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艺“活”在当下

2015-10-28夏晓钰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交趾民艺民间艺术

夏晓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2)

民艺“活”在当下

夏晓钰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32)

民间艺术在中国受到重视可谓是这几年才有的事情。长期以来中国时代积累的工艺文化成果与其历史地位非常不相符。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过几代中国研究者的努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理论体系的不断建立与完善。然而在民间调研的同时,不难发现,很多民间手工艺、民间手艺人的生存现状都颇为困苦。虽有国家政府的政策性扶植,但“远水解不了近渴”,让民艺“活”在本土的根源性问题得不到解决,很多民间手工艺正逐步从我们的视野中消失殆尽。寻求一个让民间艺术“活在民间”的理性出路,才是当下我们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本土养本源;精细化;产业化

曾看过一篇报道,日本建筑设计教父黑川雅来中国潮州做分享会,离别之前主办方送给黑川雅一只潮州手工泥壶,用蓝印花布包着,看起来就非常有“中国特色”。黑川雅看了一会儿泥壶后摇头说,中国的手艺,真的是断了代了。如果手工制作之物要比机器制作的器物更加粗陋,那么民间手工艺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民间工艺要“活”其出路又在哪里?

像潮州泥壶遇到的这种问题,在当今的民艺市场绝非偶然。笔者也曾采访过数现在仍在从事民间手工艺制作的艺人,他们也大都是各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专业传承人,受到国家的支持和保护,但生存状态同样不乐观。像剪纸、泥塑、面塑等项目虽也有专职生产者,但因其制作原料成本较为低廉,市场销售范围小,有些还受节日、地域及实用时节的限制,很难靠手艺生存。也有一部分如木雕、漆艺、潮州木杆画等,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步脱离大众使用范畴,走向高端精细化艺术品。

笔者以为,民艺“活”在当下的生存之路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以“本土养本源”植根于当地优秀文化的传统生产形式,二是精细化、产业化的生产模式。

一、本土养本源

传统生活生产方式促使下应运而生的民间手工艺,有其本身特有的地域文化性质。所以,以本土民间艺术为改造手段使当地文化得到提升和发展是民艺存活的路径之一。在这一方面,台湾地区的生活美学运动做得非常成功。2008年提出“台湾生活美学运动”计划,希冀运用艺术思维和手段,建构国民社会美学基础,并创造源源活水的艺术美学,发展优雅的艺术生活环境。整个计划从培养台湾民众的生活审美素养入手,使大众深刻体认公民的美感责任。藉由策展、讨论及参与等,内化为居民的美学自觉意识,推动台湾地区社会全体进入一个全新的生命体验阶段,成为具备美感与伦理的社会结构。从而形成社会运动效应,由群体到个体,都以创造美适的生活环境为共同职业。在挽救传统手工艺的同时,树立城市地标美学,更提升了台湾的国际形象。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台湾嘉义县交趾剪粘艺术村——板头村。该村半数村民擅长剪粘及交趾陶(低温彩釉软陶)技艺,主要为附近庙宇墙体建筑及屋檐提供外观装饰,有“交趾陶之乡”的美誉。受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传统交趾陶发展停滞不前。2005年,台湾地区出台文化创意产业支持政策,当地成立嘉义县板陶窑文化发协会,着力保护和振兴传统剪粘及交趾陶工艺,获得当局一定资金支持,交趾剪粘艺术村——板头社区应运而生。2007年始,村中原有旧厂房被改建成“板陶窑交趾剪粘工艺园区”,成为带动村子转型发展的龙头。板头村经过合理规划后,村中街道、公共设施及家家户户的院落、大门上皆以交趾陶工艺制作的动植物或童趣人物装饰,到处可见板陶窑工艺气息,村子的独特个性也凸显出来。

二、走入高端精细化设计,民间艺术产业化发展

当代的经济社会中,只追寻精神也就没有了生产食粮,没有经济利益,民艺也无法独活。所以,在本身保留民间艺术之魂的同时,向精细化方向转变,生产符合大众审美文化的民间艺术品也就成了必然之路。精细化不代表摒弃其本身的实用价值,而是在精工细作的基础上保留民艺最朴拙的艺术本质,使民间艺术与现代性设计相融合,为传统工艺注入新的生命力。

台湾艺术家吴耿祯受邀到爱马仕位于巴黎的Petith独立梦工坊参观。爱马仕工坊里的创意作品,启发了他将传统剪纸手法运用到爱马仕的“皮革”、“丝巾”、“手工纸”上创作作品。如以汉画像石刻《连理树》为创作原型,用几千片皮革堆迭拼贴而成,细密的手工制作过程,既呼应着Hermes Petith的艺术精神又同时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生命延绵不断的繁衍之意。

当然在大量现代民艺设计作品中也充斥着鱼目混珠的现象,单纯的把传统元素植入现代设计,而不注重其内涵文化,不明其理而用其物,必然出现前文中所提到的潮州泥壶的尴尬事件。想要避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尴尬之境,市场开发应以产品质量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体系,以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一切建立在消费者的适用原则之上。犹如小林和人在《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中所说的一样,民众寄希望于挑选到秉持着“长得像杯子的杯子”的原则设计品,“好比摆放时要平稳,里面装着水时单手就能轻易拿起,啜饮时谁能顺畅地从北里流入口中,好清洗,易风干”,既具备使用性又兼具审美需求,既传统又现代,像这样缜密思考过的一连串技能性伴随着生活必需性才是好的器物,才是民间艺术“活”在当下的生存途径。

[1]小林和人(日).永恒如新的日常设计[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

[2]吕品田.中国民间美术观念[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2.

[3]柳宗悦(日),徐艺乙(译).工艺文化[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J120

A

1005-5312(2015)32-0159-01

猜你喜欢

交趾民艺民间艺术
传说中的交趾国
浅论士燮的功绩及后人对他的评价
柳宗悦民艺思想中的“数理”观
略论柳宗悦“民艺”理论及思想
试论北宋、西夏和交趾的联动关系
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策略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民艺记录师
安南属明时期官员考述
畲族民间艺术述论