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摄影构图的审美要领

2015-10-29林晓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远景特写视点

林晓东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摄影构图的审美要领

林晓东

(哈尔滨市群众艺术馆,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摄影的构图应匠心独具。当我们举起相机从正面去拍摄一个物体时,拍摄的视点和高度正好和人们看东西的习惯相一致,这时按下快门,符合人们的欣赏角度,但却不容易出新出奇。所以,要打破人们从正面以平视的角度观看景物的习惯,更应该时时想到摆脱习惯视点的束缚,让人们获得全新的视觉享受。

摄影构图;审美;要领

从横向移动的角度上看,从被摄体的正面拍摄,可形成庄严、肃穆、平稳的构图效果,但是平稳的线条、对称的结构也会因缺乏透视感而显得呆板。转到景物的斜侧方向,画面上原来的平行线条形成了斜线,具有模拟纵深的力量,画面也就容易变得生动。当我们走向景物的背面时,找到的就是常常被人们忽视的角度,如果将其大胆地框入画面,会使画面的构图语言变得更含蓄而富有想像力,特别是从背后去拍摄人物,能将主体人物和他所关注的对象表现在同一个画面上,帮助观众体验人物的内心活动。

视点的变化同时包括从不同的高度来完成新的构图形式。尽管平视的取景角度常常给人以正常的透视感和心理上的亲切感,也容易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但却会因平时看得多了、过于平常而缺乏新意。改变这一缺憾的最好方法就是试试仰拍和俯拍。

在拍摄时蹲下、跪下甚至躺在地上(或者利用液晶显示屏的翻转)向上仰拍时,从人们平时不会观看的特殊角度构成画面,自然就会产生新奇感。仰拍在构图中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仰视的画面有向上的昂扬情绪,容易获得以天空为背景的简洁画面,同时能够抒发抒情写意的心态。

反过来寻找一个较高的视点向下俯拍,能将观众也带向“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观看远近景物会受到自身高度的制约,视平线上的景物重叠在一起,这时如果采用仰角拍摄只是突出前景的景物,贝有俯视构图才能使前后景物得以充分的展现,明确各种景物的地理位置,使画面构图的空间深度得到最大限度的铺展。

现代小型数码相机在俯仰构图上确立了新的优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些数码相机都可以通过翻转的液晶显示屏进行拍摄,因此往往只需要翻转显示屏,就可以从站立的位置以不同的高度俯拍或者是仰拍画面,非常便利。因此,如何运用这一优势,正是数码摄影构成中的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

景别大致可以框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以及特写等各种景别的主要范围。

远景展现的是自然界辽阔的景物,不仅表现一些主要的景物,也同时展现物体周围的环境,并强调景物之间的联系而忽略细节的表现。

全景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以及少量环境特点,它的范围小于远景,主体比远景中的更为突出,与环境的关系也开始相对地减弱。

中景强调表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舍弃了大面积的环境,同时开始将注意力放在了具体地描述画面的情节上。

近景在于突出表现被摄对象的主要部分、主要特征,常对人物的神态或景物的主要面貌作较具体的刻画,一般的情况下,环境不再在画而上出现。

特写再进一步对某一部分作更为集中突出的再现,更加细腻地刻画局部的细节以求传神。

尽管各种景别在摄影中都各有特色,各具独自不可替代的构图作用,但其中尤以远景与特写这两个极端具有特殊的审美效果,古人所津津乐道的“远取其势,近取其神”正是说出了其中的特点。

当我们从宏观的角度利用景别的特征时,远景就像展开了一曲宏大的交响乐,这是因为远景在表现大自然或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或景物时,气势最为恢宏,气氛也最为舒展,因此就有“远取其势”之说。

反过来,从微观的角度来看景别的特征,特写就像一曲细腻人微的小夜曲,或是镜头离被摄体距离很近,或是运用长焦距镜头展现景物或人物富有特征的局部,使人容易感到亲切动情。随着摄影艺术的普及发展,“近取其神”所创造的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动人的艺术形象正为更多的人们所欣赏和接受。

匈牙利电影美学家巴拉兹解释传统美学对于画面框架的界定时有这样一个原则:“每一件艺术作品都由于其本身的完善结构而成为一个有它自己规律的小世界。艺术作品由于画面的边框,雕塑的台座或舞台的脚光而与周围的经验世界产生分割距离。艺术作品本身的完整结构和特殊规律同时也赋予它以内在的力量,使它能脱离广大的现实世界而独立存在。”如果摄影家也是以上面的框架的平面形式来再现现实世界,并习惯于这种完整的“小世界”时,我们就将这一画面的构成方式称之为封闭式构图。

封闭,就是用一定的界限把一些东西圈起来,不让它们与外界发生关系。当摄影师用框架去截取生活中的形象,并运用空间角度、光线、镜头等手段重新组合框架内部的新秩序时,我们就把这种构图方式称之为封闭式构图。

封闭式构图的心理基础主要源于传统的构图观念。这些在严谨的美学心理支配下的摄影师要求画面有明确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观赏者的联想和延伸也都在画面上提供的元素中进行,摄影师对观赏者的导向性也相对明确。

J404

A

1005-5312(2015)35-0286-01

猜你喜欢

远景特写视点
浅析涞源县大黄峪钼矿成矿远景
东昆仑阿克楚克塞多金属矿找矿远景
从特写到长镜
电视新闻特写的采访与写作研究
特写
海之圣 财富论坛畅远景
视点
让你每天一元钱,物超所值——《今日视点—2014精萃》序
两会视点
探求风电场的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