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僵尸肉”真与假

2015-10-31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30期
关键词:冻品冻肉肉品

近来,关于“僵尸肉”的话题,在各大媒体和网站上被吵得沸沸扬扬。从刚开始有理有据被曝光的僵尸肉,再到“僵尸肉报道假新闻”的说法,让消费者无所适从。僵尸肉报道的出现,也着实让我国消费者本来就脆弱的消费信心愈发堪忧。本期《质量安全》栏目,将为您介绍近期消费者关心的热点——“僵尸肉的真与假”。

6月23日,新华网发表题为《走私“僵尸肉”窜上餐桌,谁之过?》的报道,文中提到“在6月的海关打击冻肉走私的专项行动中,有‘80后缉私人员在广西某口岸查处了一批比他年纪还大的‘70后冻肉”。

反驳

7月9日,某科技报记者洪广玉发表文章《剧情逆转的时候到了:“僵尸肉”报道是假新闻!》对“僵尸肉”一事提出质疑,认为“僵尸肉”并不存在。至此,“僵尸肉”真假之争在网络上引发激烈讨论。

反驳

7月12日,新华社记者李丹在网上实名发文反击,称质疑者断章取义、选择性忽略重要信息。

7月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三部门发布通告回应,证实存在“僵尸肉”。

争论焦点

什么才算“僵尸肉”?

记者洪广玉在文章中将“僵尸肉”定义为“特指封存几十年的肉”,而新华社记者李丹在回应中对此持怀疑态度,自称除了“封存几十年”外,过期几年的冷冻肉品也不能排除在外。李丹认为,“僵尸肉”并非媒体的“发明”,虽说不乏标签化意味,但它却是老百姓对过期变质冻肉的形象说法。食用过期变质冻肉的确对身体健康有害,在这一点上是毫无疑义的。

食药监局证实存在“僵尸肉” 要求经营者主动报告

因近日新华社的一篇报道中涉及高龄冻肉,也称“僵尸肉”,有媒体记者对此质疑,随后,新华社记者实名发文回应,网络上掀起“僵尸肉”真假之争。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联合海关总署、公安部发布《通告》,称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认为,在温度零下20多度的环境下,猪肉冷冻3年,猪肉的表面会发黑,猪肉的蛋白质已经变质,一般不宜食用。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关于打击走私冷冻肉品维护食品安全的通告》中提出:今年以来,海关总署会同有关部门在全国部署开展打击冷冻肉品走私专项行动,打掉了多个走私团伙,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在今年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中,有的查获时生产日期已达四五年之久,对所有查获的走私冷冻肉品,海关均依法予以销毁。同时,海关总署、公安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对走私冷冻肉品犯罪行为的调查,全力追查走私入境冷冻肉品的来源及销售去向,包括幕后指使人、承运企业和相关人员、承储冷库经营企业和相关人员以及采购使用的食品生产经营者。

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2014年以来凡承储、购买、销售过来源不明冷冻肉品的生产经营者,要于7月底前向所在省级或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主动报告。欢迎消费者和媒体进行监督举报,对破获重大违法案件作出贡献的,有关部门将给予相应的奖励。

此外,国家食药监总局要求北京、天津、辽宁、上海、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市食药监管部门对行政区域内所有冷库进行排查,重点检查2014年以来承储冷冻肉品的来源、数量和销售去向。排查情况要于8月10日前报告食药监总局。

走私背后是暴利多方发力才能狙击“僵尸肉”

6月份,海关总署在国内14个省份统一组织开展打击冻品走私专项查缉抓捕行动,成功打掉专业走私冻品犯罪团伙21个,初步估计全案涉及走私冻品货值超过30亿元人民币,包括冻鸡翅、冻牛肉、冻牛猪副产品等10万余吨。

大量不正规冻品非法流入国内市场,后果不堪设想。一方面有可能将国外疫病传入国内,另一方面,由于运输过程条件简陋,走私冻肉的卫生状况恶化,易对消费者身体健康造成巨大损害。此外,还可能给国内畜牧业生产造成冲击。如此危害巨大的走私活动原因何在?

冯永辉说,近年欧洲等海外市场经济不景气,猪肉消费低迷,冷冻肉积压的可能性增大,找到市场消化的压力不小,向中国输出猪肉的动力很强。最近之所以有大量冷冻时间较长的猪肉走私进入国内,主要是因为国外消费不景气,而国内猪肉价格等长期高于国外。

走私的背后是暴利使然,超过百分之百的巨大利润空间,是冻肉走私不断出现的重要原因。目前,走私鸡肉和国内鸡肉价差已达一倍,特别是鸡爪在国外是废弃物,经济价值几乎为零,走私到国内后价格却比鸡肉还贵。走私牛肉的利润空间更大。根据深圳海关掌握的信息,目前深圳海关查获的国内走私牛肉主要来自巴西、印度、美国等地,每公斤25元左右,而国内牛肉每公斤售价达60元人民币,走私1吨可获利2-3万元人民币。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国内肉类市场供应非常充足。以鸡肉为例,2014年我国禽肉产量1751万吨,其中鸡肉产量约占85%,比30年前增加了11倍。目前,我国肉鸡生产已经逐步走出H7N9流感疫情的阴影,预计全年产量将达到1500万吨,市场供应非常充足,完全能够满足全国居民鸡肉消费需求。

中国猪肉的价格要比国际市场高出一头。首先是饲料原料的价格,中国比国外高。以玉米为例,现在国际市场近月交付的玉米到中国港口成本价格约为每吨1600~1700元,同期东北玉米到达广东港口的价格每吨在2500元左右,内外价差仍然高达每吨800~900元。中国商品猪的成活率也低于国外先进国家。美国平均每头母猪每年可以繁育仔猪的数量在20头上下,中国平均水平只有16~17头。

冯永辉说,国内现在人工成本也比较高,加上以上因素的影响,中国猪肉的成本一般要比国外高上约30%,下半年以来,国内猪肉价格快速上涨,现在生猪价格涨到每斤9元左右,而美国、巴西的生猪价格在4~4.5元,国外猪肉价格比国内便宜一半。

双汇是国内最大的猪肉供应商,双汇新闻发言人刘金涛告诉记者,有些国家和地区,不吃猪内脏,猪蹄、大肠等都是被当成垃圾处理掉,采购成本很低。

刘金涛说,走私猪肉的数量与国内猪肉价格的涨跌密切相关。当国内猪肉价格上涨,走私进口猪肉的动力就会大很多。前几年,国内猪肉价格低迷,养殖户退出,死猪扔进江河,走私的猪肉数量也很少。

僵尸肉等走私进入国内的路线有陆路也有海路,中国的陆地边境线和海岸线都很长,海关等部门查处的困难不小。遏制“僵尸肉”、“过期爪”走私猖獗现象需多方发力。一方面,需要严把市场关,加大冻肉走私的监管力度,开展畜产品走私专项整治行动,采取海关、公安、工商、检验检疫等多部门联合行动,加强走私冻品的源头管控,堵住冻品走私入境的渠道。必须加大国内食品安全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良商贩的非法行为,对“僵尸肉”“过期爪”猖獗的地区,对冷库和大型批发市场进行集中督查,保障公众“舌尖上的安全”。

僵尸肉进口没有正规手续,主要流通渠道是流动烧烤摊、一些不法的街巷小餐馆或者民工食堂,为了降低成本,对于食品的安全把控也不认真,疫病传播的风险很大,刘金涛认为,应该对这些地方进行重点检查。

另一方面,要施行抑制走私的治本之策,针对价差问题,通过引导畜禽养殖的适度规模化经营,通过规模效益降低单位畜产品的生产成本。

以牛肉为例,目前我国牛肉产量虽然已经排在世界第三位,但散养户及小规模家庭养牛户仍是国内肉牛养殖业的主体,小规模、大群体仍是我国肉牛养殖的主要特点。

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通过多种举措鼓励肉牛的规模养殖,实现养殖成本的降低,如通过棚圈建设补贴、青储饲料补贴和购置机械补贴等扶持措施减低其养殖成本,降低单位肉牛的出栏价格,从而使肉牛的屠宰和加工成本也相应下降。同时,还要积极扶持我国肉牛养殖、牛肉生产和销售的产业链。特别是要加强对母牛养殖大县和肉牛育肥大县的扶持力度。通过这些措施促使国内牛肉生产成本下降,当走私牛肉无法获得丰厚利润时,牛肉走私行为也会得到抑制。

猜你喜欢

冻品冻肉肉品
广西省重拳打击冻品、活体走私严防疫区食品流向餐桌
欧盟将拒收运往欧洲的巴西冻肉
浅析影响肉品质量安全的几大因素和对策
新形势下畜禽屠宰检疫与肉品品质检验
高密度二氧化碳杀菌技术及其在肉品工业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