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郭润玉诗歌的思想内容

2015-10-28唐红卫谭丽霞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咏物诗梅花诗人

唐红卫 谭丽霞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论郭润玉诗歌的思想内容

唐红卫 谭丽霞

(衡阳师范学院 文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湘潭郭氏家族是著名的闺阁文学家族,郭润玉既是湘潭郭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也是充分体现古代女性文学特色的女作家之一。郭润玉的诗歌主要包含爱情、亲情、咏物、咏史四个方面的内容,塑造出一个才发横溢、真实细腻的闺阁中人。

郭润玉;簪花阁集;思想内容

郭润玉,湘潭女诗人,字昭华,号笙愉,著有《簪花阁集》,共收诗词124首,《簪花阁遗稿》收诗43首。生活在书香世家的她,自小喜读诗书,并与家族中其他成员经常一起写诗,论诗:

“予十四岁失恃,遂膺痼疾,展转床褥四五年,顾独喜诵诗。闻阿父论诗,则凝思寂听,若有所得,神志都爽。既而疾渐愈,益从两姑母卒业。时阿父家居,督吾辈为诗课,糊名易字,第甲乙甚严,犹忆乙亥冬夜分咏,作消寒会,设花笺湖颖标胜,余咏冰壶擢第一,又梅花十绝句连擢第一,为阿父所激赏,中心欣欣,殆胜秀才之得第也。自归石梧,殇咏无虚日,得诗倍移。比随宦入粤,官阁清闲,——述父兄未竟之绪,汇选一门闺集,而以己作附后,虽不敢抗列才媛,然诗城偏裨,亦窃自负。”①

从郭润玉的《簪花阁诗自序》中可以看出郭氏家族对她的深刻的影响。在这样一个文化氛围良好的家庭环境里,加上郭润玉诗歌创作有很高的天赋,从而使郭润玉成为一个有才学,有抱负的女诗人,诗中洋溢着巾帼风采,表现出一种超迈时俗的历史眼光和见识。

一、爱情诗

郭润玉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爱她的丈夫,有一份近乎完美的爱情。她对爱情很痴迷,在她的生活和诗集中占了一定的篇幅。郭润玉与丈夫李星沅郎才女貌、情真意切,用情至深,从她的诗句中能体现出来。夫妻两人皆喜欢吟诗,感情很好,有唱必和,如影随形,润玉死后两年,李星沅依然感慨前尘如梦——道光二十年农历二月十五日,李星沅在日记中写道:“今晨为花生日,往与笙愉酬唱,每遇花朝必有诗必有酒,流连谈笑,其乐无似,不图有此凄清景况也。颇思作数绝句寄慨,又恐两年恨绪引之愈长。比方戒伤心语,遂为搁笔。”②从这里可以看出李星沅对郭润玉的感情很深。郭润玉作为一名女子,爱情在她心中所占的比重是很大的,寄托在内心的深情,她也会通过诗句表达出来。如《寄石梧川东》:

镜月照高楼,良人赋远游。正襟私下拜,细语别离愁。入夜寒威重,客中应未眠。相思无限意,飞梦到东川。

月光照射在楼房内,此时的丈夫外出远游,回想曾经和丈夫对月吟诗画面,回想上次与丈夫细语道离别的愁绪,相思知愁如滔滔江水没有止尽,想到丈夫在这样威寒并重的夜晚做客他乡,会还念家里的温暖,以致无法入睡。诗人一想到在异地的丈夫会思念自己以致无法入睡,自己的相思之情变得更加深沉,只能寄希望能在梦中能与郎君相见。诗人把相思之情写得细腻可感,字里行间都透入出浓浓的情思。又如《七夕》:

闲阶独坐扑流萤,银汉娟娟玉露零。无限凄清今夜月,有人私语拜双星。计程应已到长安,树影纵横客影单。料得他乡定回忆,去年今夕并肩看。

这是在七夕之夜诗人写下的。一个人独自坐着扑打流萤,银河上将会架起鹊桥,今晚的夜月特别凄清,有人会在鹊桥下丝声细语求拜牛郎织女星,我猜想按计程你已经到达长安,一个人作客他乡,行单影只,肯定会思念亲人,回想去年的这个时候我们正并肩看双星。物是人非,去年我们还欢聚一团,今日却天各一方。诗人借七夕之夜,来寄托深情,通过设想远方的丈夫会思念自己,来抒发自己对丈夫无尽的相思。去年一起欣赏夜光,七夕鹊桥下的缠绵和今年天各一方,孤单寂寞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将去年的欢聚和今日的离愁对比,加重了相思之情。

二、亲情诗

郭润玉生活在郭氏这个大家族中,她的才学深受家族的影响,她对自己的家族、家庭有着很深、很浓的感情。例如《春日寄诸弟妹》:

帘幕上斜阳,春风冉冉香。看花思故院,见月梦高堂。忆昔如云聚,相依似雁行。雨湖家宛在,何日放归航。

首联点明时令、渲染气氛:徐徐西下的斜阳照到帘幕上、冉冉春风吹来阵阵香气;颔联由睹物转向思人:看到美丽的花草不由想起家乡的故院,望见月亮不由梦到父母。颈联从思人转到回忆:想起曾经相聚如云一样,相依如大雁一样。尾联抒发感慨:雨湖的娘家还在,什么时候才能回到雨湖的娘家呢?此诗将那种缠绵悱恻的深情表达的淋漓尽致。

郭润玉嫁给李星沅,不仅夫妻恩爱,还与婆家的各色人均相处和睦;因此郭润玉的女性的那种柔情不仅表现在对娘家的亲人;也表现在对婆家的亲人,例如《留别诸小姑》:

聚散浑无定,将离泪暗弹。那堪今日别,转忆昔年欢。风正开帆远,秋深判袂寒。善随慈母意,为我劝加餐。

首联感慨聚散离合之无定,与小姑们分别时暗暗落泪。颔联渲染今日离别的伤感和当初欢聚的快乐。颈联笔锋一转:风使船远远开走,深秋里感到了寒意。尾联的对小姑的再三叮嘱,更显情深。婉婉深情在郭润玉的笔下表现得游刃有余。

三、咏物诗

咏物诗是以“物”为表现内容的诗歌,从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情况来看,咏物诗的艺术表现形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物象描绘为主,也就是说作者因感于物而力求工切的“体物”、“状物”,以“穷物之情,尽物之态”,这种表现方式,我们称之为“就物写物”。同时咏物诗又是一种咏怀诗,作者在描写物象的同时,又将自身投入到物象中,使物象和自身构成一种比兴关系,一方面可以“以物喻人”、体物悟道;另一方面也可以“托物起兴”、因物见志。这种表现方式,我们称之为托物咏怀。郭润玉的咏物诗中《梅花十绝句》写得独具特色,例如《梅影》:

一钩新月破黄昏,翠羽翩翩恰到门。唤起梨花同一梦,绿云满地了无痕。

此诗情韵悠然,意趣俱佳。日落黄昏,月亮升起,梅花的影子倒映在月光下,诗人把梅影的那种意境展现得十分美丽。等到第二天梦醒,梅的影子便不存在了,它默默的消时,不留痕迹。梅花很美,但它不会炫耀自己,她很谦虚、不与世争。梅花孤芳自赏,不羡慕高贵,不慕名利;悄悄的来,又悄悄的消失,不留痕迹。又如《纸帐梅》:

茜纱窗下小银床,帐角欹斜素面妆,明日二分春一缕,葳蕤枕上梦魂香。

在细纱围着的的小银床边,挂着一朵朵洁白的纸帐梅,它们不要任何的装饰,素面武装,切依旧那么美艳,那么纯洁自然。纸帐梅不仅外表自然洁白,内心也十分的高洁,它就像一张洁白的纸不受世俗的污染。作者描写梅花的外貌,展示梅花的内心品格,以及那高贵纯洁的梅花魂。梅花在我国历史上一直是高洁、坚强、谦虚的象征,诗人梦里梦外都是梅花高贵的魂香,预示着诗人自己也想做一朵高洁的梅花。诗人以梅花自喻,借梅花写品格,通过咏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咏史诗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女子社会地位低下;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坚贞节操和超群才艺的女性大有人在,她们的思想跳出闺阁、思考古今,而郭润玉就是一个典型。例如《西施》:

藕丝衫子碧罗裙,采罢莲花日易熏。若论越吴成败事,美人功过只平分。

这首诗用夸张的语调写在吴越战争中,美人(西施)占了一半的功劳,通过典故,形象的证明了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写西施在整个战事中的重要作用,来肯定女性的地位,她觉得女性跟男儿一样,可以建功立业,可以为国奉献。她通过写西施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同样作为一个女子,同样作为国家的一员,她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家献出自己的力量。名则咏西施,实则是表达自己的想法,表现了她的爱国激情。她在寄托自己的抱负,书写自己的爱国情感的同时,又展示了女性的那种柔情和深沉,她在诗句“十二曲阑都倚遍,泪珠弹上碧桃花”把女性的那种感性和柔弱表现得淋漓尽致。

郭润玉作为一名女子温柔与霸气并存,这一切都在她的诗句中有体现。她有一般女子共有的一面,她还有与众不同的地方,她的爱国情感及壮志豪情,不是一般女性所具有的。例如《明妃》:

漫道黄金误此身,朔风吹散码头尘。琵琶一曲干戈靖,论到功过是美人。

在干戈御敌的战场上,美女不失巾帼之风,弹奏一首琵琶曲,论到功过是美人。女性魅力和雄风并存,在国家战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不亚于男子。郭润玉作为女诗人,在女性被压迫已久的封建时代,以美女论功过,肯定女性对社会的贡献,女性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同样作为一名女性,她也想展示自己的才华,她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国建功,她的诗中处处洋溢着巾帼风采。

郭润玉的《簪花集》中,爱情诗和亲情诗所占比重最多,其中以表达离别愁思为主。郭润玉喜欢以月来寄托相思,来表达对爱人、亲人和家乡的思念。除此之外她还写了一些咏史诗、咏物诗,她喜欢用托物言志的写法,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她的咏史诗,多是对历代美女功劳显著的赞美和认可,从她的用史诗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个有追求有志向,希望为国建功立业的女子。咏物诗则以咏梅的作品较多,如《梅花十绝句》以梅自喻,表明自己对的高洁和坚强的追逐,彰显自己的心志。郭润玉的诗词具有明显的女性特质:清丽委婉、不尚雕镂、哀而不伤。她的诗词主题虽局限于闺阁,但却扩展出那个时代男性诗人所不具有的细腻、委婉等情感特色,在女性诗人群体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为衡阳师范学院科学基金项目《近代湖南文化家族与家族文学研究》(12B40)、《晚清民国家训研究》(14A19)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贝京.湖南女士诗抄[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427.

②李星沅.李星沅日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7:25.

I207.22

A

1005-5312(2015)32-0004-01

猜你喜欢

咏物诗梅花诗人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咏物诗
体物尽其妙,品之有寄托——杜甫咏物诗《房兵曹胡马》赏析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咏物诗的一种写法
梅花
梅花引
诗人与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