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能源的美与痛

2015-11-03

大陆桥视野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疆能源

新疆能源的美与痛

新疆地处中亚腹地,西通欧罗巴,东联大中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后,新疆的能源地位在这特殊的地缘优势中更显得与众不同。所谓“经营东南,稳定西北”大意莫不在此。

能源现状

新疆166万平方公里的疆域约占全国六分之一,新疆拥有着除海洋外的多样性地表地貌,更拥有丰富的地下资源。煤的预测储量占全国预测总储量的37.7%;石油、天然气储量预计300亿吨,均占全国预测总量的25%以上。此外,在清洁能源中最具前景的风能和太阳能,新疆的可利用量也居全国前列。正因为如此,新疆是我国煤、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战略接替区,亦是重要能源的“大通道”。

受益于此优势,在“一带一路”的大发展的趋势下,新疆提出加快推进“五个中心、三个基地、一个通道”建设。即把新疆建设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性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中心、文化科教中心和医疗服务中心,以及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加工和储备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在这个新战略中,几乎所有内容都与能源产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些年国内外经济形势不景气,美国也加紧了实施重返亚太战略,其中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TPP)为抓手,企图卡住中国往外走的路子。而中国在2013年石油和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8.1%和31.6%,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如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经济特色的发展新道路是个严峻的新课题。习近平主席2014年9月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时提出,要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此话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以“上合组织”成员国为主的国家纷纷响应支持,都希望搭上中国这班开往西方的“东方高铁”。

如此,新疆在中国向西出口的地位和作用愈发显现。从数字上看,1991年新疆的进出口贸易额仅有4.59亿美元,2013年已达275.62亿美元,增长了近60倍,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新疆已成为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圈的前沿阵地,可以预见,新疆作为中国面向中亚地区的桥头堡地位会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要借助新疆独特地缘优势,合作开发中亚五国乃至俄罗斯的油气资源,促进能源区域性国际市场的形成,从而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

能源合作是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的亮点。在中国与中亚的能源合作中,中国主要从土库曼斯坦进口天然气,从哈萨克斯坦进口石油。目前已有的主要国际油气管道为全长2 800公里的中哈石油管道和国内的“西气东输二线”、“西气东输三线”。正在建设和规划中的国际油气管道线路为:途经新疆、全长约2 228公里的中哈二期,以及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和D线。相信随着中—中亚能源合作进一步深入,双方互惠互利的合作还有很多机会。

产业劣势

新疆的劣势在于,新疆自身以石油化工为主的能源行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虽然在“十一五”与“十二五”期间,按照“支持上游、介入中游、发展下游”的原则,利用新疆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优势资源,延伸乙烯、芳烃、天然气利用和精细化工四条产业链主线,形成了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吐哈盆地三大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和独山子、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库车、库尔勒、鄯善、泽普、轮台等不同规模、各具特色的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但是这些行业的快速发展和现今格局主要是来自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的央企。而新疆地方企业主要在盐化工和石化产品上有些作为,以中泰化学为主的盐化工企业迅速扩张氯乙烯、离子膜烧碱产能,使得新疆成为国内重要的氯碱生产基地。美克化工为主的煤化工企业具有了1,4—丁二醇(BDO)加工能力,蓝山屯河也在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可发性聚苯乙烯(EPS)有了突破。

这一阵子,石油价格的剧烈震荡使得以原油、天然气开采业和原油炼制加工业为主的新疆经济感到胆颤心惊。但是,好在最近4年新疆不断优化经济结构,逐步摆脱了对石油石化产业的严重依赖,现代煤化工、有色金属产业快速兴起,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非石油工业快速发展,4年年均增长19.3%,在工业增加值中的比重由2009年的37.9%提高到2013年的56%。

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能源发展依然是重中之重。新疆以煤化工、新能源的高速发展逐渐消除石油化工经济比重高的影响虽然现在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积极的效果,可是石油价格下行,无论对石化行业还是非石化行业都是致命的。因为价格低,煤化工的优势就不再明显,新能源的前景就显得黯淡。特别是新疆地广人稀,总体经济水平相对较低,疆内化工产品市场容量相对较小,对内地市场的依存度较高。又由于距内地较远,不可避免地要考虑物流运输的不利影响。这些都对疆内各类企业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石油和化学工业对新疆经济发展关系重大,涉及面广。目前,中央企业、地方和兵团对加快发展石油石化均有着强烈的愿望,但互相之间缺少合作发展的平台,缺少统一规划、资源配置和统筹协调的手段,无法使中央、地方、兵团企业在石油和化工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方面形成合力,并实现最佳效益。

这其中的滋味除了新疆人知道外,就要属曾经或者正在新疆工作挂职的人们能体会了。新疆能源发展最大的痛处并不是当地政府不努力,而是来自中央企业的掣肘与当地专业人才的缺乏。一方面,新疆当地坐拥地下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但是要开采,既没钱也没人。相反,在新疆进行资源转换的央企实力雄厚、人财兼备,几乎新疆当地的缺点正是央企的优点。兵团、地方各自都有优势却因为级别问题无法协同发力。同时,国家虽然放开了向西政策,可是因为新疆稳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新疆向西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的自主进出口权和自由贸易区依然无法落实。这些都侧面加重了新疆本地资源80%以上只能是往东进入中原市场消化。这更加重了“粥少僧多”的现象,本来就那么大的能源蛋糕如何能满足这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费呢?

可是,新疆地处边陲,距离首都十分遥远,除了2014年刚通车的高铁外,其他交通方式依旧。这种物流方式远远跟不上人们对快捷交通物流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内原油储备能力低,管网运输占油气输送总量比重小,对进口依存度日渐提高,使油气短缺、调峰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新疆作为原油加工区,只有少部分留存新疆加工,同时留存的大部分原油为稠油或重稠油,并且进口的原油资源多样化;这些都是以央企为主的炼油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而这方面对于地方特别是新疆这种石化产业链薄弱的地区却是十足的机会。一方面地方可以协调央企利用各方面的石油资源扩建大型炼油装置,并且进行流程优化。另一方面,央企亦可将以原有企业的改造为主,尤其是与乙烯的发展结合建设世界级炼化—体化的基地。央企不愿意将这些问题留在新疆地方处理,一方面是人才物流成本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自身产业布局与体制问题。

改革元年,如何使得地方和央企的优势能够达到1+1>2的效果,这将考验执政者的智慧。

下一步

中央新疆座谈会研究了发展新疆经济的大政方针,并为此确定了全国挂钩新疆经济发展的对口支援单位,产业发展差别化政策。2010年后新疆的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

中央新疆座谈会后,新疆地区加强宏观经济调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各项经济指标保持稳定快速的增长。2013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 510亿元,自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连续4年每年新增地区生产总值千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 128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9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了2 039.71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近千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为275.62亿美元,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年均增速为19.2%。2013年新疆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 8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9%。

可是这些数字的贡献主要是来自天山北麓经济带的各大小城市,新疆南部与北部的经济差距依然巨大。新疆南部的发展劣势表现出新疆现有的一些问题:一是交通不便,交流不畅,物流成本居高;二是教育资源缺乏,人员素质低;三是基础设施不足,人文关怀不够,群众日常娱乐活动不够。而新疆北部相对表现在信息化程度较低,与内地对接不便。

恰逢改革元年、经济低迷,东部沿海地区腾笼换鸟之际,在这时打破原来单纯的依靠人力低成本与便宜土地的优势来提高中国制造业的含金量意义深远。而传统行业向西则可以利用西部的土地、原材料、能源、环境等要素,使得西部的优势释放出来。特别是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既可以靠近中亚、西亚和东欧等新兴市场,也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让“内引外联、东来西去”的地缘优势发挥出来。近些年,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趋势愈加明显,尤其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后,19个省市对口援疆工作全面展开,在产业援疆和产业转移方面的速度和规模正在快速提升,东部生产布局调整、产业转移和拓展为新疆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石化产业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其中以高耗能的煤—电—冶产业为主,在准东地区形成了一大批工业园。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中央的扶持有关,也离不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领会中央指示的基础上按照新疆自己的优势制定一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政策的努力,特别是大企业大集团战略实施以来,培育了若干个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如新疆天业、中泰化学、美克化工、广汇能源、天利高新、蓝山屯河等。同时,新疆对国内外大型企业和集团公司的投资吸引力也在不断增强,中国神华、中广核、三峡集团、华电集团、华能集团、中电投、大唐集团等各类大型能源央企在新疆都有投资,涉及行业包括煤发电、煤炭开采等传统行业,也有新型煤化工、太阳能、风力发电等新能源行业。这些都为新疆优势资源转换做出了贡献,为下一步大发展打下了基础。但是,承上启下的2015年必定是不平凡的年份。如何在这个关键的年份做好改革加转型工作,是考验人智慧和决心的事情。

就新疆而言,“丝绸之路经济带”打开了一扇向西的窗户,中央企业与19省市援疆则提供了前进的动力,经济新常态又为新疆卸下了GDP的限制。可是,新疆以石油化工为主体的能源行业始终是前行中绕不过的一道坎。其中沉疾有五:一是中央及国有大型企业在行业经济中所占比重大,占全行业比重在90%以上,导致行业经济活力不强。二是目前新疆石油化工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初级产品、基础大宗原料型、低附加值产品偏多,用于深加工的化工原料所占比重偏低,新疆石油化工仍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下游深加工程度低,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性还不足。三是油气煤等优势矿产资源地质勘探程度低。这些资源总体探明率较低,如石油为17.6%,天然气为12.4%,煤炭为9.1%,钾盐为6.8%,直接影响到占国内重要地位的原油、天然气产量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尚待进一步统筹规划。新疆各地油气田所副产的凝析油和轻烃的产量逐年增多,稠油产量亦是逐年增加,这些都需要加大深加工规模。此外,随着区内各大炼厂产能的扩大,一些炼厂资源如芳烃、液化气、碳四、碳五等的产量逐年提高,但是各大炼厂之间联动互助性不强,缺乏产业间的横向联合和原料的上下游配套,使得这些油田和炼厂资源还没有得到更好配置和综合利用,其经济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这也导致各石化工业园区石化下游项目因原料来源难以落实,也使园区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整体产业优势得不到发挥。五是新疆石化上下游产业之间协调配套发展不够,中央企业位于产业上中游,实力较为强大,处于主导位置,石化下游产业话语权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弱,发展速度远远滞后于上游产业的发展。

再加之,2015年国际油价下行压力加大,新疆以中石油、中石化为主导的能源开发商势必会减少在上游的投资,新疆经济底子薄的缺点必定会显现出来。这些矛盾都给对关心新疆的人们带来一定忧虑。笔者认为在保证新疆稳定的大前提下,新疆的下一步有“两隐虑”与“两作为”。

两隐虑

中亚国家潜在市场容积与交通问题。就目前的经济现状看,以新疆为代表的中国西北地区与中亚是整个“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经济塌陷区。中亚五国总人口约6 000万人左右,民族喜好相差较大,中国产业其中的切入点不明确,未来发展的空间有限。而且中亚地大人稀,城镇化率低,城镇间交通物流不方便,有的国家至今尚未形成以铁路为骨干的物流网,这也加大了产业合作中人、材、物流动的成本。

国家层面尚未明确“一带一路”与国企改革思路。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发展“丝绸之路经济带”,至今已近一年,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政策。一方面说明此战略至关重要,内部协调复杂,另一方面,国外经济政治形势多变,拿捏分寸不易。而且在此时,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央企为代表的国企手握各种劳动要素和优惠政策,特别是能源行业。以能源为重点的“一带一路”单纯依靠中央企业是不可持续的,引入各路神仙才是正道。

两作为

国企改革。国企会继续推进央企属地注册和地方参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新增油气区块地方自主开发和合资合作开发。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国有经济转型升级。坚决遏制产能过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动以地方为主导的油气资源开发改革,延伸石油化工下游产业链。以信息化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换代,促进国有经济向价值链的关键环节和产业链高端发展,聚焦核心主业、核心技术、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集中度。

以国有企业实施分类改革为契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除少数实体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外,其他国有企业应当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推动国有企业特别是竞争类企业改制上市,具备条件的实现整体上市。通过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优化调整。建立和完善国有资本的退出机制。一是坚决从淘汰落后和高污染领域退出;二是积极响应国家政策,逐步从产能过剩领域退出,实现国有资本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布局产业。新疆要明确在中央与19省市产业援疆的基础上,以东部产业转移为契机,大力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纺织服装与当地有优势资源转化优势的精细化工、煤电行业,加强与中央交流,夯实交通物流建设。其中:以石油价格为导向,千方百计保持油气稳定,力保生产不下降,力促油气资源在疆加工数量增加,延伸产业链,提高竞争力。煤炭煤电煤化工产业要整治现有行业秩序,特别是重点建设电力工业。在现有的一批骨干电厂上,优化电网布局和建设,形成覆盖全疆750千伏主干网架,为打通新疆南部和北部750千伏联网,满足新疆电网内部各区域间功率交换,以及打通哈密煤电基地与新疆主网间的送电通道,促进新疆风电、光伏发电及大型火电机组的规模开发,实现与西北电网互联互通,奠定坚实的基础。新疆电力和电网建设将为石化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以装备制造业走出去为契机,大力发展新疆已有的输变电设备、新能源装备优势,形成“中国制造”新疆产的国际口碑。大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建设,加大开放力度,特别是信息通道及交通枢纽的建设,改善物流状况,改善民生状况,形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以棉花目标价格改革为契机,大力承接和发展东部转移的以纺织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形成有新疆地方特色农业体系。钢铁、水泥产业产能过剩,要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扩大出口。

又说,年初能源局长新上,“新”来的“新”局长的新疆阅历也许会为新疆乃至全国这块能源棋盘带来点“新”意,也可能在这个特殊的年份里,新局长会用他的经验在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能源行业破题。2015,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新疆能源
走进新疆
新疆反恐,暗流与真相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最清洁的能源
新疆多怪
能源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