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乳工程”有望缓解中国奶业困境

2015-10-30赵兵辉

农产品市场周刊 2015年25期
关键词:乳企奶源乳品

赵兵辉

近日,从第六届中国奶业大会暨第四届海峡两岸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传来消息,国内乳企欲合推“优质乳工程”对抗进口奶。按照与会专家的观点,国内也有好牛奶,只是没有标准:“我们的包装盒要多花哨有多花哨,但却没有评判牛奶质量高低的实质性标识。”

由于没有优质乳的相关标准,消费者也不知道牛奶所用的原料奶等级和加工的程度,因此导致了普遍认为国内乳品质量低的认知。专家们和部分国内乳企认为,要改变这个现状,应该从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规范乳制品加工工艺做起,定义为“优质乳工程”。

国内乳企想推“优质乳工程”的愿望如此迫切,是因为国内乳企已经深陷进口奶的泥潭。中国奶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最近这几年已从快车道转入了慢车道。国外奶品已越来越多涌入中国市场,中国对进口奶粉的依赖性也在逐年提升,现在有迹象表明,中国奶业目前正处在一个发展的十字路口,甚至发展拐点已有所显露。

相关数据显示,进口乳品目前已经占据国内整体乳品消费量的三分之一。去年1-9月份,全国乳制品进口量共计149.86万吨,同比增长36.5%。其中,液态奶累计进口量达24.64万吨,同比增长70.8%;干乳制品累计进口量为125.2万吨,同比增长31.3%;进口大包装奶粉(原料)累计达81.41万吨,同比增长50.0%;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8.98万吨,同比超过100%。

在此背景下,“优质乳工程”被认为是解决国内奶业难题的关键。国内数十家乳企,包括新希望、现代牧业、福建长富等也抱团倡议,要求一起推动实施“优质乳工程”。据悉,这项工程即将在今年7月的D20奶业峰会上有进一步的实施,包括标识在内的制度也在推进当中。

针对消费者对国内乳品不信任的现状,推出“优质乳工程”有其必要性。这当中包括了创建优质乳标识制度、推动奶牛养殖技术升级以及全面实施乳制品加工工艺标准化监管三个方面。以标识制度为例,通过对明确标示加工后乳制品的质量等级,给消费者明确的选择。事实上,对乳品进行等级划分,美国早有实施,其在1924年就颁布了“优质乳条例”,使得美国的优质乳的比例达到了98%以上,由牛奶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从1938年的25%,降低到目前的小于1%。

不过,光优质还不够,还得优价。今年早初发生的奶农杀牛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国内的原奶价格不具备国际竞争力。可能有人会说,养殖环节的原奶价格和国内乳企关系不大,因为国内乳企可以选择更加便宜的进口奶源。但其实不然。因为便宜,国内乳品企业更多使用进口乳粉做原料,减少使用国内奶源,导致一些奶农有奶卖不出去,不得不杀牛、卖牛。而养成一头能产奶的奶牛大概需要2-3年时间,届时一旦奶源不够,奶牛又没长大,或会出现又一次“奶荒”。

长期以来,由于养殖与加工环节没有形成稳固合作共赢关系,加上养殖主要以小规模及散养为主,市场议价能力弱,所以双方此消彼长的利益博弈矛盾一直存在。“优质乳工程”应该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当务之急,是要加快构建现代化奶源基地,围绕奶业合作社、家庭牧场,加快奶牛养殖产业组织模式升级,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加快上下游产业建立“利益分享、风险分担”一体化合作关系。

猜你喜欢

乳企奶源乳品
《中国乳品工业》杂志
乳品包装设计
关于规范奶源市场秩序促进奶业健康发展的建议
乳企价格战:牛奶重回一元时代,一边缺奶一边产能过剩
中兽医药治疗奶山羊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
乳酸菌成乳品市场新宠 年增速近40%
光明海外收购 蒙牛挺进西南 乳企开打奶源争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