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港口口岸功能 扩大东西双向开放 全力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2015-11-03REPORTER作者吴以桥WuYiQiao

大陆桥视野 2015年9期
关键词:徐圩港区连云港

REPORTER/作者:吴以桥 Wu Yi Qiao

提升港口口岸功能 扩大东西双向开放 全力服务“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

REPORTER/作者:吴以桥 Wu Yi Qiao

2014年连云港港口口岸建设发展情况

2014年,在连云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抢抓“一带一路”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提升出海大通道功能,推进航运市场开发,港口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货物吞吐量2.1亿吨、集装箱运输500万标箱,圆满完成了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1.“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取得突破

中哈物流合作基地示范效应显著。在两国元首共同见证下,中哈(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项目一期建成启用,成为落实“一带一路”战略的首个经贸合作实体项目。全年累计进出场集装箱6.5万标箱,拆装箱1.4万标箱,仓储货物70万吨,实现了当年建成、当年投产、当年盈利。

互联互通扎实推进。获批中韩陆海联运试点口岸,陆海甩挂运输实现新突破。连云港至中亚出口国际班列(连新亚)正式开通运营,实现每周2列的常态运行,成为中哈物流运输的重要通道。港口全年新增集装箱航线7条,航线航班布局进一步合理高效。

对外合作不断深入。成功举办首届连博会及“国际港航合作发展论坛”,与立陶宛国家铁路公司和克莱佩达港、哈萨克斯坦铁路总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航运文化节。港口与巴西巴图朗港建立友好港关系,与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成立合资公司,进一步扩大了连云港港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影响力。

2.港口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重大工程加快建设。30万吨级航道二期准备工程完成投资4亿元,围堤进尺2.2公里。徐圩港区防波堤完成投资24.8亿元,东斜坡堤进尺6.4公里,东直立堤进尺1公里,西斜坡堤进尺3.2公里。赣榆港区1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徐圩港区二港池5万吨级航道完成疏浚工程。新国际客运站投入使用。

港区能力显著提升。连云港区旗台作业区1#泊位具备投产条件,2—4#泊位全面开工建设。赣榆港区一期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建成。徐圩港区液体散货泊位一期工程具备试运行条件。灌河港区燕尾作业区二期工程水工基本完工,堆沟作业区码头工程加快推进。四大港区全年新建成9个泊位,新增通过能力2 400万吨。

集疏运体系日益完善。北疏港道路墟沟互通完工。大港路中期改造完成。徐圩港区三纵三横集疏运公路网基本形成,连盐铁路港区支线加快实施,徐圩港区疏港航道列入省沿海高等级航道网规划,灌河港区疏港航道前期工作加快推进。

3.港口生产经营稳中有升

港口运输平稳增长。港口货物吞吐量及集装箱运量分别位居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第13位和第10位。首次开通至郑州散粮班列,获批全国首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充分发挥深水航道优势,累计引航开普型船舶635艘次,其中超20万吨级船舶187艘次,同比增加42%。

特色物流保持优势。全年集装箱铁水联运完成21.6万标箱、过境运输9.6万标箱,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海河联运逐步向京杭大运河、长江黄金水道延伸,全年货物运输突破200万吨,同比增长26.2%。

新建港区发挥效益。赣榆港区吞吐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同比增长70%。灌河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1 662.8万吨,同比增长10.9%。徐圩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84.8万吨。

4.口岸通关便利化明显改善

深化“三互”、“三个一”改革。“三互”、“三个一”试点全面启动,“三个一”试点货物货值1.2亿美元,通关时间平均节约3天。海关无纸化通关覆盖率达到88%。启运港退税政策、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正式试点。苏北五市检验检疫一体化工作全面启动,苏北五市自连云港口岸出境货物口岸查验率降低92.8%。

口岸开放全面深化。赣榆口岸正式开放已上报国务院待批,临时开放实现正常化。徐圩口岸临时开放获批,正式开放请示已上报省政府。空港正式开放获得总参作战部、民航总局支持,即将进入国务院正式行文批复阶段。

口岸服务环境不断优化。为吸引腹地货源市场从连云港口岸进出,连云港海关主动转出税款达54.9亿元,占全年入库税收的43.8%。检验检疫局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连云港本地出口食品农产品增长30%。全年通过连云港口岸申报货物进出口总值达274.8亿美元。

5.港口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低碳港口建设成果显著。全面推进低碳港4大类13小项重点项目建设,船用岸电技术产业化推广成效显著,已在淡水河谷铁矿石船舶安装使用,在其他领域使用的论证工作正在有力推进。稀土永磁电机研制成功并首次在港口码头试点应用。

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完成科技示范港建设投资2.5亿元,获得专利授权5项,软件著作权6项。口岸信息化建设取得新突破,口岸船舶统一申报系统上线运行,实现船舶申报信息“一单五报”。

港容港貌整治出新实现常态化。实施港口文明环境管理和建设导则,建立健全港区环境维护机制。景观绿化改造基本覆盖港区所有主次干道,墟沟、庙岭、马腰邻里中心全部建成启用,港口面貌得到明显改善。

6.文明创建及行业管理成效显著

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根据省委和市委的统一部署,港口口岸各单位扎实推进“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集中开展文山会海、超标准配备公车、多占办公用房以及口岸服务单位作风建设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活动,“四风”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

港口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港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累计排查安全生产隐患27项,全部整改到位。以“平安工地”创建为抓手,积极推动港口项目安全生产建设,两个项目被评为省级“示范工地”。

口岸监管成效显著。海事部门集中整治碍航养捕等安全隐患,加大对超大型、危险品船舶巡航护航力度,有效维护了海上安全形势。海关组织打击农产品走私“绿风”专项行动,成功查获“12.11”特大走私出口资源性产品案件。检验检疫部门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对策研究和联动防控活动,植物检验检疫综合评价继续位于全省系统前列。边防检查站发挥口岸卫士职责,全年查处违法违规案件30起,切实维护了口岸安全稳定。

行业文明创建成果丰富。扎实开展文明口岸共建活动,营造口岸“一家人、一盘棋”浓厚氛围。组织三期港口口岸培训班。港口技能队伍获得全国港口职业技能竞赛团体第二名、全省港口职业技能团体第一名。连云港海事局、检验检疫局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指挥部荣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状。

过去的一年,港口口岸工作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得益于全市上下的大力支持、合力推动,得益于港口口岸系统的共同努力、同心拼搏。在此,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港口口岸发展的各位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对港口口岸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付出致以崇高的敬意!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港口在抢占“一带一路”机遇过程中的竞争压力不断加大;港口整体运营效益有待提高;港口统筹管理和重点企业改革的难度较大;港城融合、港产互动的局面仍未形成;港口口岸软环境建设仍需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年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2015年连云港港口口岸主要目标任务

今年是全面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深化改革开放的关键之年,是收官“十二五”、谋划“十三五”的重要之年,更是积极投身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扩大东西双向开放、加快港口口岸建设发展的突破之年。我们必须全力抢抓“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重大机遇,着力打造中哈(连云港)物流中转基地和上合组织出海基地、提升港口口岸综合服务水平、大力开拓航运市场、增强港口改革发展内生活力,努力推动港口口岸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今年的发展目标是:完成港口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新增泊位6个,新增吞吐能力1 60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3亿吨。

按照上述要求和目标,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是:

1.突出港口建设,进一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推进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建设。完成30万吨级航道一期工程环保、审计等专项验收工作。建成30万吨级航道二期准备工程,形成徐圩港区7平方公里吹填区。完成航道二期项目用海、通航安全论证、锚地选划、环境影响评价、土地预审等前置性审批,力争三季度工可获批,年内启动二期工程建设。

扩大港口吞吐规模。建成徐圩港区东斜坡堤主体工程,完成西防波堤总工程量的50%;加快灌河港区航道疏浚整治和赣榆港区防波堤二期工程实施。加快码头泊位建设,连云港区旗台作业区建成1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赣榆港区建成投产1个5万吨级液体散货泊位,徐圩港区建成投产4个5~10万吨级以上通用泊位。

推进集疏运体系建设。建成连云港区皮带运输廊道工程,启用公路货运中心站。加快推进连盐铁路徐圩、赣榆港口支线建设,全面建成北疏港高速公路、临海高等级公路等疏港干线公路和徐圩港区主干路网等港区内部路网和连接公路,尽早开工建设灌河港区疏港航道,加快推进徐圩港区疏港航道建设。

加快口岸配套设施建设。同步做好徐圩、赣榆港区口岸查验设施建设配置工作。开工建设连云港引航基地。海事监管基地投入试运行。推动18米高海况巡逻救助艇以及2艘辅助艇交付使用,船舶交通管理系统完成改扩建,溢油应急设备库主体设备试运行。加快海关监控指挥中心建设。推动边检卡口勤务室改造,实现所有新建码头“卡口式监护”。

2.突出物流发展,进一步畅通东西双向通道

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启动建设上合组织国际物流园,打造连接中亚、国内中西部地区与日韩地区的大宗货物集散、交易基地。持续放大中哈物流基地一期项目效应,推动保税、金融、信息等综合服务功能叠加。建设多式联运监管中心,启动中哈物流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兴建13万吨存储能力的粮食筒仓,为哈国等中亚国家农产品出口提供装卸、仓储服务。

推进铁路班列开通运营。放大连云港至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海铁联运示范通道效应,稳定并扩大连云港至中亚班列运营规模,力争开通至欧洲的出口班列,开发至漯河集装箱班列,推进至乌西、奎屯双向发运,实现班列“重去重回”的常态化运输。扩大中韩陆海联运成效,探索推动开行重庆等中西部重要节点城市经连云港至日韩的多式联运班列。

推进货源市场开发。深化与新加坡PSA、韩国兴亚海运、中远、中海等航运企业合作,培育壮大云港海运公司,争取开通至大连客货滚装班轮,年内新增集装箱航线10条,积极推动航线与铁路班列的无缝对接。积极拓展内河航线,力争开通至淮安、扬州以及长江沿线主要港口的内河航线,形成沟通“一带一路”沿线与长江经济带联系的物流新通道。

3.突出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优化港口空间布局。按照“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对五大港区科学定位、优化布局、合理分工、错位发展。连云港区按照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和集装箱干线港区进行建设;徐圩港区定位为服务临港工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综合性港区;赣榆、灌河港区定位为重点产业港区;前三岛港区作为预留港区,定位为大型石化产业和国家原油及LNG储备服务港区。

创新港口开发管理体制。按照港口资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充分调动地方、社会资本、港航企业参与新港区投资建设的积极性。吸引全球著名码头运营商以外资参股的形式参与港口码头建设。积极引进社会资本通过PPP、BOT、BT等模式参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港口集团现代企业制度改革。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加快港口集团内外资源整合,推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和产权多元化改革。加快完善董事会制度,健全内部管控机制,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4.突出口岸便利化,进一步提高港口口岸通关效率

扩大口岸便利化试点。全力实施《连云港口岸综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巩固扩大“三互”、“三个一”试点成果,推动“三个一”试点范围扩大至矿石、煤炭等货种,加强与沿海、陆桥沿线口岸合作,推动实现更大区域的互联互通。扩大“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属地申报、属地验放”适用范围,简化转关业务流程,做到“应转尽转、应转快转”。加大非侵入式检查设备、移动查验执法终端等装备的投入,推动监控指挥、全程可视化物流监控体系建设。推进苏北五市检验检疫区域一体化,实施“进口直通、出口直放”政策,出口货物取消口岸查验、进境箱装货物直接转检。全面推广检验检疫全程无纸化,逐步实现“报检数据化、监管网络化、放行电子化”。

构建“类自贸区”口岸运行模式。积极复制上海自贸区经验,推广14项通关新制度,8项检验检疫新制度。建立港口口岸各行业主管单位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用好启运港退税政策,进一步加大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力度,力争综保区尽早获批,争取尽快恢复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资质。

建设口岸信息互通示范工程。强化口岸信息资源整合,加快“单一窗口”建设,实现报关信息和报检信息“一站式”申报。大力实施信息互通示范工程,积极研发口岸“货物监管”联动系统,以新东方国际货柜为试点,在“在港货物监管”、“集装箱货物分流”、“保税货物监管”等领域实现突破。进一步加强与江苏运联、江苏电子口岸的合作,建立完善省级平台数据通道。

全面推进口岸开放工作。实现空港正式开放。灌河港区加快实现临时开放,新建码头泊位及时实现开放。争取赣榆、徐圩、灌河港区一类口岸开放纳入国家和省“十三五”口岸开放计划,加快正式开放申报进程。

5.突出生态建设,进一步推动港口可持续发展

加强港口环境综合整治。强化港区空气污染治理,建成2.5公里的防风抑尘网示范项目,实施散货堆存“喷、盖、洗、扫、挡”防尘举措。推进防止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加快连云港区旗台作业区公共配套工程污水处理站、灌河港区九队作业区一期工程污水处理站、徐圩一期污水处理站、赣榆港区污水处理站建设,落实港口环境清洁“六达标”要求,进一步改善港容港貌。

推进绿色低碳港口建设。巩固扩大船用岸电技术产业化运营成果,推进“油改气”工程,新建3个LNG加注站。推动港口节能照明工作,新增1 000盏LED灯具。完成港口绿色低碳示范项目,确保顺利通过交通运输部验收,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低碳港集成示范经验。

健全生态环境长效机制。推广应用港口能源自动化监测与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港口生产煤、电、油、碳的实时消耗数值,打造可量化的节能减排监测平台。建立港口空气PM2.5监测与发布机制,定期公布空气污染指数,适时启动应对机制。推进生产流程标准化,建立港口环境日常维护长效机制。

6.突出行业管理,进一步提升港口口岸服务效能

强化规划引领。完成《连云港港口总体规划》修编,力争完成部省报批工作。科学编制港口、口岸“十三五”发展规划及锚地规划、港口集疏运网络规划等专项规划。启动《连云港港口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制定口岸码头开放查验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推动口岸开放工作规范化建设。

强化综合执法。加快两翼港区管理机构的整合工作,实现四大港区统一管理。组建全市港口行政执法队伍,切实强化岸线使用、港口建设、安全生产、规费征收等情况的执法监督检查,维护港口良好生产建设秩序。

强化建设管理。进一步加强港口建设管理,加大港口工程基本建设程序检查和执法力度。加强对港口经营市场的执法监督,进一步规范船代企业经营行为,严格依法依规审批港口经营许可,定期对港口经营企业开展“回头看”,对不具备生产经营条件的企业取消资质。

强化安全监管。认真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事故隐患闭环管理制度,健全应急预案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机制,突出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进一步夯实港口安全生产工作基础。健全港口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推动危险货物企业全部达到石油化工码头安全生产要求。推进港口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整合港口安全视频监控系统,提高安全监管效率,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7.突出作风建设,进一步优化港口口岸软环境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教育,严明政治纪律。强化港口口岸“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监督机制和港口重点工程监督机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对窗口单位和基本执法部门的监督,深化行业作风建设。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要求,强化港口口岸高层次、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培训和引进工作。开展行政执法专项培训,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港的水平。组织开展重点工程劳动竞赛和港口职业技能比赛活动,不断提升港口干部职工的技能水平。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港口口岸文化建设,开展工人先锋号、文明单位、先进党组织创建活动,积极培育一批港口口岸行业先进典型,提升行业正能量。强化岗位责任制,优化绩效管理,提升服务效能。

(作者为连云港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港口管理局局长)

猜你喜欢

徐圩港区连云港
连云港杜钟新奥神氨纶
江苏连云港:为农民工送上“寒冬暖查”
连云港:为农民工讨薪“撑腰”
今日醉弦歌
徐圩新区工业应急水源方案研究
连云港港徐圩港区西防波堤工程获评国家“平安工程”
港区使命
开放的港区赢得转型期待
港区文化牌
港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