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探讨

2015-11-11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战略目标目标信息化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曹 纳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通过预算的方式对企业财务以及企业运营活动进行管理的方法,由此及时发现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潜在风险因素并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以及确保企业发展方向同企业战略目标一致。全面预算管理有如下特点:全面预算是一种管理手段。企业全面预算的过程也是对企业所有职能、活动的全面调查评估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财务工具,其直接工具是预算资金和企业资源,其管理方式是对企业资金和资源在企业间的的合理分配;全面预算是确保公司生产经营同企业长远战略目标趋向一致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本文在信息化普遍应用于生产生活和企业管理的现代经济发展阶段背景下,探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新模式、基本特征和重要意义。

一、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特征及优势

(一)信息化背景下全面预算管理特征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具有如下显著特征:(1)统一共享的信息数据系统。信息化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先进的信息平台系统,集成企业各部门、各岗位、各环节的生产经营数据,依托平台系统对数据实现共享和交换,并在此系统中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制定、目标分解、预算编制、目标调整、预算审批、预算跟踪、绩效考核等一整套流程,功能强大、设置科学的信息平台系统是信息化全面预算的实施基础和典型特征。(2)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模式。传统企业全面预算模式通常以部门为单位,独立预算,而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引入和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企业预算全部通过同一个信息平台制定实施,数据共享,这就使全面预算管理能够统一整合企业所有职能部门,优化资源在部门间的合理配置,协调部门合力共同达成目标。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优势(1)提高了预算的准确性和效率。传统预算手段往往通过人工配合电脑办公软件进行,需要处理大量数据,极易导致失误,效率低下。而信息化的预算模式为高度智能化,电子化,所有数据全部由系统处理,提高了处理精度,提升了处理效率。(2)使企业预算标准化和体系化。传统预算模式部门间相互独立,信息闭塞,且经常发生部门间预算数据相互冲突的现象。通过统一的信息平台则有效地避免了这些状况,确保了企业各部门间预算数据的统一、协调。

二、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策略

信息化优化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使该管理模式更加准确、高效、公平、协调,下文依托全面预算管理的整个流程具体分析信息化背景对其产生的优化意义。

(一)设定战略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战略目标管理的应用工具之一,因此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起点应从企业战略目标设定开始,并以其作为核心。在企业做战略布局和规划时,就应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工具以确保战略目标的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企业战略目标涵盖了企业的根本职能、效益目标、利益追求、经营理念等宏观内容,同时战略目标还应考虑风险、收益、积极因素、消极因素等内部和外部环境影响,由此制定符合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这一有效工具,使企业全面预算同企业战略目标融为一体,由此更好地激发全面预算自身的管理潜力和效能发挥。

(二)确立业务体系 战略目标确定以后,需要以实际业务操作来具体实施和达成,因此业务体系确定是否科学,业务操作是否高效直接决定企业的战略目标实现程度。业务流程的设定必须依据企业实际情况及产业环境、政策环境等做细致、规范、全面的设定,形成一个从纵向衔接到横向联合的既相对独立、权责明晰又高效沟通、互相协同的业务网络体系,明确业务体系中各部门、各岗位的权责范围及绩效目标,协调一致,共同推动企业发展。

(三)设定预算目标 预算目标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自身的起点,也是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同企业战略目标相契合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求企业必须站在企业战略角度设立全面预算管理体系的目标。企业预算目标的确定通常以“预测”的方式进行,预测并非盲目的猜测,而是根据企业以往的生产经营效果,结合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变化,通过信息平台对数据的整合和处理,从中得出有借鉴和指导意义的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分析,由此预测企业预算目标。这里需要引入“预测系统”的概念,预测系统即是信息化系统中,用于对企业相关数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的功能和实施过程,由此对企业预算提供最大限度的数据支持。高效的信息系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预测体系模型,包括时间序列预测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因果预测模型、指数平滑预测模型、回归预测模型等,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种或多种预测模型,从而使预算目标的制定更加精确,更加符合公司实际。企业预算目标的确定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目标确定流程

(四)分解预算目标 如图1所示,企业预算目标确定后,需要对目标进行分解,此时目标分解的依据即是企业战略目标的“业务体系”中确立的各部门权责,籍此将全面预算目标进行分解,确立每个职能部门以及每个岗位的分解细化之后的任务目标,并做跟踪监管。

(五)编制预算方案 企业按照业务体系确立各部门及岗位权责由上至下将企业预算目标进行拆分后,下一步便是预算编制,同样借助企业信息化平台的强大功能,对预算数据进行整理编制,并按规定格式申报审批。具体可以按照企业的组织架构采取同预算目标分解相反的模式,由下至上逐层上报预算编制报表,上报及审批模板可以内置在信息化平台系统内,由此保证财务预算编制的规范和统一,避免数据冲突和错误。对于上级审批部门,也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内置功能实现在线审批与批量审批,同时信息化系统提供了多种检验审查功能帮助管理者校验预算编制的合规性,由此大大提升预算审批效率。

(六)监控预算执行 预算编制结束后,应果断对预算目标进行实际执行,在执行过程中要求一方面严格按照既定目标操作,另一方面在执行过程中应该根据内部管理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预算目标进行合理及时的调整,而这一环节的实现前提是要求企业对预算目标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企业预算目标执行和监控同样需要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具体可以通过目前普遍应用于大中型企业中的ERP系统来操作。通过企业ERP系统可以对企业的资源流做进一步整合,将企业各业务体系部门如生产、销售、流通、财务、人力等集成在同一个信息平台之内,实现数据共享和数据批量化、全面化处理。企业可以将预算方案输入ERP平台,并通过系统内置的预算管理功能如采购预算、投资预算、固定资产预算等对企业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通过数据比对差异触发预算预警机制,由此及时发现问题,并在调查原因之后进行有效解决。

(七)调整预算目标 预算监控的目的不仅是确保企业活动按照预算既定目标进行,也包括根据客观环境和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对预算目标进行调整,以使目标更适合企业现状,并从本质上同企业战略保持一致。通过信息化平台系统可以更加高效地达成,以下级提请或上级主动调整的方式对系统内的预算目标进行调整,下级重新发送申报数据,上级审批之后在信息化系统内保存新版本预算目标,既节省修改成本,又确保调整审批的时效。

(八)进行预算分析 预算分析是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效果同预算目标之间的数据对比,主要通过信息系统内的功能设定完成。预算分析的完整流程如下:将企业实际经营数据录入信息系统、信息系统自动比对数据差异、整理数据差异、分析差异原因、制定改进对策、留存差异作为企业绩效考核参考标准。对数据指标分析应从企业内部纵向分析和企业外部横向分析两个层次进行。

(1)企业内部纵向预算分析。主要是对企业关键指标的完成情况做细致分析。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关键指标的内容,如生产型企业可以把“投入产出比”和“销售额”作为关键性指标,服务型行业可以把“客户满意度”和“费用率”作为关键性指标,通过对关键性指标的达成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量化分析,计算差异额度以及差异幅度,之后由上至下逐层查找原因,寻找造成关键指标完成差异的影响因素,制定相应解决方案。

(2)企业外部横向预算分析。是指企业将自身的预算达成情况同行业内其他企业的预算达成情况做横向对比分析,由此找出企业自身的优势及缺点所在。在开放的市场竞争条件之下,企业生存发展的能力不仅取决于自身是否强大,也取决于竞争对手的实力水平,因此预算横向分析就显得特别重要,通过对预算横向分析不仅可以掌握竞争对手的优势和缺点,增强企业竞争力,同时也可以对整个产业的市场状况、市场潜力、发展趋势等做深刻的前瞻性解读,使公司战略发展方向更加契合市场需求,更加契合市场发展趋势。

(九)实施预算考核 预算考核是全面预算实施企业管理职能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通过对实际运营数据和预算目标数据的对比考核,各职能部门及各员工的绩效达成情况,由此确定企业绩效激励标准。预算考核指标通常为以下几种:以成本为中心的考核,如费用率、成本收益率,成本同比变动率等;以利润为中心的考核,包括利润率,销售额,同比增长额等;以投资为中心的考核,包括投资收益率等。同传统绩效考核手段相比,在信息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公开和客观的,如此确保了绩效考核的公平和公正性。

图2阐述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各流程间的统一协调关系,可以直观地看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依据信息化系统平台达成管理职能,企业战略目标既是全面预算管理的起点,也是全面预算管理的最终归宿,处于核心地位。

图2 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流程图

三、信息化背景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强化了企业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能力 全面预算策略同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息息相关,而信息化背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策略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项目投资、资金融通、现金流控制、资源分配等关键战略元素全部纳入到管理系统之内,通过高效管理策略进行管理,确保企业宏观方向及日常经营同企业战略目标一致,由此强化了企业战略意识和战略管理能力。

(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全面预算管理策略是一种财务管理手段,具体而言是通过企业资源分配来确保资源高效利用。信息化背景下的全面预算管理通过精确细致的预算目标制定和任务分解,将企业资源合理分配到各个职能部门中去,同时通过高效的事中跟踪监管及时调整目标,将企业资源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由此确保资源高效利用。

(三)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成长 这一点主要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预算考核”环节来实现。信息化背景下的公司绩效考核依托企业信息平台的预算考核体系,有公平、公开、公正的特点,由此使企业员工形成良性竞争机制,有利于提升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确保企业发展活力和健康成长。

[1]李晓红:《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应主意的几个问题》,《财会研究》2006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战略目标目标信息化
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煤炭洗选技术的发展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全面预算管理及其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推行综合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目标与实践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