢筋的企业;兴澄特钢获第14届全国质量奖,成为国内唯一入围的钢铁企业。钢铁集团投资2亿元的超级ERP信息系统包括原料采购、生产制造、技术设计、储运、财务、项目、设备、能源管控等182个子系统,信息化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沙钢集团为钢材生产厂商、经贸代理商及钢材采购方打造的第三方信息平台“玖隆在线”,实现从传统贸易模式到新型电子交易模式的转变。兴澄特钢先后实施一系列节能项目,实现电炉炼钢电耗全国最低,吨钢耗新水仅为2.8吨,水的循环利用率98%,废气除尘率、废水处理率、污染物综合排放合格率、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均为100%,各项节能减排水平居全国前列。

(林乐福 贾 楠)

轻 工 业

综述

【轻工业规模】 2014年,全省轻工行业积极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有效投入,发展增量经济,大力拓展市场,行业发展基本面保持稳定。截至2014年底,全省轻工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0780家,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数23%;完成工业总产值21967.4亿元,同比增长10.7%,增速高于全省工业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轻工业2.5个百分点;完成出口交货值2844.2亿元,同比增长4.9%,增速高于全省工业3.1个百分点,低于全国轻工业2.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2744.6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低于全省工业3.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525.9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低于全省工业4.7个百分点,高于全国轻工业2.8个百分点。以产值计,2014年全省轻工行业总量规模居广东、山东之后列全国第三,在全省八大主要工业行业中居机械行业之后列第二。

【轻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2014年,全省轻工行业主要产品中,机制纸及纸板产量1336.8万吨,同比增长9.1%;原盐产量715.4万吨,同比增长3.4%;液体乳产量128.3万吨,同比增长3.9%;家用洗衣机产量1584.4万台,同比增长17%;家用电冰箱产量1284.7万台,同比增长9.7%;皮鞋(靴)产量13892.9万双,同比增长7.6%;白酒产量89.9万千升,同比下降4.1%;家用吸尘器产量4403.2万台,同比下降2.8%;电动自行车产量459.8万辆,同比下降2%。

【轻工业结构调整】 2014年,全省轻工行业投资较快增长,共完成投资2798.5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高于全部工业投资4.9个百分点。推动企业对照国家铅蓄电池、乳制品、制革等行业准入条件进行自查和达标改造,推进食品行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培育一批结构优、附加值高、效益好的新增长点,开发节能高效家电、健康环保生活用品、功能性食品等热点产品。实施大中型企业智慧化工程,围绕智能制造、电商拓市、公共信息服务、制造业服务化等方向排出一批项目。全年共淘汰产能合计造纸12万吨、铅蓄电池749万千伏安时。

【轻工业创新能力】 截至2014年底,全省轻工行业共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10家,占全省比重12%;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3家,占全省比重10.7%。全省轻工业有107项列入2014年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占比7.8%;有29项列入省重点推广应用的新技术新产品目录,占比2.8%;轻工业化学电源研究所获评“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

食品

【食品行业规模】 2014年,全省食品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2078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656.8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完成4232.9亿元,同比增长10.4%;食品制造业完成837.9亿元,同比增长15.3%;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完成992.64亿元,同比增长7.7%;烟草制品业完成517.89亿元,同比增长7.9%;采盐业完成75.3亿元,同比增长19.3%。全省食品行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58%,占全省轻工行业总产值的30%,是全省轻工行业的第一大产业,2014年以主营业务收入计列山东、河南、湖北之后居全国第四位。

长沙地区1951—2013年的年平均雷暴日为47.7 d,最多的 74.7 d 出现在 1967 年,最少的 29.5 d出现在1989年。从图1可以看出,该地区的雷暴日年际变化比较大,尤其是在1967、1973年以及1989年左右波动情况比较明显。

【食品行业产销】 2014年,全省食品工业实现销售产值6626.00亿元,同比增长9.78%。粮、油、肉、乳、蛋、糖、茶等日常生活主要食品供需平衡,产销同步上升,全年食品产销率达99.54%。全省主要食品如小麦粉、大米、精制植物食用油、速冻米面、乳制品、酱油、发酵酒精、白酒、啤酒、黄酒、原盐、卷烟等产量居全国前十位。2014年,全省营养食品、快捷食品、保健食品需求上升,如鱼糜制品、速冻食品、乳制品、保健食品、果蔬饮料、茶饮料分别增长23.53%、19.43%、17.62%、139.13%、23.91%、36.12%;传统加工食品需求呈现下降趋势,如方便面、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含乳饮料、白酒、啤酒分别下降25.18%、31.59%、9.85%、1.49%、5.21%、0.27%。

扬州包子香飘四海 吴国华/省摄影家协会

【食品企业效益】2014年,全省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550.11亿元,同比增长10.21%;实现利税总额1180.06亿元,同比增长5.66%,其中实现利润总额557.33亿元,同比增长2.29%。全省食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幅高于全省规模工业2.2个百分点;利税总额、利润总额增幅分别低于全省规模工业7.47、10.5个百分点。江苏食品行业税收列全国第二位,利润总额列全国第三位。

【食品行业结构调整】 全省食品工业依据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重点,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行业结构优化。食品制造业产出增幅超过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幅。食品制造业产出增幅15.33%,比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幅高出4.88个百分点;禽肉类食品增幅24.19%,比猪肉类食品增幅高出17.05个百分点。部分产品出口增加。从进出口的结构看,进口的主要是初级农产品和食品原料,出口的多数是技术和劳动力密集型产品,附加值比较高,其中植物油、肉制品及副产品加工、蜜饯制作、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制造增幅分别达135.96%、33.91%、19.56%、16.01%。新产品产值大幅增加。全省食品工业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提高研发能力,加强新产品开发,2014年全行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82.34亿元,同比增长61.12%,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以及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同比增幅分别为37.03%、135.11%、52.61%。在细分行业中,肉制品及附产品加工增幅为36.35%,水产品加工增幅为43.42%,蔬菜加工增幅为84.84%,烘焙食品制造增幅为181.06%,食品添加剂制造增幅为181.05%,果蔬汁及果蔬汁饮料制造增幅为279.94%。2014年全省食品行业新增6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全省食品行业累计拥有1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0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食品品牌建设】 截至2014年,全省有43家企业通过食品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建设评价并获诚信管理体系证书。加强企业食品安全师培训和认证,截至2014年,全省累计培训697人,已获国家食品安全师职业资格认证686人,初步建立起全省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人才队伍。截至2014年底,江苏食品工业拥有中国名牌产品26个,中国驰名商标48个,长三角名优食品113个,江苏省名牌279个,江苏省著名商标513个,品牌建设全国领先。

造 纸

【造纸工业概况】 2014年,全省造纸和纸制品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584家,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49.9亿元,同比增长12.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07.9亿元,同比增长11.7%;实现利税123.5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利润76.9亿元,同比增长14.5%。

(俞兵华 王文卿 岳学峰)

烟草

【卷烟生产经营】 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下辖南京卷烟厂、徐州卷烟厂、淮阴卷烟厂3家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卷烟生产企业和南通烟滤嘴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鑫源烟草薄片有限公司2个全资子公司。截至2014年底,公司有总资产499.03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113.69亿元、流动资产395.96亿元,资产负债率7.71%,有从业人员5715人。2014年,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自产卷烟207.791万箱(含出口),同比增长1.73%,与山东、江西、广西、吉林、黑龙江等5省卷烟工业企业累计合作生产卷烟37.1万箱,增长82.76%。全年销售卷烟244.89万箱,同比增长9.89%;实现税利457.53亿元,增长8.02%,其中实现利润90.6亿元,增长1.41%。在产卷烟包括“苏烟”“南京”“红杉树”“一品梅”“华西村”“大丰收”等 6个品牌、44个规格,其中“苏烟”和“南京”是国家烟草专卖局全国性卷烟重点骨干品牌。全年纳税405.83亿元,增长14.76%,居全省纳税榜首。

【卷烟科技创新】 2014年,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郑州烟草研究院、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共建3个科研平台,完成行业创优指标。围绕降焦减害、增香保润两大专项主线,在烟叶原料、配方技术、特色工艺、烟草化学、烟用材料、行业标准项目等方面加大科研项目研究力度,开展11项行业重大专项和面上项目,承担和参与13项行业标准项目,实施43项公司科研项目,涌现出一批科研成果。公司全年获授权发明专利23 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94项,授权外观专利1 项,公司有效专利累计达354项。截至2014年底,公司卷烟焦油加权平均值10.57mg/支,同比降低0.4mg/支。推动产品创新,加快新品研发工作,完成“南京(软九五)”新品研发上市和“苏烟(一品梅)”升级改造。重点围绕“细支烟,粗支烟效应”, 深化品类建设,持续完善配方维护和评审方法,强化专项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构建细支烟质量保障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技术标准维护和控制力度,提高质量稳定性,重点加强卷烟产品7项危害性指标和3种烟用材料质量安全指标的监控。7项指标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质量合格率和产品质量安全指标合格率达“双百”。

【卷烟原辅材料保障】 2014年,新增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基地单元9个,累计有国家烟草专卖局烟叶基地单元32个,其中特色优质烟叶基地单元13个。全年各类烟叶采购计划为11.9万吨(237.6万担),其中国内烟叶10.9万吨(217.5万担),进口片烟成品1万吨(20.1万担)。截至年底,有库存烟叶18.3万吨(365.6万担)。做好烟用材料和烟机零配件招标采购工作,通过招标,烟标、烟膜、接装纸、内衬纸、烟箱和香精香料等9类烟用材料采购总金额下降约3.1%,卷接机、包装机、电器、辅机、刀类、带类、胶辊、有机板等八大类15000余种烟机零配件采购单价平均下降约1.2%,全年节约烟用物资采购费用约6500万元。

(宣晓泉 徐 璐)

盐田晨曦 朱秋云/省摄影家协会

【烟草专卖监管】 2014年,全省烟草商业系统销售卷烟285.16万箱,同比增长1.26%;实现税利205.75亿元,同比增长10.78 %;单箱销售结构29241元,同比增长5.48%;三项费用率2.28%,同比下降0.86个百分点,货币资金利息收入16.12亿元,增长40%(不含其他资金投资收益);上交财政总额163亿元,同比增长10.88%。全年全省查获各类卷烟案件18769起,查获各类卷烟39630件,罚没款5561.81万元,破获符合国标的网络案件83起。江苏省烟草专卖局连续第七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颁发的全国卷烟销售先进单位称号,连续第八年获国家烟草专卖局、公安部颁发的卷烟打假特殊贡献奖。

(李一匡 张 华)

盐业

【盐业概况】 2014年,全省共有19家制盐企业,其中2家海盐生产企业,15家矿盐生产企业,2家矿卤滩晒生产企业;制盐能力1080.41万吨,实际产盐1539.51万吨,其中工业用盐1399.57万吨、食用盐139.94万吨;销售量1456.47万吨。省盐业集团公司经营总体稳定,实现营业收入54.61亿元,比上年下降32.46%;实现利润1.09亿元,比上年增长7.69%;资产总额97.63亿元,比上年下降14.46%;盐化产品产量626.83万吨,比上年增长7.97%;流通企业销售食盐68.46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

【盐业市场监管】 进一步提高日常巡查频次,组织开展重大节日和活动期间的专项执法行动,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对渔盐、畜牧用盐的专项整治活动,保证食盐市场秩序的稳定。加大涉盐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全省查处假冒伪劣小包装食盐案件502起,其中移送刑事案件数为144起,同比上升65.8%;立案118起,同比上升57.1%;涉案人数187人,同比上升69.2%;判刑74人。

(王 菁)

建 材

【建材行业概况】 2014年,全省建材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完成现价产值5543.7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与上年持平;主营业务收入5408.2亿元,增长8.7%,增幅较上年下降7.1个百分点;实现利税587.6亿元,增长8.6%,增幅下降10个百分点;出口交货值207.9亿元,增长17.9%,增幅较上年上升11.7个百分点;完成投资额856.9亿元,增长7.5%,增幅较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占全国建材行业投资额的5.9%。其中,水泥制造业40.4亿元,下降28.6%;水泥制品制造业170.3亿元,增长22.2%;平板玻璃制造业7.48亿元,下降39.92%;其他建筑材料制造业99.80亿元,增长27.57%。江苏建材行业经济总量占全省工业经济总量的3.8%,在全国建材行业中列山东、广东、河南之后,继续居全国第四位。

【建材行业产业规模】2014年,江苏省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水泥19402.6万吨,累计增长3.7%,居全国第一位,其中硅酸盐水泥熟料5493.9万吨,同比增长2.7%,居全国第13位;商品混凝土17465.7万m3,增长3.4%,居全国第一位;预应力混凝土桩5286.7万m,下降16.9%,居全国第二位;平板玻璃5834.0万重量箱,下降3.76%,居全国第五位;钢化玻璃5347.4万m2,下降1.52%,居全国第二位;夹层玻璃128.9万m2,增长91.5%,居全国第13位;中空玻璃1177.6万m2,增长38.6%,居全国第三位;玻璃纤维纱27.6万吨,增长23.2%,居全国第六位;水泥专用设备28.6万吨,增长33.4%,居全国第一位;混凝土机械6812台,增长6.4%,居全国第六位。

【建材行业结构调整】 2014年,全省建材行业淘汰和关闭落后产能水泥153万吨、平板玻璃220万重量箱。大型企业继续开展兼并重组。全行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力度,不断提高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水平。中复连众复合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评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其自主研发的LZ75-6.0风机叶片是目前国内长度最长的叶片。

(李继峰)

猜你喜欢

增幅全省工业
上半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2022年1月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一览表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工业人
2016年汽车产销双双超过2800万辆增幅比上年较快提升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仪器仪表业今年产销增幅或达15%
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达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