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青蛙的“三级跳”说起

2015-11-04李松梧牛振中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15年10期
关键词:岸坡玉米地陆地

李松梧+牛振中

记忆中的家乡小河,河水清澈见底,河滩金光闪闪,岸坡上芳草萋萋,岸上是绿油油的玉米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那些可爱的青蛙,每天都上演着一个“三级跳”的节目,即当人们走进沿河的玉米地开始劳作时,那些在玉米地里捕食害虫的青蛙就会不约而同地跳出玉米地,直奔河流而去。第一级跳是从岸边跳入岸坡的草丛,第二级跳是从岸坡的草丛跳入金黄色的沙滩,第三级跳是从金黄色的沙滩跳入透明的河水中。青蛙的这“三级跳”,似一特写镜头永远定格在笔者的记忆中。

可是,反观当下的河流,没有沙滩只有湍急的水流的十之八九,没有绿色的岸坡只有陡滑的水泥护岸的比比皆是,岸边不见土壤只有高楼大厦和滨河大道的不计其数。据笔者调查,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不少人眼里,沙滩、绿色的岸坡、岸边土壤是可有可无之物。既然可有可无,便首当其冲地成为经济建设的牺牲品。

那么,沙滩、绿色的岸坡、岸边土壤对河流来说,真的是可有可无?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

先说沙滩。有人认为沙滩像是人体的阑尾,有不如没有。其实,并非如此。首先,沙滩是部分动物产卵繁殖的场所。由于沙子吸热后温度较高,有利于蛋的孵化,所以像乌龟之类的两栖动物和部分水鸟喜欢在此产卵,并孵化繁殖后代。其次,沙滩是部分动物保健、补给、休息的场所。譬如:乌龟有定期晒壳的习性,通过晒壳一是可杀灭龟壳上的细菌,二是可使龟壳更加坚硬,防止龟壳软脆。再譬如:鸟儿在沙滩上取水比在岸坡上取水要方便得多。另外,过往的鸟儿在补水的同时,还可在此休息。可是,当河流失去沙滩后,那些依赖沙滩而生存、繁衍的动物要么远离河流“另攀高枝”,要么就被困死在原来的河流中。

再说绿色的岸坡。判定一河流生物多样性水平高低和水生态系统是否稳定平衡,首先应该看岸坡是否“坡”,其基质是否为泥土,其岸坡是否被绿色覆盖,特别是后者。因为只要有了足够多的绿色植物,以植物为食的动物就会纷至沓来。而动物增多的同时,其残体又成为微生物的营养来源,由此,微生物队伍壮大。而微生物活动的结果,又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这就形成了良性的能量活动和物质循环。在这里,植物是生产者,动物是消费者,微生物是分解者,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生共荣,共同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以上“三者”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即植物。没有生产者,就不会有消费者,当然也就不可能有分解者。

最后说岸边陆地。河流生态系统既包括河水、沙滩和岸坡,也包括岸边陆地,而健康的河流生态系统要求不但岸坡是绿色的,岸边陆地也是自然的,即岸边陆地的基质为土壤。有人认为,河流是河流,陆地是陆地,河流与陆地互不相干。错!其实岸边陆地是河流生态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生物与水体、岸边陆地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活动而实现的,这种联系越复杂、越紧密,生物多样性水平就越高;而生物多样性水平越高,河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越好,同时,河水的自净能力也就会越强。然而,高楼大厦、“滨河大道”一旦修建,河水与陆地的联系就随之中断,因为那些水泥、钢筋、石块、柏油之类的硬质材料是生物们无法逾越的障碍,它们需要的是泥土、杂草和灌丛。这样一来,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水平就必然下降。譬如:那些青蛙、乌龟之类的两栖动物,它们需要随时离开水域而到滨水区陆地甚至更远的地方觅食,而岸边的建筑物和硬质路面切断了它们的觅食之路。即使是能够爬上岸边,它们也难以回到河流,回不到河流的结局将是悲惨的,不是惨死在车轮之下,就是渴死、饿死。

综上所述,沙滩、绿色的岸坡以及岸边土壤,并非可有可无之物,而是河流的命脉、生命的乐园。相反,没有沙滩、绿色的岸坡和岸边土壤的河流是无生命迹象的人工水渠,是蓝色的沙漠,是“死河”。

是的,如今建筑业还离不开河沙,但这并不是将沙滩扫地出门的理由。虽然,用钢筋、水泥、石块等硬质材料护坡相对坚固,但它致命的弱点是扼杀生命。诚然,我们难以做到像远古的人们那样远离河流而居住,但我们完全能够做到退后一步,让岸边陆地恢复一线自然。但愿人们手下留情,别再干将沙滩“斩尽杀绝”的傻事了。给那些防洪压力较轻的河流松绑吧,早一天松绑,早一天受益。通过我们的努力,让青蛙的“三级跳”由记忆变成现实。

猜你喜欢

岸坡玉米地陆地
谁在推着陆地跑
《玉米地》
玉米地里长火山
陆地开来“宙斯盾”
基于沉桩作用下高桩码头岸坡稳定可靠度的研究
爬爬爬,以水中冲向陆地
城市河道岸坡的生态型修复研究
某小型水库岸坡稳定性综合评判
玉米地
别怪眼镜熊贪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