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世宗孝洁陈皇后生平考

2015-10-28杨晓俊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世宗明史县志

杨晓俊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明世宗孝洁陈皇后生平考

杨晓俊

(无锡开放大学,江苏 无锡 214000)

明世宗孝洁皇后陈氏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元后。一生短暂且悲剧,沦为了明王朝政治的牺牲品,体现了深宫后妃生活的黑暗和无助。史料中关于孝洁皇后陈氏的记载相当凌乱不系统,本文将相关史料综合后,对孝洁皇后陈氏的一生所做的考证,加深了对这个女子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明代政治中的黑暗之处的认识。

孝洁皇后;明世宗;生平

明史记载,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期间,共有三位皇后,即孝洁皇后陈氏、废后张氏、孝烈皇后方氏。孝洁皇后为世宗元配,《明史》中有其本传,其他明代资料中亦有相应记载。然或语焉不详,或有相互抵牾之处。故此,笔者搜集多方史料,力图对孝洁皇后的生平做一次梳理,对前述不详及抵牾之处通过对比和判断尽可能的加以厘清,对于无法考证及存疑之处亦列出以备参考。

一、出身家世

(一)籍贯

孝洁皇后陈氏,元城人,属于明北直隶大名府,这一点《明史》本传中有载,考诸《大名府志》及《元城县志》亦有记载①,这一点当无疑义。

(二)家中主要成员

父陈绍祖、兄弟陈绍祖《明史》本传有载,不赘述。祖父陈志,“成化七年举人、崞县知县”,“以女孙为后,封泰和伯”②。祖母杨氏,“姑母杨氏,淑惠高明,以女孙贵封泰和伯一品夫人。”③母冀氏,“皇后有疾,后父陈万言乞容其母冀氏入宫视疾。”“封一品冀夫人,弗堪其忧,随亦薨逝焉。”④

此外,陈皇后很可能还有一妹,为清平伯吴家彦继室,姓名已不可考。⑤《世宗实录》中亦言陈皇后为陈万言长女⑥,因此陈皇后有一妹当是实。

(三)姓名

陈后姓名查诸各种史料俱无记载。

(四)出身年月

史料中并无直接记载,仅《世宗实录》中提到了嘉靖二年八月壬子为皇后千秋节。此外,实录中亦提到嘉靖元年时,陈皇后年十五。依朔闰表推算,陈皇后当为正德三年(公元1508年)八月十四生人。

(五)家境

按明代选后妃之制,除国初,间有功臣之女外,其余多选自民间。⑦陈皇后亦不例外,本文之前已提及祖父陈志为举人,做过一任崞县知县,后并无升迁。其父陈万言为元城县廪膳生员,且“屡试不第……年已五十余矣”。⑧由此可知,家境当非大富大贵,也正因如此,才合明代选后之制。但另一方面,陈皇后家亦非贫穷,《大名府志》及《元城县志》中记载陈家家世业儒,而明代世代读书绝非普通百姓人家所能负担。此外,《枣林杂俎》中也记载了陈万言家中的一处名为松花石的景致⑨,更印证了陈家绝非贫苦。综上,陈氏家境至少应当为中人之家。

二、婚姻

(一)主婚之争

陈皇后婚姻之始就出现了波折,那便是关于主导其婚姻的人选。

嘉靖元年八月,杨廷和就因为着选秀女子进后宫简选应该以慈寿皇太后而非寿安皇太后之名义而上书争论。⑩陈皇后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沦为了贯穿整个嘉靖朝大半时间的大礼议之争的牺牲品。

(二)册立

按《世宗实录》及《明史》记载,皆为嘉靖元年九月辛未,即九月二十八日。

关于册立之礼,孝洁陈后,系嘉靖皇帝元后,册立之礼对比其后的二后,仪制更为完备,规模更为宏大11。当然,这一切只是缘于陈氏“元后”之位,且陈氏系嘉靖即位后所册立,而非潜邸时所配,故此才有这样完备宏大的册立之礼,对比其他相似情况,并无太多特殊之处。

(三)夫妻感情

嘉靖与陈氏的夫妻感情,史料记载虽不多,但仍有迹可循。

先是从第三方的角度看,《罪惟录》载:后性颇妬,上接后以礼。这说明嘉靖对陈氏是缺乏那种真正夫妻间感情的。

再次,嘉靖自己曾经对大学士张璁说,“前者初婚之期,皆是宫中久恶之妇所专,而日夜言之圣母,圣母未之察尔。”12这话表面上市发泄对慈寿皇太后的不满,但也体现出了嘉靖对这桩婚姻的不满。

有观点认为,嘉靖最初对陈后应当还是相当喜爱的,并以嘉靖对陈后家人的优待作为佐证。那么嘉靖对陈后家人有无优待呢,从史料记载来看,应当是有的。

“陈万言,肃皇后父也,大名人,起家诸生。嘉靖元年授鸿胪卿,改都督同知,赐第黄华坊。……寻封万言泰和伯,子绍祖授尚宝司丞。”

“诏营后父万言第,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言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后父陈万言奴何玺殴人死,帝命释之。”13

上述材料,都证明了嘉靖对陈后家人,特别是陈万言的优容。然而这一切在明代并不特殊,后父封伯,后侄世袭,是明代常见的事情,甚至更有皇后家人封侯的例子。14其次关于包庇后妃及其家人骄横不法的表现,在明代亦所在多有,嘉靖更是如此。完全不能说明嘉靖对陈皇后有什么特殊的偏爱。

三、驾崩

首先是陈皇后驾崩的时间,相关史书记载较多,时间也都基本相符,只在具体时间上略有差别,有如下两说:

其一,嘉靖七年十月初二庚子日。

“九月辛卯,皇后不豫,……十月庚子,皇后陈氏崩”——《国榷》15

“肃皇后,元年九月二十八日册立,七年十月初二日崩”——《皇明帝后纪略》

其二,嘉靖七年十月丁未

“十月丁未,皇后陈氏崩”——《国朝典故》

《明史》中并无陈皇后驾崩具体日期,查诸《世宗实录》,在嘉靖七年十月庚子日条下,也无陈后驾崩的记载,而在丁未日条下,则有“皇后陈氏崩,礼部上丧祭礼仪”16的记载。笔者以为,这也不能直接理解为陈皇后是在丁未日驾崩的,而只能确定礼部在这一天上了丧仪。

那么,还有什么资料可以用来引证呢,答案显然是有的,那就是来自朝鲜的记载。

“甲子,下正朝使崔世节书状与政院曰:……,其书状曰,皇后陈氏,去十月初二日崩逝……”17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陈皇后驾崩的具体日期就应该是嘉靖七年十月初二庚子日。

其次,是关于陈皇后的死因。

《明史》中的说法是这样的,“一日,与后同坐,张、方二妃进茗,帝循视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后惊悸,堕娠崩……”18

《罪惟录》的说法与之类似,只是具体人名略有出入。19

上述说法中,世宗并没有什么直接的举动,而只是皇帝的愤怒令陈后惊惧,继而才因堕胎而驾崩。但在朝鲜的史料中,却能够找到一些别的痕迹:

“二月丙戊朔,金光辙还自京师……,路遇监生张云雪、魏朝聘,问:陈皇后何以崩逝乎?答曰:张皇后见宠,日前曲宴时,皇帝令陈皇后进爵而怒其色,三进不改,终乃掷杯,即令罚跪,遂与张皇后入别房,至夜深然后使之退去。陈皇后以此得疾,未几而崩逝矣。20

这样的描述足够具体,生动,而且比单纯的因惊惧而堕胎更可信,但是仅仅两个监生的说法却显得有些不足为惧,毕竟如此隐秘的宫闱之事,不当是两个监生所能知道的,因此此处暂且只能存疑了。

至此,笔者大致梳理完了陈皇后的生平。古代社会女性地位的底下,即使贵为皇后,若非掌一时之朝政,如武氏、那拉氏之辈,其余也只能是在史书上稍带立传,或作为男人的附属品加以记载一二,加之笔者本人水准有限,故此,本文必然还有许多的疏漏与不足之处,唯有以后再加以弥补了。

注释:

①《康熙元城县志》卷一25页、咸丰《大名府志》.

②《民国大名县志》卷十五、贡举、206页.

③见《陈万镒妻王氏墓志铭录文》.

④见《陈万镒妻王氏墓志铭录文》.

⑤《明故清平伯吴夫人陈氏墓志铭》载:夫人姓陈氏,封泰和伯兼太保墨庵公万言之女也……长遂应选入主中宫,是为孝洁皇后,夫人则其次也…….

⑥《世宗实录》卷之十七,528页.

⑦《廿二史札记》卷三十二载“凡天子、亲王之后、妃、宫、嫔慎选良家女为之,进者弗受。故后妃多采自民间。”753页.

⑧《康熙元城县志》卷之五264页.

⑨《枣林杂俎》载“泰和伯陈万言家有木假山……一日化而为石……。未几,长女被选母天下,求记名作诗。”347页.

⑩《世宗实录》卷十七,520页.

⑪可参考《世宗实录》中关于三后册立礼仪的对比.

⑫国朝典故》卷之三十五,643页.

⑬《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7678页;《明史》列传第八十二《赵璜传》,5146页;《明史》列传第八十《刘济传》,5090页.

⑭可参考《明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八《外戚》中关于历代皇后家人的封赠.

⑮《国榷》卷五十四,3385页.

⑯《世宗实录》卷之九十三,2137页.

⑰《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十八,1160页.

⑱《明史》列传第二《世宗孝洁陈皇后传》.

⑲《罪惟录》陈皇后列传载“七年十月,张、文二贵妃进茗……”,1169页.

⑳《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上编卷二十,1242页.

[1]陈伟(清).康熙元城县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M].上海:上海书店,2006.

[2]朱煐(清).咸丰大名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河北府县志辑)[M].上海:上海书店,2006.

[3]程廷恒等修,洪家禄等纂.民国大名县志[M].上海:上海书店,2006.

[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墓志整理小组.明嘉靖孝洁陈皇后家族墓志综考[J].文物春秋,1990(02).

[5]张居正(明).中研院史语所校本.明世宗实录[M].上海:上海书店,1984.

[6]赵翼著(清).王树民校正.廿二史札记校正[M].北京:中华书局,1984.

[7]谈迁(清).枣林杂俎[M].北京:中华书局,2006.

[8]查继左(明).罪惟录[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9]邓士龙辑(明).许大器、王天有点校.国朝典故[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0]张廷玉(清).明史[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1]谈迁(清).国榷[M].北京:中华书局,1958.

[12]周骏富.明代传记丛刊[M].台北:明文书局版,1991.

[13]吴晗.朝鲜李朝实录中的中国史料[M].北京:中华书局,1980.

K248

A

1005-5312(2015)32-0133-02

猜你喜欢

世宗明史县志
“训民正音”创制过程探微
——兼论 “训民正音”创制者之争
《明史·艺文志》史部地理类订误十一则
明史强志立当下 仰望星空展未来
县志里的乡贤
《陷辽记》中辽世宗祭奠对象考辨
论金世宗的纳谏与用人
县志
《南明史·艺文志》经部著录标准商榷
2013年山西省市县志编纂工作成绩喜人
万斯同在《明史》纂修中的贡献——天一阁藏万斯同稿本《明史稿》整理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