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2015-10-31伍肇阳

建材与装饰 2015年26期
关键词:公共建筑建筑业建筑设计

伍肇阳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 510010)

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

伍肇阳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

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进程也在一步步的推进着,各种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且造型也在不断的丰富着,而在我国城市的公共建筑中,对传统文化的设计却不是很多,这就需要现代建筑设计不断地加强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这对于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对公共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的应用问题的分析。

公共建筑;设计;传统文化;应用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同时全国人民文化素养和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地进步着,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新的要求,对于建筑业来说,对传统文化在建筑业中有效的传承,应成为当今建筑业发展的新主题。对于当今我国建筑业多为西方建筑形式的现状来说,建筑设计人员应该改变其设计理念,逐步将民族情调、传统文化运用到当今公共建筑中来,让传统文化与现代型建筑相结合,不断的继承与创新,让我国的公共建筑在不仅拥有传统文化底蕴,且有当今建筑业中先进的材料技术与方法,在建筑之林中很好的进步和发展。

2 传统文化和我国现代设计的统一性

建筑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表现有着其特有的意义,总的来说,现代设计与传统文化间存在着极大的关联性和统一性,现代的建筑因素是指现代的技术、方法、材料文化底蕴等,而传统文化,我们主要继承的为它的思想、它的文化底蕴、它的设计风采,现代文化是过去文化的延伸,过去文化是现代文化的源泉。将中华文化融入到现代公共建筑当中,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耐看,更重要的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将传统文化应用到我国公共建筑当中,将其区域性和民族性多元化的进行继承与发扬,在不影响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将其与现代化有机的结合,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3 传统建筑特征和传统文化可借鉴的传统元素

3.1传统建筑的特征

流动性、真实性和模糊性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三大特征,外部与内部的隔绝可体现出传统建中的流动性特征。屏风、花地罩和帷幔属于室内隔断物。和内部隔断有很大的不同,合而不必是外部隔断物的主要特征,像可以移动的长窗和合窗等木质框架结构。内外结构所呈现的特征都是空间流动性。中介空间是存在于不同空间交接处的过渡空间,它是我国传统建筑中模糊性的主要表现位置,像作为室内空间像室外空间的延伸部位的檐下空间和房屋空间向自然空间延伸的庭院空间等。我国传统建筑特征中最重要的一点是真实性,向我国传统建筑中房屋、柱子、门窗等的外形和结构都是与室内空间相联系的,在室内空间中对其都有独特的表现。

3.2可借鉴的传统元素

传统建筑中的符号、材料和色彩都是现代公共建筑中可借鉴的传统因素。在我国传统建筑中,民族性文化在建筑业中表现突出,在建筑中讲究五色和五行,这就上升到我国的哲学问题,青、赤、黑、白、黄这五色也是随之形成的建筑色彩,地方特色的彩色体系与随时间而加入的各种新特色,对我国传统的建筑色彩不断地充实与丰富,这是的建筑色彩在建筑业中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艺相结合,将传统文化运用带公共建筑当中对现代建筑事业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新文化建设的发展,月门、藻井天花、漏窗、格子窗等传统文化元素逐步融入到我国公共建筑当中,发展出更多更具中国传统特色的新建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可以对传统建筑材料进行借鉴,西方建筑材料主要以石材为主,而我国传统建筑代表材料以带有浓厚周国文化木材为主。公共建筑设计人员要加强对传统元素的借鉴与运用,在进行建筑创新的前提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4 传统文化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一直都在进行传统文化在公共建筑中的运用摸索与研究,从20世纪初期到今天,我国建筑工程设计研究获得的快速的发展。营造传统空间感受、借鉴元素、扩展传统空间概念和挖掘传统空间特质是我国当今对传统文化在公共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的四种主要设计方法,这四种方法手法和传统文化的运用中在设计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4.1将传统空间的概念进行扩展

对传统空间进行扩展就是对传统空间抽象的进行创新、改变、发展与充实。对传统空间进行扩展和研究学习的表现手法不同,对传统空间进行扩展说的是创新与发展,日本京都火车站就是这种表现手法的例子,日本建筑师原广司在京都火车站的内部设计了一个山谷式聚落,而且在这个山谷聚落中融入多种不同形式的建筑物,将京都的地理位置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还在建筑顶部设置了很多玻璃顶覆盖,仰头就可仰望天空。日本京都火车站的设计中就是融入了原广司对传统聚落空间多年的策划与研究,对于传统文化的空间扩展的成果还有很多,黑川纪章的灰空间和槙文彦的奥理论等等。这些都是在公共建筑中对传统文化的扩展继承与发扬。

4.2营造传统空间感受

吸收与借鉴传统的空间形式是对营造传统空间感受这类手法的主要表现形式。根据传统建筑的空间感受与特点对公共建筑的形状和尺寸进行有效的控制,使其在感受和特点上更贴近于传统建筑。德国诺曼·福斯特设计的柏林议会大厦的玻璃大穹顶是对西方传统性穹顶空间与有现代感的钢和玻璃有效的结合(图1为柏林议会大厦的玻璃大穹顶)。此建筑借助古罗马穹顶中肋的特点,在穹顶运用钢骨架和观光走道进行设计,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摒弃了古罗马穹顶中材料问题的局限,让此建筑变得更为大气、高档、宽敞。北京香山饭店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贝聿铭的作品,这是首次大规模、全方位的在公共建筑中使用传统文化,此建筑借助我国北京四合院的设计形式,在室内的屋顶上用玻璃进行覆盖,在饭店的室内形成一个独立院落,这是香山饭店中四季厅的设计。像这样应在传统空间感受的例子还有很多,贝氏建筑事务所借助传统园林景观进行室内设计的中国银行总行大厦、通过处理对屋顶界面围和来营造传统感受的杭州铁路新客站等等。

图1 德国柏林议会大厦的玻璃大穹顶

4.3挖掘传统空间特质

在公共建筑施工是,采用各种方法将传统空间的空间特质运用到公共建筑当中,这就是所谓的挖掘传统空间特质,不断地对公共建筑空间进行创新和处理,使其具备传统建筑的各种特征,这对于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公共建筑当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头町广重美术馆是表隈研吾为了展现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的通透性以木栅格半透的分隔方式作为空间隔断元素设计的,这个建筑当中,木栅格在空间隔、断墙和内部隔断、建筑的屋顶等都有着广泛的运用。日本馆是坂茂强设计的,整个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为各种各样的纸,以轻盈著称,全方位的展现了日本传统建筑空间的通透与传统山水庭院的效果的魅力。我国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隔断是保罗·安德鲁设计的,它主要在此建筑中完美的运用了我国传统建筑流动性和通透性的特点,让此称为典范。(图2为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隔断图)设计人员应该不断将传统空间特质运用到现代公共建筑当中,让其更具传统韵味。

4.4借助传统元素完成公共建筑

借助传统元素中的色彩、符号和材料完成公共建筑的设计,可将传统文化的韵味深刻的表现出来,将设计效果达到完美,对于建筑业中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北京机场T3航站楼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众所周知,紫禁城的屋顶是黄色的,城墙是红色的。北京机场T3航站楼就借助了这两种色彩,在主屋面板和室内的结构框架进行了借鉴运用,将传统色彩表现的淋漓尽致。美秀博物馆、苏州博物馆等很多贝聿铭作品中都大量的运用的我国传统符号元素,从而展现我国传统文化之美。像这样借助传统元素进行现代公共建筑的设计还有很多,日本的第二体育馆比赛厅是将传统建筑的木材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我国香山饭店为表现传统韵味,将大量的运用了传统月门和斜方窗的设计在墙上等等。

图2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隔断图

5 结束语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国间的友好联系,对于公共建筑的设计也在不断地变换着其审美观,所以对公共建筑内在的文化与精神文明更加需要我们加强重视。在公共建筑中不断加入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建筑业的发展都具有其特殊的意义。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应该顺从这种设计趋势,将现代施工技术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为公共建筑的发展探索一条更有内涵,更有韵味的新道路。不断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积极探究与思考,在有效的融合中创新与发展,让我国的公共建筑更加合理、更加新颖、更具中国特色。

[1]秦红岭.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伦理内涵[J].华夏文化,2001(3):13~15.

[2]贾栋.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J].中华民居,2012,7.

[3]赵松劲.从中国文化特征看中国古代建筑的设计意念[J].新建筑,2002(03).

[4]詹晓燕,陈宏毅.中国传统文化对建筑工程设计的影响[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2).

TU238

A

1673-0038(2015)26-0023-02

2015-6-8

伍肇阳(1988-),男,建筑师,2011年毕业于广州大学并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建筑学专业,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在华南地区参与过众多设计项目,在住宅设计,公共商业建筑设计领域中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成效显著,对东亚地区各著名城市如何将地方传统文化与建筑融合有一定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建筑建筑业建筑设计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建筑设计的困惑
浅谈大型公共建筑电气节能及采取的节能措施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