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路上的大商之道—访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刘卫高

2015-11-01张云龙曹珂玉

现代企业文化 2015年34期
关键词:商贸城螺蛳义乌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曹珂玉

创业路上的大商之道—访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刘卫高

文/本刊记者 张云龙 曹珂玉

昆明,有着“春城”美誉的时尚,也有着两千多年“南方丝绸之路”的开放。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也让有着投资眼光的众多商人来此“寻商筑梦”。

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总裁,浙江芬莉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卫高,便是众多寻梦者中的一位。

刘卫高喜欢把自己定位为创业者。1993年至今,他先后创建了浙江芬莉袜业有限公司、江苏运河文化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十几家企业。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他目前创业的又一块“试验田”。

据说站在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放眼望去,眼睛看到区域的楼盘几乎都是中豪商业集团的项目。刘卫高借鉴义乌模式,投资兴建了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中豪·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是他创新义乌模式、升级义乌模式在昆明的又一个“试验田”。有人这样计算过,如果一个顾客在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每个摊位上停留1分钟,那么他要花两个多月才能走完整个市场。

刘卫高中等个头,走起路来步子很快,眼睛不大但很有精气神,言语不多却掷地有声。这位1968年出生的浙商,从浙江到江苏,再转战到云南,一路走来刘卫高认为诚信才是商道精神,用吃苦耐劳浙商精神构建和开拓自己的商业版图。这就是大商之道,不仅需要实干精神,也需要战略眼光,更需要商业格局与胸怀。

谈起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刘卫高说:“我必须成功,必须成为一个成功的生意人,不成功便成仁。”这是他开始创业的动力和座右铭,更是对中豪的未来充满信心。

白手起家——父亲是我的启蒙老师

浙江人深信这样一句话:“吃的是苦头,得到的是金砖。”因此,在创业阶段,必须忍得住心力交瘁,耐得住吃苦受累。刘卫高中考后那年,得了严重眼疾需要暂时休学。当时,刘卫高心里非常痛苦,而对父亲来说打击更大。尽管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是父亲还是一心想把他培养成有文化的人。

刘卫高四岁时,患有白血病的母亲就离开了人世。一家人的生活只能依靠这位既当爹又当妈的父亲种地、摆小摊来维持。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刘卫高的眼病稍微好了一点,就帮助父亲看起了店铺。在店铺做生意的滋味是兴奋的,他想自食其力为父亲减轻负担。刘卫高暗自下了决心,等眼睛好了、赚到了钱后再去上学。

“这就是我最初的创业冲动,也是我创业梦想的最初萌芽,梦想的起航贵在找准目标,一击即中,坚持不懈。”现在回忆起来,刘卫高都按捺不住有些许激动。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选择一条怎样的人生之路,刘卫高幸运地踏上了他该走的路,他的人生旅途注定风光无限。

刘卫高把自己的梦想告诉了父亲,遭到父亲坚决反对,但由于自己的坚持,气得父亲作出了无奈的决定——分家。给刘卫高两亩地、三间老房子,3000双手套。

初生牛犊不怕虎,刘卫高拿着手套在街上四处叫卖。嗓子喊哑了,脚跑破了,几天也没有卖出一双。人家有摊位,刘卫高只能插在人家中间偷卖。一位邻居被刘卫高的那股实干的精神劲头感动了,就让他搭着她的摊位卖。即使这样,两个月过去,生意还是没起色。想做别的生意,又没有本钱,他只好找父亲借。还在气头上的父亲说,我已经给过你本钱了,剩下的你自己想办法。刘卫高急中生智,采取低价倾销的办法,把手套价格由三毛钱一双,降到二毛五,甚至二毛。由于有了价格优势,很快就卖出去好几百双。

渴望成功的刘卫高因为这3000双手套的买卖,第一次尝试到了赚钱的艰辛,也使他懂得了辛勤的付出一定会有回报,同时也更加坚定了创业的信心。他对父亲说,相信你的儿子,一定能把生意做成功的。刘卫高凭借这3000双手套卖掉后的900多块的本钱,为了实现对父亲的承诺,开始踏上了真正的创业之路。

机会留给有心人,刘卫高不仅在义乌当地听人家讲生意经,还到周边城市看人家怎么做生意,顺便贩卖一些小商品。有时坐火车买不到座位票,就钻到座位底下,听人家谈生意经,谈什么生意好做。座位底下的气味难闻,熏得人头脑发涨,列车员发现了,还以为是逃票躲在这里,也不问青红皂白就狠训一顿。

20世纪80年代末,袜子生意在浙江嘉兴、诸暨等地很红火。当时只有18岁的刘卫高有着天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在机缘巧合中听到,中、日合资的华中袜业公司在上海成立,生产高档的棉袜子主要返销日本。他在杂志画报中看到香港那时正流行穿连裤丝袜,而这种袜子一旦打开内地市场,势必覆盖所有低档袜子。凭借独特的商业眼光和吃苦耐劳的闯劲,他终于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500多万元。

华丽转身——“袜业大王”的凤凰涅槃

刘卫高用第一桶金开办了袜子生产工厂,到了2000年,他已经拥有了上亿的资产。刘卫高并没有“小富即安”,他认为,要把一个家族企业改造成现代企业去适应市场新形势、新变化,不更新管理理念不行。所以必须学习充电。办公室就是他的家,沙发就是他的床,有时车里也成了他的课堂,机场书店就是他看书的图书馆。就是这样,刘卫高按时完成了浙江大学经济管理系企业管理的学业。

刘卫高坚定地说:“做你自己想做的事,能吃各种各样的苦,会赚一切合法可赚的钱,这就是创业;每个人的经历可以各异,但创业要当机立断,心怀大志。机遇偏爱有志向、有准备、果断行事的人。”

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在刘卫高的事业发展当中,宿迁与昆明既是他的“第二故乡”,也是他展现商业才华的“试验田”。宿迁,是刘卫高创新“义乌模式”的第一城;昆明,完成了他“义乌第六代模式”的成功运营。

2003年,刘卫高开始在宿迁创业,先后投资2亿元建“芬那丝袜业”;投资26亿元,建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2010年,他又投资180亿元建运河文化城。宿迁·义乌国际商贸城的成功运营就是一次将义乌模式的市场推向更高层次的有益尝试,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2008年2月初,刘卫高到昆明考察发现,昆明拥有着良好的基础性资源优势和发展性资源优势。随着新一轮国家西部开发战略推进,特别是云南省委、省政府把昆明确定为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市以及在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国际化门户和重要桥头堡城市的重要地位,昆明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充分条件。

于是,刘卫高决定再次创业,他牵头浙江义乌15位企业家联合创立了云南中豪置业有限责任公司。开发并承建了2008年昆明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云南省重点建设工程——中国·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总投资58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1900万平方米,其中主体市场550万平方米,生产工业园区900万平方米,物流仓储区120万平方米,商务中心180万平方米,回迁安置房及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用房150万平方米。

商业模式——义乌模式的“试验田”

螺蛳湾项目是“义乌第六代模式。其实,“义乌模式”的精髓在于“必须要有产业联动,否则发展市场只能是一句空话”。从而实现“前店后厂、以工促贸、工贸联动”的全产业链发展战略格局。在刘卫高选择昆明,建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时候,就致力打造集生产加工、商贸交易、物流仓储、电子商务“四位一体”的创新运营模式。其次,“义乌第六代模式”跟传统市场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科学化动线配置和电子商务的全面应用。科学动线配置,就是要增加市场的舒适性和人流的重复利用率。有效提升市场的购物环境,在导示系统的辅助下,可大大增加客流的重复利用,深度刺激客流购买力。

2013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

“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开创中豪发展新篇”主题会。

而在互联网+的应用上,刘卫高带着记者走进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一家自行车商铺里,数名工作人员在电脑前进行订单交易。刘卫高介绍,未来商家通过网上交易平台360度的展示商铺和商品。通过这一平台,客人可全方位了解企业状况、产品特点、交易状况、货源情况、世界各地的收货时间及货运方式、网上支付方式及价格等,实现与客户远距离交易的可能。在“义乌第六代模式”上,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将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实现物流平台与信息平台的无缝对接,让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商户直接享受与义乌市场对等的源头货、源头价,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昆明的地缘交通优势,降低交易与运输成本,成就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独步西南乃至东盟地区的货品价格竞争力。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一期市场占地860.1亩,总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设计标准商铺2.3万个,已经于2009年12月16日正式开业运营,汇集了服装、鞋、皮具箱包、针织、工艺品、日用百货等18个大行业、数千个小业种、近两万户商家的数百万件商品集中展示、交易。总建面积约200万平米的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于2010年12月28日正式开业。内设有旅游购物中心、综合商贸馆、酒店用品城、国际风尚中心、海外国家馆等五大特色主题购物中心,融合厂家直销中心、名品商店街等多元商业形态。汇集了品牌服饰、家用电器、手机通讯、珠宝玉器、民俗文化、云南特产、茶叶、花卉、酒店用品、海外进口商品等20个大类、近2000个品种的数百万商品集中展示和贸易。

现在,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三期项目正在建设当中,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主体市场能够容纳约30万商户经营。与此同时,商贸城一期、二期物流仓储区已建成投入运行,总投资约60亿元集国际金融、商务、办公、贸易、酒店为一体的昆明泛亚世贸中心也正式开工建设。与市场配套的螺蛳湾工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项目概算总投资10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其中包括标准厂房、员工公寓、教育研发中心。

昆明螺蛳湾国际商贸城正积极联络全国各地的市场商户和生产企业,正以信心百倍的姿态,张开怀抱迎接各路客商。这只是刘卫高产业架构上的一个“试验田”,他还在勾画更多更宏伟的商业版图,因为他对企业团队充满信心,对合作伙伴充满信心,更对自己充满自信。

问道管理——放大胆子,迈稳步子

企业经营步入正轨,但不能忘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靠死守的话再辉煌的事业也守不住。刘卫高就是在管理中锤炼经验,学习中提升自我,锻造和练就了具有中豪特质的管理风格和特点。

刘卫高的管理信条:以最简单最有效的过程、方法去取得最好的效果,同时,在大多数情况下保持愉悦的心情。刘卫高认为,作为管理者,还应当使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养成这么一种意识:我能为企业做什么贡献?当然,管理者或企业应当确保优秀的有贡献的员工得到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认可。

刘卫高说:“有效执行力和魄力是一个优秀管理者的必备素质之一,要有面临变革进行自我否定的勇气,还要有敢挑重任而不是避重就轻的勇气,更要有迎着困难舍我其谁的勇气和当断则断的勇气。”

前几年,刘卫高从袜业跨到房地产业,从义乌到宿迁,从宿迁到昆明,这对他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全新的开始,需要再创新业。这既需要有战略眼光,更需要有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管理人员的根本,不是财富、不是地位,而是身先士卒的人格表率。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更应当通过“个人影响力”而非“职位影响力”来感召你周围的群体达到组织的目标。

在螺蛳湾项目建设期间,他把质监、安监等政府部门请到了施工现场,发现问题、查出隐患,及时解决。同时,在倒排工期的300多个日夜里,他吃住、办公都在工地里,每天我就和我们的工程师一起巡查、把关,日晒雨淋,每天连续工作17个小时从未间断过。在螺蛳湾项目上可谓是:一天当成两天用,晚上要当成白天用,雨天要当晴天用”。大家都认为,这是以刘卫高为表率的中豪人身先士卒精神的体现。

对于企业管理,刘卫高一直坚持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以身作则。许多人说刘卫高管理太细,但他认为这是对企业、员工负责的态度使然。管理上最忌讳的一种是让问题“睡大觉”。刘卫高做事的态度,便是要把每件事都做好,即使是最细微的部分。

责任担当——以义为先,取利有道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荣获“国家4A级旅游景区”。

螺蛳湾国际商贸城二期市场开业 。

作为一家负责任的企业,如果企业家在赚钱过程中,能够以身作则,建设一种好的企业文化,以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塑造出品质优良的员工和管理人员,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这就是企业的成功,也是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必备的素质。

在刘卫高看来,任何企业都应该是经济组织与社会组织的统一,它的发展也理应同时具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首先,在经济层面,要注重整合资源,强化管理来实现利润的提升,用实实在在的利税为地方发展出力。目前,中豪已经累计上缴税收约55亿元;其次,在社会层面,要不断拓展平台,改进和提升服务,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目前已经拉动片区十几万的就业人口;最后,在社会公益层面,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参与进去。2010年2月,抗旱救灾捐款200万;2010年3月,石林县林口铺小学捐资助学60万元;2010年5月,向禄劝县撒营盘小学捐资助学100万元;2010年3月,抗旱救灾捐款1000万元;2014年6月,“卫高圆梦基金”成立并捐资120万元用于圆梦助学。截止到目前,以刘卫高为代表的中豪人先后为希望小学和抗旱救灾捐出数额不等的几十笔约3000多万元善款。这一笔笔款项背后体现着刘卫高“发展企业,奉献爱心,为和谐社会多做贡献”的人生信条以及中豪人主动肩负社会责任的不懈追求。

刘卫高强调,作为浙江商人,在浙江商道里有组词叫“义利并举,以义为先”,企业家创利,要取之有道,也要对社会大义有担当,二者要统一起来。

“回顾我一路走来的创业历程,从纺织生产加工到房地产开发,从商贸流通到文化产业,从单一的小商品市场到“四位一体”的全产业链模式,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痕迹,期间的酸甜苦辣、辛勤汗水,只有我自己知道。”刘卫高深深地感叹道,“任何企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或多或少都会受到政策环境、技术环境、经济环境等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要学会稳中求变、进中求变、变中求新。作为一个重信用的企业,云南中豪将一如既往地遵守承诺、恪守信用,与客户、银行以及生意伙伴真诚合作,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中豪都一直以来始终做到遵守合同约定;今年,中豪得到了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雄厚实力的合作伙伴支持以及通过我们这些年的沉淀和积累,我对中豪的未来充满信心。”

深度对话——诚信经商,吃亏是福

记者:谈谈在您生命中对您影响深刻的人。

刘卫高:我很庆幸,在我创业的起步阶段,作为创业启蒙老师的父亲对我的鞭策和指导;在我事业的发展阶段,我更是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管理水平高、战斗力强的团队。正是由于我身边这些人默默的付出和支持,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我感谢我的家人和团队,这些人都是我收获的最大财富,更是我身边的贵人。

记者:在你的价值体系里,怎样的人生价值最大?

刘卫高:我特别注重公司内部的同事是不是已经带起来了,他们是不是真心的认可我,我能收获一片诚心,和外面的朋友进行一些非商业交往,也是一种幸事。

记者:从义乌的“袜业大王”,到坐拥宿迁半城的地产教父,再到中豪商业帝国的掌门人,回过头来看看您的商业之路,您如何评价自己?

刘卫高:无论在义乌,还是在宿迁和昆明,或是在其他城市,“为一座城市的发展作一生的贡献。”这是我的目标、承诺和要求。作为一名外地客商融入每一座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员,我始终遵循着一个企业家的责任感,为每一座城市创造更多的幸福。

很多人问我,你原本是一个农家子弟,怎么一下就成了大企业家?我告诉他们,要大胆尝试、勤奋好学、富有激情,有立志创业的雄心壮志,把诚信作为最根本的经商原则。在创业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挫折,其实,吃亏就是一种福气,它能促使你成功。

记者:谈谈您目前的生活状态。

刘卫高:我一直觉得我的时间不够用。其实,我在忙里偷闲的时候跟家人在一起,无忧无虑,享受天伦之乐;我还喜欢读书和搜集各种信息来不断充实自己。无论是读书还是与人交流,都会发生思想的碰撞,产生灵魂的共鸣。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本身就是一件愉快而富有意义的事情,我欣赏那些不畏艰辛,勇于探索,敢于改变创造的人。

猜你喜欢

商贸城螺蛳义乌
螺蛳树
螺蛳粉
义乌展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吃完螺蛳粉,我忽然不想死了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广西龙州东盟国际商贸城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