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活史及食性初步研究

2015-11-14叶思敏钟景辉陈金章纪剑锋苏文晶陈文玉

生物灾害科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卷蛾白骨花树

叶思敏,钟景辉,陈金章,纪剑锋,苏文晶,陈文玉

(1.泉州湾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2.泉州市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福建 泉州 362000;3.泉州 市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4.泉州森林公园管理处,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湾河口湿地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两条主要河流晋江和洛阳江的入海口,是我国亚热带河口湿地的典型 代表,分别被亚洲湿地局、《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列 入“亚洲重要湿地”、“中国优先保护生态系统”和“中国重要湿地”名录[1]。红树林是世界珍稀保护植物,是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特殊 森林,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滩的胎生树种,是海岸湿地十分重要的生态系统,是调节海岸生态平衡的重 要因素,也是我国重点拯救和保护的三大生态系统之一。桐花树毛颚小卷蛾(Lasiognatha cellifera)是红树林桐花树的重要害虫[1-4]。近年来由于气候因素和沿海各种养殖场发展的影响,红树林害虫天敌种类与数量以及昆虫群落生物多样性减少,泉州湾洛阳红树林病害虫逐年趋重,造成红树林顶端叶片枯黄脱落,极大地影 响红树林生长,严重地威胁红树林的生存。为此,2011年以来,我们通过在保护区内设立样地系统调查和室 内饲养研究,对泉州湾河口湿地红树林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活史及食性开展了初步研究,以期为害虫的综合 防治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地概况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7 008.84hm2,范围涉及丰泽区、洛江区、泉州台商投资区、晋 江市、石 狮市在泉州湾内湾的滩涂水域,以及桃花山部分林地,地 理坐标为:2 4°47′21″—24°59′50″N,11 8°37′44″ —118°42′46″E。保 护区天然分布有桐花树(Aegiceras)、秋 茄(Kandelia obovata)和白骨壤(Avicennia marina)3种红树植物,泉州是桐花树和白骨壤在太平洋西岸天然分布的北界。2000年以来,保护区内种植红树林超 400hm2,成为福建省乃至我国东南沿海人工红树林面积最大的区域。

1.2 生活史研究方法

采用常规的室内饲养观察方法进行。从林中移栽桐花树幼树于室内养虫笼进行盆栽,每天浇灌海水。从 样地中采集小卷蛾的蛹接到盆栽幼树的嫩叶上,观察其羽化、产卵、幼虫取食及存活等情况,系统调查害虫的生长发育情况。

1.3 毛颚小卷蛾食性调查

从林间采集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3种红树植物的嫩叶和相同虫龄、相同数量的小卷蛾幼虫,放入玻璃 瓶,用塑料纱网封住瓶口并定期保湿,观察、记录幼虫取食等活动及存活情况。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颚小卷蛾生活史

根据2011—2012年的监测数据及饲养观察,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在泉州湾地区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在冬季幼虫能出来取食。翌年3月上旬越冬幼虫开始结茧化蛹,3月下旬 开始羽化为成虫。1年内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和9月下旬。该虫卵乳白色,带有光泽,多 散生在嫩叶的背面,近 孵化时转为暗红色。初 孵化幼虫即吐丝将顶芽附近的2~3片嫩叶粘连在一起,取食叶肉,其体色随着虫龄的增长逐渐变深。幼虫老熟后,用丝将叶缘粘包成饺子形,在其中结茧化蛹,使 顶芽附近的枝叶干枯。成虫羽化后仅蛹壳末端连接卷叶边缘,其余均暴露在卷叶外。毛颚小卷蛾各世代各虫 态发生期见表1。

2.2 毛颚小卷蛾害虫食性

根据2011—2012年3次饲养观察,在桐花树、秋茄和白骨壤的嫩叶上饲养相同虫龄、相同数量的毛颚小 卷蛾幼虫,5d后,生长在桐花树的小卷蛾幼虫有进食排遗,生长快,而生长在秋茄和白骨壤的小卷蛾幼虫均 无进食排遗,全部死亡。由此可见,毛颚小卷蛾的主要危害对象是桐花树,不取食秋茄和白骨壤。其取食机 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表1 泉州湾河口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活史

3 结论与讨论

3.1 关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活史及食性

丁珌等[5]报 道了福建云霄漳江口桐花树毛颚小卷蛾1 a发生7代,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化蛹越冬,翌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后即交配产卵,卵散生在嫩叶背面。卵孵化为幼虫即吐丝粘住顶芽附近的2~3 片嫩叶,后潜在其中取食叶肉,幼虫老熟后,用丝将叶缘粘包成饺子形,并在其中结茧化蛹。李德伟等[6]研究报道了广西北部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指出该虫在广西北部湾地区1 a发生12代,世代重叠。以2~3 龄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3月上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2d 后即交配产卵,平均每雌产卵量 76粒。卵历期2~4d,幼虫历期11~15d,蛹历期7~8d,成虫寿命约6 d;该虫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春季和秋季。本文对泉州湾地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虫在泉州湾地区1年发生8代,世代重叠,以幼虫在桐花树叶片上卷叶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结茧化蛹,3月下旬开始羽化为成虫,1年内有2个明显的危害高峰期,分别出现在5月中旬和9月下旬。同时,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是泉州湾 红树林的主要害虫,该虫只取食桐花树,不取食秋茄和白骨壤。该虫在不同地区生物学的差异,主要可能与 地理纬度及调查年份气候条件有关。同时,泉州湾地区桐花树毛颚小卷蛾不同虫态的历期及生物、生态学特 性也需进一步研究。

3.2 关于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综合防治

20世纪80年代末,偶见红树林受到有害生物危害的消息[3],贾凤龙等[7]研 究应用灭幼脉Ⅲ号、苏云金杆 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范航清等[8]室 内培养出广州小斑螟蛹寄生天敌广大腿小蜂(Brachymeriasp.)和啮 小蜂(Tetrastichussp.),但未开展寄生性天敌的应用研究。秦元丽等[9]研 究表明,战螟、灭幼脲、三令、16 000 IU/mg Bt、锌硫磷5种药剂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进行野外防治试验中,三令和锌硫磷对桐花树毛颚小卷 蛾幼虫的野外防治效果最好,其次是战螟和灭幼脲,Bt的防治效果最差;黑光灯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成虫具有很好的引诱效果,寄生性天敌也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邓艳等[10]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钦州、北海、防城港等市红树林区域,进行了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试验,结果表明:在3个示范区螟黄赤眼蜂对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的平均防治效果(校正的寄生率)达到了 75.73%,螟黄赤眼蜂在防 治区的寄生率和对照区的寄生率差异显著。因此,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可以综合应用物理措施(如设立太阳能诱虫灯诱杀小卷蛾成虫)、生物措施(如释放白僵菌、绿僵菌、苏云金芽胞杆菌防治幼虫;利用天敌昆虫防治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可以减少环境污染,维持生态平衡。经调查,如寄生蜂、蜘蛛、鸟类等可有效抑制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种群数量)、营林措施(如选择抗虫性强的树种对现有被害严重的红树林进行块状或条状更新,通 过树种调整改变现有的林分结构,营 造混交林,降 低毛颚小卷蛾的危害)和化学应急防治(如喷洒阿维菌素·灭 幼脲进行除治幼虫)等。

致谢:泉州师范学院李裕红、庄鑫龙、林晶;泉州市林业局林永源、杨文晖、陈若海、林晓辉等参与部分调查研究,在此 一并致谢!

[1]秦元丽,罗基同,李德伟,等.桐花树毛颚小卷蛾抗逆性的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10,9(1):8-9.

[2]刘文爱,范航清.毛颚小卷蛾幼虫空间分布型的研究[J].林业科技开发,2011,25(1):46-48.

[3]李志刚,戴建青,叶静文,等.中国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害虫种类、防控现状及成灾原因[J].昆虫学报,2012,55(9):1109-1118.

[4]徐家雄,林明生,陈瑞屏,等.粤港地区红树林害虫种类调查[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46-49.

[5]丁珌,黄金水,吴寿德,等.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发生规律[J].林业科学,2004,40(6):197-200.

[6]李德伟,吴耀军,罗基同,等.广西北部湾桐花树毛颚小卷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J].中国森林病虫,2010,29(2):12-14.

[7]贾凤龙,王勇军,昝启杰.灭幼脲Ⅲ号、苏云金杆菌防治广州小斑螟药效试验[J].昆虫天敌,2001,23(2):86-89.

[8]范航清,邱广龙.中国北部湾白骨壤红树林的虫害与研究对策[J].广西植物,2004,24(6):558-562.

[9]秦元丽,邓艳,常明山,等.桐花树毛颚小卷蛾防治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2(4):95-97.

[10]邓艳,常明山,李德伟,等.利用螟黄赤眼蜂防治桐花树毛颚小卷蛾试验[J].林业科技开发,2014(2):108-110.

猜你喜欢

卷蛾白骨花树
杉树杉梢小卷蛾防治技术要点
丰台区槐小卷蛾的监测调查与防治
一只来自春天的鸟
无题
神秘谷
海洋中药白骨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花树
执子之手
大庆地区六种卷蛾的初次记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