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阅读体验的生成探究

2015-11-09顾建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0期
关键词:阅读体验初中语文

顾建

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的基本任务,阅读追求的是理解,而阅读理解的途径则在于阅读体验的有效生成。学生具有丰富的基础知识,可以为阅读体验奠定基础;阅读联想的打开,是实现有效阅读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辨析的设计与开展,可以保证阅读体验的成果得到巩固。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体验 阅读联想 阅读辨析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但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对于阅读的认识似乎还处于一种相对较低的水平。认为阅读就是“读”的人不在少数,一些学校开设的阅读课也只是让学生在教室或者阅览室里读书而已,这与真正的阅读有着较大差距。有效的阅读应当让学生有所感悟,而这种感悟往往伴随着一种心灵上的体验,因此,应当对阅读体验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作为体验的基本含义。

阅读体验是两个不同层次上的认识:第一,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常规方法,强调的是信息的有效输入,即学生通过视觉或听觉接受信息;第二,输入的信息是否有效,关键是看这些信息能否与学生的原有知识相链接,从而促进学生在阅读时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体验。从这个角度讲,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把阅读体验的生成途径作为有效阅读的关键。

一、新旧信息的链接,是阅读体验生成的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现代文要比阅读文言文顺利得多,这是因为文言文“难”。“难”怎么理解?其实就是文言文的叙事载体与现代文不同,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要比现代文少得多,即使学生努力地阅读,积累了丰富的文言文信息,但最终仍对文言文难以理解。例如,学生在阅读苏教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中“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一句时,不少学生就觉得有困难,甚至比七年级学习“黔无驴,有好事者载驴以入”时的感觉还难。学生在理解文言文时,可借助现代文的理解而试解之。部分学生对“好事者”一词有不同的理解,而前一句中“夫”为何义?“林霏开”“云归”“岩穴瞑”“晦明变化”又为何义?如果这些都不清楚,自然就读不懂文章。

可见,要想让学生生成体验,就必须让学生在阅读时对新旧知识进行有效链接,还要增加平时的阅读量,让头脑中生成更多的加工新文字的工具,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比较(如比较难易不同的文言文),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

二、阅读联想的展开,是阅读体验生成的关键

阅读体验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让学生通过有效阅读达到理解的境界,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多向思维,把文字描述的内容变成具体的画面,进一步展开阅读联想。阅读联想是初中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著名特级教师郭志明说过:阅读联想在于“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学生的阅读联想一旦展开,他们对作品的理解就能更全面、更有深度。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展开学生的阅读联想呢?不科学的阅读设计不但不能展开学生的阅读联想,还有可能限制学生的阅读思维,缩小学生的联想空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探索工作,我认为要展开学生的阅读联想关键在于“以文及物”。也就是说,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在对文章理解的基础上,拓展思绪,增加课外阅读量,结合实际和理想去联想可能出现的情景。

例如,在《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很多,我让学生先读懂原文,再引导他们去思考:作者为何自号“醉翁”?为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山水之间”何以能够成为醉翁之意?如果你是“歌于途”的“负者”,或是“休于树”的“行者”,你会感觉到琅玡的“蔚然而深秀”吗?作者作为“醉翁”为什么又有如此的感受呢?“游人去而禽鸟乐”“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样的描述究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绪?从这些描述中读出了积极感还是消极感?如果你是作者,你又当如何?

这些问题的逐步提出与解决,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不断深入,而思维深入的过程也就是阅读联想被逐步打开的过程。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思索,从而渐入阅读之佳境。当然,问题也可以由学生提出,但我认为应安排在阅读联想被打开之后,否则,学生很难提出有深度的问题,除非学生的文言文造诣与生活阅读超乎想象。

展开阅读联想大门的钥匙在于问题的设计与提出,问题的设计依赖于文章本身,而问题提出的时机却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情的观察与把握。这与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关,我非常注意观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表情,收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观点,用以判断问题提出的时机是否适宜。

三、阅读辨析的运用,是阅读体验生成的保证

阅读辨析是建立在阅读理解之上的,也是建立在阅读联想被展开且学生有所收获的基础之上的。阅读辨析的实质在于通过学生个体间的互动,把不同学生个体的阅读感受呈现在同一个平台上。由于存在不同的理解差异,学生间的观点会发生碰撞,有可能会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例如,在《醉翁亭记》一文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对作者的写作心理进行辨析,有学生认为作者的心态是积极的;有学生认为作者的心态是消极的;还有学生认为作者可能存在着“达而兼济天下,穷而独善其身”的想法。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正处于贫穷的状态,难免寄情于山水。学生观点的呈现正是辨析的结果,但在日常教学中,这些观点的呈现往往需要教师的精心引导,在展开学生的阅读联想后再让学生辨析,这些答案就会自然地呈现在课堂上了。阅读辨析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阅读体验得到了巩固,是阅读体验生成的保证。

参考文献

[1]郭志明.阅读教学应倡导立体的教学方式[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4(12).

[2]王荣生.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与途径[J].课程·教材·教法,2012(7).

猜你喜欢

阅读体验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出版突围:构建出版核心竞争力
个性化定制环境下的自动排版研究
让个性化阅读焕发生命的活力
紧扣学生跃动的脉搏
林格伦笔下的顽童形象研究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