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战略协同助力京津冀区域发展——浅谈河北发展的新机遇

2015-11-14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5期
关键词:河北京津冀河北省

Point

河北的持续健康发展长期受制于产能过剩问题,“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使河北迎来了重大的发展机遇。河北在未来必须着重借力“一带一路”与京津冀一体双战略的协同效应,加快过剩产能的疏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实现河北的跨越式发展。

一、“双战略”协同成为京津冀区域发展的风向标

“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都是新时期我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区域的合作、协调与发展。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各个战略之间往往是相辅相成的,而且这些关系国家前途命运的战略都会最终形成具有协同作用的战略体系,该体系的协同效应的大小往往直接决定了国家战略的实施结果的优劣,“一带一路”和“京津冀一体”自然也不例外。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先后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他着重强调要通过该战略来打造相关各国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目前,“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回顾历史,我们可清楚地看到,丝绸作为汉族劳动人民的独创,已经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逐渐从地理上、社会上渗透进中华文化,并最终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探索中国文化的钥匙。公元前2世纪晚期,汉代著名的外交家张骞从都城长安出发,正式开始了他的西域“凿空之旅”,通过这次艰辛的旅程,他打通了承载东西方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陆上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纺织品,从洛阳、长安通过河西走廊,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与北方的一马平川相比,中国南方沿海是山多平原少,其内部人员往来和商品流通往往受限于陆上交通条件的匮乏,所谓穷则思变,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开始通过海上贸易把丝绸销到国外,从而开辟了中国与其他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的海上丝绸之路,并最终和陆上丝绸之路合二为一,成为真正意义上能涵盖海陆的线绸之路。丝绸之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虽然经历过诸如战乱、海禁这样的大波折,但作为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它已然超越了其本身的历史含义,成为中国文化中极具引吸力、凝聚力和辐射力的一种精神和象征,成为东方与西方融合的桥梁,在促进东西方融合方面仍然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入新世纪以来,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先后提出了新丝绸之路的构想,其共同特点是都是以中亚为轴心,都视中亚为联通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都希望争得中亚这个枢纽来扩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但各个国家提出新丝绸之路构想往往都是出于自身的利益考量的,并没有真正地全面兼顾到相关国家的利益。相比较而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构想则更为开放包容,更重视合作共赢,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从国内发展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战略未来能够起到引领中国的对外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关键作用。长期以来,受地理区位、资源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总体呈现出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产能过剩、外汇资产过剩、油气矿产资源高度依赖国外等问题不断困扰着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将构筑新的对外开放的“一体两翼”,将会在未来打破传统发展模式中的桎梏和东中西部协调发展的障碍,进而提升沿海城市的开放水平和提速西部大开发的进程,实现沿海主要港口城市与内陆省区之间的无障碍化互联互通和协同发展,这对于促进产业的转移和承接,推动产业升级,助推内陆沿边城市及中国未来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从区域和国际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多是经济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其总体发展程度较低,基础设施较差,对于互联互通建设的需求很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洲最大的经济增长极,中国完全有能力通过与相关利益国之间的精诚合作来实现“一带一路”辐射区域的互联互通,实现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促进区域的协同发展。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中国自身发展,而且也惠及亚洲、欧洲、非洲及至世界,对提升世界经济发展繁荣与和平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其目的是为了很好地解决地区内部发展的各种矛盾,推动区域的协同发展。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单纯的区域发展战略是无法很好地支撑起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它还必须和其他战略协同构成战略体系,以尽可能地保证国家战略体系能够覆盖到其发展的方方面面。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协同效应是非常值得期待的,简单地来看,我们可以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主要专注是的国内京津冀地区的协调发展,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更为关注国际上的部分区域的协调发展,两者之间的无缝无障碍衔接将直接能够打入中国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大动脉,对于优化中国的产场结构,促进国内各地区的均衡发展和平衡中国同其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地位而言可谓是功不可没。所以,在未来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只有把握好“一带一路”与“京津冀一体”战略协同这个风向标,才能真正实现地区、国家及区域三个层面的协调发展。

二、河北产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逐渐结束长期高速增长阶段,开始步入增速下降、整体性产能过剩、外贸拉动受阻的减速调整期,河北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也开始遭遇瓶颈,这主要是由于河北省的产业体系是以资源型工业为基础的,而且其产品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集中度较低,低水平扩张问题严重突出。从产业结构上来看,河北省目前主要表现为“二三一”格局,与高度化的“三二一”型结构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较为低下,农村劳动力转移不足,第二产业不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能有效吸纳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还没有达到饱和,生产力缺乏合理配置。另外,从企业构成上来看,河北省缺乏规模型的领军企业,而且现有的少数领军企业大多集中在钢铁、石化和煤炭等能源、原材料行业,这导致河北的整个产业体系结构相对比较失衡,抗经济波动的能力较弱。由此可知,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将是未来河北经济改革的重点,其实现的程度直接关乎河北未来的健康发展。

产能过剩现在正困扰着河北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从河北的实际情况来看,产能疏解是其改革的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由于近年来国际国内市场持续疲软,行业需求不够旺盛,企业效益不断下降再加上国家相关环保设施的出台及完善,钢铁、水泥和玻璃作为河北的三大经济支柱产业受到很大程度的冲击,也成为产能过剩矛盾最为突出的行业。河北省钢铁产量高居全国榜首,全世界不到10吨钢中就有1吨产自河北。另外,河北的水泥和平板玻璃产量也位列全国前茅,同样也存在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些产业对能源资源的先天依赖,决定了河北经济能耗高、污染重、效益低、结构偏重等特点尤为突出,而且河北省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实际产能利用率不足2/3,这不仅直接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也容易引发恶性竞争,严重影响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河北的实际情况来看,化解过剩产能是河北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换代的当务之急,也是河北经济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条件。此外,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两方面也为河北的产能疏解提供了机遇,在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倒逼下,河北的产能过剩问题是完全可以得到完满解决的。

三、双战略协同下的河北产能疏解之道

(一)战略协同下产能疏解的意义

首先,化解过剩产能关系到河北经济的未来。河北省的经济发展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容易引发结构性矛盾,集中表现在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技术结构、收入结构以及空间结构的不协调与不平衡上。一旦发生大的经济波动,河北的产业整体就会受到很大的冲击,对于当前而言,其冲击的结果就是产能过剩,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性的思路设计才能实现转型,找到出路,进而促进河北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化解过剩产能有助于获得发展的战略优势。战略优势能够保证河北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也能帮助河北经济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由于战略优势只能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中才能获得,所以河北必须要化解过剩产能,发展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而不断获得新的战略优势以推动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最后,化解河北的过剩产能有助于打造京津冀新生态格局。经济发展持续高增长引发的生态环境危机,已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人民的身心健康。国内生态环境普遍面临着巨大压力,但河北省由于发展方式的不合理和区位的特殊性,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更为特殊,更为凸显。河北省的产业结构至今仍以传统型高能耗高排放为基础,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上仍以煤和油为主,这很大程度上造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为此,河北必须肩负起责任,做好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的保卫者,为京津冀城市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与生态安全服务。

(二)双战略协同,共促河北产能疏解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始终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增长不畅、进口能源海上通道单一等现状的干扰,“一带一路”战略能够加强友好外交及与相关国家互利互惠、互通有无,能够加快与沿线国家交通的互联互通、提质扩容,还可以通过简化贸易通关和促进投资便利化等措施加强与相关国家的经贸关系。与此同时,促进文化交流、观念认同,建立互信,以及加强基础国防与提高我国在海外合理利益的保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一带一路”战略的根本目的是对我国与相关国家经贸之路进行拓展与升级,必须以经贸为主线、以交通为基础,以软性与硬性的相关支持为辅助,是一项需要与数十个国家共建、配合与支持的“世界工程”。

京津冀地区发展的不协调已经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在新一届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下,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应运而出,随着该战略的不断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京津冀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进一步实现区域均衡协同发展,届时,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组成的河北省也将迎来跨越式发展,逐步缩小与北京、天津以及沿海其他省份的差距。

“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一体战略的协同效应将会成为河北及京津冀地区发展的原动力。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是一项区域综合发展战略,涵盖了经济、产业、人口、城镇、社会、交通等各个方面,而“一带一路”战略则更多地专注于经贸和交通领域,它们都是我国将长期坚持的国家战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另外,“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到的国内部分的范围几乎涵盖我国的各大区域,对拉动我国产业发展、国际贸易、原料保障等都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于带动和辐射我国整个北方地区、平衡南北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对国内外区域差异过大的类似区域,京津冀一体化目标的实现也会对其进行协调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宝贵经验。从涉及的领域和辐射的区域来看,双战略协同将是未来促进区域发展和深化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一带一路”战略与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对河北省化解过剩产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生态发展,打造河北省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河北省应深刻把握内外需求,找准定位,通过产业、城市、人口联动开发,构筑开放新格局,着力促进自身及地区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双战略协同助推产能疏解的几点建议

河北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主要着力点包括: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沿线区域的能源资源合作,鼓励企业借势“走出去、引进来”,为培育打造京津冀新经济增长极提供重要支撑。河北未来的目标是力争到2017年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500万吨,到2023年转移境外钢铁产能2000万吨,并以东南亚、非洲和西亚国家为重点,进一步提高省内钢铁企业在境外矿产资源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的能力,全面实现“走出去”的目标。具体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带一路”建设要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点,会产生巨大的钢铁、水泥等方面的需求。据专家统计,每亿元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大约能够拉动钢材需求0.333万吨,基础设施建设对钢铁需求的巨大拉动能力将在“一带一路”沿线得到释放,这对河北省的钢铁行业来说是一项利好消息。除此之外,河北省出台的《关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促进我省开放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鼓励除钢铁外,光伏、玻璃、水泥等产能相对过剩、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带动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第二,发挥“一路”优势,应重点在引进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下功夫。发挥“一带”优势,应重点在引进项目上下功夫。河北省要充分利用地域广阔、陆路交通方便、产业聚集能力强等优势,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主动与京津对接,使自身真正成为京津项目外溢的承接地,努力打造京津冀的增长极。

第三,发挥资本优势,整合全球资源,合理布局销售和生产经营网络。2014年11月18日,作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增持全球最大的钢铁贸易与综合服务商——德高国际贸易控股公司的股权至51%,成功实现我国钢企首次对国际成熟的商业网络的收购。这次收购成功地实现了河北钢铁集团的海外销售网络的布局,成功地拓宽了疏解河北产能的通道。这种商业行为实际上都是在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协同的背景下实现的,其借鉴意义是非常大的,对于原先那些深耕于传统行业并且正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的企业而言,这种借助资本的商业运作模式是很好的突破口。

猜你喜欢

河北京津冀河北省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河北省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