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价值链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研究*

2015-11-11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财会通讯 2015年23期
关键词:业务流程培养目标价值链

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孙 静 薛 涛 潘 罡

一、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不长,却取得了快速进展,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财务管理技术性应用人才,然而,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在课程体系、就业渠道等方面也积累了诸多问题。

(一)课程体系与培养目标脱节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其培养目标存在较严重的脱节现象,课程体系与会计、审计等专业明显趋同。本文以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专业为例,对其专业培养目标及课程体系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某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一览表

由表1可知,该校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专业培养目标不同,但是在课程体系上却差异不大。这种背离现象在高职院校非常普遍,原因主要有:一是高职教育将财务管理设置为财务会计大类下的一个子专业;二是高职院校生源的高考分数普遍较低,尤其数学、英语等基本素养不高,而偏向于财务与金融的财务管理专业需要深厚的数学基础和英语素养,这就限制了高职高专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发展广度和深度。

(二)就业渠道狭窄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偏向于会计核算,导致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面比较狭窄,缺乏竞争优势,无法在工作中发挥财务管理本身的管理导向功能和财务引领作用。当然,这种现象也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和企业财务管理发展水平有关。

(三)专业培养目标与路径存在缺陷 绝大多数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际以会计核算能力培养为目标,即使有所差别也是遵循会计核算能力为主,资金管理能力为辅的培养路径,这明显不符合财务管理本身的培养诉求。财务管理专业应当将会计核算作为基础性工作,其能力的培养应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辅助培养目标,将投资、筹资、营运资金管理能力和财务关系协调能力的培养作为主要目标。然而,由于高职院校生源结构与本科相比存在明显差别,这导致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并不能开展以资本市场为基础、以金融和理财知识为主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二、理论与实践的时代发展诉求:价值链财务管理

20世纪80年代以后,企业管理实践和理论出现了重大创新,价值链管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企业提升运营效率、进而实现价值增值的新型战略管理模式,与之相适应,财务管理也不再局限于以往单纯对企业资金的管理和研究,而是将管理触角延伸至企业业务的方方面面,并引导着业务流程的变革,价值链财务管理成为企业的核心管理活动。

(一)价值链管理的诉求 价值链管理理论由迈克尔·波特提出,该理论要求企业以价值增值为导向,以顾客需求满足为中心,识别能够为使企业具有独特性或竞争力的主要业务流程以及支持业务流程,并积极推进业务流程的再造和组织结构的弹性化、扁平化改革,剔除非增值作业,加强核心业务流程和作业的管理,依靠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各部门各利益相关者诸如供应商、销售商等的信息共享和优势互补,为顾客创造更多价值,从而提升市场竞争力(见图1)。

图1 价值链管理流程概图

(二)价值链财务管理模式构建 价值链管理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其要求企业改变原先部门式的财务管理体制,构建基于业务流程的财务管理模式,按照业务流程重组财务管理活动,将财务管理的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等职能嵌入各个流程和各个作业之中,构建业务流程的价值增值导向,通过信息技术,持续、动态地监控各流程和作业的资金流转和资本增值状况,并推动各流程和作业的持续性增值。

图2 价值链财务管理闭环流程图

实际上,价值链财务管理将企业分为财务、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五个有机组成部分(如图2),并以财务管理为中心,以各业务管理为依托,在顾客订单拉动下,销售、生产、库存管理和采购业务活动有序展开,物流和资金流随着产品的采购、入库、生产、销售等作业活动流动,信息流则在各业务流程、作业部门、人员与财务部门、人员之间以及企业利益共同体之间流转。

在这一价值链财务管理闭环中,业务流与价值流统一,实现了面向业务流程的实时财务信息处理利用,借助该平台,财务人员能够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动与各项业务流程与作业的边际利润,从而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而且通过与利益共同体建立的双向沟通联盟体系,有利于提升内外价值链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从而实现核心价值的持续性增值。

三、基于价值链的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

当下,业务与财务一体化的价值链财务管理模式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变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高职院校藉此可以推动与本科院校财务管理专业以及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不同的差异性变革,从而谋求企业实践和学校教育的再次无缝链接。

(一)专业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 价值链财务管理要求将财务管理职能嵌入各流程和作业之中,对每一流程或作业的价值增值状况进行详细的预测分析,进而做出合理管理决策和计划,并且持续性监控、分析与提升其增值水平,从而实现企业各流程、各作业的持续性价值创造。

因此,财务管理专业应当逐渐摒弃原先的会计核算能力培养目标,建立新的专业培养目标,即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依托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塑造,而将会计核算能力作为基础性知识和能力。

图3 财务管理专业能力培养路径的重塑

(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重构 以业务流程为依托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必然要求变革教学内容,重构与之相适宜的教学过程。高职院校应当在保留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培养所需的会计核算知识内容的基础上,按照企业运营流程分解教学内容为采购财务管理、生产财务管理、营销财务管理、财务信息管理等部分,并根据具体作业建立任务式教学单元,推动教学过程的任务驱动式管理。这要求高职院校重新编制该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立层次式、流程化和模块化的培养体系。具体来讲,应当建立通识教育、会计核算基础能力培养、财务管理专项能力培养、财务管理综合能力培养与人文素质能力培养的多层次课程体系。针对财务管理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则以企业流程为依托,建设流程化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具体的流程,则建立各作业的业务管理和财务管理双重教学模块,从而实现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流程化、模块化。

(三)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双重就业渠道的构建 以业务流程为依托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的培养体系必然会形成学生业务管理与财务管理的双重能力,将推动其在工作岗位上更好地发挥自身的财务技能,将财务技能应用到企业各项业务中去,并且推动企业各项业务的流程再造,推动企业价值管理水平的提升。这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推动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发展,与价值链管理标杆企业建立全天候的战略合作关系,将其业务流程以多种形式诸如书面、立体模拟、实物展示等再现于课堂,构建财务管理技能塑造的业务依托模型,以此培养学生财务管理引导业务流程的管理理念,形成熟练、灵活的财务管理技能。

[1]姚军胜:《高职高专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历史、现状与发展》,《会计之友(下)》2009年第9期。

猜你喜欢

业务流程培养目标价值链
航天企业基于信息化的业务流程体系构建方法研究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和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应用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公司的业务流程再造
基于质量管理体系为基础的核心业务流程优化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