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堰市科技创新考评实证研究
——以2011-2012年十堰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为例

2015-11-02张汉香许慧敏吴涛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年15期
关键词:位次十堰市市县

张汉香,许慧敏,吴涛

(十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湖北十堰442001)

十堰市科技创新考评实证研究
——以2011-2012年十堰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为例

张汉香,许慧敏,吴涛

(十堰市科技情报研究所,湖北十堰442001)

科技创新考评是科技管理部门推进科技进步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11-2012年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为例,对十堰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提出了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互联网视角;旅游地形象;网络文本;内容分析法

1 引言

科技创新能力是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因素,科学的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则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的重要手段和有效保障。国家科技部自1993年起即开展了对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及综合评价的研究,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加强市县基层科技工作,强化地方科技创新的领导责任,促进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湖北省于2011年颁发了“湖北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办法(试行)”,开始对全省市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年度综合考评。本文以十堰市2011-2012年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为例,对十堰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客观评价和比较分析,提出了提高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为市县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2 考评基本情况

2.1考评的依据、对象、类别

2011年、2012年的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的依据是,湖北省委印发的“湖北省市县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办法(试行)的通知”。考评的对象分为两类,第1类为省辖13个市(州),第2类为103个县(市、区)。第1类与第2类考评指标相同。考评结果分3类排名,即市州(共13个)、市辖中心城区(共22个)、县市(共81个)。

2.2考评指标及十堰市科技创新考评结果

2011年的考评指标总数为21项,2012年增加到23项。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指标在总体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微调,增加了4项,减少了2项。此外,2012年还对5项考核指标的统计方法进行了调整。具体指标及考评结果见表1。

表1 十堰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

2.3十堰市中心城区和县(市)科技创新考评结果

十堰市张湾区、茅箭区两个中心城区和6个县(市)参加了湖北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其综合指标得分和排名见表2。

3 考核结果比较分析

2011年,十堰市以综合总分61.13分的成绩在全省排名第5,被省委省政府授予“2011年度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的荣誉称号;2012年,十堰市的考评综合分为63.219分,排名第6,综合分值比2011年增加了2.089分,排名比2011年的倒退1名,但在地市州排名中位列第5,再一次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湖北省科技创新先进市”的荣誉称号。说明十堰市科技创新综合实力在全省市州中仍有较强优势。

张湾区、茅箭区在全省22个中心城区中排名分列第12、18位,综合指标得分为48.513分、39.708分。与2011年相比,张湾区进6位,茅箭区退1位。

与2011年相比,竹溪、丹江、郧西、郧县4个县在全省的排名分别获得提升,分别进13位、7位、6位、2位。竹山位次不变,房县退6位。竹溪县进入全省进位快的县(市、区)行列,获得省政府表彰。说明十堰市各县(市、区)科技创新实力得到增强,科技创新的质量效益得到提升。

表2 十堰市中心城区和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

2012年与2011年相比,十堰市综合排名和市州排名都退1位,被孝感超过。与2011年相比,2012年的指标位次变化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进位指标减少,退位指标增加。表1中第1~19项为2011-2012年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指标。2011年,位次进位的有15项,退位的4项;但在2012年,位次进位的只有7项,退位的5项,持平的7项。说明与全省相比,十堰市科技创新能力在总体保持较强的前提下,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

(2)优势继续保持,劣势依然存在。2011-2012年排名居前列的指标与排名最差的指标在类型和数量上基本相同,说明十堰市科技创新优势在继续保持的同时,劣势也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2011年,排名居全省前列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①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27.74%,排名第1;②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为11.18%,排名第2;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增长幅度为72.82%,排名第1。

2012年,排名居全省前列的指标的指标有3个,分别是:①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30.5%,排名第1;②高新技术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例为14.4%,排名第2;③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增长幅度为22.43%,排名第2。排名最差的指标有2个,分别是:①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为56%,排名第13(2011年排名第13);②全员劳动生产率24.01万元/人年,排名第12(2011年排名第13),仅比黄冈市高0.19%。

(3)有些指标位次变动较大。进位较大的指标是“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从第10位进到第3位;退位较大的指标是“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从第3位下降到第7位;“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下滑的幅度也较大,2011年是179.21%,2012年只有8.19%。

(4)新增指标位次靠后。2012年新增的4个指标中,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人员占企业从业研发人员比重”位次第5外,其他3个反映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数,“市县企业技术创新指数”“市县产业技术创新指数”“市县科技创新创业服务指数”的位次分别为第8、第7、第7,与十堰市综合位次第6相比,位次靠后,对总成绩有下拉作用,同时也说明十堰市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4 十堰市科技创新能力及不足分析

考评结果显示,十堰市科技工作不断取得新的重大进步,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通过创新总量、创新质量、创新速度等方面的主要指标可以看出,十堰市科技创新已成为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但是,考核只是手段,通过考核和比较分析,及时掌握本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并及时改进工作,真正促进市县科技进步才是目的。从考评结果分析,十堰市科技创新存在以下不足:

(1)知识产权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2012年,原来的“专利授权量”和“万人专利授权量”指标,分别改成了“发明专利授权量”和“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次也分别由2011年的第8、第5,变成第7、第8。无论其统计方法的变化对位次变化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知识产权工作都必须进一步加强。

(2)技术合同成交额绝对数量仍然偏小。2012年,原来的“万人技术合同成交额”改成“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的比重”,位次从2011年的全省第10上升到第8,进2位,但位次仍靠后,说明技术合同成交额的绝对数量虽有增加,但仍然偏小。

(3)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3年下降。2010年,十堰市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为22.07万元/人年,位次全省第7;2011年为23.03万元/人年,位次全省第10;2012年为24.01万元/人年,位次全省第12。必须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依然落后。2011年,“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位次列全省倒数第1(第13位),2012年进2位,为第11位,但仍是“拖后腿”的指标。

(5)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继续位居末位。继2010、2011年之后,2012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继续位居末位(第13位)。县市区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则更低,严重影响了得分排名。

(6)财政科技支出增幅下降较多。“本级科学技术支出占当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增长幅度”,从2011年的179.21%下降到2012年的8.19%,下降幅度大,位次由也第3位下降到第7位。

5 提高十堰市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通过对比分析这次全省科技创新综合考评结果,十堰市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不足。我们将以考评为导向,进一步营造创新发展的氛围,进一步提高全市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进一步发挥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力争在来年的考评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1)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的引导,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在成果转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技术标准、项目研发等方面,引导科技资源向企业集中,进一步加强对技术合同登记及专利工作的宣传和培训,引导企业掌握技术合同登记及专利申请的政策法规及工作流程。加强知识产权工作,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高新技术的创新驱动型龙头企业及企业集群。

(2)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增强科技服务能力。十堰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滞后,在专利代理、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企业孵化、创业咨询等方面,存在机构偏少、人才短缺、服务能力不足、机制不健全、服务不规范等问题。有关部门应重视科技服务能力建设,扶持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创新服务平台,提高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3)加强部门协调,强化政策落实,优化促进企业创新的政策环境。考核指标的统计上报涉及科技、财政、农业、统计等各部门,同时还要与东风公司协调沟通,为进一步强化对考核工作的协调领导,建议成立全市科技创新联席会议制度,经常研究科技创新中的重大问题,强化科技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形成齐抓共管、科技创新的合力。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高层会谈等方式,帮助协调与东风公司的关系,按属地管理统计的原则,依法及时、准确地做好东风集团十堰基地的高新技术产值的全面统计,为市委市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此外,科技局要加强与统计部门的沟通协调,及时将有关情况通报给统计部门,防止漏报有关数据。要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企业在填报技术开发经费、高新技术产值、增加值等数据时如实填写,不漏报。

鉴于十堰市在全员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加工业等方面的“短板”问题,市政府应召开专题研究会,提出改进办法。从长远来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才是根本途径。

(4)继续加大科技投入,落实好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明确规定,“科技研究与开发经费每年应达到当年财政支出的1.1%以上,并逐年增加”。“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第43条规定,“市、县两级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应当达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要求”。十堰市在2012年的考评中总排名全省第6、市州第5的较好成绩,但科技投入增长率却从2011年的179.21%,下降到2012年的8.19%,位次也从全省第3下降到全省第7,反映出十堰市科技投入明显不足,县市科技投入明显偏低。因此,地方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保障财政科技经费切实用于支持科技创新,杜绝财政科技经费的虚列、挪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徐立平,自全民,姜向荣.山东省市县科技进步考核实证研究[J].发展战略,2014(2):57-64.

[2]祝爱民,李雪,于丽娟.县(市)区2011-2012年科技进步考核研究[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68-374.

[3]肖广岭.以科技进步考核为抓手,全面推进市县科技工作[J].中国农村科技,2009(3):25-27.

10.3969/j.issn.1673-0194.2015.15.094

G322.7

A

1673-0194(2015)13-0166-04

2015-05-07

猜你喜欢

位次十堰市市县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61小学五(5)中队
2022年1-6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
2022年1-3月全国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完成情况表
《宝藏》通联站展示之窗 湖北省 十堰市
“列”义释疑
市县传真
市县传真
喜迎五十华诞 谱写发展新篇 蓬勃发展中的十堰市太和医院
市县动态
市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