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起承转合”的运用

2015-11-12朱海林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课文内容中学英语

朱海林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吸取英语教学费时、低效的教训,探讨了阅读教学中“起、承、转、合”的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起”,就是进入新课。让学生自主找出课文中的新词汇、新句子、新语法、重难点。“承”,就是阅读分析理解课文。“转”,即由此及彼,学以致用。“合”,巩固当堂知识。这一连串的教学过程,完全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过程。

初中英语 阅读课文 课堂教学 过程 起承转合

一、起

“起”,就是进入新课。在阅读新课开始时,就让学生调用已学知识各自放声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在自读中用铅笔画出“拦路虎”——新词汇、不明的句子结构、不明的语法、文章中的重难点;并准备在阅读后,各自口述课文内容。自读时间一般在10分钟以内。读后学生发言,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学生认为的新知识。然后,引导学生分析黑板上哪些知识点是学过的,并说出依据。学习过的,擦去,留下新的。教师对新知识点讲解到位后,再让学生各自说出课文的内容,教师板书,同时引导学生发言不重复。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看板书,看哪里不衔接,缺内容,还是缺关联词,这样能够使课文内容迅速补充完善,也使学生逐渐弄明白课文中的人和事,以及阐明的知识或人生道理。

这种不是教师和盘托出知识点,而是学生自主找出知识点的做法,二者区别何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身成为发现者、探索者和研究者。这是其一。其二是能把全班学生带入教学目的轨道而积极思维,这是理想的课堂氛围。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顺势表扬学生对课文知识点的把握,特别表扬最后对课文内容作出补充的学生,因为最后从课文中找出补充内容的学生读得最细,对课文内容把握最全面。

教师播放课文录音。播放两遍,第一遍连续播放;第二遍边播放边暂停说知识点,并让学生说出各知识点是哪个学生找出的,加深对知识点的确认、记忆,也起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和踊跃发言的作用,让学生也收获成功发言的喜悦。

沿着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正常思维逻辑,教师问学生:课文中还有哪些问题不明白?由此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把学生一起带入深深的思考。学生再读课文,读后发言:本文说的是什么大道理?从课文中学生可以学到什么?课文是通过哪些分道理或情节来说明一个大道理的?带着这些问题,教学进入下一过程。

二、承

“承”,就是分析理解课文。学生反复思考后发言。各个学生说的都是散布在课文中的一个个分道理和情节,把这些道理、情节相加,或者串联成红线,就是课文告诉我们的大道理,就是主题。这一般在课文的内容之外,可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概括。主题明确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头看隐在课文后的大道理,看作者是如何把人、事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表现主题的,这就是语境。教师接下去引导学生思考:主题和小道理或细节的关系,这些细节能不能颠倒?通过学生的发言、老师的指点,使学生明确课文段落、主题、语境的特殊性和专一性,逐渐了解英美人的生活思维习惯、英语与母语的迥异。

接下来,让学生记忆背诵课文。这是学生第一次通篇背诵课文。课文是要背熟的,这是学习英语的“苦”,但是背熟以后就会体会到乐趣,变课文中的知识为自己的知识财富,背诵才使“起”“承”的过程变得有意义而又鲜活,更为重要的是只有熟记课文,才能“转”入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才能形成图式并自然做到知识迁移。

三、转

“转”,就是由学转入用。通过对课文的初步背诵,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插图,使学生进一步借图式形象记忆课文,欣赏课文作者为表达中心思想所创造的语境。

正在学生进入课文作者所塑造的意境中,体味文章可感插图的诱惑时,教师引导学生再画一幅轮廓图式,这幅图是另一种构思,它类似于课文图的主题和结构,课文中的词汇、语法、句型都可以借用或变化着使用,但人物、事件、语境都变了。新图和课文的区别是,新图是学生熟悉的生活,相对于课文,更加有感而发。在老师引导下,对照新图,学生写出新文章。学生按照平常的学习小组:前后桌合并,学生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图画和文章,看谁课文内容图式、形象迁移更具发散性思维。各小组推荐一人在全班交流。交流后,让学生评出仿文写得最好的某一小组代表,教师给予肯定、指导。

本过程旨在学以致用,必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当学生吸收和积累了阅读课文的大量信息,学生才有可能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流畅的人际交流。”这也是英语教育存在的根本意义。新文章和课文一样,是用课文中的知识点和语言结构写人记事的,学生要联想英美外国人的形象和有别于我们的生活和语言,以至文明举止。

四、合

“合”,就是强调文章的知识点,鼓励在实践中运用。教师引导全班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教材编者是把现成文章拿过来就安排做单元阅读课文的,还是为了单元阅读课的教学目的而特意编写的?这又属于一个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没有唯一答案。通过学生辩论,认为“特意编写”的占多数。学生琢磨:教材作者选定主题思想,构思成图式、语境,在这篇短文里要复习已学词汇,增加少量新词汇,要把词汇嵌在句子中,并运用已学的语法知识,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把已学的、分散的知识点在特定的语境中鲜活地动起来;课文还涵盖本单元的重难点,同时考虑引导学生提高英语实践能力,真是用心良苦。通过这一活动,学生进入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层次思考,脑海里出现英美人的天地、语言和生活环境,这就是用地道英语思维,而不是中式英语。

知识来不得含糊,懂得的东西不等于记住,记住才是真正懂得,才能灵活运用。专家研究,词的复现率要达12~100次才能被记住,因此建议学生将经典句段背诵下来,学习致用。

中学英语改革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中,课改要在教育规律内,实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关注到人的发展,关注如何让教育过程更丰富,师生关系更和谐,多样化学习需求更充分满足。”笔者探讨了阅读教学中“起、承、转、合”过程的运用,结果发现教师课堂组织能力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兴趣得到充分调动,英语学习能力得到培养。教师按教学规律、心理认知规律组织学习过程,给学生感觉是“路转溪头忽见”;教师让每个学生充分思维,而师生又共同受到教学规律的约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应是开放性的,答案应是多元的,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学敏.如何把中学英语课堂还给学生[J].学周刊,2015(8).

[2] 苏钰梅.激发学生提问模式下的中学英语三维目标实现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4).

[3] 姜颖.对优化中学英语阅读课教学结构的探讨[J].才智,2015(5).

[4] 谭爱林,姜炳军.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维度探讨[J].教学与管理,2014(12).

[5] 章幼芳.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J].浦东教育研究,2014(11).

[6] 尹后庆.每一所学校都要走向新优质[J].上海教育科研,2015(3).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课文内容中学英语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Applic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in English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s
TheAnalysisofEnglishTeachers’DiscourseinMiddle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