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戏曲“花旦”的人物塑造及其特色

2015-10-29赵燕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花旦青衣行当

赵燕君

(常州武进锡剧团,江苏常州213000)

论戏曲“花旦”的人物塑造及其特色

赵燕君

(常州武进锡剧团,江苏常州213000)

戏曲的旦行是扮演各种不同年龄、不同性格、不同身分女性的角色。旦行也分成这么几类:青衣,花旦,花衫,武旦,老旦,还有彩旦。

戏曲;青衣;花旦

戏曲行当的发展演变,总的趋势是由繁而简,直到今天,生、旦、净、丑成为戏曲的四大行当。上千出的戏曲剧目中,有不可胜数的人物形象,他们都可以归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个大的行当中,还可以再做更加细密的划分。本篇只对中国戏曲行当中的旦行行做以较为详尽的探讨。

青衣还有一个名词叫正旦。这跟正生、正净有差不多的意思。就是说在一个行当里,是中心的、主要的部分。按照传统来说,青衣在旦行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青衣扮演的一般都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数是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没有老年,老年就变成老旦了。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功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念白都是念韵白,一般不念京白,而且唱功相当繁重。典型的青衣戏例如《白蛇传》最后的一折《祭塔》,还有孙尚香听说刘备的死讯,到江边去哭祭的《祭江》,《二进宫》的李艳妃,《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春秋配》的姜秋莲,《贺后骂殿》的贺后等都是青衣扮演的。

这些戏基本上都是坐着唱,没有什么繁重的表演,是比较典型的、标准的青衣戏。当然有些青衣戏也是唱、念、做并重的,比如像《宇宙锋》里的赵艳容,《三击掌》里的王宝钏,《汾河湾》里的柳迎春,《宝莲灯》里的王桂英等。这些虽然也是青衣戏,但是却要求唱、念、做并重。从服装上看,青衣穿青褶子为多,所以青衣的另外一个名称也叫青衫,简称衫子。有的青衣,虽然也穿女蟒,或者穿宫衣。不管穿什么,除了蟒和宫衣是固定的式样花色以外,一般的褶子色彩都比较素雅。在京戏里,像《红鬃烈马》的王宝钏,《三娘教子》的王春娥,《汾河湾》的柳迎春,《六月雪》里的窦娥等,都是属于青衣范畴的角色。在旧社会,妇女的行动很不自由,封建礼法要求妇女目不斜视,笑不露齿,甚至袖不露指,走路也不能快走,要稳重安祥,所以过去在舞台上表演妇女一般的正常姿态,不管坐着、站着,或走路,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一块,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永远要慢条斯理地,或坐,或走,经常要保持这样一种姿态。所以观众给青衣起了个俗名叫“抱肚子旦”,这个诨名还是很形象的。另外由于青衣扮演的人物有很多都是属于命运不太好的,有的遭受遗弃,有的生活上很困苦,穿的服装也非常朴素,所以另外还有一个名称叫作“苦条子旦角”。

旦行的第二大类叫花旦。花旦的情况跟青衣正相反,从服装上来说,都是穿短衣裳,或者是短褂子,短裤子,或者是短袄子,短裙子。即便是穿长衣裳也绣着色彩鲜艳的花样。从年龄上看,都是扮演青年女性。从表演上来说,是以做工和说白为主。在说白上是以京白为主,当然也有说韵白的,可是说京白的比较多。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这是从总的方面来说花旦与青衣的区别。如果再细说一下,花旦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概念。狭义的花旦,指的是扮演性格上比较活泼,爽朗,举止上也比较轻盈伶俐的青年妇女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丫环比较多,例如《红娘》里的红娘,《打樱桃》里的平心,《花田错》里的春兰,《春草闯堂》里的春草等,都由花旦来扮演;《红鸾禧》里的金玉奴,《得意缘》里的狄云鸾等角色,过去也由花旦来扮演,这是比较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花旦的范围包括比较广,一般恰如其分括这么几种:一种是闺门旦,原来是专指未婚的少女,以做工、念白见长的一种角色,比较典型的如《拾玉镯》里的孙玉姣,《柜中缘》里的刘玉莲等。发展到后来有些角色的举止虽然也比较稳重,而且唱和做也比较注重,例如《凤还巢》里的程雪娥,《钗头凤》里的唐蕙仙,《梅玉配》里的苏玉莲,《二度梅》里的陈杏元之类的角色,后来也划到闺门旦范围里了。闺门旦一般是扮演大家小姐或比较稳重的小家碧玉为多。闺门旦是可以念韵白的,而且大部分闺门旦都念韵白,像《拾玉镯》里的孙玉姣虽然是个小姑娘,是做工戏,她还是念韵白的。第二类是玩笑旦,顾名思义就是好打,好闹,好说,好笑的一种角色,这样的角色,都出现在喜剧或闹剧里边。她们以开玩笑,风趣,诙谐为表演特点。这样的角色大部分跟丑角搭配,里边偶而也有小生,但大多数是跟丑角搭配的。玩笑旦比较重做工,重说白,有的戏里基本就没有唱,有的即使有唱,也唱点小曲,或唱曲牌子,而不是唱皮黄,这样的戏很多。还有一些来自民间歌舞小戏,在载歌载舞当中,掺杂着一些诙谐逗趣的表演,唱的也是地方风味很浓的民间小调,例如《小放牛》、《小上坟》、《打花鼓》之类。第三类叫作泼辣旦,就是扮演性格很泼辣的角色,这样的戏不太多。

古戏台有这样的一幅对联,是演员塑造人物活生生的写照:“你是谁,我是谁,他又是谁。谁是谁,又非谁,装谁像谁”。横批:“粉墨登场”当然,要做到这样的一个境界,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底,因为戏中人物多是古代淑女、巾帼、她们的举手投足之间,与现代人的文化背景都又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戏曲演员去研究它,塑造她,以东方美之古典艺术形象展示给观众,传达给观众。

TS941.2

A

1005-5312(2015)35-0173-01

猜你喜欢

花旦青衣行当
青衣覆雪
花旦
花旦
论博物馆对老行当档案的保护与利用
花旦
网络网际之网络新行当
“花衫”行当考辨
青衣
粤剧花旦黄嘉裕:90后也会喜欢粤剧
《老行当》 海天堂构木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