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事务管理

2015-11-15

江苏年鉴 2015年00期
关键词:江苏测绘全省

综合事务管理

统 计

【统计改革创新】 2014年,省统计局规范统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核算方法,推进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全面推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完善季度地区能源消费总量核算方法,制定实施《江苏省应对气候变化部门统计报表制度》。开展家庭服务业、其他金融业和电子交易平台等新兴服务业统计试点,探索现代服务业统计制度方法。推进网上零售统计,开展新兴消费业态统计试点,建立分地区月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数据测算与使用制度。完善城镇化指标体系和数据评估制度,准确反映全省人口及城镇化进程,加强就业月度调查,启用手持电子设备进行现场数据采集。在国家统计局23个专业考评中,江苏18个专业被评为优秀,获全国统计部门总冠军。

【江苏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完成】 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是江苏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阶段进行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首次使用PDA采集普查数据,对所有普查单位定位拍照,并新增企业组织结构调查等内容。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和8万多名普查人员完成江苏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登记、数据汇总等工作,查清500多万个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户的规模、布局等情况。

【服务型统计建设】 首次编印《江苏发展报告》,推出升级版《江苏经济运行报告》,出版发行《江苏统计读本》。省统计局、省社科院联合成立“江苏经济运行研究中心”,举办“新常态下江苏经济发展思路与对策”研讨会。编制企业景气指数、消费者信心指数,建设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为党政领导和有关方面判断经济形势提供咨询参考。开展“八项工程”“两个率先”、民生幸福“六大体系”、农业现代化等一批统计监测,促进省委、省政府开展中心工作。运用江苏统计微博、经普微信、“数据江苏”客户端等新媒介,发布统计数据,传播统计知识,开展第五届“中国统计开放日”系列活动,扩大统计影响力。本着科学规范和精简效能原则,取消统计制度1项,合并精简统计制度6项,减少报表119张,减少指标1776个,减轻基层和调查对象负担。

【统计基层基础建设】 加强县、乡镇、园区、联网直报单位和部门五个层面规范化建设,对通过省级规范化合格和示范认定的1365家乡镇(街道、园区)统计机构,发放奖补资金5054万元,改善基层统计工作条件。建立基层新上岗统计人员培训制度,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工作,全年报考从业资格23821人,全省累计持证20万人,在全国名列前茅。全省有100个县级统计局达国家规范化建设标准,占总数的98%;1280家乡镇(街道、园区)统计规范化创建单位通过省级确认,占总数的95%;县级统计局对联网直报单位规范化考核进程达70%,县级以上部门统计规范化考核验收达标率70%。

【部门统计】 省统计局、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商务厅联合开展《江苏省建筑业百强企业评选》活动,与省农委联合开展设施农业调查,与省委宣传部联合出版《江苏文化产业蓝皮书》等,推动统计成果部门共享。2014年批准商务服务业统计、民营工业大企业(集团)统计等统计调查项目19个。省委组织部发布人才统计公报,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实施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物流业运行监测制度,省旅游局实施旅游度假区统计调查制度,省新闻出版局开展全民阅读状况调查。部门统计合作紧密、功能协调、资源互补、共同发展的“大统计”格局加快建立。

(省统计局)

测 绘

【测绘地理信息概况】 2014年,全省有测绘地理信息资质单位742家,其中甲级单位52家、乙级单位120家、丙级单位308家、丁级单位262家。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行业有15054人从事测绘生产,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0724人(高级技术人员1573人、中级技术人员4047人、初级技术人员4683人)。全省测绘服务总值29.23亿元,比上年增加2.08亿元,增长约7.66%。

【基础测绘】 省级基础测绘 2014年,全省省级基础测绘经费投入8400万元。完善省级现代测绘基准体系,建设兼容北斗的多星多模CORS(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网络,完成宁镇常地区11个站点升级改造,实现cm级北斗系统快速定位。完成全省“十二五”新一轮0.3m分辨率航摄工作,获取全省2.5m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资源三号卫星),完成1∶1万数字正射影像图3130幅、1∶5万数字正射影像图190幅。实施全省1∶1万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整合升级,完成省级元数据库建设,完成全省4131幅数字正射影像图、数字高程模型、数字线划地图成果的转换、整理和入库。完成沿海滩涂航摄9000km2,分别形成数字高程模型、数字正射影像图成果1200km2、900km2。完成滆湖、高邮湖、洪泽湖水下地形测量,测线长度10620km。

市、县级基础测绘 2014年,全省各省辖市基础测绘投入经费7705.7万元,比上年增加662.7万元;全省各区县基础测绘投入经费4697.1万元,比上年增加3563万元。扬州市将基础测绘纳入各县(市、区)年度工作考核,南通、常州、淮安等市组织优于0.1m的航空摄影265km2,常州实施二等水准联测2800km,徐州、常州完善市级CORS并纳入省级网体系,镇江建成城市三维模型110km2,泰州完成地下管线测绘2100km。涟水县被列入国家新农村测绘保障服务项目。沭阳县根据共建共享协议,将基础测绘成果提供给公安、规划、城管等部门使用。

【数字城市建设】 南通、扬州、苏州、盐城、无锡的数字城市建设项目通过省级验收,13个省辖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全部完成。溧阳、如东、启东、江阴等县(市)完成数字城市审批立项,赣榆、金坛、溧阳、常熟、太仓、扬中、睢宁等县(市)完成设计书评审和省市县(市、区)三方签约。“智慧徐州”时空信息云平台项目设计书通过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专家评审,“智慧昆山”市民公共服务平台正式启用。

【“天地图·江苏”建设】 天地图市级节点建设基本完成,开展县级天地图节点和数据建设,实现天地图省、市数据同构同架。完成“天地图·江苏”数据融合和系统同构部署试点任务。基于“天地图·江苏”的各类应用项目100余个。在全国天地图节点服务评估中,江苏位于6个五星级省级节点之列,徐州市、常州市在6个五星级市级节点中占2席,南京市、镇江市在12个四星级市级节点中榜上有名。2014年,“天地图·江苏”被评为江苏省信息化示范工程。“天地图·盐城”开通韩语版。

【地理国情普查】 全省落实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经费3.8亿,收集21个厅局地理国情普查专题数据,提供2012年3~4月间获取的0.3m分辨率数字正射影像图数据和2012~2013年的1∶1万数字线划地图成果作为普查解译基础数据。实际生产采用2014年获取的0.3m分辨率航摄影像作为普查解译基础数据。泗阳县、丹阳市开展基本统计、综合统计分析和专题分析评价试点,完成全省陆路交通变化、典型区域地面沉降、生态红线典型区监测等专项监测。

【测绘质量与标准】 开展全省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提高年活动,对全省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进行监督检查,抽查8家省内测绘单位2011~2013年承担完成的8个测绘项目,涵盖地形测量、河道断面测量、沉降观测、竣工测量、房产测量等专业,抽查结果为“批合格”6项、“批不合格”2项,批合格率75%。组织年度省测绘地理信息优秀工程奖评选,评出一等奖14项、二等奖29项、三等奖49项。省测绘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进行测绘仪器计量检定6000多台(次)。推进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使用,开展市县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培训,培训人员200人(次)。

在南京国际展览中心举行的中国国际测绘信息交流暨技术装备展览会上,新款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手持机夺人眼球。 葛讯/视觉江苏网

【测绘市场监管】 完善监管机制,南京市7个规划分局和徐州市铜山区国土资源局组建测绘管理科。完善地图市场、地理信息市场、测绘市场等多个专项市场整顿检查机制,借助工商、安全、保密、出版、海关、通讯等部门执法力量,组织全省测绘市场巡查,共同查处测绘地理信息违法案件。研发测绘地理信息项目网上备案系统,实现在线动态项目备案,全省测绘地理信息项目备案数量大幅上升。创新监管方式,利用连续运行CORS,建成全省测绘地理信息市场监管平台,实现全省三级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实时动态监测测绘地理信息单位市场活动情况。加强对小区域CORS建设监管,首次实现全省小区域CORS并网工作。完成383家单位测绘资质申请、资质升级、增加业务范围和资质延续审查,完成140家单位变更名称、地址和法定代表人审查,完成46家单位补充和修改数据审查。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全年审核地图155件,其中地图集(册、幅)121件,图书报纸期刊插附地图18件,互联网地图16件。发放审图号140个。利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地图网监管系统对互联网地图服务进行监管,全年约谈和整改地图网站47家。对地图导航定位产品进行检查与清理。省版图意识宣传指导小组对南京、无锡、南通、苏州、扬州等地的地图市场进行专项检查,对违法违规地图案件进行查处。南京市开展地图市场巡查和整改工作,重点检查青奥会比赛场馆、运动员村、旅游景点、机场、车站、地铁等场所,发现南京市旅游局编制介绍南京概况的册子中地图有政治问题,将发到各旅馆的5000册全部收回。

【测绘服务】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建立领导工作用图共享机制,开展国家与省级之间领导工作用图共享工作。建立公益性地图公开信息更新与发布机制,定期更新全省市县标准样图,利用“中国·江苏”“天地图·江苏”和“江苏地图网”等网站及时发布相关变更信息。开展《中国城市地图集》(江苏)编撰试点工作。编制完成《江苏省领导工作用图》和《江苏省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图集及挂图》。按照县(市、区)领导工作用图全覆盖目标,组织编制和更新30个县(市、区)的政区图和城区图。南京市编制抗日烈士纪念地电子地图等特色地图。南通、镇江等市定期更新领导工作用图。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与总参第二测绘导航基地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深化军地测绘战略合作,推进测绘军民融合式发展。

【成果管理与应用】 2014年,完成盐城、南通、泰州和扬州市的省管测量标志普查维护工作。实地勘察、批准景观型测量标志3座,建成2座,批准省管测量标志拆迁13座,发放省管测量标志保管津贴937800元。完成2013年度全省测绘成果汇交工作,汇交测绘成果目录5600条,纳入成果发布系统对外公布。对涉密地理信息企业准入、涉密测绘成果应用等问题出台监管措施。对省级基础测绘成果采取数字水印安全技术防范措施,确保涉密测绘成果安全。南京、无锡、淮安、连云港、盐城、泰州等市国土资源局与市国家保密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开展涉密测绘成果保密检查。省测绘地理信息系统全年向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1275张,各种比例尺“4D”成果图3013.32GB,提供基准成果点1023个。

(龚越新 汤 莹)

气 象

【气象现代化建设】 部省合作 中国气象局和省政府召开合作联席会议,确定深化合作5项重点任务。2014年,省气象局联合省统计局发布2013年度全省气象现代化进程监测评价报告,全省综合评分85.3分,同比提高6.8分。

基础数据环境框架 统筹全省气象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省级网络结构和通信机房改造,省到市网络带宽提至20M,初步形成全省架构与结构一致的高性能计算资源池。建成省级虚拟化云平台,实现省级网络资源集约式管理,硬件资源集约化率95%以上。对全国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CIMISS)数据标准规范体系进行复用和拓展,出台“统一数据环境库表命名规范”“数据存储规范”等数十项标准或规范,全省基础数据环境标准化规范体系初步建成。

精细化无缝隙预报 融合短临预报系统与本地中尺度数值模式(PWAFS),研发精细化优选集合预报技术(RIOF),根据实时业务检验,运用BMA动态权重等多种方法进行优选融合,提供0~168小时内更加准确、更为精细的客观化全要素天气预报产品,初步形成从短临预报到全球模式数值预报有效期内无缝隙、精细化的气象预报产品链,时间分辨率达短临10分钟、短期3~6小时、中期12小时,空间分辨率实现3×3km,重点地区达1×1km。开发基于TS评分、偏差分析等方法的精细化预报产品检验模块。

气候预测分析能力 改进月内强降水过程预测模型,建成强降温过程预测模型。完善极端气候事件监测平台,开展气候变化对江苏农业产量影响客观化评估。研发水文模型SWAT资料处理与分析软件,开展气候变化对江苏里下河地区水资源影响客观化评估。开发江苏气候动力诊断系统,开展基于海温异常对高度场、水汽场和风场的诊断预测工作。开展气候可行性论证项目12项,完成6项;推动江苏太阳能发电功率预报系统本地化试验;完成3个风电场的风能资源评估工作。

综合观测能力 区域站升级改造为5~6要素,并完成场地规范化整治。新建交通气象站138套、气溶胶观测点10个、风廓线雷达7部、固态降水站19个。金坛综合观测试验基地建设得到完善。海上综合气象观测平台完成专家论证。气象设备检定、保障能力得到提升。宿迁雷达选址、频点获批复。

省市县一体化预报业务平台 对各种观测资料、各类数值预报产品和预报业务系统进行规范统一、融合集成,实现包括中短期精细化预报、短时临近预报、中小河流预报等业务在内的省市县三级协同交互分析制作功能。集约化技术在业务应用中得到展现,为精细化气象预报提供丰富的监测预警和较完善的预报业务功能。

小朋友正在参观中国北极阁气象博物馆汉灵台的气象观测模型 省气象局供稿

【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 11月28日,中国气象局正式批复江苏省气象业务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总体要求、改革目标和工作思路,提出5项主要改革任务和20项具体举措。2014年,“中国气象局交通气象重点开放实验室”获批建设,获批国家自然基金4项、省科技厅项目1项、中国气象局科研项目6项。获科技成果30项,其中省部级科技成果8项。获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4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6篇。

【气象预报及信息传输】 2014年优化预报业务布局和流程,规范和完善预报预警业务标准和用语,提升预报质量,24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88.90%,最高、最低气温预报准确率分别为89.91%、89.64%。提升气象信息传输和装备保障能力,观测资料传输及时率稳步上升,气象观测设备可用率不断提高。省内区域自动站采集间隔达分钟级,60秒内到达桌面;雷达数据采用实时同步传输,8分钟内到达桌面;省际共享区域自动站实现分钟级数据同步。观测、传输质量高位稳定。

【环境气象业务体系】 2014年初步建立雾霾和大气重污染数据库,构建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模型,完成2013年度江苏省霾监测报告。初步建立大气主要污染物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预报业务系统、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业务系统。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等级预报落区精细到县、时效延伸到72小时。大气环境观测站网建设启动。省气象局、省环保厅联合发布全省AQI空气质量预报,12个市气象局联合环保部门制作发布AQI空气质量预报。

(朱卫星 韩 冬)

1.省工商局《2014年度江苏省商标发展与保护状况》

2.省工商局《2014年度江苏省网络交易发展情况报告》

3.省工商局《关于呈送2014年度江苏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的报告》

4.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法治江苏建设2014年发展报告》(综合报告)

猜你喜欢

江苏测绘全省
数读江苏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江苏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